《有重要生态、科学、社会价值的陆生野生动物名录》(以下简称三有名录),指的是国家林业和草原局于2000年8月1日发布,2023年调整更新,保护有重要生态、科学、社会价值的陆生野生动物的文件。
2021年,国家林草局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规定,为适应中国生态文明建设形势,组织调整了《三有名录》,并拟定了征求意见稿。《三有名录》由原《国家保护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经济、科学研究价值的陆生野生动物名录》更名而来。
2023年,在科学评估陆生野生动物物种生态、科学、社会价值的基础上,充分考虑种群变化动态、面临威胁、社会关注等多方面因素后,国家林业和草原局调整了《三有名录》的内容,新增了700多种野生动物,大幅扩大了野生动物保护范围。
文件背景
《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第十条规定:对野生动物实行分类分级保护。中国对珍贵、濒危的野生动物实行重点保护,国家重点保护的野生动物又分为一级保护野生动物和二级保护野生动物。为加强对国家和地方重点保护野生动物以外的陆生野生动物资源的保护和管理,国务院野生动物行政主管部门于2000年5月在北京召开专家论证会,并制定了《国家保护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经济、科学研究价值的陆生野生动物名录》,国家林业局于2000年8月1日发布实施,“三有”动物这一概念也源于此,而且其数量庞大、种类繁多。
2020年,全国人大常委会发布了《关于全面禁止非法野生动物交易、革除滥食野生动物陋习、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健康安全的决定》。2021年,为加强对国家和地方重点保护野生动物以外的陆生野生动物资源的保护和管理,根据2018年修正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第十条,要求国家对野生动物实行分类分级保护。
历史沿革
《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1988年第一版)》和《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2009修正)》第一章总则第二条:本法规定保护的野生动物,是指珍贵、濒危的陆生、水生野生动物和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经济、科学研究价值的陆生野生动物。对应的三有保护动物名录是《国家保护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经济、科学研究价值的陆生野生动物名录》。
《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2016年修订版)》和《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2018修正)》第一章总则第二条:本法规定保护的野生动物,是指珍贵、濒危的陆生、水生野生动物和有重要生态、科学、社会价值的陆生野生动物。对应的三有保护动物名录修改为《国家保护的有重要生态、科学、社会价值的陆生野生动物名录》。
2017年1月1日,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开始实施后,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即开始组织专家广泛收集中国自然分布的陆生野生动物物种资料。
2021年2月1日,新调整的《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发布后,国家林草局委托中国林科院自然保护地研究所迅速成立专家委员会,研究拟定了调整《三有名录》的基本原则,并下设4个专家组,分别对未列入国家重点保护的兽类、鸟类、两栖爬行类、昆虫类等陆生野生动物,综合考虑种群变化动态、面临威胁、社会关注等因素,逐一评估其生态、科研、社会价值,提出了名录调整草案。
2021年3月9日,专家委员会对名录调整草案进行了专题研究,进一步充实完善调整名录的基本原则,对部分物种资料信息不足等情况提出了进一步深入评估的意见或建议。根据专家委员会提出的意见或建议,专家组对存疑的物种进一步核实情况和科学评估,对名录调整草案进行了完善,形成了《有重要生态、科学、社会价值的陆生野生动物名录(征求意见稿)》,其是原《国家保护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经济、科学研究价值的陆生野生动物名录》修改更名而来。
2021年12月10日,国家林业和草原局网站发布关于《有重要生态、科学、社会价值的陆生野生动物名录(征求意见稿)》,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其内容一是将原名录中列入国家重点保护范围的187种加昆虫的8属(兽类12种,鸟类129种,爬行28种,两栖10种,昆虫8种8属)野生动物予以删除;二是将原名录中转按水生野生动物管理的191种(爬行43种,两栖148种)野生动物予以删除;三是新增680种(兽类30种,鸟类445种,爬行49种,两栖132种,昆虫24种)陆生野生动物,扩大了保护范围。
2023年6月30日,在科学评估陆生野生动物物种生态、科学、社会价值的基础上,充分考虑种群变化动态、面临威胁、社会关注等多方面因素,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公布了新调整的《有重要生态、科学、社会价值的陆生野生动物名录》。与2000年首次发布的原名录相比,新《三有名录》在基本保留原有种类的同时,新增了700多种野生动物,大幅扩大了野生动物保护范围。
收录物种
《三有名录》共收录陆生野生动物1924种,其中兽类91种、鸟类1028种、爬行动物450种、两栖动物253种、昆虫类96种、蛛形纲动物2种、寡毛纲动物4种。
哺乳纲 MAMMALIA 7目12科91种
毛猬、海南毛猬、中国鼩猬、东北刺猬、大耳猬、达乌尔猬、侯氏猬、小齿猬、高黎贡林猬、北树、抱尾果福、棕果幅、球果蝠、大长舌果蝠、安氏长舌果蝠、无尾果蝠、泰国无尾果蝠、大蹄蝠、香鼬、白鼬、艾鼬、黄腹勋、伶鼬、黄融、纹鼬、虎獾、獾、缅甸鼬獾、欧洲狗獾、猪獾、果子狸、爪哇獴、食蟹獴、林鹿、叶鹿、小鹿、赤鹿、狍、松鼠、金背松鼠、赤腹松鼠、印支松鼠、黄足松鼠、蓝腹松鼠、五纹松鼠、明纹花鼠、倭花鼠、隐纹花松鼠、橙喉长吻松鼠、橙腹长吻松鼠、珀氏长吻松鼠、红腿长吻松鼠、红颊长吻松鼠、条纹松鼠、岩松鼠、侧纹岩松鼠、北花松鼠、毛耳飞鼠、复齿鼯鼠、红白鼯鼠、灰头小鼠、海南大鼯鼠、白颊鼯鼠(黑龙江省鼯鼠)、栗褐鼯鼠、白斑小鼯鼠、红背鼯鼠、霜背大鼯鼠、橙色小鼯鼠、灰鼯鼠、云南大鼯鼠、沟牙鼯鼠、绒毛鼯鼠、小飞鼠、黑白飞鼠、海南小飞鼠、李氏小飞鼠、小竹鼠、银星竹鼠、中华竹鼠、大竹鼠、暗褐竹鼠、帚尾豪猪、马来豪猪、中国豪猪、云南兔、高丽兔、东北兔、灰尾兔、华南兔、中亚兔、蒙古兔
鸟纲 AVES 20目88科1028种
雪鹑、石鸡、中华鸪、灰山鹑、斑翅山鹑、高原山鹑、西鹤鹑、鹌鹑、蓝胸鹑、棕胸竹鸡、灰胸竹鸡、台湾竹鸡、环颈雉、豆雁、短嘴豆雁、灰雁、斑头雁、雪雁、小美洲黑雁、黑雁、瘤鸭、加拿大雁、白颊黑雁、翘鼻麻鸭、赤麻鸭、赤膀鸭、罗纹鸭、赤颈鸭、绿头鸭、印度斑嘴鸭东部亚种、印度斑嘴鸭、针尾鸭、绿翅鸭、琵嘴鸭、白眉鸭、绿眉鸭、棕颈鸭、赤嘴潜鸭、红头潜鸭、白眼潜鸭、风头潜鸭、斑背潜鸭、帆背潜鸭、小绒鸭、丑鸭、斑脸海番鸭、黑海番鸭属、长尾鸭、鹊鸭、普通秋沙鸭、红胸秋沙鸭、小䴙䴘、凤头䴙䴘、大红鹳、原鸽、岩鸽、雪鸽、欧鸽、斑林鸽、灰林鸽、黑林鸽、欧斑鸠、山斑鸠、灰斑鸠、火斑鸠、珠颈斑鸠、棕斑鸠、绿翅金鸠、西藏毛腿沙鸡、毛腿沙鸡、毛腿夜鹰、普通夜鹰、欧夜鹰、长尾夜鹰、林夜鹰、短嘴金丝燕、大金丝燕、白喉针尾雨燕、褐背针尾雨燕、紫针尾雨燕、棕雨燕、高山雨燕、普通雨燕、白腰雨燕、暗背雨燕、小白腰雨燕、绿嘴地鹃、红翅凤头鹃、斑翅凤头鹃、噪鹃、翠金鹃、紫金鹃、栗斑杜鹃、八声杜鹃、乌鹃、大鹰鹃、普通鹰鹃、棕腹鹰鹃、北棕腹鹰鹃、小杜鹃、四声杜鹃、中杜鹃、东方杜鹃、大杜鹃、红脚斑秧鸡、白喉斑秧鸡、灰胸秧鸡、西秧鸡、普通秧鸡、斑胸田鸡、红脚田鸡、小田鸡、红胸田鸡、白眉田鸡、白胸苦恶鸟、董鸡、黑水鸡、白骨顶、石鸻、蛎鹬、黑翅长脚鹬、反嘴鹬、凤头麦鸡、距翅麦鸡、灰头麦鸡、肉垂麦鸡、白尾麦鸡、金鸻、灰鸻、剑、长嘴剑鸻、金眶鸻、环颈鸻、蒙古沙鸻、铁嘴沙鸻、红胸鸻、东方鸻、小嘴鸻、彩鹬、丘鹬、姬鹬、孤沙锥、拉氏沙锥、针尾沙锥、大沙锥、扇尾沙锥、长嘴半蹼鹬、黑尾滕、斑尾塍鹬、中杓鹬、鹤鹬、红脚鹬、泽鹬、青脚鹬、小黄脚鹬、白腰草鹬、林鹬、灰尾漂鹬、漂鹬、翘嘴鹬、矶鹬、红腹滨鹬、三趾滨鹬、西滨醇、红颈滨鹬、小滨醇、青脚滨鹬、长趾滨鹬、斑胸滨鹬、尖尾滨鹬、流苏鹬、弯嘴滨鹬、岩滨鹬、黑腹滨融、红颈瓣蹼鹬、灰瓣蹼鷸、林三趾鹑、黄脚三趾鹑、棕三趾鹑、领燕鸻、普通燕鸻、白顶玄燕鸥 、白燕鸥、三趾鸥、细嘴鸥、棕头鸥、红嘴鸥、剪嘴鸥、澳洲红嘴鸥、楔尾鸥、弗氏鸥、渔鸥、黑尾鸥、普通海鸥、灰翅鸥、北极鸥、小黑背银鸥、西伯利亚银鸥、黄腿银鸥、灰背鸥、鸥嘴噪鸥、红嘴巨燕鸥、小凤头燕鸥、白嘴端风头燕鸥、白额燕鸥、白腰燕鸥、褐翅燕鸥、乌燕鸥、粉红燕鸥、黑枕燕鸥、普通燕鸥、灰翅浮鸥、白翅浮鸥、长尾贼鸥、中贼鸥、短尾贼鸥、长嘴斑海雀、扁嘴海雀、角嘴海雀、白尾鹲、红尾𫛭、红喉潜鸟、黑喉潜鸟、太平洋潜鸟、黄嘴潜鸟、黑背信天翁、黑叉尾海燕、白腰叉尾海燕、褐翅叉尾海燕、黄蹼洋海燕、白额鹱、灰鹱、短尾鹱、楔尾、淡足鹱、白额圆尾鹱、褐燕鹱、钳嘴鹳、白颈鹤、红脸鸬鹚、普通、绿背鸬鹚、侏鸬鹚、大麻鳽、黄斑苇、紫背苇鳽、栗苇鳽、黑苇鳽、夜鹭、绿鹭、池鹭、印度池鹭、爪哇池鹭、牛背鹭、苍鹭、草鹭、大白鹭、中白鹭、白鹭、斑鹭、白面鹭、戴胜、黄喉蜂虎、棕胸佛法僧、蓝胸佛法僧、三宝鸟、赤翡翠、蓝翡翠、白领翡翠、普通翠鸟、三趾翠鸟、冠鱼狗、斑鱼狗、大拟啄木鸟、绿拟啄木鸟、黄纹拟啄木鸟、金喉拟啄木鸟、黑眉拟啄木鸟、台湾拟啄木鸟、蓝喉拟啄木鸟、蓝耳拟啄木鸟、赤胸拟啄木鸟、黄腰响蜜、蚁䴕、斑姬啄木鸟、白眉棕啄木鸟、棕腹啄木鸟、小星头啄木鸟、星头啄木鸟、小斑啄木鸟、纹腹啄木鸟、纹胸啄木鸟、褐额啄木鸟、赤胸啄木鸟、黄颈啄木鸟、白背啄木鸟、大斑啄木鸟、花腹绿啄木鸟、纹喉绿啄木鸟、鳞腹绿啄木鸟、灰头绿啄木鸟、金背啄木鸟、喜山金背啄木鸟、小金背啄木鸟、大金背啄木鸟、苍头竹啄木鸟、黄嘴噪啄木鸟、栗啄木鸟、金黄鹂、印度金黄鹂、细嘴黄鹂、黄雀、黑头黄鹂、朱鹂、白腹风、棕腹鵙鹛、红翅鹛、淡绿鵙鹛、栗喉鵙鹛、爪哇栗额鵙鹛、大鹃鵙、暗灰鹃鵑、粉红山椒鸟、小灰山椒鸟、灰山椒鸟、灰喉山椒鸟、长尾山椒鸟、短嘴山椒鸟、赤红山椒鸟、琉球山椒鸟、灰燕鵙、褐背鹟鵙、钩嘴林鵙、黑翅雀鹎、大绿雀鹎、白喉扇尾鹤、白眉扇尾鹤、黑卷尾、灰卷尾、鸦嘴卷尾、古铜色卷尾、发冠卷尾、黑枕王鹟、印度寿带、东方寿带、寿带、紫寿带、虎纹伯劳、牛头伯劳、红尾伯劳、红背伯劳、荒漠伯劳、棕尾伯劳、栗背伯劳、棕背伯劳、灰背伯劳、黑额伯劳、灰伯劳、楔尾伯劳、北噪鸦、松鸦、灰喜鹊、台湾蓝鹊、黄嘴蓝鹊、红嘴蓝鹊、白翅蓝鹊、棕腹树鹊、灰树鹊、黑额树鹊、塔尾树鹊、喜鹊、星鸦、红嘴山鸦、黄嘴山鸦、达乌里寒鸦、秃鼻乌鸦、白颈鸦、渡鸦、黄腹扇尾、方尾鹟、火冠雀、黄眉林雀、冕雀、棕枕山雀、黑冠山雀、煤山雀、黄腹山雀、褐冠山雀、杂色山雀、台湾杂色山雀、沼泽山雀、褐头山雀、四川褐头山雀、灰蓝山雀、褐背拟地鸦、大山雀、大山雀、眼纹黄山雀、绿背山雀、台湾黄山雀、黄颊山雀、中华攀雀、白冠攀雀、黑头攀雀、草原百灵、二斑百灵、长嘴百灵、黑百灵、短趾百灵属、细嘴短趾百灵、短趾百灵、凤头百灵、白翅百灵、小云雀、角百灵、文须雀、棕扇尾莺、金头扇尾莺、山鹪莺、褐山鹪莺、黑喉山鹪莺、暗冕山莺、灰胸山鹪莺、黄腹山鹪莺、纯色山鹪莺、长尾缝叶莺、黑喉缝叶莺、大苇莺、东方大苇莺、噪苇莺、须苇莺、黑眉苇莺‘、蒲苇莺、钝翅苇莺、远东苇莺、稻田苇莺、布氏苇莺、芦莺、厚嘴苇莺、靴篱莺、赛氏篱莺、草绿篱莺、鳞胸鹪鹛台湾鹪鹛、尼泊尔鹪鹛、小鳞胸鹪鹛、高山短翅蝗莺、台湾短翅蝗莺、四川短翅蝗莺、斑胸短翅蝗莺、北短翅蝗莺、巨嘴短翅蝗莺、中华短翅蝗莺、棕褐短翅蝗莺、黑斑蝗莺、矛斑蝗莺、鸲蝗莺、北蝗莺、史氏蝗莺、小蝗莺、苍眉蝗莺、斑背大尾莺、沼泽大尾莺、褐喉沙燕、崖沙燕、淡色崖沙燕、家燕、洋燕、岩燕、纯色岩燕、毛脚燕、烟腹毛脚燕、黑喉毛脚燕、金腰燕、斑腰燕、凤头雀嘴鹎、领雀嘴、黑头鹎、纵纹绿鹎、黑冠黄鹎、红耳鹎、黄臀鹎、白头鹎、白颊鹎、黑喉红臀鹎、白喉红臀鹎、纹喉鹎、黄绿鹎、黄腹冠鹎、白喉冠鹎、灰眼短脚鹎、绿翅短脚鹎、灰短脚鹎、栗背短脚鸭、黑短脚鹎、栗耳短脚鹎、欧柳莺、叽咋柳莺、中亚叽喳柳莺、林柳莺、褐柳莺、烟柳莺、黄腹柳莺、华西柳莺、棕腹柳莺、灰柳莺、棕眉柳莺、巨嘴柳莺、橙斑翅柳莺、灰喉柳莺、甘肃柳莺、云南柳莺、黄腰柳莺、淡黄腰柳莺、四川柳莺、黄眉柳莺、中亚柳莺、极北柳莺、日本柳莺、暗绿柳莺、双斑绿柳莺、淡脚柳莺、萨岛柳莺、乌嘴柳莺、冕柳莺、日本冕柳莺、西南哈氏冠纹柳莺、冠纹柳莺、华南冠纹柳莺、峨眉柳莺、云南白斑尾柳莺、白斑尾柳莺、海南柳莺、黄胸柳莺、灰岩柳莺、黑眉柳莺、灰头柳莺、白眶鹟莺、金眠鹟莺、灰冠鹟莺、韦氏鹟莺、比氏鹟莺、峨眉鹟莺、淡尾鹟莺、灰脸鹟莺、栗头鹟莺、黄腹鹟莺、棕脸鹟莺、黑脸鹟莺、栗头织叶莺、宽嘴鹟莺、短翅树莺、远东树莺、强脚树莺、喜山黄腹树莺、黄腹树莺、异色树莺、灰腹地莺、金冠地莺、宽尾树莺、大树莺、棕顶树莺、栗头树莺、鳞头树莺、淡脚树莺、北长尾山雀、银喉长尾山雀、红头长尾山雀、棕额长尾山雀、黑眉长尾山雀、银脸长尾山雀、花彩雀莺、凤头雀莺、火尾绿鹛、黑顶林莺、横斑林莺、白喉林莺、漠白喉林莺、休氏白喉林莺、东歌林莺、荒漠林莺、灰白喉林莺、白眉雀鹏、棕头雀鹛、路氏雀鹛、褐头雀鹛、金眼鹛雀、山鹏、红嘴鸦雀、褐鸦雀、棕头鸦雀、灰喉鸦雀、褐翅鸦雀、黄额鸦雀、黑喉鸦雀、金色鸦雀、黑眉鸦雀、红头鸦雀、灰头鸦雀、点胸鸦雀、斑胸鸦雀、栗耳风鹛、白颈凤鹛、黄颈凤鹛、纹喉风鹛、白领风鹏、棕臀凤鹛、褐头凤鹛、黑颜凤鹛、暗绿绣眼鸟、低地绣眼鸟、灰腹绣眼鸟、长嘴钩嘴鹛、斑胸钩嘴鹛、华南斑胸钩嘴鹛、台湾斑胸钩嘴鹛、灰头钩嘴鹛、棕颈钩嘴鹛、台湾棕颈钩嘴鹛、棕头钩嘴鹛、红嘴钩嘴鹛、细嘴钩嘴鹛、短尾钩嘴鹛、斑翅鹩鹛、长尾鹩鹛、棕喉鹛、锈喉鹩鹛、黑胸楔嘴穗鹛、楔嘴穗鹛、黑头穗鹛、斑颈穗鹛、黄喉穗鹛、红头穗鹛、黑须穗鹛、金头穗鹛、纹胸鹛、红顶鹏、黄喉雀鹛、栗头雀鹛、棕喉雀鹛、褐胁雀鹛、褐顶雀鹛、褐脸雀鹛、灰眶雀鹏、白眶雀鹏、灰岩鹪鹛、短尾鹪鹛、纹胸鹪鹛、白头鸭鹛、长嘴鹩鹛、白腹幽鹛、棕头幽鹛、棕胸雅鹛、中华草鹛、矛纹草鹛、白冠噪鹛、白颈噪鹛、栗颊噪鹛、灰翅噪鹛、棕颏噪鹛、黑脸噪鹛、白喉噪鹛、台湾白喉噪鹛、小黑领噪鹛、黑领噪鹛、栗颈噪鹛、栗臀噪鹛、山噪鹛、灰胁噪鹛、台湾棕噪鹛、白颊噪鹛、斑胸噪鹛、条纹噪鹛、细纹噪鹛、蓝翅噪鹛、纯色噪鹛、灰腹噪鹛、黑顶噪鹛、台湾噪鹛、杂色噪鹛、红头噪鹛、斑胁姬鹛、蓝翅希鹛、斑喉希鹛、红尾希鹛、灰头薮鹛、红翅薮鹛、黄痣薮鹛、锈额斑翅鹛、白眶斑翅鹛、纹头斑翅鹛、纹胸斑翅鹏、灰头斑翅鹛、Taiwan Barwing、栗背奇鹛、黑顶奇鹛、灰奇鹛、黑头奇鹛、白耳奇鹛、丽色奇鹛、长尾奇鹛、欧亚旋木雀、霍氏旋木雀、高山旋木雀、红腹旋木雀、褐喉旋木雀、休氏旋木雀、白领八哥、八哥、金冠树八哥、林八哥、爪哇八哥、家八哥、亚洲辉椋鸟、斑翅鸟、丝光椋鸟、丝光椋鸟、灰椋鸟、黑领椋鸟、斑椋鸟、北椋鸟、紫背椋鸟、灰背椋鸟、灰头椋鸟、黑冠椋鸟、紫翅椋鸟、粉红椋鸟、乌灰鸫、灰翅鸫、岛鸫、灰头鸫、赤胸鸫、黑喉、赤颈鸫、红尾𫛭红尾鸫、白腹鸫、田鸫、白眉歌鸫、欧歌鸫、宝兴歌鸫、鸦、凤头鹀、黍鹀、黄鹀、白头鹀、淡灰眉岩、灰眉岩鸦、白顶鸡、白冠带鸡、三道眉草鹀、灰颈鹀、圃鹀、白眉鸡、栗耳鹀、小鹀、黄眉鹤、田鹀、黄喉鹀、栗鹀、黑头鹀、褐头鹀、硫磺鹀、灰头鹀、灰鹀、苇鹀、红颈苇鹀、芦鹀
爬行纲 REPTILIA 1目19科450种
大头乌龟、黄缘、黄额闭壳龟、黄金龟、齿缘摄龟、艾氏拟水龟、腊戍拟水龟、广西花龟、菲氏花龟、锯缘闭壳龟、拟眼斑水龟、砂鳖、东北鳖、小鳖、鳖、隐耳漠虎、新疆漠虎、疣尾蜥虎、长裸趾虎、卡西裸趾虎、墨脱裸趾虎、灰裸趾虎、西藏裸趾虎、莎车裸趾虎、截趾虎、耳疣壁虎、中国壁虎、铅山壁虎、多疣壁虎、兰屿壁虎、海南壁虎、蹼趾壁虎、无蹼壁虎、太白壁虎、原尾蜥虎、密疣蜥虎、疣尾蜥虎、锯尾蜥虎、史氏蜥虎、沙坝半叶趾虎、云南半叶趾虎、哀鳞趾虎、雅美鳞趾虎、新疆沙虎、托克逊沙虎、凭祥睑虎、凭祥睑虎、长棘蜥、丽棘蜥、短肢树蜥、棕背树蜥、绿背树蜥、蚌西树蜥、西藏树蜥、墨脱树蜥、细鳞树蜥、白唇树蜥、变色树蜥、裸耳飞蜥、斑飞蜥、长肢攀蜥、短肢攀蜥、裸耳龙蜥、草绿攀蜥、宜宾龙蜥、喜山攀蜥、宜兰攀蜥(新拟)、溪头攀蜥、米仓山攀蜥、琉球龙蜥、丽纹龙蜥、台湾龙蜥、四川攀蜥、昆明龙蜥、云南攀蜥、喜山岩蜥、西藏岩蜥、拉萨岩蜥、新疆岩蜥、塔里木岩蜥、南亚岩蜥、吴氏岩蜥、异鳞蜥、白条沙蜥、叶城沙蜥、红尾沙蜥、南疆沙蜥、草原沙蜥、奇台沙蜥、居岩沙蜥、乌拉尔沙蜥、旱地沙蜥、红原沙蜥、无斑沙蜥、白梢沙蜥、库车沙蜥、宽鼻沙蜥、荒漠沙蜥、西藏沙蜥、变色沙蜥、青海沙蜥、泽当沙蜥、喉褶蜥、草原蜥、台湾脆蜥蛇、白尾双足蜥、丽斑麻蜥、敏麻蜥、山地麻蜥、喀什麻蜥、网纹麻蜥、密点麻蜥、荒漠麻蜥、快步麻蜥、虫纹麻蜥、捷蜥蜴、胎蜥、峨嵋地蜥、古氏草蜥、崇安草蜥、黑龙江草蜥、台湾草蜥、雪山草蜥、恒春草蜥、北草蜥、南草蜥、蓬莱草蜥、白条草蜥、阿赖山裂脸蜥、光蜥、岩岸岛蜥、黄纹石龙子、中国石龙子、蓝尾石龙子、刘氏石龙子、崇安石龙子、四线石龙子、大渡石龙子、长尾南蜥、多棱南蜥、多线南蜥、昆明滑蜥、长肢滑蜥、台湾滑蜥、喜山滑蜥、拉达克滑蜥、宁波滑蜥、山滑蜥、康定滑蜥、西域滑蜥、南滑蜥、瓦山滑蜥、锡金滑蜥、秦岭滑蜥、墨脱滑蜥、股鳞蜒蜥、铜蜒蜥、斑蜒蜥、台湾蜒蜥、缅甸棱蜥、广西棱蜥、海南棱蜥、中国棱蜥、白头钩盲蛇、钩盲蛇、大盲蛇、恒春盲蛇、瘰鳞蛇、海南闪鳞蛇、东疆沙蟒、青脊蛇、台湾脊蛇、海南脊蛇、美姑脊蛇、阿里山脊蛇、棕脊蛇、黑脊蛇、无颞鳞腹链蛇、黑带腹链蛇、白眉腹链蛇、绣链腹链蛇、棕网腹链蛇、卡西腹链蛇、瓦屋山腹链蛇、台北腹链蛇、腹斑腹链蛇、八线腹链蛇、丽纹腹链蛇、双带腹链蛇、平头腹链蛇、坡普腹链蛇、棕黑腹链蛇、草腹链蛇、黑腹腹链蛇、东亚腹链蛇、白眶蛇、滇西蛇、珠光蛇、绿林蛇、广西林蛇、绞花林蛇、繁花林蛇、尖尾两头蛇、钝尾两头蛇、云南两头蛇、金花蛇属、花脊游蛇、黄脊游蛇科、纯绿翠青蛇、翠青蛇、横纹翠青蛇、喜山过树蛇、过树蛇、八莫过树蛇、黄链蛇、粉链蛇、赤链蛇、白链蛇、赤峰锦蛇、双斑锦蛇、王锦蛇、白条锦蛇、灰腹绿锦蛇、南峰锦蛇、玉斑锦蛇、百花锦蛇、紫灰蛇、绿锦蛇、红纹滞卵蛇、棕黑锦蛇、黑眉锦蛇、黑斑沼蛇、腹斑水蛇、中国水蛇、铅色蛇、滑鳞蛇、白环蛇、双全链蛇、老挝链蛇、黑背链蛇、细白链蛇、颈棱蛇、水游蛇、棋斑水游蛇、喜山小头蛇、方花丽斑蛇、菱斑小头蛇、中国小头蛇、紫棕小头蛇、管状小头蛇、台湾小头蛇、昆明小头蛇、圆斑小头蛇、龙胜小头蛇、黑带小头蛇、横纹小头蛇、宁陕小头蛇、饰纹小头蛇、山斑小头蛇、香港后棱蛇、横纹后棱蛇、莽山后棱蛇、广西后棱蛇、沙坝后棱蛇、挂墩后棱蛇、侧条后棱蛇、山溪后棱蛇、福建后棱蛇、老挝副后棱蛇、平鳞钝头蛇、棱鳞钝头蛇、钝头蛇、中国钝头蛇、缅甸钝头蛇、横斑钝头蛇、横纹钝头蛇、喜山钝头蛇、福建钝头蛇、颈斑蛇、缅甸颈斑蛇、福建颈斑蛇、云南颈斑蛇、紫沙蛇、花条蛇、横纹斜鳞蛇、崇安斜鳞、斜鳞蛇、纹尾斜鳞蛇、灰鼠蛇、滑鼠蛇、海南颈槽蛇、喜山颈槽蛇、缅甸颈槽蛇、黑纹颈槽蛇、颈槽颈槽蛇、九龙颈槽蛇、红脖颈槽蛇、台湾颈槽蛇、虎斑颈槽蛇、黄腹杆蛇、黑头剑蛇、黑领剑蛇、环纹华游蛇、赤链华游蛇、华游蛇、山坭蛇、小头坭蛇、渔游蛇、乌梢蛇、黑线乌梢蛇、金环蛇、银环蛇、福建华珊瑚蛇、丽纹蛇、台湾丽纹蛇、舟山眼镜蛇、孟加拉眼镜蛇、青白头蝰、吻螅、短尾蝮、中介蝮、六盘山、秦岭蝮、岩栖蝮、高原蝮、乌苏里蝮、山烙铁头蛇、察隅烙铁头蛇、菜花原矛头蝮、原矛头蝮、乡城原矛头蝮、白唇竹叶青蛇、台湾竹叶青蛇、墨托竹叶青蛇、竹叶青蛇、西藏竹叶青蛇、云南绿蝮、圆斑蝰蛇、草原蝰
昆虫纲 INSECTA 12目50科96种
江西叉突襀、海南华钮襀、吉氏小扁襀、史氏长卷襀、怪螳属(所有种)、魏氏巨蝓、四川无肛蝓、尖峰岭彪蝓、污色无翅刺蝓、叶蝓属(所有种)、广西瘤蝓、褐脊瘤胸蝓、中华仿圆筒蝓、食蚧双突围啮、线斑触啮、黄脊扁角纹蓟马、墨脱埃蛾蜡蝉、红翅梵蜡蝉、漆点旌翅颜蜡蝉、碧蝉属(所有种)、彩蝉属(所有种)、琥珀蝉属(所有种)、硫磺蝉属(所有种)、拟红眼蝉属(所有种)、笃蝉属(所有种)、西藏管尾犁胸蝉、周氏角蝉、新象棘蝉、野核桃声毛管蚜、柳粉虱蚜、田鳖、山字宽盾蝽、海南杆蝓猪蝽[chūn]、中华脉齿蛉、硕华盲蛇蛉、中华旌蛉、双锯球胸虎甲、大卫两栖甲、威氏尖鞘叩甲、凹头叩甲、丽叩甲、黔丽叩甲、二斑丽叩甲、朱肩丽叩甲、绿腹丽叩甲、眼纹斑叩甲、豹纹斑叩甲、木棉梳角叩甲、海南硕黄吉丁、红绿金吉丁、北部湾金吉丁、绿点椭圆吉丁、三色红瓢虫、龟瓢虫、李氏长足甲、彩壁金龟属(所有种)、戴氏棕臂金龟、胫晓扁犀金龟、叉犀金龟属(所有种)、葛蛀犀金龟、背黑正鳃金龟、群斑带花金龟、褐斑背角花金龟、四斑幽花金龟、中华奥锹甲、巨叉锹甲、幸运锹甲、细点音天牛、红腹膜花天牛、畸腿半鞘天牛、超高萤叶甲、大宽喙象、拟蚤蝼(虫扇)、周氏新蝎蛉、中华石蛾、梵净蛉蛾、井冈小翅蛾、大黄长角蛾、北京举肢蛾、巨燕蛾、紫曲纹灯蛾、陇南桦蛾、半目大蚕蛾、乌桕大蚕蛾、冬青大蚕蛾、黑褐萝纹蛾、喙凤蝶属(所有种)、虎凤蝶属(所有种)、锤尾凤蝶、台湾美风蝶、红斑美凤蝶、旖凤蝶、尾凤蝶属(所有种)、曙凤蝶属(所有种)、裳凤蝶属(所有种)、宽尾凤蝶属(所有种)、燕凤蝶、绿带燕凤蝶、眉粉蝶属(所有种)中华葩蛱蝶、绢蝶属(所有种)、黑眼蝶、岳眼蝶属(所有种)、豹眼蝶、箭环蝶属(所有种)、森下交脉环蝶、陕灰蝶属(所有种)、虎灰蝶、大伞弄蝶、古田钉突食虫虻、中国突眼蝇、铜绿狭甲蝇、海南木莲枝角叶蜂、蝙蛾角突姬蜂、黑蓝凿姬蜂、短异潜水蜂、马尾蜂、梵净山华甲茧蜂、天牛茧蜂、丽锥腹金小蜂、贵州华颚细蜂、中华新蜂、叶齿金绿泥蜂、双齿多刺蚁、鼎突多刺蚁、伪猛熊蜂、中华蜜蜂
蛛形纲 ARACHPICIA 2目2科2种
条纹正钳蝎、施氏赛勒蛛
寡毛纲 OLIGOCHAETA 1目1科4种
参状远盲蚓、栉盲远盲蚓、威廉腔蚓、通俗腔蚓
内容解读
2023年7月,新调整的《有重要生态、科学、社会价值的陆生野生动物名录》经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公布,并于公布之日起施行。
新调整的《三有名录》共收录陆生野生动物1924种,其中兽类91种、鸟类1028种、爬行动物450种、两栖动物253种、昆虫类96种、蛛形纲动物2种、寡毛纲动物4种。与2000年首次发布的原名录相比,在基本保留原有种类的同时,新增了700多种野生动物,实现野生动物保护范围的大幅扩大。
此外,调出了原名录中已列入《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的12种兽类、130种鸟类、28种爬行动物、11种两栖动物和8种8属昆虫,予以更严格保护。对原名录所列物种中,在中国没有自然分布的;已列入《国家畜禽遗传资源目录》且在中国已无野外种群的;在中国广泛分布,种群数量极高,无灭绝风险,甚至还可能造成危害的;已转按水生物种管理的等予以调出。
此次名录调整,在科学评估陆生野生动物物种生态、科学、社会价值基础上,充分考虑种群变化动态、面临威胁、社会关注等多方面因素,以坚持生态优先、维护科研需要、有利于社会发展为调整基本原则,对脊椎动物做到尽量应保尽保;对无脊椎动物,由于其种类繁多、数量庞大,对确有必要且符合调整基本原则的予以列入。
各级林草部门会按要求依法依规落实好《三有名录》调整后的各项实施工作,切实强化野外种群及其栖息地安全,严防乱捕滥猎野生动物及破坏栖息地行为。严格执法监管,严厉打击违法犯罪行为,坚决禁止滥食及非法交易野生动物活动。做好名录调整的过渡衔接,依法规范备案等相关活动,对已经合法从事相关物种人工繁育利用活动的单位或个人做好指导、帮助,维护其合法权益。
中国野生动物种类丰富,仅脊椎动物就达8197种,是世界上拥有野生动物种类最多的国家之一。为进一步提升保护效能,中国对野生动物实行分类分级保护管理。珍贵、濒危物种实行重点保护,国家和地方重点保护野生动物以外需要保护的陆生野生动物,通过制定《有重要生态、科学、社会价值的陆生野生动物名录》,加强保护和管理。
相关法规
2020年4月24日,《北京市野生动物保护管理条例》表决通过,2020年6月1日《条例》实施,《条例》把"三有"(生态、科学、社会)野生动物也纳入名录保护范围。
2020年7月,辽宁发布“三有”陆生野生动物名录。列入《辽宁省有重要生态、科学、社会价值陆生野生动物名录》的物种总计17目53科180种。
参考资料
国家保护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经济、科学研究价值的陆生野生动物名录.中国政府网.2025-04-21
新调整的“三有野生动物名录”公布——新增700多种野生动物.国家林业和草原局 国家公园管理局.2025-04-21
关于《有重要生态、科学、社会价值的陆生野生动物名录》公开征求意见的通知.中国政府网.2024-05-18
有重要生态、科学、社会价值的陆生野生动物名录.中国政府网.2024-05-18
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生态环境部.2024-05-18
“三有”动物名录调整征求意见稿发布,野猪拟被删除.界面新闻-今日头条.2024-05-18
扩大保护范围 新“三有”名录让野生动物保护更有效.光明网-今日头条.2024-05-18
新调整的“三有”野生动物名录公布 保护范围大幅扩大.人民网-今日头条.2024-05-18
《关于全面禁止非法野生动物交易、革除滥食野生动物陋习、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健康安全的决定》.酒泉政法-今日头条.2024-05-18
权威解读《关于全面禁止非法野生动物交易、革除滥食野生动物陋习、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健康安全的决定》.国家林业和草原局-今日头条.2024-05-18
21年来首次大规模调整!“三有”动物名录有哪些变化?.西安日报-今日头条.2024-05-18
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中国政府网.2024-05-18
《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全文.自然资源部-今日头条.2024-05-18
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2016).中国政府网.2024-05-18
关于调整《有重要生态、科学、社会价值的陆生 野生动物名录》(征求意见稿)的说明.中国政府网.2024-05-18
新调整的“三有”野生动物名录公布.国家林业和草原局 国家公园管理局.2024-05-18
《北京市野生动物保护管理条例》解读.北京市园林绿化局 首都绿化委员办公室.2024-05-18
辽宁发布“三有”陆生野生动物名录.人民网.2024-05-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