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

绿林蛇

绿林蛇(学名Boiga cyanea),又名绿猫蛇,为游蛇科林蛇属的爬行动物。分布于中南半岛、印度、缅甸、泰国锡金王国以及中国大陆的云南省等地,主要生活于山区林中水源丰富处。绿林蛇的身体细长并且两侧扁平, 头大, 巨大的眼睛上有垂直的瞳孔。 背部的鳞片颜色为绿色并带有少许蓝色, 腹部的颜色为黄色。幼体身体呈棕色。绿林蛇是树栖性蛇类,都栖息在森林中。白天它们多盘绕在树枝上休息,而夜间则会积极的捕猎,捕捉蜥蜴、其它蛇类及小型哺乳动物。绿林蛇是沟牙蛇种,毒液可以帮助它制服猎物。其毒液对人威胁不大,一般被咬后伤口会痛痒几天,基本上10天之内就会痊愈,不会造成生命危险。

形态特征

绿林蛇的身体细长并且两侧扁平。头较大,略呈三角形,与颈区分明显;眼较大,瞳孔直立椭圆形;体较长,略侧扁,尾亦较长。上唇鳞8(2—3—3)枚;颊鳞1枚,前宽后窄;眶前鳞1枚,较大,眶后鳞2枚;鳞2枚+3枚。背鳞21—21—13行,窄长光滑,排成斜行,脊鳞略扩大;腹鳞239枚,肛鳞2枚,尾下鳞128对。背面绿色带,有少许蓝色;腹面白绿色或有深绿色斑,尾下灰黑色;头腹面颏部和喉部蓝色。初出幼体浅褐色或带红色或带粉色,有或没有暗横带斑。

生活习性

绿林蛇栖息在原始和次生森林、山地地区,也可以在海拔较低的沿海森林中找到。白天它们多盘绕在树枝上休息,而夜间则会积极的捕猎,捕捉蜥蜴、其他蛇类及小型哺乳动物。绿林蛇夜行性,偶尔在地面上寻找猎物。性情温和,迟钝,被接近或处理时不会试图逃跑,很难激怒它进行攻击。如果受到威胁,它会变得敌对,并张开嘴巴做出威胁姿势。

危害

绿林蛇是沟牙蛇种,毒液可以帮助他制服猎物。其毒液对人威胁不大,一般被咬后伤口会痛痒几天,基本上10天之内就会痊愈,不会造成生命危险。被这种蛇咬伤不会造成明显的医学影响,唯一的风险可能是局部继发感染。被咬伤不太可能引起轻到中度的局部肿胀和疼痛,偶尔会出现局部淤血、感觉异常/麻木、红斑或出血,但不会出现坏死和全身症状。尽管大多数情况都很轻微,不需要住院治疗,但有些情况会更严重,需要住院治疗,因此在早期出院前要仔细评估。

分布范围

绿林蛇分布于孟加拉国不丹柬埔寨、中国(云南省部分)、印度锡金王国、达尔吉林和贾尔帕伊古里、西孟加拉邦阿萨姆邦安达曼群岛尼科巴群岛)、老挝马来西亚(西部)、缅甸、尼泊尔泰国(包括普吉岛)和越南。

繁殖方式

绿林蛇为卵生蛇类,交配后大约42-50天产卵,每次产7-14枚卵,产卵时间从冬末到夏末;孵化期约85天。

保护措施

该物种已被列入2000年8月1日发布的《国家保护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经济、科学研究价值的陆生野生动物名录》。

外部链接

参考资料

绿林蛇.iNaturalist.2024-08-15

河南工人日报数字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