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背树蜥(学名:Calotes jerdoni)是鬣蜥科树蜥属的爬行纲,主要分布于印度、缅甸以及中国大陆的西藏自治区、云南省等地。它们多生活于热带米林或灌丛中,海拔范围为1400至1890米。该物种的模式产地在印度阿萨姆邦。
形态特征
绿背树蜥体长102毫米,尾长318毫米。头较大,头长约为头宽的1.5倍;体稍侧扁。头顶鳞大小一致,额顶微凹;吻棱与眼睫相连成刃状。区及鼓膜上方具2行棘状鳞列,下行较上行略长,距鼓膜2~3枚鳞片。上唇鳞9~11枚,鼓膜径为眼径的1/2;枕后有披针形棘鳞2~4枚组成1斜列鳞行,几与鼓膜上方1列鳞相交。肩褶短而弯曲,肩前窝被以极小的粒鳞,颈背发达;背鳞棱弱大小一致,棱尖向后上方;喉鳞起棱,背鳞、喉鳞大于腹鳞,腹鳞起棱,棱尖甚锐,环体中段鳞60枚。四肢强壮,第四指略长于第三指;后肢前伸达眼或眼后,第四趾略长于第三趾;尾自中段后稍侧扁,鳞片大小一致。雄性无喉囊。生活时,通身背面为铜绿色或纯绿色,尾部浅棕色;四肢关节外侧及尾基部有砖红色斑,腹面为淡绿色。
分布范围
绿背树蜥分布于西藏自治区(墨脱县南部)、云南省(陇川县)。国外见于印度、缅甸。
生物习性
绿背树蜥繁殖方式卵生,以昆虫、浆果为食。常活动于海拔1400~1600米的热带密林或灌丛中,多栖息于大型乔木的树洞中。
繁殖
绿背树蜥为卵生繁殖,四月左右开始,此时雄性前体呈现出明亮的颜色并开始追逐雌性。雌性在松软的泥土中挖一个小洞,并在其中产下 11-23 个卵,以进行孵化和安全。
生物威胁
绿背树蜥无毒,对人类无害。
保护措施
绿背树蜥已被列入中国国家林业局2000年8月1日发布的《国家保护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经济、科学研究价值的陆生野生动物名录》。列入中国生物多样性红色名录——脊椎动物卷,评估级别为易危(VU)。
注意:非法捕杀受国家保护的野生动物,将受到刑法制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