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武,女,1952年8月出生,是江南大学副校长,《创意与设计》杂志主编,中国教育学会教师教育分会副会长。
人物经历
王武,女,1952年8月出生,福建省福州人,中共党员、教授、博士生导师,1977年毕业于无锡轻工业学院。1997年5月任无锡轻工大学副校长、1998年11月任江南学院院长兼党委副书记。2001年至今,任江南大学副校长。
1973-1977 无锡轻工业学院化工系学生
1978-1979 中科院上海市植生所进修生
1980 北京轻工业部公费出国外语培训学员
1981-1983 美国Waksman微生物研究所访问学者(2.5年),从事分子生物学研究;
1987 江南大学副教授
1989 无锡轻工业学院科技处副处长
1990 加利福尼亚大学Davis分校高级访问学者(0.5年);
1995 无锡轻工大学教授
1996 无锡轻工大学校长助理
1997 无锡轻工大学副校长
1998 江南学院院长,党委副书记
2001-至今 江南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
2003-至今 第十届、第十一届全国人大代表
社会活动
1990年策划组织本校与UC Davis合作,共同主持“食品科技”国际会议,并形成双年度会议制度
1992年参加中国技术进出口公司赴巴基斯坦生物技术援建洽谈;
1997年中韩生物技术双边研讨会(江南大学-仁荷大学共同承办)中方代表团团长;
1998年参加英国文化委员会举办的“国际教育周-设计教育论坛”交流,中方代表团团长;
2005年第二届中古大学校长论坛发言(北京)
2005年农业部、外专局和加拿大农业部中加涉农高校校长论坛,策划设立中加食品科技中心;
2006年教育部赴欧洲《大学校长联盟》调研组成员;
2007年江南大学中层正处干部赴美国马里兰大学高等教育研修班负责人;
2008年教育部赴加拿大大学校长培训团副团长。
录制讲座,助力科普
疫情期间,王武教授收到了各种转发的防疫信息,同事和朋友们也时常担忧地向她咨询热点信息的真伪。为帮助更多的人了解病毒、掌握防疫方法,曾经从事过基因工程、参与过细菌病毒研究的王武教授,萌生了利用自己的专业所学录制防疫科普讲座视频的想法。实际上,她自疫情开始便重温专业知识,并利用网络资源更新信息,及时分析重要的疫情资料和专家观点。
2020年2月17日,她制成了PPT讲座课件《认识病毒危害,重视生物安全》,深入浅出地讲述了病毒学基础知识、基本形态、正冠状病毒亚科发现史与侵害史,介绍了防疫的基本原则与方法,以及实用的生物安全防范知识。
2020年2月24日,在学校教育技术中心的支持下,王武教授完成了讲座录制。考虑到后勤、保卫部门的干部职工坚守在校园防疫第一线,录制好的课件首先在“后勤学校”的学习平台上播放。不少教职工闻讯后自发下载转给亲朋好友,短时间内就有数千人点击学习。同时,视频讲座也被校友总会、离退休工作处推送到各自的宣传平台,据不完全统计,收视人数应该超过万人。
2020年2月底,王武教授的视频作为本学期“君远书院”素质教育第一课播出。2020年3月3日,她利用zoom视频会议系统,与尚未返校的二年级学生进行网上答疑互动,反响热烈。
组织捐赠,关心儿童
疫情期间,学校停课,因担心西藏自治区偏远贫困地区的学童缺乏网络学习条件,正在西藏藏医药大学挂职副书记的江南大学副校长吴正国和几位援藏干部萌生了为藏区儿童募集儿童图书的想法。
兼任无锡市全民阅读促进会会长的王武教授主动请缨,牵头促读会和江南大学图书馆,共同发起“千本少儿读物爱心援藏”活动。2020年4月8日,捐书仪式在江南大学图书馆举行,校内多个党支部主动参与,第一时间内就募集到数百本儿童读物,市促读会除了募集捐书外,还购置了一批新书,短短时间累计募集图书两千多本。
2020年4月11日,第一批赠书经消毒后打包寄往拉萨市。2020年4月21日,拉萨与日喀则的受赠学校举行了简单温馨的受赠仪式。2020年4月22日,无锡市全民阅读促进会和江南大学等联合举办的4·23世界图书与版权日活动中,播放了西藏自治区儿童受赠的互动视频。
关心校友,扩大交流
兼任江南大学校友会副会长、名誉会长的王武教授,与许多校友建立了良好的关系。疫情初始阶段,她就积极与创办日用化妆品企业的多位校友沟通,建议他们快速扩大消毒液和防病毒护手液的生产,并捐赠给奋战在防疫一线的志愿者们。在她的感召下,有关企业也向本校防疫一线的职工赠送了一批防疫用品。
疫情期间,有日籍校友因防疫管控不能返回中国,忧心企业情况,王武教授热心帮助了解当地疫情状况,介绍国内防疫的成功经验,达到很好的慰藉、鼓励效果。同时,她加大了与一些国外知名教授的沟通,拍摄分享校园景观,介绍我国防疫经验,宣传我国防疫成效,为江南大学的国际交流助力。
主要成就
主讲课程
主要论著
个人著作
生物化学 教材 轻工出版社 1980 参编
Genetics and Biotechnology of Bacilli书 Academic Press,NY 1984参编
Protein Transport and Secretion书 Alan R. Liss,NY 1984参编
大学建设的国际视野书高教社2010参编
学术论文
武迪,张玲,吴梦棋,孙柳青,王武,杨海麟.环糊精促进Burkholderia cepacia转化胆固醇生成胆甾-4-烯-3,6-二[J].食品与生物技术学报,2021,40(07):89-96.
李亚妃,赵,Martha Daniel Mbifile,杨海麟,王武.亚铁离子和吲哚-3-丁酸促进裂殖壶菌产DHA及发酵验证[J].食品与生物技术学报,2019,38(11):100-107.
高亚楠,辛瑜,张玲,杨海麟,王武.多聚赖氨酸对双亚基肌酸酶表面的修饰[J].食品与生物技术学报,2019,38(07):134-140.
陆柳伸,郑梦玲,郝梦瑶,王武,辛瑜.强化交联促进透明质酸凝胶的抗酶解能力[J].食品与生物技术学报,2019,38(07):17-25.
[5]夏小乐,冯守帅,辛瑜,王武.“essentials of Biotechnology”来华留学英语授课品牌课程建设纪实[J].教育教学论坛,2018,(51):244-245.
[6]王庆,辛瑜,杨海麟,仝艳军,王武.Bacillus sp.肌氨酸氧化酶的脱辅基与重构[J].食品与生物技术学报,2018,37(09):909-914.
赵犇,王武,李昌灵,杨海麟.EMS-ARTP复合诱变选育高产DHA裂殖壶菌门[J].食品与机械,2018,34(02):19-24.
方政,冯守帅,杨海麟,黄兴,唐嘉鼎,吴泉钱,顾利星,陆东亮,王武.倒置A/O工艺处理城市生活垃圾渗滤液过程中关键元素的物料流向[J].环境工程学报,2017,11(04):1987-1993.
朱传柳,夏小乐,史伟,王武.醋酸胁迫对醋杆菌属 pasteurianus产酸呼吸链活力的影响[J].微生物学通报,2017,44(10):2269-2279.
张玲,王武.DNA技术中的设计进展[J].食品与生物技术学报,2016,35(11):1121-1128.
王武,虞昊.中国传统食品“型、名、意”之谐[J].食品与生物技术学报,2016,35(04):337-341.
袁,张玲,邵蔚蓝,王武,杨海麟.基于温控载体表达胆固醇氧化酶[J].食品与生物技术学报,2016,35(03):272-277.
冯守帅,夏小乐,杨海麟,辛瑜,张玲,王武.关于《生物技术基础》课程的教学实践与探索[J].教育教学论坛,2016,(07):115-116.
仝艳军,辛瑜,杨海麟,冯守帅,张玲,王武.肌氨酸氧化酶的酶学性质及失活机理[J].食品与生物技术学报,2015,34(12):1239-1247.
[15]袁军,赵犇,孙梦玉,王武,杨海麟.常压室温等离子体(ARTP)诱变快速选育高产DHA的裂殖壶菌突变株[J].生物技术通报,2015,31(10):199-204.
张无疾,夏小乐,张斌,夏梅芳,杨海麟,王武.黄米酒前酵中生物胺生成规律的研究[J].现代食品科技,2015,31(10):269-274+300.
陈金花,夏小乐,杨海麟,王武,张玲.氮源对C.vulgaris油脂积累的影响[J].工业微生物,2015,45(02):29-34.
刘婷,冯守帅,辛瑜,王武,杨海麟.微板核酸杂交检测芽孢杆菌属的方法建立[J].食品与生物技术学报,2015,34(02):175-182.
[19]李林,王钦宏,杨海麟,王武.微藻(Chlorella sorokiniana)的转录组分析:油脂生物合成相关的途径解析和基因挖掘[J].微生物学报,2014,54(09):1010-1021.
张玉然,杨海麟,辛瑜,张玲,王武.添加辅酶前体及流加诱导物提高黄嘌呤氧化酶发酵产率[J].食品与生物技术学报,2014,33(04):349-354.
冯守帅,杨海麟,高凯,陈金才,计云鹤,王武.极端嗜酸硫杆菌高效筛选、高密度发酵及保藏方法的研究[J].微生物学通报,2014,41(12):2565-2573.
[22]正良,杨海麟,夏小乐,王武,冷云伟,余晓斌,权武.巴氏醋酸杆菌对发酵中醋酸胁迫的生理应答[J].微生物学报,2014,54(03):299-308.
杨继伟,杨海麟,冯守帅,梁洪杰,王武.脱氮除磷假单胞菌的筛选及定量检测[J].微生物学通报,2014,41(10):1994-2000.
王志臻,仝艳军,杨海麟,王武.全合成3α-羟类固醇脱氢酶基因密码子优化及酶性质研究[J].工业微生物,2014,44(01):34-39.
张玉然,辛瑜,杨海麟,张玲,王武.黄嘌呤氧化酶酶学性质及共价交联固定化[J].食品与生物技术学报,2014,33(01):16-21.
[26]李昌灵,杨海麟,李宇,王武.不同培养模式对微藻Chlorella vugaris代谢与蛋白质组分的影响[J].食品与生物技术学报,2014,33(01):56-62.
亓正良,杨海麟,夏小乐,王武,余晓斌.巴氏醋杆菌高酸度醋发酵过程的能量代谢分析[J].微生物学通报,2013,40(12):2171-2181.
陈亦,辛瑜,杨海麟,张玲,张玉然,仝艳军,王武.保护剂对胆固醇氧化酶稳定性机理的研究[J].食品与生物技术学报,2013,32(06):661-666.
李昌灵,杨海麟,李宇佶,张玲,王武.发酵盐浓度对Chlorella vulgaris生物合成蛋白与油脂的影响[J].食品工业科技,2013,34(12):126-130+136.
[30]刘振,唐蕾,王海鸥,毛忠贵,张玲,王武.低温贮藏和短波紫外线辐照对芥蓝采后叶绿素降解及脱镁叶绿素酶活性的影响[J].食品工业科技,2013,34(15):332-334+347.
朱小明,夏小乐,杨海麟,王武.巴氏醋酸杆菌沪酿1.01乙醇氧化产醋酸关键酶的研究[J].食品工业科技,2013,34(02):167-170.
程晨,辛瑜,张玲,王武,杨海麟.His-tag对胆固醇氧化酶基因在大肠杆菌中表达的影响[J].工业微生物,2012,42(05):29-34.
辛瑜,张玲,张玉然,陈亦,仝艳军,王武.纯化大肠杆菌表达胆固醇氧化酶的两种亲和分离介质的研究[J].食品与生物技术学报,2012,31(06):599-605.
李宇佶,李昌灵,徐国华,王武,杨海麟.利用普通小球藻属Chlorella vulgaris C9-JN2010处理氨基酸工业废水的研究[J].水处理技术,2012,38(05):91-95.
辛瑜,仝艳军,杨海麟,张玲,张玉然,陈亦,王武.不同功能单体合成的谷胱甘肽分子印迹聚合物的研究[J].化学学报,2012,70(06):803-811.
夏小乐,杨海麟,李宇佶,张玲,辛瑜,王武.Schizochytrium sp.两阶段盐度控制发酵产DHA的研究[J].农业机械,2012,(03):37-40.
王璐,许赣荣,王武.红曲色素行业发展的问题与分析[J].食品工业科技,2012,33(01):401-403+408.
夏小乐,朱小明,张斌,夏梅芳,杨海麟,赵慧,沈蒙蒙,王武.不同类型黄米酒中杂醇油含量分析及其机制初探[J].食品与发酵工业,2011,37(12):125-129.
夏小乐,周哲敏,张玲,樊游,李华钟,王武.《微生物遗传育种学》互动式实践教学探索[J].成才之路,2011,(36):69-71.
[40]刘志鹏,杨海麟,夏小乐,张玲,王武.果醋发酵液残留乙醇含量的快速检测[J].食品工业科技,2012,33(12):79-82.
夏小乐,杨海麟,李宇佶,张玲,辛瑜,王武.碳氮比对Schizochytrium sp.JN-3发酵产DHA的影响及其中试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11,39(36):22201-22203.
杨海麟,李昌灵,李宇佶,徐国华,王武.谷氨酸脱盐废液培养普通小球藻属(Chlorella vugaris)C9-JN2010[J].生物加工过程,2011,9(06):1-5.
[43]王明君,刘裔博,曹玉梅,赵亦兵,王武.数学分形与设计美学[J].创意与设计,2011,(05):71-75.
康文亮,杨海麟,冯守帅,张玲,冷云伟,王武.嗜酸氧化亚铁硫杆菌的高效培养及浸出黄铜矿初探[J].工业微生物,2011,41(04):50-56.
王璐,许赣荣,王武.根癌农杆菌介导转化红曲菌及转化子发酵性能的研究[J].工业微生物,2011,41(04):31-36.
李闯,孙艳,张玲,杨海麟,王武.α-乳糖诱导重组大肠杆菌表达胆固醇氧化酶的研究[J].食品与生物技术学报,2011,30(03):470-474.
孙艳,杨海麟,王武.建立高通量筛选耐热胆固醇氧化酶的方法[J].化工进展,2011,30(03):612-615.
张玉然,杨海麟,辛瑜,仝艳军,张玲,王武.分离谷胱甘肽D840没药树的筛选研究[J].食品工业科技,2011,32(03):146-148+152.
杨海麟,王长城,张玲,辛瑜,孙艳,王武.高密度培养重组E-coli产胆固醇氧化酶的α-乳糖诱导策略[J].食品工业科技,2011,32(02):162-165.
夏小乐,夏梅芳,杨海麟,张玲,张斌,王武.LC-MS/MS法分析清爽型黄酒中的嘌呤含量[J].现代食品科技,2010,26(12):1399-1402.
夏小乐,夏梅芳,杨海麟,张玲,张斌,王武.气相色谱法测定清爽型黄酒中的乙醛和杂醇油含量[J].酿酒,2010,37(06):72-74.
杨海麟,张玉然,辛瑜,仝艳军,张玲,王武.酿酒酵母谷胱甘肽的高效抽提方法[J].食品与生物技术学报,2010,29(06):895-900.
亓正良,杨海麟,张玲,冷云伟,权武,王武.高酸度醋发酵工艺研究[J].食品与生物技术学报,2010,29(06):911-915.
李娜,石贵阳,王武,王正祥.响应面法优化根霉属 microsporus var.黑枕黄鹂普通亚种产生淀粉酶的条件[J].食品工业科技,2010,31(11):184-186.
李彧娜,石贵阳,王武,王正祥.Rhizopus microsporus var.chinensis生淀粉糖化酶的分离纯化及酶学性质[J].应用与环境生物学报,2010,16(05):714-718.
杨海麟,亓正良,张玲,王武,冷云伟,权武.酒精醋发酵培养基的优化[J].食品与发酵工业,2010,36(08):89-92.
[57]周晨妍,符丹丹,丰慧根,邬敏辰,王武.酸性木聚糖酶XynⅡ活性中心关键氨基酸残基的鉴定[J].生物技术,2010,20(02):17-20.
杨海麟,康文亮,张玲,冷云伟,冯守帅,王武.生物浸出工艺工业化进展(二)[J].现代矿业,2010,26(04):6-10.
[59]杨海麟,亓正良,张玲,王武.浅谈我国液态深层发酵高酸度醋的生产[J].食品与发酵工业,2010,36(03):117-121.
杨海麟,康文亮,张玲,冷云伟,冯守帅,王武.生物浸出工艺工业化进展(一)[J].现代矿业,2010,26(03):1-4.
李或娜,石贵阳,王武,王正祥一株生淀粉酶产生菌的分离鉴定及酶学性质研究[J].工业微生物,2010,40(01):64-68.
李彧娜,石贵阳,王武,王正祥.利用Native制备电泳分离来源于Rhizopus microsporus var.黑枕黄鹂普通亚种的糖化酶同工酶[J].食品与发酵工业,2010,36(01):1-4.
周晨妍,王武,邬敏辰.Arg引入“Ser/Thr”平面对木聚糖酶XynⅡ热稳定性的影响[J].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38(01):46-52.
孙艳,王长城,张玲,杨海麟,王武.重组大肠杆菌产胆固醇氧化酶的指数流加策略[J].化工进展,2010,29(01):130-133.
王长城,孙艳,张玲,王武,杨海麟.高密度培养重组大肠杆菌发酵生产胆固醇氧化酶的策略[J].工业微生物,2009,39(06):25-29.
周晨妍,王武,邬敏辰.突变木聚糖酶基因xynⅡC~*在毕赤酵母中的表达及酶学性质研究[J].食品与发酵工业,2009,35(10):19-22+27.
张玲,杨海麟,王龙刚,沈微,邬敏辰,王武.信号肽对短杆菌胆固醇氧化酶基因在大肠杆菌中表达的影响[J].工业微生物,2009,39(05):25-29.
[68]杨海麟,王长城,张玲,孙艳,白洁,王武,杨建勋.产胆固醇氧化酶重组大肠杆菌的发酵培养基和诱导条件的优化[J].食品与生物技术学报,2009,28(05):670-674.
孔静静,王长城,杨海麟,张玲,周利苹,金坚,王武.产HSA-CP融合蛋白毕赤酵母的发酵条件优化[J].生物加工过程,2009,7(05):25-28.
李克朗,张玲,刘洋,丁明波,王武,杨海麟.太湖蓝藻培养单细胞蛋白的可行性[J].食品与生物技术学报,2009,28(04):569-572.
钟学敏,张玲,孙艳,杨海麟,王武.重组E.coli胆固醇氧化酶的分离纯化及其酶学性质研究[J].生物技术通报,2009,(05):64-68.
张玲,杨海麟,孙燕,霍惠芝,王武.微生物胆固醇氧化酶的研究进展[J].食品科学,2009,30(09):225-229.
钟学敏,孙艳,张玲,杨海麟,王武.胆固醇氧化酶分离纯化及应用的研究进展[J].生物技术通报,2009,(04):44-49.
孙艳,王静,杨海麟,王武.细菌黄嘌呤氧化酶的稳定性[J].生物加工过程,2009,7(02):53-56.
张玲,杨海麟,王武.生物技术知识产权的类型及其应用[J].生物技术通报,2009,(02):63-67.
王静,孙艳,杨海麟,王武.节杆菌M3黄嘌呤氧化酶的诱导效应研究[J].生物技术,2008,18(06):69-71.
杨海麟,李克朗,张玲,刘洋,丁明波,王武.蓝藻资源无害化利用技术的研究[J].生物技术,2008,18(06):95-98.
李忠琴,王武.酶偶联分光光度法测定胞内黄嘌呤氧化酶活性(英文)[J].化学与生物工程,2008,(11):75-78.
杨海麟,孔静静,张玲,王长城,王武.挖掘专业应用拓宽就业渠道[J].成才之路,2008,(28):88-89.
李忠琴,许小平,王武.双酶偶联催化分光光度法测定血清次黄嘌呤[J].光谱学与光谱分析,2008,(09):2169-2172.
李忠琴,许小平,王武.奶油黄嘌呤氧化酶的酶学性质研究[J].食品科学,2008,(09):420-422.
龚韧,孙艳,王静,霍惠芝,杨海麟,王武.猪心肌苹果酸脱氢酶的制备及应用[J].食品与生物技术学报,2008,(05):57-61.
周凤丽,唐蕾,廖祥儒,王武.外源激素和糖类对银杏离体叶叶绿素降解的调节[J].食品与生物技术学报,2008,(05):117-119.
王静,孙艳,杨海麟,王武.复合诱变提高节杆菌黄嘌呤氧化酶活力[J].食品与发酵工业,2008,(05):38-42.
周晨妍,李东峰,邬敏辰,王武.木聚糖酶XynⅡ的D37N突变、表达及酶学性质变化[J].生物加工过程,2008,(03):62-67.
霍惠芝,张玲,孙艳,杨海麟,王武.一种胆固醇氧化酶高产菌株筛选方法的建立[J].微生物学通报,2008,(04):643-647.
周晨妍,邬敏辰,李东峰,王瑾,王武.宇佐美曲霉木聚糖酶基因xynⅡ在不同毕赤酵母中的分泌表达[J].生物加工过程,2008,(02):38-42.
崔刚,唐蕾,王武.培养基和外源激素对银杏愈伤组织诱导、生长及叶绿素含量的影响[J].食品与生物技术学报,2008,(02):117-122.
张玲,霍惠芝,沈微,杨海麟,邬敏辰,王武.甾短杆菌胆固醇氧化酶基因在大肠杆菌中的表达[J].生物加工过程,2008,(01):21-26.
李忠琴,许小平,夏小花,王武.黄嘌呤氧化酶产生菌的产酶条件优化[J].中国医药工业杂志,2007,(12):842-845.
[91]张大伟,杨海麟,王武.猪心苹果酸脱氢酶的分离纯化及性质[J].食品与生物技术学报,2007,(06):90-94.
夏小花,李忠琴,秦广雍,王武.氮离子束诱变提高黄嘌呤氧化酶产生菌产酶能力[J].食品与生物技术学报,2007,(06):81-85.
龚韧,张大伟,江龙法,孙艳,杨海麟,王武.猪心苹果酸脱氢酶酶学性质及稳定性研究[J].河南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05):42-45.
李忠琴,许小平,邬敏辰,王武.节杆菌黄嘌呤氧化酶提取优化的初步研究[J].中国生化药物杂志,2007,(05):322-326.
王武.美国高等教育特色及其启示[J].江南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7,(03):1-5.
李忠琴,郭黛苹,杨凯,王武,许小平.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手性生物转化中盐酸肾上腺素与肾上腺酮[J].物理化学检验(化学分册),2007,(08):624-626+638.
李忠琴,许小平,王武.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Arthrobactersp.黄嘌呤氧化酶活性[J].分析试验室,2007,(08):41-44.
李忠琴,邬敏辰,许小平,王武.偶联酶催化分光光度法测定黄嘌呤[J].化学通报,2007,(07):536-540.
秦俊伟,李忠琴,杨海麟,王武.新鲜奶油中黄嘌呤氧化酶的纯化及其酶学性质[J].食品科技,2007,(06):141-145.
周晨妍,白剑宇,邬敏辰,王武.宇佐美曲霉木聚糖酶(xynⅡ)基因在大肠杆菌中的表达[J].农业生物技术学报,2007,(03):514-518.
江龙法,钱志刚,杨海麟,陈中,王武.用于分离小分子肽的凝胶电泳的改进研究[J].化学世界,2007,(04):200-202.
夏小花,杨海麟,王武.产黄嘌呤氧化酶节杆菌X7产酶条件优化[J].河南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02):51-54.
王龙刚,梁爽,王武.三相分离甾短杆菌胆固醇氧化酶及其性质[J].华东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02):190-194+210.
王龙刚,邬敏辰,王武.胆固醇氧化酶基因的克隆及在E.coli中的表达[J].微生物学通报,2006,(06):39-42.
苏虹,汪建军,杨海麟,王武.植物乳杆菌产乳酸脱氢酶的发酵条件优化及酶的纯化[J].吉林大学学报(理学版),2006,(06):1015-1018.
李忠琴,许小平,杨海麟,王武.辣根过氧化物酶分光光度法测定黄嘌呤氧化酶的活性[J].分析化学,2006,(06):821-824.
[107]朱勇,王静,张大伟,杨海麟,王武.乳酸脱氢酶高产菌株的选育及条件研究[J].食品与发酵工业,2006,(06):19-22.
桑吉,王龙刚,李忠琴,王武.胆固醇氧化酶高产菌株的复合诱变选育[J].食品工业科技,2006,(06):87-89.
王龙刚,王武.胆固醇氧化酶分批发酵动力学模型的建立[J].河南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03):66-69.
朱勇,杨海麟,王武.植物乳杆菌产乳酸脱氢酶连续发酵的研究[J].河南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02):43-46.
唐蕾,陈蕴,王武.白果叶中叶绿素衍生物的反相高效液相色谱分析[J].植物生理学通讯,2006,(02):265-267.
[112]杨海麟,石轩峰,王立艳,汪建军,王武.植物乳杆菌RS2-2发酵法生产乳酸脱氢酶[J].工业微生物,2005,(04):19-24.
[113]杨胜利,张慧,王武.超声波促进胆固醇的分散对短杆菌属产酶的影响[J].工业微生物,2005,(04):33-35.
石轩峰,杨海麟,王武.高纯度诊断用乳酸脱氢酶的制备和酶促反应[J].食品与生物技术学报,2005,(06):38-42.
杨海麟,杨胜利,王武.超声波提高工业微生物代谢产物生成量的研究[J].食品与发酵工业,2005,(10):64-67.
石轩峰,谢慧,杨海麟,王武.植物乳杆菌乳酸脱氢酶的分离纯化工艺研究[J].河南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03):49-53.
谢慧,江龙法,邬敏辰,王武.仿生鱼抗菌肽编码序列的设计及克隆[J].食品与生物技术学报,2005,(03):34-38.
江龙法,谢慧,邬敏辰,杨海麟,王武.阳离子抗菌肽的作用机理及构效关系[J].中国医药工业杂志,2005,(04):244-249.
[119]杨胜利,张慧,石轩峰,李亚琴,王武.响应面分析应用于短杆菌属产酶工艺的优化[J].中国粮油学报,2004,(06):60-62.
王立艳,石轩峰,王武.植物乳杆菌乳酸脱氢酶的抽提与初步纯化[J].江南大学学报,2004,(05):91-95.
王龙刚,梁爽,杨海麟,汪建军,王武.从乳化体系中分离纯化短杆菌产胆固醇氧化酶[J].无锡轻工大学学报,2004,(04):46-49.
王立艳,汪建军,杨海麟,王武.猪心肌乳酸脱氢酶的提纯工艺及酶反应最适条件[J].南京师大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02):70-73.
汪建军,王立艳,杨海麟,王武.L-乳酸脱氢酶生产菌的选育及产酶条件[J].江南大学学报(食品与生物技术),2004,(02):36-39.
杨胜利,王金宇,杨海麟,王武.超声波对红曲菌的诱变筛选及发酵过程在线处理[J].微生物学通报,2004,(01):45-49.
杨海麟,吕霞付,王龙刚,王武.发酵过程在线检测系统在谷氨酸发酵中的应用研究[J].中国调味品,2003,(10):16-20.
杨海麟,吕霞付,王龙刚,杨胜利,王武.乙醇浓度在线测量超声波传感器的研制[J].酿酒,2003,(05):31-33.
杨胜利,王金宇,邹彦平,杨海麟,王武.超声波照射对红曲MonacolinK产量的影响[J].食品与发酵工业,2003,(02):66-68.
王龙刚,吕陈峰,杨海麟,王武.Brevibacteriumsp.DGCDC-82发酵罐中生产胆固醇氧化酶[J].江南大学学报(食品与生物技术),2003,(02):34-37+43.
杨海麟,吕霞付,王龙刚,杨胜利,王武.生物反应过程在线检测系统的研制[J].无锡轻工大学学报,2003,(01):33-36+42.
杨胜利,王金宇,杨海麟,王龙刚,王武.超声波处理对红曲色素产量的影响[J].无锡轻工大学学报,2003,(01):99-101.
张和春,范卫民,张元兴,王武.调节细胞通透性促进天蓝色链霉菌蓝色素生物合成[J].应用与环境生物学报,2002,(05):540-543.
杨海麟,冯凌蕾,王龙刚,吕霞付,王武.一种新型在线级联稀释系统的研究[J].现代科学仪器,2002,(05):19-22.
杨海麟,吕霞付,黄佳,杨胜利,王武.在线测量啤酒生产中酵母浓度的超声波传感器的研究[J].酿酒,2002,(05):99-100.
张和春,范卫民,张元兴,王武.葡萄糖、磷酸盐对天蓝色链霉菌生长、代谢及蓝色素生成的影响[J].化学反应工程与工艺,2002,(03):244-248.
杨海麟,鲁时瑛,杨胜利,王武.迷迭香抗氧化剂的提取方法研究[J].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2002,(04):20-23.
王武,杨海麟,吕霞付,杨胜利.超声波在生物发酵工程中的应用[J].江南大学学报,2002,(03):322-326.
王武.关于完善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的思考[J].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02,(01):56-59.
吕陈峰,王龙刚,杨胜利,王武.胆固醇氧化酶转化蛋黄胆固醇工艺的优化[J].无锡轻工大学学报,2001,(06):555-559.
吕霞付,杨海麟,王武.超声波在生物发酵工程中的应用[J].生物技术通讯,2001,(04):310-313.
吕陈峰,陈毅力,王龙刚,杨胜利,王武.利用胆固醇氧化酶转化胆固醇制备胆甾-4-烯-3-酮[J].江南大学学报,2001,(05):485-488.
王武,杨胜利,季文明,吕陈峰.反义核酸研究进展[J].无锡轻工大学学报,2001,(05):545-549.
杨海麟,吕霞付,杨胜利,王武.超声波在生物发酵工程中的应用[A].中国生物工程学会.中国生物工程学会第三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暨学术讨论会论文摘要集[C].中国生物工程学会:中国生物工程学会,2001:213.
唐雪明,方惠英,沈微,王正祥,王武,诸葛健.DNA聚合酶基因pfu的克隆及初步表达[J].江南大学学报,2001,(01):29-31.
虞定华,王武.关于发展大学经济的思考[J].江南论坛,2001,(01):36.
季文明,陈毅力,张和春,王武.亲和层析法分离胆固醇氧化酶[J].生物技术,2000,(05):16-19.
季文明,张和春,陈毅力,王武.新兴研究领域蛋白质工程[J].江苏科技信息,2000,(07):24-26+28.
季文明,张和春,王武.胆固醇氧化酶基因的克隆与表达[J].微生物学通报,2000,(03):224-227.
季文明,陈毅力,吕陈峰,王武.双水相非离子表面活性剂萃取法分离胆固醇氧化酶[J].江南学院学报,2000,(02):3-6.
张和春,季文明,王武.天蓝色链霉菌胞内蓝色素提取方法研究[J].生物技术,2000,(03):19-22.
季文明,陈毅力,张和春,王武.比色法测定胆固醇氧化酶酶活[J].江南大学学报,2000,(03):251-254.
张和春,季文明,王武.天蓝色链霉菌产蓝色素的工业化培养基优化[J].无锡轻工大学学报,2000,(02):138-141.
季文明,张和春,王武.构建胆固醇氧化酶的短杆菌属基因文库[J].生物技术,1999,(06):4-8.
季文明,张和春,陈毅力,王武.蛋白质工程与生物制药[J].上海生物医学工程,1999,(04):21-24+9.
吕霞付,张崇军,王武,蔡绍皙,邓明晰.一种声表面波液体密度传感器的实验研究[J].传感器技术,1999,(05):48-50+53.
张和春,王武.天蓝色链霉菌产蓝色素的摇瓶发酵优化[J].食品与发酵工业,1999,(05):23-27.
张和春,陈亮,季文明,吴亢,王武.产蓝色素放线菌的初步鉴定和蓝色素性质研究[J].江南大学学报,1999,(03):23-28.
季文明,谢国银,张革平,王武.双歧杆菌双歧因子及其开发的产品[J].食品研究与开发,1999,(04):39-42.
韩振芳,陈亮,王武.胆固醇氧化酶发酵研究[J].无锡轻工大学学报,1999,(02):20-24.
王武.关于英国“设计教育”的调研与思考[J].江南学院学报,1999,(02):22-26.
王武,李礼尧,陈玲,李永娴.羟基脂肪酸聚制备与热性质研究[J].生物工程学报,1998,(03):69-74.
陈玲,李礼尧,王武.聚β-羟丁酸酯紫外检测方法的改进[J].江南大学学报,1997,(02):29-33.
李礼尧,陈玲,王武.次氯酸钠应用于聚β-羟丁酸酯的提取[J].无锡轻工大学学报,1997,(01):35-38.
王武,方光瑾,唐蕾,汤坚,M.Lewis.红法夫酵母产特种胡萝卜素酮的研究[J].生物工程学报,1994,(04):369-373+392.
王武,周晓宏.短杆菌异淀粉酶产生菌选育及酶作用性质研究[J].无锡轻工业学院学报,1993,(03):197-204.
王武.以DNA重组技术进行定点诱变(二)[J].江苏食品与发酵,1992,(04):18-22.
王武.以DNA重组技术进行定点诱变(一)[J].江苏食品与发酵,1992,(03):11-13.
王武.油脂代用品开发最新进展[J].江南大学学报,1991,(01):84-86.
王武,沈建华,缪振华.半定向选育提高单细胞蛋白营养品质的研究[J].无锡轻工业学院学报,1989,(02):5-11.
王武.体外诱变[J].微生物学通报,1987,(03):128-132.
王武.DNA序列分析技术的进展[J].微生物学通报,1984,(06):270-273.
王武.一种β-内胺酶基因的重组与表达[J].无锡轻工业学院学报,1984,(02):27-36.
陈聿美,顾薇玲,王武,焦瑞身地中海诺卡氏菌(诺卡氏菌属 mediterranei)合成力复霉素代谢调节的研究——Ⅱ、硝酸盐对地中海诺卡氏菌代谢途径的调节[J].植物生理学报,1980,(03):291-298.
科研项目
1.国家‘863’课题:胆固醇氧化酶定向进化关键技术的研究,项目编号2006AA10Z305,(2006-2010);
2.国家‘863’课题:液醋发酵过程优化与控制关键技术研究,项目编号2006AA10Z314,(2006-2010);
3.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开放课题:农药快速检测,项目编号2006AA10Z449,(2006-2008);
4.江苏省农业攻关项目:水溶性银杏粉产业化研究,项目编号BE200435,(2004-2006);
5.江苏省农业攻关项目:短梗霉多糖新型银杏生物保鲜剂的研究(2006-2007)。
6.生物技术基础双语课程建设,江南大学教学改革项目,2005-2007
7.产学研合作培养工业生物技术人才的模式,江苏省高等教育教改研究课题,2005-2007
8.生物工程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教育部本科教学质量工程建设项目,2008-2010
9.国家生命科学与技术人才培养基地建设,教育部基地人才培养建设项目,2003-至今
九十年代曾参加过国家“七五”“八五”攻关项目,主持过两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
科研成果
1、国家教委教学成果二等奖;
2、轻工总会教学成果一等奖;
3、江苏省教委教学成果一等奖;
4、国家教委霍英东青年教师奖。
个人专利
1.一种利用微藻处理污水并生产生物油脂的系统及方法(201110008373.X),国家发明专利;
2.一种普通小球藻属及其培养方法和应用(201110007511.2),国家发明专利;
3.一种利用小球藻培养降低太湖水富营养的方法(201010108274.4),国家发明专利;
4.一种胆固醇氧化酶亲和介质及其合成和大规模纯化胆固醇氧化酶方法(201010273489.1),国家发明专利;
5.一种醋酸菌发酵营养盐及其使用方法(201010510084.5);
6.一种自养产油微藻的高密度培养工艺(201010509643.0);
7.谷胱甘肽分子印迹聚合物及其制备和应用方法(201010572364.9);
8.一种全酶法生产酰化单甘油酯增塑剂的方法及由此制备的酰化单甘油酯增塑剂(201010573279.4);
9.一种啤酒酵母谷胱甘肽粗提取方法(申请号:200910201242.6),国家发明专利;
10.一种蛋黄中胆固醇的降解工艺,发明专利(200910197390.5);
11.一种利用蓝藻发酵生产酵母单细胞蛋白的方法,发明专利(200810195378.6);
12.一种水溶性银杏粉的生产工艺,发明专利(ZL200710135514.8);
获得荣誉
曾获得国家教委霍英东青年教师奖三等奖,国家教委教学成果二等奖。享受政府特殊津贴。
参考资料
专业助抗疫 爱心洒社会——江南大学原副校长、退休教授王武的战“疫”故事.江南大学新闻网.2021-12-24
王武.中国知网.2021-12-24
素质创新课程任课教师王武教授简介.江南大学.2021-12-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