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

鳄梨

鳄梨(食虫类:Persea americana Mill.),又名樟梨、油梨、牛油果、酪梨等,为樟科(Lauraceae)鳄梨属常绿乔木。原产于热带美洲,多分布于哥斯达黎加墨西哥等地;分布范围为南纬30°至北纬30°的热带、亚热带地区,后引种栽培于中国、阿根廷哥伦比亚印度等地。在中国栽培于广东省福建省云南省四川省以及台湾等地,适宜在疏松肥沃的沙壤土中生长。

鳄梨植株高约10米,树皮呈灰绿色,是一种以侧根系为主的浅根性植物。单叶互生,革质,呈长椭圆形、卵形或倒卵形,顶部急尖。花两性,雌雄异株,花小而密,淡绿色带黄色,子房卵球形,花柱柱头略增大,呈盘状,花期2~3月。果实为浆果,果实较大,呈梨形或卵形呈黄绿色或红棕色,可以食用,果期8~9月。其果实中含有一粒大型种子,多为扁圆形或心脏形。

鳄梨油对紫外线有较强的吸收性,能良好的保护皮肤,已被广泛用于制作化妆品。鳄梨是一种营养价值较高的水果,可鲜食,可制作甜食,也能用来蘸苏打饼干吃。鳄梨可入药,其具有生津止渴的功效,可用于治疗糖尿病等病症。

名称来源

鳄梨的果皮凹凸不平,非常粗糙,像鳄鱼的表皮,所以称为“鳄梨”。鳄梨果实的个头较大,果皮呈黄绿、黑紫色。其次,因其外形似鸭梨,故又名樟梨子。又因为鳄梨的含油量较高,具有较高的经济价值,所以有“油梨”之名。

栽培历史

大约在15000~8000年前,在秘鲁沿海地区就发现有鳄梨的存在,最早栽培鳄梨的是印第安的阿兹台克族人,但因为鳄梨种子寿命较短,幼苗适应性差,导致鳄梨几千年来没能迅速发展。到了19世纪,美国为了开发鳄梨的经济价值,才对鳄梨原产地进行考察,并在墨西哥发现优良的鳄梨品种,后将这个品种带回美国。19世纪20年代,鳄梨传入亚洲,首先引入新加坡进行种植,并于1918年引入中国进行栽培。

形态特征

鳄梨是常绿乔木,植株高约10米;树皮纵裂,呈灰绿色。是一种以侧根系为主的浅根性植物,其侧根垂直分布于地下1米以内,绝大部分分布在30厘米以内土层中,根部无毛,菌根共生于根尖部位,由菌根代替根毛吸收水分及养分。

鳄梨主干粗壮而明显,分枝多,树冠多为圆头形或圆锥形。分枝粗壮的鳄梨其树冠较大,呈圆头形;分枝细小的鳄梨树冠较小,呈圆锥形。鳄梨成龄树的主干皮层多呈暗褐色至灰褐色,粗糙或平滑,木质松脆;木栓化的枝条多为灰白至灰褐色。

单叶互生,革质,长8~20厘米,宽5~12厘米,呈长椭圆形、卵形或倒卵形,顶部急尖,基部楔形或稍圆。叶表面为绿色,背面稍苍白色,呈楔形或近楔形,幼时上面被稀疏黄褐色柔毛,下面被茂密黄褐色柔毛;老时上面无毛,下面被稀疏柔毛。叶脉浅色,具羽状脉,每边具5~7条侧脉,上部稍微隆起,下部明显凸出。叶柄长2~5厘米,腹面略具沟槽,略被短柔毛。

花两性,雌雄异株,聚伞状复总状花序长8~14厘米,多生于小枝下部,具梗;苞片及小苞片呈线形,长约2毫米,密被黄褐色短柔毛。花小而密,淡绿色带黄色,长5~6毫米;花被筒为倒锥形,花被裂片6,长筒形,长4~5毫米。能育雄蕊9枚,长4毫米左右;雌蕊1枚。花丝丝状,密被疏柔毛,花药呈长圆形,先端钝,有4室。子房卵球形,长1.5毫米左右,密被疏柔毛,花柱密被疏柔毛,长2.5毫米,柱头略增大,呈盘状。

果实及种子

鳄梨的果实为浆果,果实较大,肉质,梨形或卵形,长8~18厘米,果皮未熟时为绿色或黄绿色,熟时为绿色、黄绿色、暗绿色等;外果皮为木栓质,中果皮呈肉质;果肉乳白色至深黄色,呈牛油状,可以食用。鳄梨的果实中含有一粒大型种子,多为扁圆形或心脏形。

物种分布

世界分布

鳄梨原产于热带美洲,自然分布于南北纬30°的热带、亚热带地区,后扩展至南北纬40°的广大地区,多分布于哥斯达黎加墨西哥等地;后引种栽培于中国、阿根廷哥伦比亚印度等地。

中国分布

中国于1918年开始引种栽培鳄梨,广东省广西壮族自治区福建省云南省浙江省四川省贵州省、台湾和海南省均有栽培。

生长习性

生境状况

温度

鳄梨的花果期分别为2~3月以及8~9月,因生态起源不同,鳄梨对环境温度的适应性差异较大。在平均气温降低至13摄氏度以下,会影响鳄梨的授粉受精卵;特别在干旱季节,温度过高会导致鳄梨生长发育不良。

水分

鳄梨原产地的年均降雨量一般在1200毫米以上,在雨季分布均匀的地区可正常生长。鳄梨开花期间对水分要求严格,缺水会导致花穗萎蔫,幼果大量脱落。其次,在果实膨大期缺水会影响果实膨大,造成落果,影响产量。

土壤

鳄梨对土壤条件要求不严,适宜生长在疏松肥沃、土层深厚的沙壤土中,适宜pH范围在5.5~6.5。土壤积水过多会影响根系的生长及吸收。不适宜生长在土壤盐分过高、土壤贫瘠及缺水的地区。此外,鳄梨根部的需氧量较高,其土壤氧气含量需要达到土壤空气总体积的17%以上。

光照

鳄梨的光照补偿点较低,因此较耐荫,不耐烈日暴晒,特别是幼苗时期,其裸露的树干被太阳直射易造成组织灼伤。但对于成年的鳄梨树而言,充足的光照有助于花芽分化和果实的正常发育;光照不足则影响开花结果。

风力

鳄梨生长迅速,但抗风能力弱,其根系较浅,根部木质松脆,易被折断,一旦遭受8级以上的阵风就会受害,造成大量落果。

共生菌根

鳄梨的菌根共生于根尖部位,其共生菌种有丛枝菌根真菌(AMF)菌种及集球囊酶等。当AMF菌种及集球囊酶与鳄梨共生,产生菌根后,都会使得由几种疫霉菌引起的鳄梨根腐病比无菌根的鳄梨更严重。但也有研究证明,丛枝菌根可通过增加磷的可用性,此外,丛枝菌根可帮助鳄梨吸收土壤中的磷、氮等矿质养分,有助于鳄梨幼苗的生长发育。

繁殖方式

自然繁殖

鳄梨是一种异花授粉的植物,雌雄蕊开花时间不同,为雌雄异熟花。在开花期间,鳄梨树能开出大量的花,却并非所有的花都能结成果实和活种子,其花蜜能吸引访花昆虫帮助传粉授粉,其中最多的访花昆虫是蜜蜂属。此外,鳄梨是一种风媒植物,因此风也是帮助鳄梨传粉授粉的媒介。但受光照、气候、温度等条件的影响,其授粉率较低。

人工繁殖

实生繁殖

鳄梨的传统育苗方式是实生繁殖,对种子的选择和处理很重要。需要选用富含营养物质的大种子,出苗粗壮;为了缩短出苗时间,可在繁殖前对种子进行处理。且经过浸种和赤霉酸处理的种子发芽率可达96%~100%。

插繁殖

一般情况下,用扦插繁殖方法很难进行大规模的商业育苗。鳄梨的扦插有硬枝扦插及嫩枝扦插两种,需要选择芽眼饱满、无病虫害的健壮枝条作为插条,以6个月大的实生苗枝条生根率最高。更有研究表明用黄化的鳄梨枝条扦插更易生根。

嫁接繁殖

在日常生产上一般需要采用嫁接的方式进行鳄梨的大规模生产。常见的嫁接方法有劈接、切接、芽接、合接及舌接,在中国常用劈接法进行嫁接,以春、秋两季的成活率最高。接穗一般选用初冬时期至抽花之前的幼龄树或经回缩修剪的老龄树。并经过许多学者的优化,鳄梨嫁接的成活率可达96%以上。

栽培技术

田间管理

水肥

在鳄梨花芽分化期、开花换叶以及果实膨大期都对水分敏感,缺水就会影响产量,特别是在干旱季节遇到连续半个月的晴天,应及时灌水,但不宜过多,避免根部缺氧及发生根腐病。此外,对鳄梨施肥应以有机肥料为主,施肥时不宜开沟施肥,以免伤及根系。鳄梨常出现缺锌和缺硼现象,需要及时根外喷施肥料。

除草

在鳄梨的幼树期需要适当松土除草,有助于生长发育。在树冠长大后,为避免除草伤根,可喷施草甘膦等除草剂控制禾本科杂草。鳄梨树成年后,因其树下杂草较少,一般不用进行除草操作。

修剪

鳄梨幼龄树以整形为主,当幼树主干较高时可采用摘心或短截的方法,能促进其萌芽分枝。可选取分布均匀、生长健壮的枝条作为主枝,培养合理的骨架。对于能结果的鳄梨树应以轻剪,减少病虫害,有助于开花结果。对严重荫蔽的枝干,可以疏剪或轮换回缩修剪,以改善树冠的通透性。

病虫害防治

病害

根腐病、炭疽病、疮痂病等都是鳄梨的常见病害。其中,根腐病是由多种病原因引起的,其危害最大。病原菌可以在潮湿的土壤中存活多年,并成为初侵染原。当植株被侵染时,其须根会坏死,叶片枯黄脱落,不再抽生新梢,甚至整株死亡。因此,在发病初期应立即挖除销毁,多施有机堆肥,保持土壤pH值为中性并定期用铜制剂、敌克松三乙膦酸铝等药剂灌根进行防治。

虫害

潜叶蛾、蚜虫、金虫、蓟马、蛾类等都是鳄梨的常见虫害。这些害虫主要啃食鳄梨的枝干、叶及果实,可引入有天敌进行生物防治;也可以在发病初期喷施菊类药剂进行化学防治,减少虫害的蔓延。

功用价值

经济价值

鳄梨油中含有丰富的维生素e维生素a等元素,对人体皮肤有良好的保健作用,是美容护肤的佳品。其次,鳄梨油对紫外线有较强的吸收性,能保护皮肤,已被广泛用于制作化妆品。

此外,墨西哥是鳄梨的主产国,截至2019年,其年产量超过200万吨,主要出口到美国、中国等地。中国于2005年开始从墨西哥进口鳄梨,截至2018年,鳄梨已经是墨西哥出口中国的第三大农产品。

食用价值

在墨西哥等主产国,鳄梨是当地居民的主食之一。鳄梨可鲜食,口感似上等脂多的好生鱼片;可制作甜食,也能用来蘸苏打饼干吃。此外,还可以加工成奶昔、沙拉、鳄梨酱、搭配三明治以及寿司食用。

营养价值

鳄梨果实融合果、粮、油于一体,是一种营养价值较高的水果。富含多种维生素、脂肪、蛋白质以及钠、氯酸钾、镁、碳酸钙等营养成分。其果仁含脂肪油,有温和的香气,果肉脂肪量较高,有“树木黄油”的美称,可与黄油媲美。

药用价值

鳄梨可入药,其具有生津止渴的功效,可用于治疗糖尿病、咳嗽以及被蛇咬伤等病症。

生态价值

鳄梨树四季常春,树形美观,是绿化山地的优良树种。同时,鳄梨树的换叶量大、集中,种植后几年内,种植园地完全被枯枝落叶覆盖,容易形成良好的森林生态环境。

相关研究

果实保鲜研究

鳄梨是一种呼吸跃变型果实,果实成熟后迅速失水,导致营养物质流失,品质下降,缩短保鲜期。经过不同浓度的茶多酚处理过的鳄梨果实腐烂率均显著降低,也抑制了果实失重率的增加,但以浓度为2.0%的茶多酚为佳。该研究结果为鳄梨贮藏保鲜药剂的筛选和应用奠定基础。

组织培养研究

有许多学者用鳄梨的果实或未成熟果实的胚作为外植体,通过愈伤组织的途径诱导出新植株,其诱导率可达30%。但为了加快鳄梨的繁殖速度,学者们发现选择茎段作为外植体更有优势,鳄梨茎段不用经过愈伤组织途径即可利用腋芽诱导植株再生,且发育良好的腋芽能给予芽体更多营养用于生长发育,是鳄梨组织培养技术的创新优化。

参考资料

鳄梨 Persea americana.plantplus.2023-01-10

..2023-01-10

Species 2000 China,Catalogue of Life China,CoL China 物种2000中国节点 .中国生物物种名录.2023-01-10

..2023-03-23

..2023-03-23

..2023-03-23

..2023-03-23

..2023-03-23

..2023-03-23

..2023-03-23

..2023-03-23

油梨(Persea americana)授粉的研究——微卫星技术(SSR)在油梨种群父本鉴定上的应用.cnki.2023-01-10

..2023-01-10

..2023-03-23

..2023-03-23

..2023-03-23

..2023-03-23

..2023-03-23

..2023-03-23

疯狂的牛油果:中国进口量从3.18万公斤到1500万公斤.sina.2023-01-10

贸易故事:一颗牛油果的进口之旅_新浪财经_新浪网.新浪财经.2023-01-10

..2023-03-23

..2023-03-23

河南工人日报数字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