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再春

李再春,男,69岁(2011年),毕业于武汉大学无线电专业,是海特高新的创始人,也是公司的实际控制人。

人物经历

1987年,李再春与几个同伴凑了1万元创建海特。

海特高新股改完成后,李再春拥有4632.63万股股份,占总股份的39.4%。此外,李再春的两个儿子李刚和李飚,分别持有280.46万股、359.9万股海特高新。2004年7月21日,海特高新在深圳中小板上市,募集资金2.64亿元。海特高新由此成为我国“航空维修第一股”。

2008年7月5日,李再春辞去海特高新董事长职务,但仍是公司第一大股东、实际控制人。

人物成就

曾主持研究国防科工委的某型地空数字指挥仪,参加和主持过多种型号飞机的改装及试修工作,主持某型侦察校射飞机预警机电子系统设计、改装、试飞鉴定,曾多次获军队科技成果奖及省、市政府的一等、二等、三等奖励。其主持的直-5 型直升机雷达高度表指示摆动研究,经空军司令部批准在航天部某所现场试飞测试成功,根据该研究撰写的长篇论著《直升机无线电高度表摆动故障研究》在“西南航修”、“中国空军航修科技”等杂志上发表,该论著获成都市科技二等奖,经批准,改装了数百架飞机,解决了苏俄原设计中的缺陷,在确保飞机飞行安全方面做出了重大贡献;主持的有翼机和直升机自动定向系统指示摆动研究经批准用于改装飞机,并撰写了论著《WL-5罗盘垂直天线与定向摆动》。

创业

1987年,曾在某军工企业担任高级工程师的国家级优秀专家李再春与几个志同道合的追随者,凑了1万元人民币创建了海特。创业初期采取的是挂靠一家当地科研单位的方式,1992年注册了自己的公司———四川海特高新技术公司。2000年8月经过资产重组与明晰产权,海特电子集团更名为四川海特高新技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成为中国航修业务第一个彻底转换经营体制的民营企业。

挑战垄断

海特高新董事长李再春花了14年时间,将这家民营的民航飞机维修企业,做到可与“国字头”飞机维修企业相媲美的地位。

股改完成后,李再春拥有4632.63万股股份,占总股份的39.4%,若按当前该股均价9.23元计算,他的个人财富可达4.28亿元。加上他的两个儿子———海特高新总经理李刚、董事之一李飚手中各自持有的280.46万、359.9万股股份,李氏家族在这家上市公司中拥有的总市值就接近5亿。

上一世纪90年代初航空维修市场放开时,海特高新即介入该领域。

1992年10月,海特高新的前身四川海特高新技术公司成立。2000年9月,公司整体变更为海特高新,注册资本达5439.14万元。

在企业的这段初创期,是李再春带领海特高新缩短与国外民航维修差距的时期。他坚信过去国内民航几乎所有的维修都送到国外去,周期长、费用高。海特高新如果能打破这种垄断格局,必然能找到独特的发展道路。

2004年7月21日海特高新在中小板上市,募集资金2.64亿。海特高新也成为我国航空维修业首家实现上市的企业,被称为“航空维修第一股”。

海特高新按照募资承诺,进行了波音公司系列、空中客车公司系列等新型飞机机载设备维修生产线技术改造项目和航空辅助动力装置维修生产线开发技术改造的三个项目。

同时,它还和西安翔宇科技合作,两者在国内飞机机载设备维修市场占有率分别为第一、第三。后者以在空客、波音新型飞机及飞机恒速系统的维修技术和市场在西北具有优势,与海特高新在波音传统型号飞机方面的优势恰好互补。

在借助募集资金并逐步累积利润发展的同时,李再春也更为重视内部资产的合理调配,加强对旗下子公司的整合。

从去年11月到今年4月,海特高新通过增资重组并收购天津翔宇,并与多家航空技术公司通过增资重组设立了合资公司,逐步踏入通用航空维修市场,开发航空机载设备维修之外的业务领域。

功成身退

海特高新(002023,收盘价6.46元)7月5日公告称,公司董事会于2008年7月4日收到公司董事长李再春先生的书面辞职报告。李再春在辞职报告中称,他因年龄和健康原因决定辞去所担任的公司董事长和董事职务。

根据《公司章程》的规定,董事辞职自辞职报告送达董事会时生效。海特高新称,李再春先生辞去所担任的公司董事长和董事职务后,不再担任海特高新其他职务,但仍是公司第一大股东,是公司的实际控制人。

所获荣誉

2020年11月3日,胡润研究院携手高端酱香白酒品牌衡昌烧坊,联合发布《2020衡昌烧坊·胡润百富榜》,李再春、李飙父子以29亿排名第1833位。

参考资料

海特高新创始人李再春成今年川股高管套现王.中国网络电视台.2020-1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