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

莫桑比克

莫桑比克共和国(葡萄牙语:A República de Moçambique;英语:The Republic of Mozambique),简称莫桑比克(葡萄牙语:Moçambique;英语:Mozambique),位于非洲东南部,南邻南非斯威士兰,西界津巴布韦、赞比亚、马拉维,北接坦桑尼亚,东濒印度洋,隔莫桑比克海峡马达加斯加相望,海岸线长2630千米。莫桑比克现有10个省,面积799380平方千米,人口3390万(2023年)。莫桑比克全国约有60多个部族。主要部族是马库埃-洛姆埃族(GRUPO MACUA-LOMUE),约占总人口的40%。28.4%的居民信奉天主教,17.9%信奉伊斯兰教。首都为马普托(Maputo)。

莫桑比克的地势从西北向东南倾斜;沿海地区大多为低地和平原,为高原和岛山,介于这两种地形之间的是高地或台地,其中,高原、山地约占全国面积3/5。境内海拔最高点为宾加山,海拔2436米。属热带草原气候,10月至次年3月为暖湿季,4月至9月为凉干季。全国各地的湿度和降水量差异很大,尤其在南北之间。莫桑比克历史上的第一批居民是以捕猎和采集为生的桑族人,他们是科伊桑人的祖先。从公元1世纪到4世纪,大量讲班图语的人们从北方迁徙而来。从公元9世纪开始,斯瓦希里-阿拉伯人在海岸地区建立了贸易仓库,同内陆国家进行贸易。13世纪,马绍纳人在现津巴布韦和莫桑比克一带建立莫诺莫塔帕王国,16世纪初国势渐衰。1505年莫桑比克遭葡萄牙殖民者入侵,1700年沦为葡的“保护国”。1752年由葡总督进行直接统治,时称“葡属东非洲”。1951年,葡将其改为“海外省”。殖民统治时期,莫人民为争取民族解放进行了顽强的斗争。1974年9月7日,莫桑比克解放阵线(简称解阵党)同葡政府签署了关于莫桑比克独立的《卢萨卡协议》。1975年6月25日正式宣告独立,成立莫桑比克人民共和国。1990年,改国名为莫桑比克共和国。独立后,莫桑比克全国抵抗运动(简称抵运)长期进行反政府武装活动。1992年10月4日,莫政府和抵运在罗马签署了和平总协议,从而结束了长达16年的内战。2019年10月,莫顺利举行第六次大选,解阵党赢得议会250个议席中的184席,纽西以73%的得票率蝉联总统。

莫桑比克具有广泛的文化和语言多样性,在传统文化方面与坦桑尼亚马拉维赞比亚津巴布韦南非等诸多邻国相似。该国有专属的成人礼仪式和丧葬文化。木雕是莫桑比克最著名的传统艺术,许多莫桑比克人至今还从事于这种艺术。当地有1000多种传统舞蹈,每个部落、地区、村庄都有自己的特色舞蹈。截至2023年,该国有马皮科舞、廷比拉、古勒瓦姆库鲁三大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莫桑比克岛于1991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该国代表性人文景点有马库提灯塔、基林巴斯群岛等,自然景点有因哈卡岛、尼亚萨特别保护区、马普托大象保护区等。

莫桑比克是联合国宣布的世界最不发达国家和重债穷国。独立后虽然在发展民族经济方面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因受连年、自然灾害等因素的影响,经济长期困难。经济以农为主,有六大经济作物,包括腰果、棉花、甘蔗椰子、茶和剑麻。工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约24%,主要门类是加工工业,有铝加工、制糖、制茶、粮食及腰果加工、雪茄、榨油、纺织、水泥、炼油、电池及轮胎业等,主要集中在马普托、贝拉和楠普拉等市。2022年,莫桑比克GDP为182亿美元,人均GDP为550美元。2022年上半年莫桑比克人均GDP增长1.0%,贫困率小幅下降,从2021年的64.5%降至2022年的64.2%。莫桑比克近年来债务略有下降,从2021年占GDP的106.4%降至2022年的102.6%。

莫桑比克奉行“广交友,不树敌”的独立、不结盟外交政策,主张在相互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平等、互不干涉内政和互利的原则基础上与其他国家发展友好合作关系,重视睦邻友好和地区经济合作。莫桑比克是联合国南部非洲发展共同体不结盟运动、英联邦、伊斯兰会议组织、环印度洋地区合作联盟、葡语国家共同体和非洲联盟成员国。同119个国家有外交关系。2023年1月1日起担任联合国安全理事会非常任理事国,3月担任安理会轮值主席国。

名称

莫桑比克的国名来源于莫桑比克岛,该岛是以穆萨·艾尔-比克(Mussa al-BIK)的名字命名的。穆萨·艾尔-比克(Mussa al-BIK)是一位有影响力的阿拉伯奴隶贩子,他在15世纪成为岛上的苏丹。

历史

前殖民时期

莫桑比克地区的第一批居民是以捕猎和采集为生的桑族人,他们是科伊桑人的祖先。从公元1世纪到4世纪,一批又一批讲班图语的人们从北方通过赞比西河谷迁徙而来,并逐渐进入高原和沿海地区。班图人的到来为当地带来了农耕和冶铁技术。

从公元一千年末开始,庞大的印度洋贸易网络一直向南延伸到莫桑比克。从九世纪开始,印度洋贸易的不断发展导致整个东非海岸众多港口城镇迅速发展(包括现代的莫桑比克)。这些城镇基本自治,延伸发展了早期的斯瓦希里文化。同阶段,斯瓦希里-阿拉伯人在海岸地区建立了贸易仓库,同内陆国家进行贸易。其中最主要的商品是黄金和象牙。公元13世纪,马绍纳人在现津巴布韦和莫桑比克一带建立莫诺莫塔帕王国(Kingdom of Mwene Matapa),在16世纪初国势渐衰。

葡萄牙殖民时期

当葡萄牙探险家于1498年到达莫桑比克时,阿拉伯贸易定居点已经在沿海和离岸岛屿存在了几个世纪。

最初,葡萄牙人在海岸定居,并分别于1505年和1507年在索法拉(Sofala)和莫桑比克岛(Island of Mozambique)建造了堡垒。随后在传教士和商人的支持下,通过军事征服,葡萄牙人逐渐渗透到内陆,并相继于1530年和1544年占领了塞纳(Sena)和克利马内(Quelimane)。

大约从1500年开始,葡萄牙的贸易站和堡垒取代了阿拉伯的商业和军事霸权,成为欧洲新东方海上航线的常规停靠港。1530年代,一小群寻求黄金的葡萄牙商人和探矿者渗透到内陆地区,他们在塞纳设立了驻军和贸易站并且控制了赞比西河上的太特(Tete),试图获得对黄金贸易的独家控制权。

尽管葡萄牙的影响力逐渐扩大,但其权力通过被授予广泛自治权的个人定居者和官员来行使。1500年至1700年间,葡萄牙人从阿拉伯穆斯林手中夺取了大部分沿海贸易,但是,随着阿拉伯穆斯林于1698年夺取了葡萄牙在蒙巴萨岛(Mombasa Island;现位于肯尼亚)耶稣堡的关键据点,情况开始发生变化。同时,因为投资滞后,葡萄牙开始致力于与印度远东进行贸易以及对巴西的殖民化

1700年,莫桑比克沦为葡萄牙的“保护国”。1752年,莫桑比克由葡萄牙总督进行直接统治,当时称“葡属东非洲”(Portuguese East Africa)。葡萄牙人在当地的最初目标是黄金和象牙,并在随后转向了奴隶。

在16世纪中叶发展起来的三角贸易,使得从非洲运到美洲的奴隶总数从120万增至200万,其中40%的奴隶是由葡萄牙商人运输的。纵览整个18世纪,葡萄牙在非洲海岸的贸易基地(如几内亚比绍安哥拉和莫桑比克)主要向美洲,特别是巴西,运送奴隶。这一情况大体延续到了19世纪。尽管有来自英国的压力并且葡萄牙官方已经废止了奴隶贸易,莫桑比克的奴隶出口仍然一直持续到了19世纪末。

19世纪,东非大部分地区处于英国的控制之下,为了进一步加强这种控制,女王陛下政府要求葡萄牙殖民地做出多项让步。为了避免与英国皇家海军(Royal Navy)发生海上对抗,处于不利地位的葡萄牙于1881年5月调整了莫桑比克的边界。此时的莫桑比克的控制权掌握在几个公司手中,如莫桑比克公司、赞比西亚公司和尼亚萨公司,这些公司的资金来自大英帝国利用廉价劳动力从事矿产勘探和开发、铁路建设。这些公司从沿海内陆发展起来,建立种植园并向当地居民征税,而在此之前,当地居民一直抵抗殖民者的入侵。

到20世纪初,葡萄牙人将莫桑比克大部分地区的管理权转移到大型私营公司,这些公司亦主要由英国控制和资助。这些公司建立了通往邻国的铁路线,并向附近英国殖民地和南非的矿山和种植园提供廉价的(通常是被迫的)非洲劳动力。

争取独立

1951年,葡萄牙将莫桑比克指定为海外领土,目的是向世界传达该殖民地拥有高度自治权的形象。其当时的正式名称是莫桑比克海外省。虽然如此,葡萄牙仍然对海外省份实施控制。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独立的非洲国家数量不断增加,加上土著居民受到各种虐待,莫桑比克国内民族主义情绪持续增长。

1960年6月16日,马孔德民族主义者在穆埃达城镇广场的穆埃达区总部前组织示威,要求从葡萄牙独立。葡萄牙行政长官下令逮捕领导人,群众抗议。之后行政长官命令他预先集结的部队向人群开火,随后,众多人被扔进峡谷中身亡,但死亡人数存在争议。大屠杀地点有一座纪念雕像。

殖民统治时期,莫桑比克人民为争取民族解放一直进行顽强的斗争。1962年,几个反殖民政治团体组成了莫桑比克解放阵线(FRELIMO,简称解阵党),1964年,解阵逐渐放弃通过和平谈判来实现民族独立,同年9月25日,解阵党第一任主席爱德华多·奇万博·蒙德拉内(Eduardo Chivambo Mondlane)开始从他在坦桑尼亚的基地对莫桑比克北部地区的目标进行游击攻击,发起了反对葡萄牙殖民统治的武装运动。

1967年,解阵控制了大约14%的人口和20%的领土;此时,参加战斗的游击队已有8000人。在此期间,蒙德拉内希望在坚持小规模游击作战策略的同时加大战争力度。随着武装斗争成本的增加、被解放领土的扩大,蒙德拉内开始请求外部支持,特别是来自苏联和中国的支持;外部国家为其提供了大型机关枪防空武器、75毫米无后坐力步枪和122毫米火箭榴弹发射器。次年,第二次解放阵线代表大会顺利召开,当时,拥有空中力量优势的葡萄牙人试图轰炸会议地点。1969年2月3日,爱德华多·蒙德拉内被暗杀,他的继任者是萨莫拉·莫伊塞斯·马谢尔(Samora Moisés Machel)。1970年至1974年期间,解阵加强了游击行动。

经过持续不懈的民族独立斗争,1974年9月7日,解阵党同葡政府签署了关于莫桑比克独立的《卢萨卡协议》;9月20日,成立以解阵党为主体的过渡政府。1975年6月25日,即莫桑比克解放阵线成立13周年,萨莫拉·莫伊塞斯·马谢尔正式宣告国家独立,成立莫桑比克人民共和国。1990年,改国名为莫桑比克共和国。

内战与恢复和平

1976年,由少数白人控制的罗得西亚军队进入莫桑比克,对在莫桑比克境内的津巴布韦非洲民族解放军(ZANLA)实施行动,释放了被监禁的前解放阵线(简称解阵)官员安德烈·马桑盖萨(André Matsangaissa)。马桑盖萨加入了1975年成立的反对解放阵线的抵抗运动(简称抵运),并迅速成为其领导人。1979年,马桑盖萨在一次对莫桑比克地区中心的袭击失败后被杀,阿方索·德拉卡马(Afonso Dhlakama)成为抵运的新领导人。

1983年4月,第四次解阵会议对农业法进行改革,该国开始接受包括美国在内的西方国家的财政援助。在美国的压力下,莫桑比克政府开始寻求和平解决方案来结束抵抗运动的内战,开始与南非政府和抵抗运动本身进行秘密谈判,最终于1984年3月16日,莫桑比克与南非签署了《恩科马蒂协议》。南非政府承诺放弃对莫桑比克抵抗运动的军事支持,莫桑比克政府则承诺停止支持莫桑比克境内的非国大武装分子。南非还承诺帮助莫桑比克重建国家。不过,南非并没有断绝与抵抗运动的关系。之后抵抗运动将把军事行动转向攻击更多的平民地区。在南非的支持下,到1984年8月,抵抗运动已经占领了莫桑比克几乎全部领土,并拥有1万多名士兵。1985年3月,莫桑比克和南非续签了和平协议,并成立了一个联合机构来监督合同的履行。次年8月,解放阵线和津巴布韦军队占领了抵抗运动的一处军事基地。在这个基地中,发现了证明南非向抵抗运动提供援助的文件。10月,《恩科马蒂协议》已经被打破。

据估计,有100万莫桑比克人在内战中丧生,170万人在邻国避难,还有数百万人在国内流离失所。战争期间有30万至60万人死于饥荒。

1986年10月19日,马谢尔在参加赞比亚的一次国际会议返回途中,所乘坐的飞机在南非姆布齐尼附近的莱邦博山脉坠毁。马谢尔总统和其他三十三人死亡,其中包括莫桑比克政府的部长和官员。苏联联合国代表团发表了一份报告,指出:遇难的飞机是非法分子利用南非政府军事情报人员提供的技术,通过错误的导航信标信号而故意改变了原有航线。据估计,从1986年到1988年的内乱期间,抵抗运动杀害了大约10万名平民。抵抗运动和解阵在战争期间都犯下了数起暴行。据报道,农村地区存在帮派,也为战争双方提供了支持。

马谢尔的继任者若阿金·希萨诺(Joaquim Alberto Chissano)对国家进行了彻底的变革,从马克思主义转向资本主义,并开始与抵运进行和谈。南非最终同意在1988年9月至10月左右为抵抗运动结束绥靖进程提供援助。11月,莫桑比克政府要求展开谈判,此外,还承诺对全国抵抗运动成员实行大赦。1989年2月,莫桑比克基督教理事会成员表示,抵抗运动已同意进行和谈。1989年12月,肯尼亚政府在内罗毕分别与解阵和抵运的代表进行谈判。次年莫桑比克颁布的新宪法规定了多党政治制度、市场经济和实行自由选举。

在内战的大部分时间里,解阵在莫桑比克的城市和主要城镇势力较强,而抵运则主要在农村活动。即使在罗得西亚的白人少数政权被罗伯·穆加贝取代并将该国改名为津巴布韦之后,抵运仍然继续与莫桑比克中央政府作斗争。穆加贝和他的政府支持解阵,但抵运获得了肯尼亚和南非的支持。

1992年10月4日,莫政府和抵运在罗马签署了和平协议,该协议首先由莫桑比克基督教理事会(新教教会理事会)斡旋,然后由圣艾智德团体接管。在联合国维持和平部队的监督下,莫桑比克结束了长达16年的内战,恢复了和平。自恢复和平以来,在1994年、1999年、2004年、2009年、2014年、2019年6次多党议会和总统选举中,解阵党均获胜。2019年10月,莫顺利举行第六次大选,解阵党赢得议会250个议席中的184席,纽西以73%的得票率蝉联总统。

2013年5月,抵运与政府军爆发小规模冲突。2014年8月,政府与抵运签署停火并结束军事敌对状态协议。同年9月5日,前总统阿曼多·格布扎(Armando Guebuza)与抵运领导人阿方索·德拉卡马签署《停止敌对行动协议》,结束敌对军事活动,使双方能够集中精力参加10月举行的大选。大选后不久,该国再次处于武装冲突的边缘。抵运不承认大选结果,并要求控制楠普拉、尼亚萨、太特、赞比西亚、索法拉和马尼卡这六个省份,该党声称在这些省份赢得了多数选票。2016年年底,抵运宣布暂时停止针对政府的武装袭击。2017年5月,双方同意无限期停火,并积极展开政治对话。2018年初,政府与抵运就权力下放和解除武装达成共识。2019年7月,抵运举行解除武装进程启动仪式。8月,政府和抵运签署和平协议,宣布正式停止军事敌对行动。2023年6月,抵运最后一处武装基地关闭,解武进程结束。

自然地理

位置境域

莫桑比克地处非洲东南部,位于南纬10°27'到26°52',东经32°12'到40°51'之间。南邻南非斯威士兰,西界津巴布韦赞比亚马拉维,北接坦桑尼亚,东濒印度洋,隔莫桑比克海峡马达加斯加科摩罗隔海相望。莫桑比克国土面积为799380平方千米,海岸线长2630千米,并拥有12海里的领海和200海里的专属经济区。时区为UTC+2,没有夏令时。

气候

莫桑比克大部分地区位于热带地区,大部分海岸线受到印度洋季风降雨的季节性影响。季风影响在东北部最强,但在南部则因马达加斯加、科摩罗和塞舌尔群岛的岛屿屏障而有所缓和。除北部和西部边界以及古鲁周围(马拉维向莫桑比克突出部以东)的高原地区,因为海拔因素而对温度和湿度产生影响外,其他地区的气候均为热带草原气候,年平均气温南部为20℃、北部为26℃。最高气温出现在10月至次年2月,最低气温出现在6月至7月。

全国各地的湿度和降水量差异很大,尤其在南北之间。赞比西河以北和夏尔河谷以东的整个地区以及南部沿海平原都相对湿润和温暖,南部内陆和夏尔河以西的赞比西河谷大部分地区则相当干燥;中南部地区为半干旱地区。整个北部和夏尔河以东的中部地区降水量最大,年平均降水量在1010至1780毫米之间;降水量最高的地区是贝拉和克利马内周围的高地和沿海地区,年平均降水量超过1780毫米。然而,在夏尔河以西的赞比西河谷,年平均降水量下降至610至810毫米;在南部沿海平原以西,年平均降水量仅为 610毫米左右。半干旱的南部地区在11月至次年2月的雨季每月仅有75毫米降水,而在4月至10月的旱季几乎没有降水。年降水量数据表明,莫桑比克中西部和南部遭受周期性干旱。

地质

由于幅员辽阔,莫桑比克北部、中部和南部之间的地质差异非常大。北部主要为元古代,南部完全为显生宙,中部地区为古元古代和显生宙地形。

莫桑比克北部和中西部大部分地区的下方存在花岗岩基底复合体,而南部和中东部地区的土壤是沉积土壤。

地形地貌

莫桑比克的地势从西北向东南倾斜,大致可分三级台阶:沿海地区大多为低地和平原;西北地区为高原和岛山;介于这两种地形之间的是高地或台地。其中,高原、山地约占全国面积3/5。该国被赞比西河分为南北两部分。北半部(赞比西河以北)为高原,有一个被珊瑚礁环绕的小海岸平原,内部与属于东非大裂谷系统的山脉相连。南半部是广阔的海岸冲积平原,覆盖着稀树草原。几条河流从平原上流过,其中最重要的是林波波河。莫桑比克境内海拔最高点为宾加山,海拔2436米;最低点为印度洋。该国平均海拔为345米。

水文水利

水文

莫桑比克位于南部非洲几条主要的国际河流的下游。与莫桑比克相邻的内陆国家的河流都通过这些河流汇入印度洋。全国水系密集,共有100多条大小河流,分别在入海口形成大小不等的海湾。其中较为重要的河流有25条,大多发源于邻国。莫桑比克全国的河流和湖泊面积约占全国总面积的13%左右。全国西高东低的地形与地势特征,决定了该国河流全部由西向东流入印度洋。

马拉维湖

马拉维湖(Lake Malawi)是莫桑比克主要的淡水湖泊,位于莫桑比克、马拉维和坦桑尼亚三国交界处。马拉维湖是仅次于维多利亚湖和坦噶尼喀湖的非洲第三大湖,长550千米,宽30-75千米,面积3万多平方千米,平均水深273米,北端最深处达706米,湖面海拔472米。被称为“内海”的马拉维湖风景如画,气候宜人,是非洲著名的旅游胜地。希雷河流经马拉维内部,是马拉维湖流出的唯一的一条河流,全长450千米,往南绕过希雷高地进入莫桑比克,与赞比西河汇合,向东流入印度洋

赞比西河

赞比西河(Zambezi River)是南部非洲最长的河流。赞比西河发源于赞比亚,流经平原、峡谷、急流和瀑布,全长约2700千米,最后在莫桑比克东海岸的河口三角洲进入印度洋。这条河的年平均径流量占莫桑比克总量的75%以上,流域面积占陆地国土的比例超过40%。

赞比西河流域是非洲第四大河流流域,仅次于刚果河、尼罗河和尼日尔河。该流域面积约130万平方千米,分布在八个国家,分别是赞比亚(40.7%)、安哥拉(18.2%)、津巴布韦(18.0%)、莫桑比克(11.4%)、马拉维(7.7%)、博茨瓦纳(2.8%)、坦桑尼亚(2.0%)和纳米比亚(1.2%)。沿岸国家近33%的总人口生活在赞比西河流域。

赞比西河流域地处热带,有三个区别明显的季节。湿热季节从11月开始,到次年4月结束。4月过后,降雨量开始减少,并很快进入凉爽干燥的季节,一直持续到7月。8月到10月之间则为干热季节。

林波波河

林波波河(Limpopo River)发源于南非,途经博茨瓦纳津巴布韦,最终在莫桑比克穿过一片广阔的冲积平原进入印度洋

林波波河全长1750千米,流域面积为408250平方千米,是南部非洲发展共同体地区最大的河流流域之一。其途径国家所占流域比例分别为南非(45%)、博茨瓦纳(20%)、津巴布韦(15%)、莫桑比克(20%)。林波波河流域的地形可以分为西部的高原和东部的冲积平原两部分,两者之间是海拔相对缓和的山区。

水利

莫桑比克在众多的河流上,修建了一系列的水坝。按照2005年联合国粮农组织的数字,莫桑比克全国27座大型水库的蓄水能力为64.5亿立方千米。在1971年登记在册的小型水库有583 座,总蓄水量为 6000万立方米,其中的90%用于灌溉和生活用水。但在战争期间,大多数小型水库被破坏了,所以人们通过抽取地下水弥补工农业用水和生活用水的不足,约占用水总量的12%。2000年,全国用水总量为6.35亿立方米,其中,农业用水占87%、市政用水占11% 、工业用水占2%。

1978年,莫桑比克开始大规模建设水利发电站,向太特省省会太特和附近的莫阿蒂泽煤矿(该国最大的煤矿)提供能源。同时,政府设想在赞比西河北岸建造第二套电力线路和变电站,为人口稠密的赞比西亚省和楠普拉省以及莫桑比克北部其他地区提供廉价能源。1980年,莫桑比克政府与法国意大利签署了一项价值数百万美元的协议,开始实施该项目的第一阶段,并计划于两年后完成。然而莫桑比克国内爆发的国共内战以及反政府武装对全国范围内的电力线路及变电站的针对性破坏使这一切努力最终付诸东流。

卡霍拉巴萨大坝

卡霍拉巴萨大坝(Barragem de Cahora Bassa)竣工于1974年12月,即葡萄牙统治莫桑比克的最后一年。170米高的坝体,两扇重达220吨的压力驱动钢闸,五台巨大的通用电力涡轮机,以及占地超过2600平方千米的巨大人工湖使其成为当时世界第五大水力发电站。

土壤

莫桑比克的土壤在质量和类型上具有地域特征。北部和中部省份的土壤通常更加肥沃,而南部主要是贫瘠的沙质土壤。北方的土壤有较高的红粘土含量,中部地区沿着赞比西河三角洲有大片肥沃的冲积土壤。在贝拉以南的地区,萨夫河、林波波河、科马提河、乌贝尔乌齐河和马普托河流域的冲积土壤较为肥沃,在伊尼扬巴内西南部也有几块肥沃的土壤。

自然资源

矿物资源

莫桑比克有煤、铁、铜、金、、钛、铋、铝、石棉、石墨、云母、大理石和天然气等自然资源,其中煤蕴藏量超过320亿吨,钛600多万吨,钽矿储量居世界首位,约750万吨,天然气储量5.5万亿立方米。大部分矿藏尚未开采。巴西淡水河谷公司公司、澳大利亚Riversdale公司(英国力拓集团控股)在莫桑比克中部太特省勘探开发煤炭。美国、意大利、中国、法国韩国葡萄牙日本印度俄罗斯南非卡塔尔等多家外国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有限公司正在莫北部鲁伍马盆地陆上和近海区域开展石油天然气勘探和开发。

2010年至2011年,阿纳达科石油公司和埃尼公司在德尔加杜角省北部海岸的鲁伍马盆地发现了Mamba South气田,天然气可采储量为4.2万亿立方米。一旦开发完成,莫桑比克将成为世界上最大的液化天然气生产国之一。2017年1月,政府选定3家公司参与鲁伍马气盆地天然气开发项目。GL Africa Energy(英国)赢得了其中一项标书,它计划建造和运营一座250兆瓦燃气发电厂,生产计划于2018年开始。莫桑比克现计划于2024年开始向全球出口液化天然气。

土地资源

莫桑比克国土面积为799380平方千米,海岸线长2630千米。国家可耕地面积为3600万公顷,已开发600万公顷,畜牧面积为1200万公顷。农业产值占整个国内生产总值的25%,占莫出口比重的15%。腰果、棉花、糖、剑麻是传统出口农产品。主要粮食作物有玉米、稻谷、大豆、木薯等。2017-2018年度莫全国棉花种植18.1万公顷,总产量6.6万吨。

水资源

莫桑比克拥有丰富的水资源。河流提供水源以及冲积物,并提供水力发电,满足农业灌溉和工业、生活用水。水资源主要源于主要河流赞比西河林波波河,以及马拉维湖丘塔湖奇尔瓦湖,除此之外,还有该国修建的大量人工水库。

海洋资源

莫桑比克2630千米的海岸线拥有多种多样的海岸栖息地,其中包括未受破坏的红树林珊瑚礁。有五种绿海龟在该国的海滩上筑巢,周围水域还发现了儒艮海豚和迁徙的鲸目。然而,莫桑比克的海洋环境受到过度捕捞、沿海开发和污染的威胁。

莫桑比克的海洋资源,对经济做出了重大贡献,包括为约一半的全国人口提供社会和经济效益。2009年,莫桑比克渔业和水产养殖业占国内生产总值的1.6%。但莫桑比克的渔业可开发的潜力要大得多,海产品产量估计在220000至330000吨之间。沿海旅游业对GDP的贡献约为3.2%,雇用超过35万人。

森林资源

莫桑比克约70%的领土(548000平方千米)被不同类别的植被覆盖,其中401000平方千米(占全国面积的51%)为森林,约147000平方千米为灌木和轮耕地(占全国面积的19%)。森林总覆盖面积中,密林面积有225000平方千米,疏林面积164000平方千米,湿地疏林面积8020平方千米,红树林面积有3570平方千米。

主要森林类型是稀疏阔叶林,其中以短盖豆树为最常见,特别是在该国北部和中部郁闭阔叶林中。该国还有较大面积的稀树草原和灌木丛林地。莫桑比克生长着多种珍贵的树种,如乌木铁木花榈木等等。

生物多样性

动物

莫桑比克大约有675种鸟类、90种两栖动物、225种爬行纲、1768种鱼类和236种哺乳动物。哺乳动物中有17种被认为濒危。哺乳动物中有包括狮子、猎豹非洲野猫非洲野犬、斑鬣狗等在内的捕食类动物以及以黑菲氏叶猴、草原狒狒、豚尾狒狒为代表的灵长目等。莫桑比克有许多种类的羚羊,其中大林羚是非洲最大的羚羊。雄性扭角林羚以其巨大的螺旋角而著称。分布最广的中型羚羊是生活在丛林和森林中的薮羚。黄斑羚是非洲南部的一种羚羊,生活在树木繁茂的栖息地中,在戈龙戈萨野生动物园也能看到。此外还有一种分布广泛的灰小羚羊,而更小、更漂亮的红小羚羊和蓝麂羚几乎只分布于森林内部。当地偷猎猖,非洲草原象在野生保护区和国家公园得到了较好保护。其他有蹄类动物还包括河马属、非洲水牛巴切尔热带草原斑马和南方长颈鹿。有两种猪很常见:白天活动的非洲疣猪,以及夜间活动的红河野猪

莫桑比克拥有非洲最长的印度洋海岸线,潮间带与主要的低地河流、洪泛平原以及丰富的湖泊和沼泽为水鸟提供了多样化的生境。该国的沿海栖息地为古北界的迁徙鸟类提供了极好的越冬场所。莫桑比克的675种鸟类中有34种属全球濒危物种,包括小水雉蟹鸻、红树林翠鸟、蓝领蜂虎、非洲八色鸫、绿头黄鹂、颈棕、苍白洞蝠、小裂籽雀等。莫桑比克的鸟类群落可以分为两部分,北部的鸟类与南部的鸟类明显不同。它们之间的边界在赞比西河地区。莫桑比克有记录的鸟类有600多种,其中至少有500种在莫桑比克境内繁殖。莫桑比克娇莺是莫桑比克北部的奈莫利高地独有的鸟类。

莫桑比克的爬行纲中有咝蝰属眼镜蛇属黑曼巴蛇非洲树蛇、绿树蛇、鼹鼠蛇、非洲食蛋蛇等各种蛇类,以及水蜥蜴、平原巨蜥、家壁虎、避役等大大小小的蜥蜴。尼罗鳄作为最大的爬行动物,几乎只能在保护区内见到。此外还有豹纹陆龟龟类

在莫桑比克的海洋中生活着大量的海洋哺乳动物,比如须鲸、蓝鲸、座头鲸、南露脊鲸南极小须鲸等各种鲸目,以及海豚儒艮等等。海洋龟类包括红海龟、太平洋丽龟、玳瑁、鳖等。此外还有各种各样的鱼类。

植物

全国共记录植物5692种,其中145种被认为濒危。整个莫桑比克的北部都被稀树草原覆盖,最常见的树木为短盖豆。在赞比西河以南的太特省和加沙省内陆等较为干燥的地区,取而代之的是莫帕内林地,在南部部分地区和北部主要水道沿岸,取而代之的是金合欢林地。沿海海滩通常覆盖着茂密的灌木丛和棕榈林,林波波河、赞比西河和蓬圭河等主要河流的洪泛平原,以及马拉维边境的奇尔瓦湖附近地区,都覆盖着冲积草原和沼泽。莫桑比克最大的冲积平原是赞比西河三角洲,这是一片广阔的沼泽地带,有茂密的草原和婆罗洲棕榈,沿着海岸绵延200千米,面积约为12000平方千米。

自然保护区

莫桑比克保护区包括十三个森林保护区、七个国家公园、六个自然保护区、三个边境保护区和三个野生动物或狩猎保护区,占国家领土的25%,确保了生态系统的平衡,保护区内包括5500种植物、220种哺乳动物和690种鸟类。

马普托国家公园

马普托国家公园(Maputo National Park)成立于1960年,被许多人称为大象公园,位于马普托省的马图图伊内区,面积1040平方千米。非洲象是公园里最具魅力的物种,此外还有斑马、长颈鹿、河马、鳄鱼以及各种羚羊和鸟类,例如著名的鱼鹰。

班罕国家公园

班罕国家公园(Banhine National Park)位于加扎省的希古博区,以其半干旱的大草原而闻名,1973年被命名为国家公园。公园里有许多奇特的物种,如非洲鸵鸟,在湖中沐浴的河马以及神秘的猴面包树

巴扎鲁托群岛国家公园

巴扎鲁托群岛国家公园(Bazaruto National Park)创建于1971年,位于伊尼扬巴内省比兰库罗和伊尼雅索罗地区的海岸,涵盖巴扎鲁托岛、本格拉岛、马卡鲁克岛、圣卡罗琳娜岛和班格岛。该公园占地1583平方千米,旨在保护儒艮绿海龟

自然灾害

莫桑比克常见的自然灾害包括严重的干旱,其中部和南部省份还会遭受灾难性的飓风和洪水的袭扰。

2019年3月和4月,莫桑比克分别遭受热带气旋“气旋伊代”和“肯尼斯”以及由此引发的洪水袭扰。这是有史以来第一次有两个强热带气旋在同一季节袭击莫桑比克。根据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针对南部非洲(包括马拉维马达加斯加和莫桑比克)的紧急援助声明,这些国家在 2023年 1 月至 3 月期间遭受了重大气象灾害,重要的社会和经济基础设施、渔业设备以及牲畜和数十万公顷的农作物均遭到损失。

行政区划

政区

莫桑比克全国行政区划分为省、市、县三级。现有10个省,53个市(含1个直辖市),144个县。10个省分别是尼亚萨省(Niassa)、德尔加杜角省(Cabo Delgado)、楠普拉省(Nampula)、赞比西亚省(Zambézia)、太特省(Tete)、马尼卡省(Manica)、索法拉省(Sofala)、伊尼扬巴内省(Inhambane)、加扎省(Gaza)、马普托省(Maputo)。1个直辖市是马普托(Maputo)。全国主要城市有马普托、贝拉(Beira)、楠普拉(Nampula)等。首都是马普托(Maputo)。各省由省长领导,省长由在省议会中赢得多数席位的政党选出。各省下又细分为地方。

重要城市

马普托

马普托是莫桑比克共和国的首都,是全国最大的城市,人口超过230万人。它位于非洲东南部的印度洋之滨,是印度洋和大西洋的海上交通要冲。马普托也是莫桑比克最大的海港,可以停泊万吨以上的海轮。港口码头长3400多米,共有20个泊位,分为钢材码头、煤码头、糖码头等。莫桑比克盛产腰果,全国有8个国营腰果加工厂马普托就占了3个。马普托的工业有纺织、炼油化学、机械、水泥、食品及烟草加工等。马普托是通往斯威士兰、南非铁路的起点,还有国际机场,与许多国家相互联系。

贝拉

贝拉是莫桑比克中部港口城市,位于莫桑比克海峡印度洋)旁的蓬戈河和布济河河口。该市是南非津巴布韦赞比亚刚果马拉维铁路交通运输的海洋终点站,也是津巴布韦和马拉维的主要港口。通过贝拉的主要出口产品是矿石、烟草、食品、棉花和大理生皮。主要进口产品有液体燃料、化肥、小麦、重型设备、纺织品和饮料。20世纪80年代初,贝拉建成了一个渔港,包括罐头厂、加工厂和冷藏库。2019年,飓风气旋伊代”席卷贝拉,摧毁了该市90%的建筑。

楠普拉

楠普拉是莫桑比克的第三大城市,拥有约600000居民。它是楠普拉省的省会,而楠普拉省是莫桑比克人口最多的省份,人口超过400万。楠普拉有一个国际机场,每周有国际航班飞往内罗毕达累斯萨拉姆等地,国内航班主要飞往首都马普托和其他主要省会。楠普拉是一个主要的生产中心,并在商业,公共和私人服务,旅游和教育领域发展活跃。其也拥有众多大学和其他培训机构。

政治

政体

行政

总统为政府首脑。2019年10月15日,莫桑比克举行总统、议会、省级权力机构“三合一”选举,解阵党候选人菲利佩·纽西(Filipe Jacinto Nyusi)以73%的得票率成功连任总统,并于2020年1月宣誓就职。总理受总统的委托召集并主持部长会议,部长会议是国家最高执行机关,向共和国议会负责。2022年上半年,总统纽西实施就任后最大规模内阁改组,解除卡洛斯·多罗萨里奥总理职务,任命原经济和财政部长阿德里亚诺·马莱阿内为现任总理,并调整国防部、财政部、工贸部、交通部、渔业 部等多个部门负责人。总理和新任内阁成员于2022年3月宣誓就职。

部长会议是国家最高行政机构,由总理负责召集和主持。现任总理阿德里亚诺·马莱阿内。主要政府部门:外交与合作部,经济与财政部,国防部,内政部,农业和农村发展部,劳动、就业和社会保障部,海洋、内水及渔业部,矿产资源和能源部,司法和宪法及宗教事务部,卫生部,教育和人力发展部,工业和贸易部,交通和通信部,土地和环境部,科技、高等教育部公共工程和水利部,文化和旅游部,国家管理和公职人员部,性别、儿童和社会行动部,战士事务部等20个部委以及青年和就业事务国务秘书处、体育事务国务秘书处、职业技术教育国务秘书处和投资和出口促进局(APIEX)、莫桑比克中央银行(BM)、国家统计局(INE)等机构。

议会

莫桑比克共和国议会是国家最高立法机构。本届议会于2020年1月根据第六次大选结果组成,任期5年。在250个议席中,解阵党占184席,抵运占60席,民主运动党占6席。现任议长:埃斯佩兰萨·比亚斯(Esperança Laurinda Francisco Nhiuane Bias)。

司法

莫桑比克设有最高法院及省、县、区级法院及共和国检察院。最高法院院长是阿德利诺·穆尚加(Adelino Muchanga)(2014年7月经议会投票批准,2019年7月连任)。总检察长为比阿特丽丝·布西莉(Beatriz Buchili)(2014年7月任命,2019年8月连任)。

宪法

莫桑比克解放阵线领导武装叛乱反抗葡萄牙殖民统治并于1975年上台,此时莫桑比克成为人民共和国。根据解阵中央委员会制定的1975年宪法,该党主席担任国家主席,总统兼任部长会议、人民议会、解放阵线中央委员会主席以及武装部队总司令。1990年11月通过的新宪法对政府进行了重大改革,开始实行多党选举、成人普选和无记名投票,并成立了议会。根据修改后的1990年宪法,总统担任国家元首和政府首脑,通过普选产生,任期五年,只能连选一次。总统由总理和部长会议协助工作。

莫桑比克现行宪法于2004年12月生效。宪法规定:实行多党制、党政分开和司法独立;总统为国家元首和政府首脑,总统和议员均由全民直接选举产生,任期5年,可连任一届;实行多种经济成分并存的市场经济;扩大公民自由与权利,废除死刑等。

政党

1990年改行多党制。1991年“政党法”正式生效。“政党法”规定,各党派必须遵循维护国家统一、发扬爱国主义精神和巩固莫桑比克民主三项原则,强调各政党必须具有全国性质,不得以个别地区、部落、宗教为基础;必须有利于国家的和平与稳定,不得谋求通过暴力改变国家的政治与社会秩序;不得搞分裂主义;每省至少有100名党员方能登记,其总部必须设在首都。全国有20多个合法政党。

莫桑比克解放阵线党(Partido Frelimo):简称解阵党,执政党。1962年6月25日成立,原名莫桑比克解放阵线,1977年2月改为现名,党员近450万人(2017年)。1977年解阵党“三大”确定为“马克思列宁主义先锋党”。1989年“五大”改为“全民党”。该党主张“尊重人权,维护和平与进步,缩小国内社会和地区差别,更加公平地分配财富”,目标是“建立以民主社会主义、平等、自由和团结为基础的莫桑比克社会”。2015年3月,解阵党召开十届四中全会,格布扎辞去党主席职务,纽西当选解阵党主席。2022年9月,解阵党召开第十二次全国代表大会,进行了总书记、中央委员会委员和政治委员会委员的换届选举。纽西连任党主席,罗克·席尔瓦(Roque Silva)当选连任总书记。

莫桑比克全国抵抗运动(Renamo):简称抵运。系莫第二大党,主要反对党。1976年初成立,其后长期从事反政府武装活动,曾拥有部队一万余人。1994年,抵运正式宣布由军事组织转变为政党。同年被批准为合法政党。在1994年10月举行的首次多党大选中,该党获得37.78%的选票,在议会中占112席,成为莫第二大党。2018年5月3日,抵运前领导人德拉卡马病逝。2019年1月,抵运举行第六届党代表大会,奥苏福·莫马德(Ossufo Momade)当选新任党主席。在2019年10月举行的大选中,抵运党获得60个议席,该党主席、总统候选人莫马德获得21.88%的选票。总书记克莱门蒂娜·邦巴(Clementina Bomba)。

较有影响的政党还有莫桑比克民主运动党(MDM)、团结救世行动党(AMUSI)、和平、民主与发展党(PDD)、民主联盟(UD)和工党(PT)。

国家元首

菲利佩·纽西:总统,解阵党主席。1959年2月9日生。前捷克斯洛伐克布尔诺军事学院机械工程学士,英国曼彻斯特大学管理学硕士。历任莫国家港口和铁路公司铁路部主任、经理、执行董事、国防部长等职。2014年10月,当选总统,2015年1月就职,2015年3月当选解阵党主席,2022年9月连任。2019年10月再次当选总统,2020年1月就职连任。

主要政要

阿德里亚诺·马莱阿内:总理。1949年11月6日生,经济学家。莫桑比克蒙德拉内大学经济学学士、英国伦敦大学农业经济和金融硕士。有企业高层任职经历。曾任经济和财政部部长、莫桑比克央行行长,2022年3月起任现职。

阿曼多·格布扎(Armando Emílio Guebuza):前总统,前解阵党主席,议会、司法领域的现任主要政要。1943年1月20日生。早年曾参加学生运动,从事地下工作,组织武装斗争,反对殖民统治。2004年12月当选莫总统,2005年2月就职,2010年连任总统,2015年1月卸任。

国际关系

综述

莫桑比克奉行“广交友,不树敌”的独立、不结盟外交政策,主张在相互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平等、互不干涉内政和互利的原则基础上与其他国家发展友好合作关系。重视睦邻友好和地区经济合作。主张通过谈判解决国家之间的争端。支持在非洲联盟内部建立预防和解决冲突的机制,支持全面裁军的原则。主张南南合作,要求建立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强调外交工作的宗旨是为国家发展和安全服务,重视经济外交。是联合国南部非洲发展共同体不结盟运动、英联邦、伊斯兰会议组织、环印度洋地区合作联盟葡萄牙语国家共同体和非洲联盟成员国。同119个国家有外交关系。2023年1月1日起担任联合国安理会非常任理事国,3月担任安理会轮值主席国。

同中国的关系

双边政治关系

中华人民共和国与莫桑比克共和国于1975年6月25日建交。建交以来,两国关系发展顺利。2016年5月,中莫建立全面战略合作伙伴关系。

近年来,中肯两国关系发展迅速,两国领导人官方往来不断。2015年12月,莫桑比克总统、莫解阵党主席纽西率团赴南非出席中非合作论坛约翰内斯堡峰会。2017年3月19日下午,中共代表团代表团乘坐民航班机抵达首站——莫桑比克首都马普托,次日一早受到纽西总统的会见。2021年11月,莫桑比克外长马卡莫率团出席中非合作论坛第八届部长级会议。与中国国务委员兼外长王毅在达喀尔会见,双方表示将共同推动中非合作论坛第八届部长级会议取得圆满成功,为中非合作注入新动力。2022年9月,全国政协主席汪洋同莫桑比克议长比亚斯视频会晤。11月,总统纽西视频出席第五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开幕式并致辞。2023年3月,纽西总统致信祝贺习近平再次当选国家主席。同月20日,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就莫桑比克遭受热带气旋灾害向纽西总统致慰问电。

双边经贸关系和经济技术合作

中莫建交以来,中方为莫方援建了经济住房、国家体育场、2所农村学校、农业技术示范中心等多个成套项目、农业技术合作等20余个技术合作项目。疫情发生以来,中国政府向莫桑比克政府提供多批防疫物资和新型冠状病毒疫苗援助。2022年3月,中国援莫桑比克索法拉职业技术学校项目建成移交。中国目前是莫桑比克主要投资来源国、主要贸易伙伴、基础设施项目最主要的融资方和重要的建设者。

中莫两国签有贸易协定和投资保护协定。莫方亦是中国对非洲“九项工程”“一带一路”计划的参与方之一。2001年,中莫成立经贸联委会。2018年6月在马普托召开第六次会议。2022年,双边贸易额46.3亿美元、同比增长14.9%,其中中方出口额32.9亿美元、同比增长14%,进口额13.4亿美元、同比增长17.1%。中方向莫主要出口机电产品,钢材、服装鞋类等,从莫主要进口木材、矿砂、农产品等初级产品。自2022年9月1日起,莫98%输华产品享受免关税待遇。2017年至2022年,中国在莫桑比克获批166个项目,创造了1.9万余个就业岗位,投资总价值超过10亿美元,直接投资超过7亿美元。其中工业领域投资占比73.85%,其次是建筑业和服务业。

文教、科技和卫生等方面的双边交往

2011年4月,中方与莫合作在首都马普托建立蒙德拉内大学孔子学院,现有1名中方院长和8名汉语教师。次年10月8日蒙德拉内大学孔子学院在大学的非洲研究中心举办首届中国文化周活动。截至2018年年底,中方共接收莫奖学金生408名。2018年莫在华留学生659人,其中政府奖学金生226人。自1976年起,中方先后向莫派出24批医疗队,共359人次。目前,中国在莫有医疗队员12人。2016年1月,两国签署互免持外交和公务护照人员签证协议。

2007年9月8日,中莫两国在莫首都马普托正式签署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旅游局和莫桑比克共和国旅游部关于中国旅游团队赴莫桑比克旅游实施方案的谅解备忘录》。莫桑比克正式成为中国公民组团出境旅游的目的地国家。

中国湖北省与莫加扎省,海南省楠普拉省为友好省份,上海市与莫首都马普托市,成都市与马普托市为友好城市。2014年9月,莫桑比克在澳门开设总领事馆。

同美国的关系

莫桑比克独立不久即同美国建交。1982年后两国关系得到改善和发展。美国先后取消对莫提供经援和军援的禁令。美曾参与推动莫国内和平进程。目前,莫为撒哈拉沙漠以南接受美国援助较多的国家,是美国《非洲增长与机遇法》的受惠国。1998年12月,美国签署了两国间的《双边投资条约》。该条约将为美国投资者提供更高水平的保证,也为美国经济界开发莫桑比克市场开辟了道路,但该条约也为莫桑比克吸引外国投资扩大就业市场和利用美国市场准备了条件。2004年,美国宣布莫桑比克成为第一批有资格从“千年挑战账户”计划中申请资金援助的16个国家之一。2010年3月9日,作为美国粮食援助“食品换进步”项目的一部分,美国将向莫桑比克提供包括大米、玉蜀黍属、大豆、大豆粉有机大豆油总价值近2630万美元的粮食援助,大约5.7万贫困人口从该粮食援助中获益。2015年9月,纽西总统赴美出席第70届联合国大会,期间会见美企业界人士,鼓励美企扩大对莫投资。2017年6月,纽西总统对美国进行工作访问并出席第11届美非商务峰会及美非议会论坛。2018年9月,纽西总统出席第73届联合国大会。2022年12月,纽西总统赴美出席美非峰会,会见美国务卿安东尼·布林肯。2023年7月,纽西总统赴博茨瓦纳首都哈博罗内出席第15届美非峰会。

同葡萄牙的关系

葡萄牙是莫桑比克原宗主国,两国政治、经济关系密切。在莫桑比克独立以后,两国又签署了《全面合作条约》,为葡萄牙向莫桑比克提供经济援助和科学技术合作奠定了基础。两国政治、经济关系密切。葡萄牙是在莫桑比克投资最多的国家之一。截至1998年年底,葡萄牙在莫桑比克直接投资总额为1.7亿美元(225个项目)。葡萄牙曾参与推动莫桑比克和平进程,并为莫桑比克培训警察。

2000年2月底,葡萄牙政府应莫桑比克请求国际社会提供援助的呼吁,宣布向其捐助200万美元次月1日,葡萄牙输送了包括食品、医药、橡胶筱和帐篷等重40吨的援助物资。次日宣布取消莫桑比克与葡萄牙之间双边债务总额的近1/10债额(近1.45亿美元),作为援助莫桑比克洪水灾害的一部分措施。之后双方领导人访问频繁。2007年葡萄牙对莫投资8060万欧元,达到巅峰。2008年,净投资额约2100万欧元。2021年1月,葡外长席尔瓦作为欧盟外交与安全政策高级代表博雷利特使访莫。5月,莫防长内托访葡。2021年7月和2022年6月,葡外交部外交与合作国秘安德烈先后两次访莫。11月,纽西总统应邀对葡进行工作访问。

同其他欧洲国家的关系

莫桑比克重视发展同欧洲国家的关系。北欧诸国为莫桑比克传统的援助国。英、法、荷兰瑞士瑞典丹麦芬兰等国每年对莫桑比克都有数千万美元的固定财政和物资援助。在2000年2~3月莫桑比克发生灾害后,意这些国家政府也是为其提供援助最早的国家之一。英、法还积极参与莫和平民主进程,为莫培训国防军。西班牙为莫培训警察。近年来,欧盟一直是莫桑比克第三大贸易伙伴。2018年起,欧盟对包括莫在内的南部非洲发展共同体国家90%商品予以关税减免待遇。

在1999年与德国政府的谈判中,德国允诺在1999-2000年的两年期间向莫桑比克提供援助总值达8300万德国马克。至2011年,德国已经向莫桑比克提供了总值为6.224亿德国马克的金融合作项目和2.534亿德国马克的技术合作基金。2000年12月14日,希萨诺总统对英国进行的正式访问取得丰硕成果。女王陛下政府承诺致力于帮助莫桑比克未来的长期发展,通过贸易、投资和发展援助帮助莫桑比克战胜贫困并改善社会服务。

2007年12月莫桑比克同欧盟签署伙伴关系协定。欧洲捕鱼船队在5年内每年向莫桑比克支付90万欧元捕捞证费,获准在莫桑比克海域捕捞1万吨金枪色。捕捞证费主要用于莫桑比克渔业部门的发展。

之后莫桑比克与欧洲各国访问频繁。2015年7月,纽西总统对法国进行国事访问。2016年4月,纽西总统访问德国比利时和欧盟总部。2017年5月,纽西总统对荷兰进行了国事访问。2019年7月,纽西总统对意大利进行国事访问。9月,教皇方济各访莫。10月,纽西总统赴俄罗斯出席首届俄非峰会。2020年1月,纽西总统赴英国出席首届英国非洲投资峰会。2021年5月,纽西总统赴法国巴黎出席非洲经济体融资峰会,并会见法国总统埃马纽埃尔·马克龙。2022年7月,意大利总统马塔雷拉访莫。11月,纽西总统应邀访问芬兰

同非洲及周边国家的关系

积极发展同非洲国家特别是南部非洲周边国家的关系,实行睦邻政策。南非是莫第一大外来投资国,两国经贸关系密切。莫是南部非洲发展共同体、东南非共同市场等地区组织成员国。1981年1月,莫桑比克同津巴布韦签署了一项防卫和安全协议,规定如果两国中的任何一方遭受南非的进攻即视为对两国的进攻。南非则支持莫抵运集中力量破坏莫桑比克港口通往内陆国家的铁路和石油管道。莫还与博茨瓦纳、南非、斯威士兰等签署了互免签证协议,便利人员往来。

2001年4月,希萨诺总统访问比勒陀利亚,同南非总统穆贝基商谈经济发展、贸易和投资问题,双方就采取措施方便跨境交流和两国间的雷萨诺一噶西亚关卡问题进行会谈,最后签署了莫桑比克向南非出口天然气的协议。2005年,格布扎总统就任后遍访周边邻国,进一步巩固与南部非洲国家的传统关系。莫桑比克还与博茨瓦纳、南非、斯威土兰等签署了互免签证协议,方便人员流动。

2011年,莫与科摩罗、坦桑尼亚等签署了《莫桑比克与科摩罗关于确定海上边界的协议》《莫桑比克与坦桑尼亚关于确定海上边界的协议》《莫桑比克、坦桑尼亚和科摩罗关于确定海上边界三方分界点的协议》,并与赞比亚完成了陆地边界的界定。2014年3月,坦桑尼亚、马拉维尼亚萨湖划界争端新一轮调停会在马普托举行,调停小组组长、莫前总统希萨诺主持会议。2012年,莫成功举办葡语国家共同体和南部非洲发展共同体峰会,接任两组织轮值主席国,并以轮值主席身份多次召开特别首脑会议,推动解决马达加斯加津巴布韦几内亚比绍政治危机。

之后莫桑比克代表陆续出访非洲各国,与各国来往密切,2020年1月,南非、津巴布韦、纳米比亚赞比亚博茨瓦纳佛得角、卢旺达、毛里求斯塞舌尔斯威士兰赤道几内亚等非洲国家元首和政府首脑出席纽西总统连任就职仪式。2023年2月,纽西总统赴埃塞俄比亚首都亚的斯亚贝巴出席第36届非洲联盟首脑会议。5月,纽西总统对津巴布韦进行工作访问。6月,埃及总统塞西访莫。

国际组织

莫桑比克是不结盟运动成员,在联合国和其他国际组织中属于非洲集团温和派成员。莫桑比克也是非洲联盟和南部非洲发展共同体的成员。1984年,莫桑比克加入世界银行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1994年,政府成为伊斯兰会议组织的正式成员,部分原因是为了扩大其国际支持基础,同时也是为了赢得该国大量的穆斯林人口的支持。同样,莫桑比克于1995年加入其英语邻国的行列,当时,它是唯一一个加入英联邦但从未属于大英帝国的国家。同年,莫桑比克成为葡萄牙语国家共同体创始成员国和首任主席,与其他葡萄牙语国家保持密切联系。

军事

莫桑比克国家军队最早是在反殖民解放斗争中发展起来的解放阵线军队。在反殖民斗争的过程中,尽管遭到了军队中许多男性的反对,但妇女依然被纳入解放阵线军队。独立后,莫桑比克遭遇了重大军事挑战——罗得西亚(现津巴布韦)和南非对国内抵抗运动势力的支持。这两个国家都支持抵抗运动在20世纪80年代针对莫桑比克政府的游击活动。因此莫桑比克的军队规模比周边没有内乱国家的军队规模更大。2002年国内冲突结束后,军队数量才逐渐减少;1997年莫桑比克颁布了强制服兵役的法案。

莫桑比克军队设有陆海空三军和后勤部队,实际兵力为步兵营7个、特种兵营3个、工兵营2个、运输营1个、炮兵连3个、海军陆战连2个及少量的后勤、通讯、管理人员,共13000人左右。总统兼任武装部队总司令。总参谋部是军队的最高指挥机构。总参谋长若阿金·曼格拉斯(Joaquim Mangrasse)(2021年3月任命)。国防军下设北部、中部和南部军区,其司令部分别设在楠普拉、贝拉和马托拉。实行义务兵役制,服役期2年。近年来,莫积极参与执行联合国的维和任务。曾先后向东帝汶刚果科摩罗布隆迪派兵参加联合国或非洲联盟联合国维持和平部队

人口

人口数量

2023年,莫桑比克总人口为3390万,其中0-14岁人口百分比为43%,15-64岁人口百分比为54%,65岁及以上人口百分比为3%。2023年出生的男性预期寿命为59岁,女性预期寿命为65岁,妇女的总生育率为4.5%。出生率为36.94‰,死亡率为9.93 ‰,人口增长率为2.55%。根据2017年人口普查数据,莫桑比克人口性别比为91.67(女性=100)。

根据莫桑比克移民局统计,长期在莫桑比克生活的华人数量为3000人左右。加上到莫桑比克旅游、经商和短期务工的华人,在莫桑比克华人数量约有2万人,集中分布在马普托、马托拉、贝拉等主要经济中心城市。华人在当地主要从事投资、贸易等经贸活动,经济和社会地位较高。

族群

莫桑比克有马库阿-洛姆埃族、绍纳-卡兰加族、尚加纳族、佐加族、马拉维-尼扬加族、马孔德族和尧族等族群。其族群构成为非洲人99%,混血0.8%,其他0.2%。其中马库阿-洛姆埃族是莫桑比克的最主要族群,约占总人口的40%。16世纪初抵达莫桑比克的葡萄牙人在16世纪初首次接触了马库阿人。

语言

虽然葡萄牙语是官方语言,但只是一小部分人口的主要语言,该国约五分之二的居民将其作为通用语言。讲葡萄牙语的人主要集中在首都马普托和其他城市地区。各大民族有自己的语言,绝大多数属班图语系。由于19世纪初的大规模人口流动,最南部和全国各地的小群体与南非津巴布韦人民都使用恩古尼语言。

根据2007年全国人口和住房普查,全国5岁及以上人口中50.4%(80.8%居住在城市地区,农村地区为36.3%)的葡萄牙语比较流利。2017年全国人口和住房普查发现,5岁及以上莫桑比克人中,有47.3%的人说葡萄牙语,其中以葡萄牙语为母语的人占总人口的16.6%。莫桑比克有22种班图语源语种,分别是:斯瓦希里语、马库瓦语、塞纳语、恩道语、茨瓦-龙加语(特松加语)、洛姆威语、埃科蒂语、纳哈拉语、马孔德语、乔皮语、楚瓦布语、龙加语、金瓦尼语、纽恩圭语、奇马尼卡语、绍纳语、奇耀语、奇切瓦语、比通加语、恩戈尼语、茨瓦语和奇特韦语等。聋人群体的语言是莫桑比克手语。

除了在该国北部外,靠近坦桑尼亚边境的海岸小区域也主要使用斯瓦希里语。其南面,即朝向莫桑比克岛的地区,主要使用金瓦尼语,金瓦尼语也被视为斯瓦希里语的方言。紧靠斯瓦希里地区的内陆,主要使用马孔德语。而马拉维湖沿岸及对岸也普遍使用马库瓦语。在赞比西河下游的地区,使用与奇契瓦语属于同一语族的塞纳语,而上游地区则使用纽恩圭语和伞加语。海岸和内陆主要为茨瓦语和楚瓦布语。宗加语或龙加语等当地方言横跨林波波河沿岸地区。莫桑比克紧邻斯威士兰和夸祖鲁-纳塔尔省的边境,有一些讲斯威士兰语和祖鲁语的小地区。

阿拉伯人、中国人和印度人(主要是古吉拉特语)的小社区还讲自己的语言(来自葡属印度的印度人讲另一种葡萄牙语海地克里奥尔语)。

宗教信仰

莫桑比克28.4%的居民信奉天主教,17.9%信奉伊斯兰教,其他多信仰原始宗教和基督教新教。莫桑比克为宗教国家,基督教徒(天主教徒为主)、穆斯林教徒和印度教是主要的宗教群体,因受西方文化影响较大,基本上形成了西方习俗,无特别禁忌。

1975年独立之前,莫桑比克几乎三分之一的人口名义上是基督徒,还有一小部分穆斯林。殖民时期基督教传教士活跃于全国各地。1926年以后,罗马天主教会在非洲人口中的教育和福音活动,获得了政府补贴和特权地位。尽管葡萄牙人普遍对新教持怀疑态度,但新教传教士(包括长老会、自由卫理公会、非洲卫理公会、卫理公会、圣公会和公理会)仍然活跃,特别是在北部内陆以及伊尼扬巴内和马普托的腹地,他们为非洲人提供替代医疗设施和寄宿学校。

独立后,解阵确认了开放和自由的宗教信仰政策,但其政治和意识形态总体上不鼓励宗教表达和成立宗教组织。20世纪80年代末,解阵改变了做法,宗教组织开始重新成为重要的民众力量。

卫理公会始于1890年。欧文·理查兹(Erwin Richards)在伊尼扬巴内省的希库克开始了卫理公会传教活动。1990年,莫桑比克联合卫理公会(Igreja Metodista Unida em Moçambique)庆祝了卫理公会在莫桑比克成立100周年。希萨诺总统向参加仪式的1万多人赞扬了联合卫理公会的工作和作用。自1998年以来,联合卫理公会在莫桑比克的规模扩大了两倍。在24个地区的180多个教会中,有超过15万名成员。每年都会任命新牧师。每年北部和南部的年会上都会特许新教会。

天主教会最开始设立了十二个教区(贝拉、希莫尤、古鲁埃、伊尼扬巴内、利欣加、马普托、纳卡拉、楠普拉、彭巴、克利马内、太特和赛赛;总教区是贝拉、马普托和楠普拉)。之后耶稣基督后期圣徒教会的影响力不断扩大,于1999年首次开始向莫桑比克派遣传教士,截至2015年4月,耶稣基督后期圣徒教会在莫桑比克拥有超过7943名成员。另外,穆斯林在该国北部尤其普遍,有两个国家级的组织:莫桑比克伊斯兰委员会和莫桑比克伊斯兰大会。此外,在马普托有一个规模很小但蓬勃发展的犹太社区。

经济

综述

莫桑比克土地肥沃,自然资源很丰富,有发展工农业生产的良好条件。但莫桑比克是联合国宣布的世界最不发达国家和重债穷国。经济以农为主,工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约24%。独立后虽然在发展民族经济方面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和长足的进步,但因受连年、自然灾害等因素的影响,经济长期困难。1992年实现和平后,政府大力调整经济结构,改善投资环境,引进外资,加大对农业和农村的投入,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倡导增收节支,经济恢复性增长较快,年均增长率一度接近10%。到2000年,莫桑比克的经济改革又取得了新的进展。超过1200个国有企业已经实现了私有化,其中大多数为小型企业。

国际金融危机一度对莫出口及吸引外资产生较大负面影响,但莫政府通过加大基础设施投入,大力发展旅游业,与其他国家合作,辅以自身的农业优势保持了经济平稳增长。

2016年以来,受国际大宗商品价格走低、本国天然气开发进度放缓等因素影响,莫主要经济指标持续恶化,虽然部分国家减免其税务,但债务问题依然凸显。莫桑比克政府为此采取了增税减支、吸引外资、加快推进工业化等措施。次年,随着莫北部鲁伍马盆地(Rovuma)海上天然气4区块项目和1区块项目相继正式启动,其经济形势开始好转。其长期发展前景受到众多国家和国际金融机构看好。2019年3月和4月,热带气旋气旋伊代”、“肯尼斯”引发灾害对莫经济造成较大负面影响。次年,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莫主要出口产品煤、铝价格一度腰斩,北部海上天然气开发进程放缓。2022年11月,莫海上天然气项目开始商产,实现液化天然气出口。

2022年,莫桑比克GDP为178.5亿美元,人均GDP为541.5美元,GDP年增长率为4.1%,失业人数占总劳动人口比例为3.9%,通货膨胀率为10.3%,收到的个人汇款额占GDP的1.7%。莫桑比克第一产业、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年增长率分别为2.7%、-0.2%和1.8%。莫桑比克公共债务总额180.42亿美元(2021年),占GDP的102%。中央政府债务增至139.55亿美元,同比增长8%。其中,政府外债为103.9亿美元,同比增长3%;内债35.63亿美元,同比增长26%。政府债务中,莫桑比克需偿付多边机构债务总额50.04亿美元,在双边框架内需向有关国家偿付债务总额为44.87亿美元。2022年上半年金融业保持稳定,偿债能力比率从2021年6月的26.6%上升至27.3%。人均GDP增长1.0%,贫困率小幅下降,从2021年的64.5%降至2022年的64.2%。据莫桑比克商业投资银行(BCI)2021年年度经济简报,2021年莫桑比克对外货物贸易总额为134.16亿美元;其中,出口商品55.79亿美元,进口78.37亿美元,贸易逆差22.58亿美元。

梅蒂卡尔是莫桑比克共和国的货币,货币代码为MZN或MT,1梅蒂卡尔等于100分。该货币的名称源自于中的“mithqāl”,意为重量单位或“金币”。莫桑比克中央银行发行并监管莫桑比克梅蒂卡尔。该梅蒂卡尔已发行两次。第一次于1980年6月16日,取代了莫桑比克埃斯库多。

第一产业

莫桑比克是农业国,莫桑比克有六大经济作物,除腰果、棉花、甘蔗外,还有椰子、茶和剑麻。农村人口占总人口的66.6%。共有400万农户,其中99%从事家庭农业。莫国家可耕地面积为3600万公顷,已开发600万公顷,畜牧面积为1200万公顷。农业产值占整个国内生产总值的25%,占莫出口比重的15%。

2020/2021财年,莫桑比克农业领域实现最大增长8.2%,畜牧业增长7%。其中谷物收获197万吨、豆类50.8万吨、油籽29.9万吨、水果38.9万吨、肉类15.8万吨。其中芝麻增产25%,产值约达1.5亿美元。2022年上半年,莫桑比克对外农产品出口额达1.27亿美元,超出去年出口水平(1.8亿美元)的一半。

其中,豆类作物出口额从1400万美元增至4800万美元,坚果类从1400万美元增至6900万美元,油籽从4400万美元增至8000万美元,经济作物等高附加值作物出口获大幅增长,预计2022年全年莫桑比克农产品出口额将达3.1亿美元。莫桑比克素有“腰果之乡”美誉。2021年莫桑比克腰果生产户创收8900万美元,占农业GDP的比重达23%,同年出口额1.116亿美元。据莫桑比克国家报报道,棉花每年为莫桑比克创汇超过3000万美元。棉花主要产于莫桑比克北部地区的楠普拉省德尔加杜角省尼亚萨省。目前,莫桑比克有超过25万个家庭种植棉花。

第二产业

莫桑比克的工业主要是加工工业,有铝加工、制糖、制茶、粮食及腰果加工、雪茄、榨油、纺织、木材、水泥、炼油、汽车装配、电池及轮胎业等,主要集中在马普托、贝拉和楠普拉等市。2000年以来,随着MOZAL铝厂(世界上最大的铝冶炼厂之一)、巴西淡水河谷公司煤炭开采项目等大型合资企业的建成投产,工业产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大幅上升。铝也已成为莫桑比克的重要出口产品。莫桑比克扎尔铝厂是外国在莫桑比克的最大投资项目,成为吸引外资的典范,极大地推动了经济增长,使莫桑比克的出口额在2002年首次达到10亿美元。莫桑比克扎尔铝厂曾连续六年成为莫桑比克企业百强之首。2008年由于受金融危机和能源危机的影响,莫桑比克扎尔铝厂产能下降。

2021年,莫桑比克铝条出口12.59亿美元。莫桑比克所有产出煤炭几乎都用于出口,印度和中国为主要出口目的地国。2021年,莫桑比克煤炭出口14.66亿美元。莫桑比克制造业对GDP年均贡献率约为9%。

2021年8月,莫桑比克政府启动国家工业计划(PRONAI)并批准400多亿梅蒂卡尔(约合6.15亿美元)以促进工业发展。该年,莫桑比克工业增加值为778亿梅蒂卡尔(约合11.97亿美元),同比增长12%,其中,制造业贡献率增长8%。同年,莫桑比克政府批准公私合营模式,以管理和运营7个工业综合体。目前已投入运营的综合体有楠普拉省纳卡拉芝麻加工厂伊尼扬巴内红肉加工厂、水稻加工工业综合体(CAIC)以及莫安巴香蕉加工厂等。

2022年,在莫桑比克PRONAI计划促进下,预计制造业将增长2%,水泥将增长8%、食品行业增长2.4%、饮料行业增长5.6%、化工行业增长2.5%。预计纳卡拉港口玉米粉加工厂、马欣加腰果加工厂、德尔加杜角省有机糖加工厂和乙醇消毒液加工厂均将有较大贡献。

第三产业

莫桑比克气候宜人,拥有众多海滩印度洋岛屿,适合发展旅游业。服务业是其第三大出口创汇行业,占GDP的56.8%。但殖民统治结束后,持续的政治不安全状况毁掉了旅游业。目前旅游业正逐渐恢复。

旅游业

到20世纪90年代末,旅游业已成为莫桑比克经济增长最快的部门。1999年该国任命了旅游部长。2003年,旅游业约占该国GDP的1.2%,远低于撒哈拉以南地区6.9%的平均水平。2005年,旅游业增长了37%,是世界上旅游业增长最快的国家。该行业吸引的外国投资比该国经济的任何其他部分都多。

1999年,该国的游客数量为24万人次。UNWTO的数据显示,2005年游客人数约为57万人,比2004年增加了23%。

2001年旅游收入为6400万美元,2005年为1.3亿美元。该行业拥有3.2万名员工。该国约三分之一的游客来自南非

金融

莫桑比克全国共有19家商业银行,大部分为葡资参股银行,主要有千禧(莫桑比克)银行、标准银行、贸易和投资银行、巴克莱(莫桑比克)银行、国际贸易银行等。共有5家保险公司,主要有莫桑比克保险公司、忠诚保险(Fidelidade)等。2020年莫政府财政收入为2363亿梅蒂卡尔(约合32.49亿美元),同比减少14.62%;预算支出为3374亿梅蒂卡尔(约合46.38亿美元),同比增加7.58%;预算赤字约1011亿梅蒂卡尔(约合13.89亿美元)。

对外贸易

随着MOZAL铝厂等几家大型合资企业建成投产,近年来莫外贸出口大幅上升,制造业已取代农业和渔业成为主要出口行业。莫主要出口产品是铝锭、煤炭、电力、天然气、重砂、对虾属、糖、棉花、烟叶、木材等。主要进口产品为机械设备、汽车、石油、粮食等。据莫桑比克商业投资银行(BCI)2021年年度经济简报,2021年莫桑比克对外货物贸易总额为134.16亿美元;其中,出口商品55.79亿美元,进口78.37亿美元, 贸易逆差22.58亿美元。

莫桑比克近年的进出口额如下(单位:百万美元)。

外国资本及援助

莫桑比克于1984年8月颁布《外国投资法》,1987年1月颁布《私人投资法》,鼓励国内外私人投资和兴办合资企业。1993年公布的新法规简化了投资审批手续。2017年莫政府成立投资出口促进局。2018年莫吸引外国投资23亿美元,较2017年下降26%。

莫桑比克独立后,国际组织和金融机构成立了由19个国家以及国际和地区组织组成的G19援助集团,双边援助主要由德国、葡萄牙、意大利瑞典、美国、英国、爱尔兰日本等国提供,通过无偿援助、信用贷款及减免债务等途径向莫提供经济援助。但2015年,德国、荷兰、比利时5国退出G19集团,G19集团更名为G14集团。

在2000年年初,莫桑比克发生特大洪水灾害期间,美国政府的外援机构积极采取措施帮助莫桑比克政府和居民克服水患多次向莫桑比克提供紧急人道援助、经济援助,甚至派出军事飞机参加水患灾区的抢险工作。欧盟亦为其提供了大量人道紧急援助、债务减免以及经济重建援助。5月3~4日,国际社会捐助莫桑比克灾后重建的募捐会议在罗马举行。在此次国际募捐会议上,美国成为向莫桑比克提供捐助最多的国家,允诺为其灾后重建提供1.31亿美元的援助。欧盟仅次于美国成为向莫桑比克提供捐助最多的捐助者允诺为其提供6000万美元的灾后重建援助。2000年8月1日欧盟履行其援助允诺,同意向莫桑比克支付6100万美元,援助其水灾后的重建项目。

2018年1月,世界银行表示,2018—2021年将每年向莫提供4.1亿美元贷款,但将缩小发展援助规模,主要支持莫社会民生领域。2022年5月,世界银行公布2023-2027年新五年援莫桑比克计划,拟向莫提供总额约51亿美元融资、投资和援助,以支持莫减贫和就业增收计划。

经济功能区

目前,莫桑比克已经建立了一批自由工业区(出口加工区),如贝卢拉内(Belulane)工业园。贝卢拉内工业园是莫桑比克最大的工业园区,位于首都马普托港以西16千米,距南非边境75千米,占地面积700公顷,主要产业是加工制造业,莫桑比克最大的工业企业MOZAL铝厂就位于该园区内,此外还有水泥、电缆等多家建材生产企业。该园区目前由当地私人企业运营,园区内分为出口加工区和普通工业区,进入出口加工区的企业要求70%的产品用于出口,可依法享受比较优惠的税收政策。据了解,目前该园区企业数量近60家,年产值近20亿美元,带动就业3000多人。

莫桑比克政府通过学习有关国家特别是中国的发展经验,除以上的Belulane工业园外,还批准了4个特别经济区,由投资和出口促进局(APIEX)负责管理。分别是:

(1)纳卡拉(Nacala)经济特区。位于楠普拉省,毗邻莫桑比克第三大港口纳卡拉港。

(2)克鲁瑟·伽马力(Crusse e Jamali)经济特区。位于楠普拉省,重点发展产业是旅游业。

(3)莫桑比克库巴(Mocuba)经济特区。位于赞比西省,重点发展产业是农业和农产品加工。

(4)莫桑比克铝业(MOZAL)。莫桑比克规模最大的工业企业,由澳大利亚必和必拓公司集团(BHP Billiton)投资建设,位于首都马普托附近的贝卢占阿内(Beluluane)工业免税区,2000年9月建成投产,年产铝锭60万吨,营业额10亿美元,占莫桑比克全国出口额的30%左右。

(5)萨索尔石油公司(Sasol)。最早进入莫桑比克进行油气开发的外国公司,主要在莫桑比克中部盆地勘探开采油气资源,通过管道输往南非,在莫桑比克南部边境投资建设装机容量40万千瓦的天然气电站。

(6)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有限公司(CNPC)。2012年,中石油从意大利埃尼石油公司收购莫桑比克鲁伍玛盆地天然气4区项目20%的权益,参与莫桑比克天然气勘探开发,累计投资已超过60亿美元。

(7)埃克森美孚石油公司(Exxon Mobil)。2016年,埃克森美孚石油公司从意大利埃尼石油公司收购莫桑比克鲁伍玛盆地天然气4区项目25%的权益,参与莫桑比克天然气勘探开发。

(8)法国道达尔石油公司(Total)。2019年,道达尔牵头收购鲁伍马盆地1区海上天然气项目原主导开发公司美国安纳达科石油公司26.5%权益,作为主作业方启动1区项目开发。

重点企业

卡奥拉·巴萨水电站(HCB):莫桑比克最大的国有企业之一,政府于2006年从葡萄牙帝国手中收回。水电站位于莫桑比克赞比西河,装机容量2075兆瓦,是南部非洲最大的水电站,产出电力50%出口至南非,4%输往津巴布韦,其余供国内使用。

莫桑比克港口铁路公司(CFM):莫桑比克最大的国有企业之一,负责建设、运营和管理国内所有的港口和铁路基础设施。

淡水河谷公司莫桑比克公司(VALE):2011年初到莫桑比克莫阿蒂泽地区投资建设煤矿,并投资建设了莫桑比克莫阿蒂泽至纳卡拉港950千米长铁路。2022年,淡水河谷因致力于到2050年实现碳中和目标,加之业务亏损,已将莫阿提兹煤矿股权转让给印度金达尔下属矿业公司Vulcan。

莫桑比克铝业(MOZAL):莫桑比克规模最大的工业企业,由澳大利亚必和必拓集团(BHP Billiton)投资建设,位于首都马普托附近的贝卢占阿内(Beluluane)工业免税区,2000年9月建成投产,年产铝锭60万吨,营业额10亿美元,占莫桑比克全国出口额的30%左右。

萨索尔石油公司(Sasol):最早进入莫桑比克进行油气开发的外国公司,主要在莫桑比克中部盆地勘探开采油气资源,通过管道输往南非,在莫桑比克南部边境投资建设装机容量40万千瓦的天然气电站。

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有限公司(CNPC):2012年,中石油从意大利埃尼石油公司收购莫桑比克鲁伍玛盆地天然气4区项目20%的权益,参与莫桑比克天然气勘探开发,累计投资已超过60亿美元。

埃克森美孚石油公司(Exxon Mobil):2016年,埃克森美孚石油公司从意大利埃尼石油公司收购莫桑比克鲁伍玛盆地天然气4区项目25%的权益,参与莫桑比克天然气勘探开发。

法国道达尔公司石油公司(Total):2019年,道达尔牵头收购鲁伍马盆地1区海上天然气项目原主导开发公司美国安纳达科石油公司26.5%权益,作为主作业方启动1区项目开发。

社会

教育

该国的教育体系旨在提高大多数人口的基本技能。政府与天主教合作,提供公共教育和私立教育。教学语言是葡萄牙语,但独立时只有一小部分人口识字。首都和北部沿海地区也有伊斯兰学校。独立前由于葡萄牙长期的殖民统治,居民有95%是文盲。

1983年莫桑比克加强了教育建设。强调学校教育要同社会生产相结合,实行小学义务教育,重视职业教育、成人教育和扫盲教育。小学义务教育为7年制。七年级后,学生必须参加标准化国家考试才能进入中学,中学为7年制。莫桑比克大学极少,因此大量完成大学预科教育的学生选择放弃继续大学学习,直接当了老师。学生在中学毕业后也可就读一些职业培训机构来代替大学预科学校,从事农业、技术或教育研究。1986年,全国各级学校共有教师约3万人,学生有139.66万人。其中,大学教师330人,中学教师3422人,小学教师约2.6万人。大学生1569人,中学生14.4万人,小学生125.1万人。

1975年葡萄牙独立后,葡萄牙政府和莫桑比克政府建立双边协议,每年都有一些莫桑比克学生被葡萄牙高中、理工学院和大学录取。1990年,莫桑比克再度实行教育制度改革,鼓励社会团体和私人办学。全国人均受教育1.6年。蒙德拉内大学是唯一。1996年,成立了贝拉和马普托理工科综合高等学院。2007年,莫桑比克仍有100万儿童失学,其中大部分来自贫困农村家庭,几乎一半的教师未能符合该国教师标准。女童入学人数从2002年的300万增加到2006年的410万,而毕业人数仅从3.1万人增加到9万人,毕业率非常低。

2014年,莫议会通过职业教育法,将职业技术教育作为莫教育系统的子系统,莫政府每年将为职业技术教育提供2400万梅第卡尔(约合75万美元)的预算。2022年起,莫初等教育由7年缩短至6年。据莫教育部统计,2022年,莫初等教育共有教师约12.7万名,学校约2.1万所,学生约686万名;中等教育共有教师约2.8万名,学校1019所,学生约112万名。2023年数据显示,莫文盲率达39%。

卫生健康

联合国发布的《人类发展报告2021/2022》显示,2021年莫桑比克人类发展指数为0.446,位列全球第185位。人均预期寿命59.3岁。据莫国家统计局资料,2015年全国共有医疗机构1435个,其中医院64所,卫生中心1307个,卫生所164个。共有病床20826张,医生1042人,护士5213人。2018年,平均每10000人拥有7张床位、0.6名医生。解阵的医疗服务国有化政策导致执业医生大量外流,并且由于医生短缺,护士、技术助理和助产士在提供医疗保健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营养不良、肺结核、霍乱、麻疹、各种胃肠道问题以及疟疾、麻风病、血吸虫病、昏睡病等热带病在该国许多地区流行。21世纪初,艾滋病在莫桑比克的蔓延也成为一个问题。近年来,莫积极采取措施降低疟疾和肺结核死亡率,控制艾滋病传播。霍乱、腹泻寄生昆虫和疟疾等主要传染病发病率降低8.1%。2019年,莫共有220万名艾滋病毒携带者,其中接受逆转录治疗患者人数超过100万。5—49岁人口中艾滋病毒携带者占13.2%。但2016年,莫全国140万人粮食安全受到威胁,依然有43%的儿童营养不良

2020年3月30日,莫桑比克总统纽西宣布,为应对新冠肺炎疫情,该国将从4月1日起进入全国紧急状态,为期30天。

媒体

莫桑比克有全国性报刊十余种,主要有:《新闻报》创建于1926年,出版社在马普托,是全国发行量最大的报纸该报属于早报性的葡文日报,自1991年以后由政府接管,发行量3.3万份。现在,政府握有该报的股份;《国家报》,莫最大传媒集团SOICO旗下报刊,2005年5月创刊,发行量2万多份;《莫桑比克日报》,1902年创刊,1981年改为现名,葡文日报,发行量2万份,出版社在贝拉,该报为私营报纸,1991年以后由政府接管。

其他媒体包括:

莫桑比克通讯社:国家通讯社(AIM)为国家通讯社,1976年成立。使用葡萄牙语和英语发稿。

莫桑比克电台:官方电台,1975年成立,用葡语、英语和民族语言广播。对内广播19个小时,对外约5个小时。

莫桑比克电视台:国营,1981年成立,每周播7天,每天播出18小时,通过卫星在全国播出,在各主要省份设有代表处和播出中心。

STV电视台:私营,2002年成立,全天播出,覆盖莫主要省市,与巴西媒体Rede Globo和Canal Futura建有合作关系。

文化事业

莫桑比克的文化机构在独立后经历了根本性的变革,因为新政府试图消除殖民时代的影响。其中一些机构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处于关闭状态,但大多数最终以不同的形式重新开放。

独立的当年,莫桑比克就设立了国家电影研究院。该院在1981年增设了动画班,并于1987年拍摄了第一部动画片。到90年代初期,全国有电影演员六十多人。自80年代以来,全国每年拍摄新闻片10部左右。次年,莫桑比克作家协会成立。该协会自成立以来一直积极组织出版新作品,促进非洲文化在全国范围的推广活动。90年代中期出版了法利达·卡罗迪亚的小说《破碎的寂静》(Farida Karodia)。莫桑比克作家协会赞助研讨会和公开读书会,并为全国市场出版书籍。爱德华多·蒙德兰大学和历史档案馆出版学术期刊、专著、编辑集、档案指南和文件集。作为莫桑比克历史最悠久的艺术家组织机构,马普托艺术中心协会是各代画家、雕塑家和陶艺家的聚集和融合的场所。该中心拥有100多名画家、雕塑家和陶艺家,经常举办各种艺术展览,并自90年中期以来积极开展同国外艺术家的各种交流活动,在都市文化生活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莫桑比克的历史档案馆、革命博物馆、国家货币博物馆、地质博物馆、国家艺术博物馆和马普托自然历史博物馆包含了主要的收藏、文物、档案和图书。位于北部城市楠普拉的国家民族学博物馆也收藏了大量莫桑比克文物。莫桑比克岛位于印度洋摩苏尔湾的入口处,1991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岛上有一座建于16世纪初的堡垒,所用的石头是从葡萄牙进口的。此外,岛上还有清真寺、宫殿和圣女巴鲁瓦特教堂。在矿产丰富的马尼卡省,有一座精美的地质博物馆。

体育

足球是莫桑比克最受欢迎的运动。该国最著名的球员“黑豹”尤西比奥葡萄牙成名。他带领葡萄牙国家男子足球队1966年英格兰世界杯上获得第三名。玛丽亚·德-卢尔德斯·穆托拉(Maria Mutola)在2000年悉尼奥运会的女子800米中赢得莫桑比克的第一枚奥运金牌。]轮滑曲棍球也很受欢迎,国家队的最好成绩是在2011年FIRS轮滑世界杯曲棍球赛上获得第四名。女子沙滩排球队在2018-2020 CAVB沙滩排球大陆杯比赛中获得第二名。

莫桑比克最知名体育场馆为莫桑比克国家体育场,该场馆是一座具有国际标准比赛场地的综合性体育场。占地面积近27万平方米,总建筑面积近4.2万平方米,拥有4.2万个座位,还拥有4条60米长的室内塑胶跑道,供运动员进行热身和训练之用。体育场外是环形停车场,共有2400多个车位。

环保

莫桑比克当前面临的环境问题主要有:人口向城市和沿海地区的迁移所导致的环境问题;沙漠化和土壤侵蚀;过度森林砍伐;手工采矿造成的水污染;地表水和海岸水污染;野生动物保护(特别是以获取象牙为目的的偷猎活动)等。目前,莫桑比克政府严禁捕猎大型动物,正在同邻国合作打击非法越境偷猎行为。莫桑比克政府为了有效地保护当地的各种野生动物资源,在全国范围内设立了一系列的禁猎区、动物保护区或国家公园等。之后莫桑比克政府还将不断增加设立新的自然保护区和野生动物保护区。

莫桑比克加入的环境保护相关的国际公约或协定包括:生物多样性公约、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京都议定书及巴黎协定、全面禁止核试验条约、联合国防治荒漠化公约、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控制危险废料越境转移及其处置巴塞尔公约、联合国海洋法公约、保护臭氧层维也纳公约、国际防止船舶造成污染公约、国际热带木材协定、关于特别是作为水禽栖息地的国际重要湿地公约等。

联合国环境规划署(UNEP)牵头、全球环境基金资助,莫桑比克正在首都马普托以北约200千米的Mahielene-Xai Xai地区重新种植红树林,旨在恢复该地区曾经繁茂的红树林森林。由于砍伐和飓风灾害,许多红树林早已不复存在。该项目的支持者希望红树林在海岸线和河口的咸水中茁壮成长;人们还计划在当地社区周围建立缓冲区,保护它们免受风暴潮和其他与气候危机有关的极端天气的影响。红树林对维持全球生物多样性同样至关重要,有1500多种动植物依赖红树林。它们独特的根系对于许多品种的鸟类、鱼类和甲壳亚门而言,就是一个保护地,能够保护它们免受捕食者和恶劣天气的侵害。然而在世界各地,红树林正受到越来越大的威胁。它们被摧毁的速度是森林平均损失率的三到五倍。世界上超过四分之一的原始红树林已经消失。自2019年该项目启动以来,已恢复了38公顷的红树林。该地区约有1000人从该项目中受益,其中包括渔民、妇女和学生。

治安

莫桑比克社会治安状况总体良好,但马普托、马托拉、贝拉等大城市针对住宅、商店、工厂及外国企业和人员的偷盗、抢劫、绑架案件时有发生,破案率较低。暂未发生针对中国企业或公民的恐怖袭击案件。疫情发生后,莫桑比克未发生针对中国企业或华人的游行、示威、人身攻击等行为。莫桑比克禁止公民持有枪支,依法成立的安保公司可向莫桑比克内政部申请持枪许可。莫桑比克警察局数据显示,2020年,莫桑比克刑事案件共1.6万余起,较2019年减少1629起,警察对案件的控制率为88%。2021年第一季度刑事案件同比减少541起。

德尔加杜角冲突

自2017年以来,莫桑比克一直在努力应对富含天然气的德尔加杜角省部分地区的叛乱。政府军在当地武装和卢旺达军事特遣队的协助下,已成功地控制住了局势,使数千人得以返回他们的村庄和城镇。然而,这场冲突造成数千人死亡,一百多万人流离失所,造成了前所未有的人道主义危机。

交通

综述

目前莫桑比克的主要交通为铁路、公路、水运与空运,铁路总长4029千米,但部分线路由于老旧或战火损毁已经停运,仍在运营的线路长度3372千米。全国公路长度约3.1万千米,其中仅7344千米(24%)铺设沥青(柏油公路),暂无高速公路。航线1500千米,海岸线2600多千米。有马普托港、贝拉和纳卡拉等15个港口。航空公司(LAM)目前运营14架客机;首都与各省均有航线,亦有国际航线。莫桑比克铁路、港口主要为内陆邻国服务。国际货运曾是主要外汇来源之一。

铁路

总长4029千米,但部分线路由于老旧或战火损毁已经停运,仍在运营的线路长度3372千米,由三条东西走向互不连接的铁路系统组成,用于连接莫桑比克主要港口与津巴布韦博茨瓦纳等南部非洲内陆国家,均为标准米轨铁路,设施陈旧,运力较低。莫桑比克铁路港口公司(CFM)于2007年已由一个濒临破产的公共企业变为一个财力可靠的赢利公司。重要的铁路线和港口包括纳卡拉和贝拉铁路系统以及马普托、贝拉、纳卡拉、克利马内等港口成功实现转让经营。2021年,莫桑比克全国铁路运输量约1890万吨,货物处理量增长13%。2014年建成的纳卡拉铁路项目长902千米,连接莫阿蒂泽煤矿区,借道南部和莫桑比克尼亚萨省,直达纳卡拉港,年均可运1800万吨煤炭,于2016年1月开始运营。2017年,莫铁路货运量达2200万吨,同比增长38%。莫桑比克主要城市目前没有高速铁路和地铁/城铁等轨道交通。

公路

截至2018年底,莫桑比克全国公路长度约3.1万千米,其中仅7344千米(24%)铺设沥青(柏油公路)。主干路6038千米,二级公路4937千米,三级公路和乡村公路19525千米。

贯穿国家南北的N1公路,连接首都马普托与南非边境的N4公路,以及连接中部城市贝拉与津巴布韦边境的N6公路是最主要的国际物流通道。除几条国道和主要城市市政道路外,莫桑比克全国大部分公路路况较差。2017年,莫道路交通业产值增长32%。莫桑比克暂无高速公路。

航运

内河航线1500千米,海岸线2600多千米。有马普托、贝拉和纳卡拉等15个港口。其中马普托港是最大港口,也是非洲著名的现代化港口之一,有25个泊位,最大水深14.3米,可停靠12万吨级船只,年吞吐能力为3200万吨。港内有铁路通向南非津巴布韦斯威士兰

贝拉港为莫第二大港,有12个码头,水深8-10米,年吞吐能力为500万吨,可容纳5万吨级货轮,港内铁路通往津巴布韦和马拉维。纳卡拉港为莫第三大港,有6个码头,年吞吐能力220万吨,建有专门煤码头并有铁路通往太特省煤炭产区。

2017年,莫港口吞吐量总计4400万吨,同比增长26%。2021年,莫桑比克全国港口货物处理量约为4820万吨,增长18%,其中,马普托港吞吐量创历史新高,达2220万吨,同比增长21%。

航空

莫桑比克航空公司(LAM)目前运营14架客机;首都与各省均有航线。埃塞俄比亚航空公司于2018年12月正式开始运营莫桑比克国内航线。国际航线通往南非葡萄牙肯尼亚卡塔尔阿拉伯联合酋长国埃塞俄比亚等国,目前没有直达中国的航班。

莫桑比克有大、小机场20余个,其中国际机场4个。首都马普托国际机场离市中心约8千米路程。由中国援助的加扎省赛赛机场于2021年11月完工移交并投入使用,目前航班每周六一班,从南非约翰内斯堡飞往马普托港,中间经停赛赛机场,由南非CemAir航空公司执飞。2017年9月,中标莫国内航线运营权,成为首批运营莫国内航线的外国航空公司。截至2021年三季度,莫桑比克客运航空运输量同比增长119.15%,货运量同比增长33.33%。

文化

综述

莫桑比克具有广泛的文化和语言多样性,在传统文化方面与坦桑尼亚马拉维赞比亚津巴布韦南非等诸多邻国相似。该国有专属的成人礼仪式和丧葬文化。木雕是莫桑比克最著名的传统艺术,许多莫桑比克人至今还从事于这种艺术。当地有1000多种传统舞蹈,每个部落、地区、村庄都有自己特色舞蹈。截至2023年,该国有马皮科舞、廷比拉、古勒瓦姆库鲁三大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莫桑比克岛于1991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饮食

饮食习惯

大多数莫桑比克人的日常主食是木薯,它被煮熟并捣碎,同时配上酱汁。有时也会吃一种叫massa的玉米面粥,同样配上酱汁。一种叫做matapa的常见酱汁是用木薯叶或其他绿色蔬菜与花生碎或椰子丝一起在椰奶中煮成的,有时也会加入虾或肉。米饭也是当地的主食之一,通常与豆类一起食用。受印度的影响,手抓饭在这里也很流行。一种名为鸡肉 piri-piri的菜肴是莫桑比克最著名的菜肴之一,其中piri-piri是一种特殊的酱料。对虾属产于莫桑比克海峡,是莫桑比克著名的美食,通常搭配piri-piri进行烤制。葡萄牙对本地饮食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城市地区的咖啡馆。芒果、盘木瓜柑橘等当地水果也随处可见。

特色饮食

烤鸡

烤鸡(Galinha asada ),烤鸡是当地莫桑比克人的主食,在莫桑比克,人们在路边的明火上烧烤,可以用多种不同的方式烹制。经典的烤鸡,肉在烹前先用特色的酱汁腌制。成分因地区而异,取决于最容易获得的成分,包括辣椒、代代酸橙、洋葱和青椒。Galinha Zambeziana (赞比西鸡)是赞比西亚省的一个特殊变体。在这种情况下,鸡肉是用新鲜磨碎的椰子奶腌制的。

虾意大利饭

意大利饭(Rissóis de camarão)是莫桑比克的典型葡萄牙美食。这种美食中有新月形炸丸子,是很受欢迎的开胃菜或休闲食品,含有奶油全虾酱。根据食谱的不同,其中还可能包含香料。将混合物折叠在面团中,然后浸入蛋液,并覆盖面包屑,最后油炸。虾意大利饭可以冷热享用,但最好在街边小摊购买新鲜出炉的,味道更佳。

饺子(Chamussas)

葡萄牙并不是唯一对莫桑比克烹饪产生影响的国家。该国也是非洲印度人口最多的国家之一,主要因为莫桑比克和印度果阿邦当时都属于葡萄牙帝国的一部分,二者建立了联系。Chamussas是一种三角形的咸味糕点,灵感来自印度萨莫萨三角饺。在莫桑比克,馅料的范围从肉、鱼到土豆或奶酪。它们是马普托伊尼扬巴内等大城市流行的街头食品或餐间小吃,因其独特的莫桑比克香料而变得特别。

鳄梨沙拉

鳄梨沙拉(Salada pera de abacate)在大多数莫桑比克地区也很受欢迎。这道美味的沙拉由生菜片、两个西红柿、两个鳄梨、柠檬汁制成的柠檬酱橄榄油和桃子果露、盐、胡椒和沙拉香草制成。

马塔帕

马塔帕(matapa)是莫桑比克独有的菜肴,是一道相对简陋的菜肴,由炖木薯叶与花生粉、大蒜和椰奶混合制成。但其既美味又简单。通常,马塔帕与米饭一起作为主菜,并在炖菜中添加小螃蟹或虾以增加风味。也可以搭配海鲜或肉类。

习俗

以白为美

莫桑比克的姑娘们希望借助自然物质的作用使自己变得更漂亮。每当太阳还未出来,她们就开始对镜梳妆,在自己脸上擦上一层不是香粉的白粉末是姑娘们最喜欢这种美容化妆品。它是用当地漫山遍野都生长的“面包树”制作的,而且每家都储藏很多。

传统服饰

莫桑比克的传统服饰是用一种名为卡普拉纳(Capulana)的印有鲜艳图案的棉布块制成的。莫桑比克的女人用卡普拉纳做成漂亮的连衣裙,或是直接将卡普拉纳围在腰上成为半身长裙,头上则用小块的卡普拉纳包住头发,装饰点缀。男人们则将卡普拉纳做成上衣或裤子,在一些节庆活动上他们也会将整块布斜着穿过肩膀系上。

婚姻

莫桑比克属班图非洲,班图妇女在婚姻是自由。她们厌恶性乱和不贞,新娘应该是处女。男女不能亲吻,亲族之间通奸是犯罪,女婿不能与岳母有任何接触,妇由丈夫的大弟弟继承。新娘出嫁要彩礼,没有彩礼不能成婚,彩礼多寡标志着新娘的身价。如果男方拿不出足够的彩礼,他可以把自已雇给岳父家做工以抵偿彩礼。对男方来说,送彩礼是表示自己一片真诚实意,而对部落来说,彩礼表达一种契约,象征婚姻美满幸福。

莫桑比克大多数地区实行一夫多妻制,这既有经济方面的原因,也有迷信和生理方面的原因。在当地,一个男人的能力和地位,并不完全取决于他所拥有的财富,而是取决于他所具有的生育能力。

成人礼

在莫桑比克,孩子到了18岁,家长为其举办成人礼。目前,莫桑比克某些土著族中还通行着传统的成人仪式。生活在莫桑比克北部楠普拉省的马孔德族人在这方面具有代表性。按照马孔德人的传统,男孩14岁要参加历时两个月的成人仪式。女孩则在初次来月经后,参加两到三周的成人仪式。少年少女们将被教父教母带到森林里某个秘密地方,教导他们如何开始新的成人生活。如果家中有去参加成人仪式的孩子,妇女们都会聚在一起载歌载舞,用舞姿表达她们对孩子的美好祝愿和思念之情。

丧葬习俗

莫桑比克人口最多的马库埃(Makua)民族相信死亡是由于不良精神引起的,通常都跟巫术或邪灵有关。在葬礼上一般不允许妇女大声哭泣,男人更不允许掉下眼泪。葬礼后第三天,亲友会来到墓地进行哀悼,然后到死者家里享用简单的答谢宴。葬礼后第八天,亲人会带着鲜花和饮料再去墓地为死者祷告,旨在让死者的灵魂得以超脱,去往极乐世界。

非物质文化遗产

截至2023年,莫桑比克有马皮科舞(Mapiko)、廷比拉(Timbila)、古勒瓦姆库鲁(Gule Wamkulu)三个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

马皮科舞

马皮科舞是莫桑比克马孔德人的一种庆祝舞蹈。作为从青春期到成年的传统仪式的一部分,这种舞蹈在围场内表演,通常在芒果树下,舞者、音乐家和公众聚集在一起庆祝成人仪式。舞蹈也可以为葬礼或娱乐而表演。这是一种由一名或多名舞者表演的戏剧,他们戴着代表动物或人的面具。马皮科舞蹈是在入会仪式上流传下来的。它象征着人类精神与宇宙的和谐以及善恶之间的斗争,并被视为克服恐惧的一种手段。它还寻求恢复男性和女性之间的平衡。马皮科舞是传递祖先价值观、信仰和习俗的一种手段,也是帮助年轻人熟悉成熟后身体变化的一种手段。

廷比拉

乔皮人族群主要居住在莫桑比克南部伊尼扬巴内省南部,以演奏管弦乐而闻名。他们的管弦乐队由五到三十架木制木琴组成,称为“廷比拉”,尺寸和音调范围各不相同。廷比拉是一种精心制作和调音的木制乐器,由生长缓慢的姆文杰(喷嚏草)树的木材制成。每块木板下都固定有一个用葫芦制成的共鸣器,用蜂蜡密封,并用果油调和,因而廷比拉拥有丰富的音色和特有的振动。管弦乐队由各个年龄段的廷比拉大师和学徒组成,孩子们在他们的祖父旁边演奏。

大多数经验丰富的廷比拉表演者都是老年人。尽管一些廷比拉大师已经开始培训年轻的音乐家,并让女孩加入他们的管弦乐队和舞蹈团,但年轻人越来越与这种文化遗产失去联系。此外,滥伐森林也导致用于制作延比拉乐器的特殊木材稀缺。

古勒瓦姆库鲁

古勒瓦姆库鲁是一个秘密教会所进行的仪式舞蹈。它由兄弟会男子表演。在传统母系社会中,已婚男子扮演着相当边缘的角色,兄弟会提供了一种在各个村庄的男人之间建立平衡和团结的手段。兄弟会成员仍也责将年轻人引入成年,并在入会程序结束时表演古勒瓦姆库鲁,庆祝年轻人融入成人社会。

古勒瓦姆库鲁在七月收获后的季节表演,但也可以在婚礼、葬礼、酋长就职或死亡时看到。在这些场合,舞者穿着由木头和稻草制成的服装和面具,代表各种各样的角色,如野生动物、死者的灵魂、奴隶贩子以及汽车或直升机等较新的人物。这些人物中的每一个都扮演一个特定的、通常是邪恶的角色,表达某种形式的不当行为,教导观众道德和社会价值观。这些人物以非凡的能量表演舞蹈,作为灵魂和死者世界的代表,既娱乐又吓人。

如今,该表演逐渐失去了原有的作用和意义,常被用于游客娱乐等。

艺术

音乐

音乐是莫桑比克文化最重要的表现形式之一,它起源于各族人民的日常生活和礼仪习俗。传统音乐的节奏一般短而急促,很少有重奏现象,但独立的节奏反复重复的情况比较常见。音乐节奏一般通过击掌、打响指或鼓点变化来体现。

莫桑比克歌曲的题材多种多样,其中许多歌曲以农田劳作或狩猎为题材,歌颂劳动人民的勤劳和智慧。现代音乐在城市地区盛行,马普托的现代音乐表演是其中代表。运用了农村传统音乐玛依卡的节奏的马拉本塔的音乐是最典型的莫桑比克音乐,其还可以激励出独具特色的舞蹈和时尚。奥克斯特拉一马拉本塔乐队(Orquestra Marrabenta)在国家独立时成立,得到国家资助,在1989年解散。但其中的几个成员组成了名为戈尔瓦内的非洲爵士乐队,并获得了一定的国际声誉。其他演奏具有传统色彩的流行音乐的音乐家还有亚纳和明盖斯,亚纳作为音乐教师和其他乐队的推广人,享誉南部非洲地区。RM乐队亦得到国家资助并在80年代后期和90年代早期获得广泛知名度,在向国际社会推广莫桑比克现代音乐方面发挥了作用。自内战结束以来,知名的莫桑比克音乐家还有罗伯特·希德逊德索(Roberto Chidsondso)、热泽·巴拉塔和埃尔维拉·维耶盖斯(EIvira Viegas)等。

莫桑比克传统乐器大致分为打击乐器、吹奏乐器、管乐器和弦乐器。打击乐器以单面鼓为主,在日常礼仪和宗教活动中,鼓是为歌舞进行伴奏的主要乐器。“帕苔内”是传统吹奏乐器的代表之一,它将若干吹管连接在一起。被称作卢培姆贝的管乐器是北部马孔德族人民的传统乐器,多以动物的角做成。弦乐器中最著名是姆比拉木琴(Timbila),莫桑比克每年都会举办缇姆比拉木琴音乐节,以弘扬传统乐器和民族音乐。马林巴琴是中南部海岸乔皮族流行的乐器,他们以音乐技巧和舞蹈而闻名。

舞蹈

莫桑比克有1000多种传统舞蹈,每个部落、地区、村庄都有自己特色舞蹈。

图佛(Tufo)舞是莫桑比克北部的传统舞蹈,舞者为女性,主要流行于马普托、德尔加杜角省和楠普拉省以及莫桑比克岛等地区;

“玛皮克”舞是马孔德人的经典舞蹈,由男人跳,常带有宗教性,舞者佩戴着自己雕刻寓意“恶魔”的巨大面具,伴随着鼓点和羚羊角合奏的乐曲,一群玛皮克表演者向另一群村民发动进攻,整个舞蹈可以持续若干小时;

“高跷舞”是位于莫桑比克北方中部地区的马夸人的传统舞蹈,表演者戴着戏剧面罩,穿着最艳丽的服装,站在两米高的高跷翩翩起舞,他们可以跳跃、舞动,还要大踏步绕行整个村庄。这样的舞蹈有时要持续几个小时。莫桑比克岛上的妇女喜爱的另种舞蹈则将优雅的舞步同跳绳结合在一起,伴随急速的鼓点欢快跳舞;

“狩猎舞”则是位于南部地区乔皮人的传统舞蹈,他们可以跳跃、舞动,还要大踏步绕行整个村庄。这样的舞蹈有时要持续几个小时。莫桑比克岛上的妇女喜爱的另种舞蹈则将优雅的舞步同跳绳结合在一起,伴随急速的鼓点欢快跳舞。

绘画和雕刻

木雕是莫桑比克最发达的传统艺术。许多莫桑比克人至今还从事这种艺术。莫桑比克以北方马孔德人生产的精致面具和木雕而闻名。他们使用硬木(主要是)雕刻各种人物,尤其是他们的先辈。

马孔德人的雕刻艺术品属于传统艺术,有两种不同的类型:邪灵(shetani)和乌贾马(ujamaa)。邪灵​​大多用重乌木雕刻而成,高大,弯曲,优雅,带有符号和非具象的面孔;乌贾马是一种图腾型雕刻,描绘了各种人物栩栩如生的面孔。这些雕塑通常被称为“家谱”,因为它们讲述了许多代人的故事。许多马孔德人艺术家已经发展了现代艺术形式。恩卡图恩加(Nkatunga)是马孔德人新一代雕刻艺术家的主要人物,他的雕刻品刻画着农村生活的方方面面,米古埃尔·瓦林贵(Miguel Valingue)和马卡莫(Makamo)擅长细腻地刻画痛苦不堪的人物雕像,而希萨诺(Chissano)擅长非马孔德人传统的雕刻风格,其作品在国际亦有一定知名度。

20 世纪 50年代以来,莫桑比克出现了大批富有天赋的画家。其中最著名的画家为马兰加塔纳·格恩纳·瓦勒恩特·恩戈温亚(Malangatana Goenha Valante Ngwenya)。他的作品所刻画的人物和形象代表了非洲信念和欧洲文化之间的斗争。但直到 90年代中期,马兰加塔纳仍然被称为“非洲毕加索”,他在马普托的画室成为严肃艺术爱好者的朝圣之所。

在殖民时期的最后几年,莫桑比克艺术反映了殖民势力的压迫,成为了反抗的象征。独立以后,莫桑比克逐渐又出现了一大批具有天赋的画家和雕刻家,其中包括曼库·瓦伦特·马哈马纳(Mankew Valente Mahumana)、维克多·苏萨(Victor Sousa)、萨马特·穆伦戈(Samate Mulungo)、埃内斯托·希哈尼(Ernesto Shikhani)、纳夫塔尔·兰加(Naftal Langa)、纳吉布·埃利亚斯·阿卜杜拉(Naguib Elias Abdula)、雷纳塔·萨丁巴(Reinata Sadimba)等等。所有上述这些艺术家的雕刻品和绘画作品都在马普托市的国家艺术馆中展列,参观这些著名的艺术品是到访马普托市的人们不可或缺的活动内容之一。而20世纪80年代和90年代的艺术品大多反映了政治斗争、内战、苦难和饥饿。

文学

19世纪20年代,莫桑比克文学逐渐形成,并形成了附属殖民主义文学和反对殖民主义文学两个派别。前者的代表人物是葡萄牙政论家布·卡马林(代表作是1934年出版的《野蛮的故事》)和葡萄牙社会学者兼新闻家普·朱尼奥尔,后者的代表是朱安·阿尔巴齐尼(在1925年出版了故事集《苦难之书》)和莫桑比克著名诗人皮迪·诺罗尼亚。

莫桑比克独立以后,自由的创作环境使得大批作家开始涌现,如米亚·科托(Mia Couto)、波琳娜·西基阿内( Paulina Chiziane)、纳尔逊·萨乌特(Nelson Saute)等,而新一代作者的作品中,只有马盖亚氏及科乌托的作品有英文版问世。科乌托的短篇小说是具有20世纪末的社会学政治学价值的作品,他作为一名葡萄牙后裔的白人,并不以白人族裔为主题,而是以黑人同胞及其文化为创作主题。

重要节日

莫桑比克的重要节日有2月3日的英雄日、4月7日的妇女节、5月1日的劳动节、6月25日的国庆节、9月7日的胜利日、9月25日的人民解放力量建军节与革命节、10月4日的和平与民族和解日和12月25日的圣诞节/家庭日。

独立日

独立日,在葡萄牙语中也称为Dia da Independência Nacional,是6月25日庆祝的全国性节日。它纪念莫桑比克于1975年6月25日从葡萄牙独立。

莫桑比克位于非洲东南沿海。欧洲人在十五世纪末葡萄牙探险家达·伽马的航行中首次访问莫桑比克。到二十世纪中叶,尽管非洲大陆其他地方正在发生摆脱殖民列强的独立运动,莫桑比克仍然是葡萄牙的海外领土。1974年4月,解阵通过政变控制了首都马普托。一年多后,即1975年6月25日,莫桑比克正式宣布独立。

和平与民族和解日

1975年针对葡萄牙的独立战争和莫桑比克独立获得承认后。1977年,亲共反叛组织(莫桑比克解放阵线)掌权,亲民主反叛组织(莫桑比克民族抵抗运动)立即反击。内战持续了15年。但1990年,亲共的莫桑比克总统死于航空事故后,和平谈判开始了。1992年10月4日,双方在罗马签署和平协议,结束了战争。

为了纪念看似无休无止的战争之后和平的到来,10月4日被指定为和平与民族和解日。当天最大的活动在马普托举行,但全国各地都有较小的活动。

国家象征

国旗

莫桑比克国旗呈长方形,长与宽之比为3∶2。靠旗杆一侧为红色等腰三角形,其中有一颗黄色五角星、一本打开的书和交叉着的步枪和锄头。旗面右侧为绿、黑、黄大正三色锦鲤的平行宽条,黑色宽条上下各有一白色细条。绿色象征农业和财富,黑色代表非洲大陆,黄色象征地下资源,白色象征人民斗争的正义性及所要建立的和平事业,红色象征争取民族解放的武装斗争和革命。黄色五角星代表国际主义精神,书本象征文化教育,步枪和锄头象征广大劳动者和武装部队的团结及其共同保卫、建设祖国。

国徽

莫桑比克国徽呈圆形,圆面上有打开的书本、步枪和锄头图案,寓意同国旗;下方的波纹象征海洋;中间有放射光芒的太阳图案,象征革命和建设的新生活。圆周由齿轮玉蜀黍属甘蔗环饰,象征工业和农业;顶端有一颗红色五角星,象征国际主义精神;底部的红色绶带上写着“莫桑比克共和国”。

国歌

以下是莫桑比克国歌葡萄牙语《可爱的祖国》。国歌的歌词和音乐由法律规定,并根据宪法第295条第一项规定批准。

Na memória da África e do Mundo Pátria bela dos que ousaram lutar Moçambique o teu nome é liberdade O sol de Junho para sempre brilhará brilhará

Moçambique nossa terra gloriosa pedra a pedra construindo o novo dia milhões de braços, uma só força ó pátria AMADA vamos vencer

Povo unido do rovuma ao 马普托 colhe os frutos do combate pela Paz cresce o sonho ondolado na bandeira e vai lavrando na certeza do amanhã

Moçambique nossa terra gloriosa pedra a pedra construindo o novo dia milhões de braços, uma só força ó pátria AMADA vamos vencer

Flores brotando do chão do teu suor pelos montes, pelos rios, pelo mar nós juramos por ti, ó Moçambique: nenhum tirano nos irá escravizar

Moçambique nossa terra gloriosa pedra a pedra construindo o novo dia milhões de braços, uma só força ó pátria AMADA vamos vencer

国鸟

莫桑比克国鸟为古巴咬鹃食虫类:Priotelus temnurus),体型中等,生存在林地,通常成对出现。它的背部呈彩虹蓝绿色,平滑的胸部呈灰色,腹部呈鲜艳的红色,通过羽毛颜色,很容易区分它。它通常一动不动地立在森林的树枝上,但当要进食时(食物通常为花和水果上)会明显地盘旋。其常见的叫声是“Cu-Cu-Cu-Cu-Cu”,逐渐急促;另一种是共鸣颤抖的“Cu-u-low”,连续发出几次。

国花

莫桑比克的国花是菜豆(拉丁学名:Phaseolus vulgaris L.),是豆科中高度杂交的花园蔬菜物种。它们可能呈攀爬或灌木状的形态。菜豆原产于美洲热带地区,喜欢充足的阳光和肥沃、排水良好的土壤。

国兽

莫桑比克的国兽是非洲象(学名:Loxodonta africana)。非洲象是最大的陆地生物。在非洲有许多栖息地,如稀树草原、雨林、林地、灌木林,偶尔还有沙漠和海滩。然而,由于偷猎威胁,保护区是它们的主要栖息地。

风景名胜

综述

莫桑比克的主要旅游开发领域有海滩、海洋、野生动物保护区以及人文景点,这些地区景色秀丽,气候适宜。全国大约10%的国土面积被划为野生动物保护区或公园区,包括国家公园、禁猎区和狩猎区等。据莫桑比克官方公布的数据,2004~2008年到莫桑比克旅游的外国游客人数实现翻倍,从71.1万人次增加到150万人次,旅游总收入从2005年的1.29亿美元增加到2008年的185亿美元,为国家创造了4万多个就业机会。另据世界旅游组织统计,2007年莫桑比克旅游市场比2005年增长了37%,到莫桑比克游客数量以每年7%的速度增长,大部分游客来自南非葡萄牙德国斯威士兰。代表性人文景点有马库提灯塔、基林巴斯群岛等,自然景点有:因哈卡岛、尼亚萨特别保护区、马普托大象保护区等。1991年,莫桑比克岛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重要景点

因哈卡岛

因哈卡岛(Inhaca Island)面积56平方千米,陆地居民只有6000人,该岛是一个海洋保护区,拥有众多潜水地点。在珊瑚礁浮潜,通常需要乘船前往,当地渔民可以帮忙安排。最适合游泳的珊瑚礁是珊瑚花园(笙珊瑚 Gardens),距离码头以南约1千米,向外500米。礁石浅,涨潮时深约6m。岛上的超市与餐馆都位于市场附近的中心位置,岛上提供优质的虾类。岛上还拥有三间面包店,村庄旁边的面包店配有燃木烤炉,以其独特的口味而闻名。

基林巴斯群岛

基林巴斯群岛(The Quirimbas Archipelago)位于印度洋上,有许多美丽的海滩和适合潜水的地点。这里也有鲸目珊瑚礁海豚和濒危物种儒艮基林巴群岛是莫桑比克北部的文化和自然遗产,由31个岛屿组成,从德尔加多角向南延伸约 200 英里。这些岛屿沿着海岸延伸,通过沙洲、珊瑚礁、红树林潮间带与海岸部分相连。伊博岛、基西瓦岛和马特莫岛是古老的葡萄牙定居点,群岛上还有前殖民时期的斯瓦希里定居点。该遗址是莫桑比克历史文化的杰出例证,一千多年来,这种文化汇集并融合了非洲、阿拉伯地区、印度欧洲文化的不同元素。

尼亚萨特别保护区

尼亚萨保护区(Niassa Reserve)是莫桑比克最大的野生动物保护区,占地42000平方千米,位于尼亚萨省的北部地区,以庞大的象群而著名,同时也拥有其他物种,例如:水牛长颈鹿,斑马和各种羚羊。此地的旅游业绩创纪录地增长,很大程度上归功于拉妮度假村提供的高品质的配套设施。这里同时还可以划独木舟、露营和乘船旅行。

马库提灯塔

马库提灯塔(Macuti Light)建于1904年,位于莫桑比克中部主要港口贝拉以北的海滩路上,高28 米,是莫桑比克唯一一座位置便利、靠近主要城镇的灯塔。早期灯塔都被涂上了黑白水平条纹,之后颜色图案更改为红色和白色带。马库提灯塔是一个观看海岸附近的沉船的奇特地方。在这里,人们能够看到沉船的残骸漂浮在海岸线上的情景。

圣塞巴斯蒂安堡

圣塞巴斯蒂安堡(Sao Sebastian Fort)建于1558年至1620年之间,已有400多年历史。由于莫桑比克岛经常遭受其他探险家和商人的攻击,葡萄牙帝国人为了保卫莫桑比克岛北部而建造了这个堡垒。当时圣塞巴斯蒂安堡的主要功能是保护和支持通往东方的船只(印度洋航线),但它也被认为是葡萄牙东海岸军事建筑的最具代表性的例子。圣塞巴斯蒂安堡是殖民者建造的优秀代表性建筑物之一。圣塞巴斯蒂安堡并不是印度洋上的第一个堡垒,但其成功佐证了现代防御工事。其季节性向游客开放。目前,该堡垒是莫桑比克岛博物馆的一部分,由文化部监管。

从圣塞巴斯蒂安堡的最高点可以看到美丽的大海和天际线。这座城堡是莫桑比克最受欢迎的旅游景点之一。

马普托大象保护区

马普托大象保护区(Maputo National Park)位于马普托以南79千米处。该保护区是卢邦博跨国保护区的一部分,卢邦博保护区横跨莫桑比克、南非斯威士兰三国。大象特别保护区成立于1960年,旨在保护该地区的大象种群。1969年,它更名为“马普托特别保护区”(Reserva Especial do Maputo),以突出大象以外的保护状况。在莫桑比克内战(1975-1992)期间,这些大象因引爆地雷和陷入小型猎物的陷阱而遭受巨大损失。2011年6月14日,马普托特别保护区延伸至富提走廊面积扩大了24000公顷。最新的统计显示(2023年),当前大象数量超过400头。

大象保护区不仅以大象为特色,游客还可以看到河马属、长颈鹿、鳄鱼、斑马和许多其他动物。该地也有湖泊和丰富的植物群。

世界遗产

莫桑比克岛

莫桑比克岛是一个钙质珊瑚礁,位于莫桑比克共和国楠普拉省印度洋摩苏里尔湾入口处,距离大陆海岸4千米。该岛只有2.5千米长、约0.6千米宽。岛上建有航道不太深的天然良港,是全国最古老的城市和海港。一座建于1960年代的桥梁将该岛与大陆连接起来。在莫桑比克岛东部有两个无人居住的小岛,分别是果阿岛和塞纳岛,它们和莫桑比克岛一起形成一个群岛。该岛屿的发展与印度洋的航海历史密切相关,因为该岛在10世纪的洲际贸易中发挥了独特的作用。其历史重要性与葡萄牙在西欧和印度次大陆之间的海上航线的发展和建立有关。

莫桑比克岛有两种不同类型的住宅和城市风格。北部是受阿拉伯和欧洲影响的,由石头和生石灰建造的斯瓦希里之城,南部是传统非洲建筑风格的,棕榈屋顶的“macuti”之城。从1507年到1898年,莫桑比克岛一直是葡萄牙殖民政府所在地。自16世纪以来,由于城镇建设自始至终使用相同的建筑技术、采用相同的建筑材料以及遵循相同的装饰原则,使得整个城镇的建筑风格保持着惊人的一致性。古老建筑约占全岛整体面积的2/3,该岛著名的建筑物包括16世纪修建的葡萄牙兵工厂、1522年修建的小教堂圣母玛利亚救难堂、1635年修建的圣母玛利亚恩慈教堂、1877年修建的新占典医院、1887年修建的呈对称布局的四边形的城镇市场、19世纪修建的印度教堂和清真寺。其中,1674年修建的圣保罗殿(Palcio de S.Paulo)在1763年到1935年间一直是总督的驻地,后来才改为博物馆。

1991年,莫桑比克岛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在1997年,莫桑比克发起了保护和修复莫桑比克岛建筑遗产的运动。

参考资料

莫桑比克国家概况.外交部网站.2023-10-10

Mozambique.CIA.2023-10-10

对外投资合作国别(地区)指南莫桑比克(2022年版).中华人民共和国商务部.2023-11-21

Informação Geral.Portal do Governo de Moçambique.2023-10-10

海关统计贸易伙伴代码表.海关总署.2023-12-19

World Population Dashboard Mozambique.United Nations Population Fund.2023-10-14

基尼 (GINI) 系数 - Mozambique.世界银行.2023-10-10

Human Development Reports.United Nations Development Programme.2023-10-10

莫桑比克新梅蒂卡尔.investopedia.2023-11-26

Mozambique, These Are The Reasons You Should Visit Africa´s Hidden Gem.Visit Mozambique.2023-10-16

贝拉.britannica.2023-11-26

和平与民族解放日.publicholidays.2023-11-28

莫桑比克国鸟.symbolhunt.2023-11-27

Cuban Trogon.ebird.2023-11-28

Geography.Zambezi River Authority.2023-10-12

Mozambique.britannica.2023-11-25

Mozambique (07/02).U.S. Department of State.2023-10-10

Período Pré-Colonial.Portal do Governo de Moçambique.2023-10-10

非洲国别教学 | 莫桑比克文化与汉语教学指南.微信公众平台.2023-10-15

非物质文化遗产.ich.2023-12-12

Island of Mozambique.UNESCO World Heritage Centre.2023-10-15

Mozambique Economic Outlook.African Development Bank.2023-10-16

Hunt for Oil in Offshore Angoche, Mozambique.earthdoc.2024-01-31

Penetração Colonial.Portal do Governo de Moçambique.2023-10-10

mozambique.state.gov.2023-12-19

莫桑比克.encarta.2023-12-11

莫桑比克.newadvent.2023-12-11

..2023-12-12

A Luta pela Independência.Portal do Governo de Moçambique.2023-10-11

莫桑比克内战(1977-1992).BLACKPAST.2023-11-25

《EISA 莫桑比克:一党统治、社会主义和内战(1975-1986)》.非洲民主可持续性选举研究所.2023-12-12

正式和平的莫桑比克因饥饿和暴行而流血.纽约时报.2023-12-22

Communist Dictatorship in Mozambique.communistcrimes.2023-12-22

Special Investigation into the death of President Samora Machel.news24.2023-12-22

联合国在莫桑比克的行动.popp.2023-12-22

战争与和平进程的关键:莫桑比克.c-r.org.2023-12-12

《抵运与莫桑比克政府之间的冲突年表》.德国之声非洲.2023-12-12

莫桑比克时区.timeanddate.2023-12-12

..2023-10-16

Geografia de Moçambique.Portal do Governo de Moçambique.2023-10-11

马拉维概况 - 地理.中华人民共和国商务部.2023-10-11

Geography of the Limpopo River Basin.LIMCOM.2023-10-12

Basin Landscape.LIMCOM.2023-10-12

3. Harnessing the River: High Modernism and Building the Dam, 1965–75.Project MUSE.2023-10-12

Cahora Bassa Dam & the Delusion of Development.MIT Press.2023-10-12

Mozambique under the New State regime.Britannica.2023-10-14

GL Africa Energy.glaenergy.2023-12-12

燃气发电场.constructionreviewonline.2023-12-12

Will Mozambique end up like Nigeria or Norway?.bbc.2023-12-12

液化天然气项目.mzlng.2023-12-12

莫桑比克海洋.wwf.2023-12-12

莫桑比克海洋资源.nairobiconvention.2023-12-12

莫桑比克森林资源./dicf.2023-12-12

Total number of amphibian, bird, fish, mammal, reptile, and vascular plant species, by country.Mongabay.2023-10-12

Total number of mammal species by country.mongabay.2023-11-26

世界鸟类名录.Avibase.2023-11-26

各国植物物种总数.mongabay.2023-11-26

保护区总量.ncbi.2023-12-12

Conservation Areas.ANAC.2023-10-13

Mozambique Cyclone Wiped Out the Nation’s Food. Now Aid Is in Short Supply..The New York Times.2023-10-13

气候危害.reliefweb.2023-12-12

莫桑比克—非洲—世界政区—行政区划网.行政区划.2023-10-14

Information about the City and Municipality of Nampula.uclg.2023-11-26

莫桑比克国家概况.国家国际发展合作署.2023-10-14

中国同莫桑比克的关系.外交部网站.2023-10-14

中非深情传佳话 团结合作开新花.中非经贸发展基金会.2023-11-26

王毅会见莫桑比克外长马卡莫.外交部.2023-11-26

外国领导人热烈祝贺习近平当选国家主席.新华网.2023-11-26

习近平就马拉维、莫桑比克遭受热带气旋灾害向马拉维总统查克维拉、莫桑比克总统纽西致慰问电.新华网.2023-11-26

莫桑比克总理:期待莫中扩大经贸合作互利共赢.新华网.2023-11-26

莫桑比克蒙德拉内大学孔子学院举办中国文化周.中国新闻网.2023-11-26

莫桑比克成为中国公民组团出境旅游目的地.新华社.2023-11-26

美国向莫桑比克提供粮食援助.商务部.2023-11-26

美国-莫桑比克.state.2023-12-12

População.Portal do Governo de Moçambique.2023-10-14

..2023-11-26

葡萄牙语.ine.2023-12-12

莫桑比克语言.ethnologue.2023-12-12

卫理公会.moumethodist.2023-12-12

diocese.diocesedetete.2023-12-21

acts-and-statistics.newsroom.2023-12-21

in-mozambique-a-very-small-jewish-community-thrives.forward.2023-12-21

Mozambique.The World Bank.2023-10-14

主要事实.dfid.2023-12-12

Mozambique.ibe.unesco.2023-12-21

人类发展报告.hdrstats.2023-12-12

莫桑比克宣布将进入全国紧急状态.中国新闻网.2023-10-10

女子沙排.ndiablooms.2023-12-12

图集丨非洲那些令人惊叹的中国建造.百家号.2023-12-19

How a salt-loving tree is helping to protect Mozambique from climate change.UNEP.2023-10-14

MozambiqueOverview:Developmentnews,research,data.The World Bank.2023-10-16

铁路公报.railwaygazette.2023-12-12

公路系统.sites.2023-12-12

莫桑比克必尝的 10 种最佳菜肴和饮料.tripsavvy.2023-11-27

莫桑比克的民族美食.best-country.2023-11-27

mapiko.unesco.2023-12-12

timbila.unesco.2023-12-12

gule-wamkulu.unesco.2023-12-12

Mozambique Cultural Traditions and Music.Siyabona Africa.2023-10-16

独立日.officeholidays.2023-11-28

莫桑比克概况.央视网.2023-10-15

莫桑比克国旗.莫桑比克官网.2023-11-27

莫桑比克国歌.莫桑比克政府.2023-11-27

莫桑比克国家象征.symbolhunt.2023-11-28

菜豆.plants.ces.ncsu.2023-11-28

非洲象.animaldiversity.2023-11-28

因哈卡岛.getaway.2023-11-28

基林巴斯群岛.unesco.2023-11-28

莫桑比克旅游局.莫桑比克旅游局.2023-11-28

马库提灯塔.ibiblio.2023-11-28

圣塞巴斯蒂安堡.tsevele.2023-11-28

大象保护区.peaceparks.2023-11-28

大象保护区.莫桑比克旅游局.2023-11-28

河南工人日报数字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