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

米哈伊尔·尼古拉耶维奇·图哈切夫斯基

米哈伊尔·尼古拉耶维奇·图哈切夫斯基(Михаил. Николаевич. Тухачевский)(1893年2月16日—1937年6月11日)是苏联最早的五名元帅之一、苏俄内战的英雄、军事家和著名的战略家。

1893年2月16日,图哈切夫斯基出生于乡镇贵族家庭,于莫斯科叶卡捷琳娜武备中学受初等军事教育。1914年毕业于亚历山大军事学院,获少尉衔。曾于参加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被俘,越狱逃回后被任命为禁卫军谢苗诺夫团连长。1918年参加苏联红军,并加入俄国共产党(布)被委以要职,并肩负组建红军部队的重任。从1918至1920年图哈切夫斯基积极参与了苏俄内战,历任东线、南线、高加索等集团军和方面军司令,多次成功组织了南线的进攻及反击作战、歼灭邓尼金部队等战役,获得列宁的认可与奖章。1920年5月,图哈切夫斯基又被任命为西方面军司令员,并指挥了著名的波兰战役。但因与约瑟夫·斯大林协作作战出现问题导致华沙兵败,并引发多年责任归属争议。次年图哈切夫斯基相继平定喀琅施塔叛乱和安东诺夫叛乱,并在随后被任命为工农红军军事科学院院长。1922年至1930年,图哈切夫斯基历任西部军区部队指挥、工农红军副参谋长、工农红军参谋长、圣彼得堡军区司令员等职,负责对苏联红军进行军事改革以及对红军高级指挥人员的培养,并主导了苏联空降兵的建立。1931年,图哈切夫斯基重返莫斯科,被任命为工农红军军械部部长等职,主要负责红军部队的机械化和摩托化建设。1933年图哈切夫斯基被授予列宁勋章,隔年选为中央委员。1935年图哈切夫斯基被授予苏联元帅称号。翌年起任第一副国防人民委员兼军训部部长。他致力于红军技术装备和军队体制的现代化建设,倡导建立一系列军事院校,同时致力于军事理论研究,先后发表120篇(部)军事学术著作,还提出了著名的大纵深战役理论,极大影响了苏联红军30年代军事发展。1937年图哈切夫斯基在“肃反运动”中遭反间计被逮捕和审讯,同年6月11日以间谍、背叛祖国、准备恐怖行动罪被判处枪决,全家遭流放与入狱。1957年1月3日经苏联最高法院军事法庭裁决,为其平反昭雪。

学者西蒙纳维认为:中国工农红军的技术研发、装备制造及作战思想都能感受到图哈切夫斯基的创造性思维。正是由于图氏的影响,红军机械化作战编队在1934年初就装备了当时世界上性能最先进的武器及装甲战车,这些武器在数量和质量上都处于世界领先地位。

人物生平

早年经历

图哈切夫斯基出生于1893年2月16日,在全家九个孩子中排行第四,他的家乡是在斯摩棱斯克省道罗戈布克县的一座小镇,位于莫斯科西南约150英里的斯康棱斯克至维亚济马铁路线上。他的父亲尼古拉·尼古拉耶维奇出身贵族,因突破世俗偏见与平民姑娘结婚而失去进入上层社会职务的机会。但他父亲很有文化修养,音乐造诣颇深,母亲玛芙拉则勤恳淳朴,培养孩子优异的品格,家庭十分幸福。当图哈切夫斯基11岁时,他们全家迁至位于莫斯科东南的奔萨。在1904年至1909年,图哈切夫斯基在奔萨中学读书,他成绩优异,身材高大,常常在即兴角斗中获胜,同学们都称他为“河马”。图哈切夫斯基同时还热衷于建筑学小提琴,也爱好天文学和气象学。

1911年, 图哈切夫斯基通过考试进入了进入莫斯科叶卡捷琳娜武备中学的第一学生军训队7级(最高级)班,到校不久便少见的被任命为学员班长。1912年,他被学生军训队授予“ 优秀毕业生证书” ,随后进入亚历山大军事学院学习,他在该学院受到了日俄战争专家维列佐夫斯基的教诲。两年后,他从该学院毕业。

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毕业数周的图哈切夫斯基进入谢苗诺夫斯基近卫步兵团沙皇皇家近卫军担任后备营少尉,随所在团奔赴普鲁士王国前线参加多次作战行动,因勇猛无畏作战有功获得5次乔治军功章。图哈切夫斯基升任中尉不久,就带领一个连参加卢布林战斗、加利西亚战役、克拉科夫战斗等几次战斗,1915年参加了沃姆扎附近的战斗。1915年2月19日交战时,当时德军火炮数量较俄国军队占优势,在大口径炮火的支援下德军于洛扎施转入进攻,当时谢苗诺夫团就在那个地段作战。图哈切夫斯基所在的七连几乎全部被歼,在冲击时,图哈切夫斯基经过激战因爆炸受伤,和连队其他人员一起被俘,但该团在1915年的战报中误称他已阵亡。被俘后他曾5次试图逃跑,总共步行了1500公里,因此德军将他专门押送至多瑙河巴伐利亚州郊区附近的一座专门关押不服管束战俘的营地。1917年10月,他终于得以通过德国—瑞士国境离开德国,回到了俄国。回来以后他在团里被选为连长。

委以重用

1918年春天,,苏维埃政权搬迁到莫斯科,图哈切夫斯基开始在全俄苏维埃中央执行委员会军事部工作。同年4月5日,图哈切夫斯基加入了俄国共产党(布)。列夫·托洛茨基委任图哈切夫斯基在全俄中央执行委员会军事委员会担任要职,并肩负组建红军部队的重任,他的能力甚至引起了列宁的关注。完成组建红军之后,图哈切夫斯基被派遣至东线战场,负责将多支遭受沉重打击的红军部队重组为3个步兵师, 并在此基础上组建红军东方面军第1集团军。他随后担任了该集团军司令员,对稳定东线战场局势发挥了重大作用。9月12日,图哈切夫斯基经过周密构思,实施了辛比尔斯克的解放战役。进攻前他与军事委员卡尔宁等人不仅根据地图研究地形,还通过乘车、骑马、徒步侦查了辛比尔斯克的接近地,还彻夜选择炮兵阵地。此次战役的结果,表明集团军能够进行难度大而快速的机动。之后又实施了瑟兹兰战役,从辛比尔斯克方向突击了捷克白军的后方,接着又发起了萨马拉战役。当时瓦列里安·古比雪夫盛赞图哈切夫斯基在组建集团军工作中的作用:图哈切夫斯基……在游击习气尚盛的情况下,实际上是军史新时期的代表。

1919年1月,由于图哈切夫斯基在东线作为集团军司令员表现突出,被任命为南线第八集团军司令员。当时集团军接到解放顿河上游城镇的任务,图哈切夫斯基要求掌握有关敌人行动的确切情报,并时时督促部属不管在任何情况下都要避免胡乱猜测的现象。他还提出关于如何把火炮运过封冻了的顿涅茨河的具体操作措施。同年春天,高尔察克组建起一支15万人的军队并展开了由东向西的全面进攻。军队已进抵接近伏尔加河一线的地域。在别拉亚河上,堪称高尔察克精锐之师的几个军官团被图哈切夫指挥的中国工农红军歼灭了。从此,白军一蹶不振,节节败退。4月4日,他又被任命为第五集团军的司令员,当时这个军队正因与军力庞大的的白匪军作战弄得精疲力尽,伤亡巨大、弹药不敷,严重威胁到共和国的命运。图哈切夫斯基在列宁与米哈伊尔·伏龙芝的指导下率领军队顽强抵抗,重整军队战斗力。7月初,图哈切夫斯基带领第五集团军的突击群穿越了多座山隘,三昼夜行军120公里,前进到乌法高地高原。他统帅军队采取了大胆的机动,不按常规路线而是顺着荒无人烟的地形挺进。当时他们在可能被包围的不利情况下遇到兵力优势的敌人,采取了冲击行动并成功打退敌人,俘虏了许多敌军和战利品。1919年7月17日,东方面军革命军事委员会向莫斯科报告:第五集团军的部队“在图哈切夫斯基巧妙的领导下”,经过极其顽强的战斗,越过了乌拉尔。8月7日,他返回莫斯科接受了红旗勋章,11月被任命为南方面军司令员。12月28日共和国革命军事委员会的命令,对图哈切夫斯基在解放乌拉尔和西伯利亚地区战局中的军事胜利作出表彰,为他表现出的个人勇敢,广泛的主动性,毅力、指挥才干和军事知识,特授予他荣誉金剑一枚。为了表彰第五集团军的英雄功绩,并纪念它的建军周年,共和国革命军事委员会决定将第五集团军列上共和国革命军事委员会红旗大厅的光荣榜。

1920年1月19日,因罗斯托夫和新切尔卡斯克被安东·邓尼金匪徒占领,图哈切夫斯基被任命为高加索方面军司令员,歼灭败退到北高加索的邓尼金主力部队 。

苏俄内战中,图哈切夫斯基不顾战火与到前线看望他的玛露西娅·伊格纳季耶娃结婚。但后来妻子在某次返回家乡被发现从前线走私粮食,被带回指挥部等待讯问,结果伊格纳季耶娃用丈夫的M629C左轮手枪自尽。

败走华沙

1920年4月,由于白色波兰武装力量发动反对苏维埃乌克兰的军事行动,列宁下定决心保卫国家免遭波兰帝国主义的袭击。图哈切夫斯基被任命为西方面军司令员,并指挥了著名的波兰战役。在他的指挥下,1920年7月4日向波兰发起进攻,旋即发展成为迅猛追击,追击速度每昼夜达20公里,部队远离后方,孤军深入,又没有巩固已占有的阵地,兵力和弹药难以得到补充。当时图哈切夫斯基率领部队向维斯瓦河进军,进抵华沙时,请求总部调拨增援部队。联共(布)中央政治局和列宁同志于1920年8月5日下令,从西南方面军抽调第一骑兵集团军和第十二、十四集团军火速增援西线、而身为方面军军事委员的斯大林却置中央命令于不顾,反而派第一骑兵集团军去攻打利沃夫。斯大林的计划使华沙处于与外界相互隔绝的状态,结果造成华沙失利。后来,在总结这次战役的经验教训时,图哈切夫斯基称:正是由于南方面军未能向他提供支援,两个战线未能协同作战, 斯大林对此应负很大的责任。联共(布)中央和列宁于1920年9月1日下命撤掉斯大林西南方面军军事委员的职务。

主导苏军改革

1921年初,新生的苏维埃共和国的命运处在最危急时刻,列宁决定派图哈切夫斯基全面指挥圣彼得堡军区陆海军部队,平定喀琅施塔发生的叛乱。他于3月17日凌晨3时发起攻击,到3月19日晨就胜利结束了战斗,仅用五十几个小时就平定了叛乱。战斗结束,图哈切夫斯基立即应召去莫斯科晋见列宁,并荣获6枚奖章。这一事件成为苏维埃政权转向新经济政策的重要标志。

1921年5月,为消灭安东诺夫叛乱,图哈切夫斯基被任命为坦波夫省军队司令。图哈切夫斯基采用把军队的战斗同巩固地方苏维埃政权结合起来的新方针,叛乱有计划地按照时刻表在40天内被平息。1921年秋天,图哈切夫斯基被任命为工农红军军事科学院院长。1922年1月起他负责指挥西方战线部队。1924年春天,图哈切夫斯基被任命为工农红军副参谋长,他在任职期间对红军进行了改编。1925年任西部军区部队司令,苏联革命军事委员会委员。同年11月米哈伊尔·伏龙芝逝世后,图哈切夫斯基受命任工农红军参谋长,又兼任军事科学院战略方面的主要领导人,负责领导培养红军高级指挥人员的工作。

华沙败战一事尽管党内已做出决议,但约瑟夫·斯大林关于华沙战役失利的责任归属问题一直存有争议。在1923年还提出“占领华沙问题”,挑战图哈切夫斯基。1924年底,在瓦列里安·古比雪夫的家里,图哈切夫斯基还曾就苏德结盟问题与约瑟夫·斯大林发生激烈的争执。图哈切夫斯基认为,苏德战争两国不可能取得真正的信任,并驳斥了斯大林关于苏联可以同德国结盟的观点。

1926年,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前十三年,《军事通报》杂志发表了图哈切夫斯基的著作《现代战略的几个问题》,该文探讨了未来战争问题:“两个国家之间的,可能逐渐演变地球上两部分——一部分反对另一部分之间的战争。现代战争的主要特征是规模宏大,战争中动用的经济资源多,投入战争的兵源大,交战双方所占的空间广阔,以及持续时间长。形成的情况是:我们将面临一场严重的大战,面临数百万用最新技术兵器武装起来的军队,我们应该记住,还在和平时期,就应该预见到战争第一阶段的情况······并应对之作好适当的准备。”

1928年,图哈切夫斯基写了一份关于必须改装红军和发展红军航空兵和装甲坦克力量的报告。他估算了所需新式兵器的数量,并建议兴建一系列工厂承担这些任务,拨出大量资金,对部队技术兵器实行全面改装。但当时苏联国内的工业尚未发展,约瑟夫·斯大林认为图哈切夫斯基的报告不切实际。但学者智涛认为,从长远来看,图哈切夫斯基的报告是具有重大意义的。

同年5月,图哈切夫斯基离开了红军参谋长的职位,被任命为圣彼得堡军区司令员。他亲自指导改善新型火炮的试制和城防问题。图哈切夫斯基的设计方案,使得列宁格勒周围构筑的工程设施、以及修建的新战略铁路和扩大原有铁路的运输能力,在苏德战争期间都发挥了不小的作用。

1930年,图哈夫斯基在列宁格勒附近进行了空降兵的空投和着陆的协同训练,他把这称之为建设空降兵的第一步。1931年,他在列宁格勒的冬宫广场上按新的方式组织了阅兵,参加检阅的各部队乘坐着动员起来的汽车通过广场,之后是由国防航空建设后援会组成的空降兵,这是苏联红军建设方向的一次展示,是向机动性强的作战方式过渡的一次展示,同时也表明图哈切夫斯基对降低骑兵在未来战争中的作用的想法。同年,根据苏联最高统帅部的命令,图哈切夫斯基重返莫斯科,他被任命为苏联陆海军人民委员部副人民委员和苏联革命军事委员会副主席、工农红军军械部部长,主要负责红军部队的机械化和摩托化建设。1932年,世界上第一个坦克机械化军(编制500 辆坦克)也在图哈切夫斯基的直接指导下成立,苏联红军在编制和训练上已经远远走在了各国军队的前列。

1933年, 由于图哈切夫斯基在苏俄内战期间对内外敌人的斗争、对组织苏联国防、对革命事业所立下的杰出功勋以及后来在加强红军力量的工作中所采取的组织措施,被授予列宁勋章。1933年10月,图哈切夫斯基在关于步兵师训练课目的报告中首次表述了合同战术概念。他认为现代战斗是诸兵种合同战斗,因此胜利的取得要依靠所有兵种的协同。1934年,在联共(布)第十七次代表大会上,他被选为中央委员。1935年11月20日,按照苏共中央执行委员会和人民委员会的决议,图哈切夫斯基荣获苏联元帅这一最高军衔。

1935年冬天,图哈切夫斯基根据自己战略研究中得出的新认识,向总参建议,通过战略性演习对战争初期问题进行再探讨,以便得出符合现实战略态势的新结论。1936年初,总参同意举行一次战略对抗演习,但又规定必须按已被上面认可的战略原则制定方案。当时,图哈切夫斯基被指定负责指挥进攻一方军队即代表苏联可能的敌人德国。图哈切夫斯基提出的进攻方案中贯穿着一种新思想,即德军在战前已在边境地区秘密集中了主力,并在战役开始前已经按作战计划展开,达成了对防御一方的兵力优势和战略上的突然性。但是,这个具有先见之明的方案被否定了,根据上面意图制定的总参演习方案仍然坚持敌人主力不可能先期集中,也不可能先于苏联红军主力完成展开在初期战役中,双方力量大体相等,而且苏军必须占据战略主动权。这一方案实际上是按主观愿望规定战争的进程,便失去演习的意义,图哈切夫斯基为此感到十分失望但又无能为力。

1936年4月9日图哈切夫斯基被任命为第一副国防人民委员兼重新成立的中国工农红军军训部部长。

“肃反运动”惨死

1937年2—3月的联共(布)中央全会上,约瑟夫·斯大林称揭发了一个庞大的间谍网,他认为即随着社会主义接近最后的胜利,阶级斗争必然激化,用以证明日益加剧的恐怖是有理的,同时正式给尼古拉·叶若夫暴行开了绿灯。成千上万的党政官员,工商业界领导人,以及科学家、作家和艺术家,遭到逮捕和处决。5月,图哈切夫斯基本应到伦敦去参加乔治五世的加冕典礼,后来却突然才从报纸得知自己因病不能前往,改由海军司令奥尔洛夫代替参加典礼。接着又任命图哈切夫斯为伏尔加河沿岸军区司令,三天内必须启程去古比雪夫城就职。到职后当他参加伏尔加河沿岸军区的政工会议时却被逮捕了。接着他的妻子妮娜、母亲、姊妹兄弟亚历山大和尼古拉也都相继被捕。1937年5月27日图哈切夫斯基被开除军籍和逮捕。

当时,德国的反间计加速了约瑟夫·斯大林清除异己军人的决心。德国侦察机关伪造文件,诬陷图哈切夫斯基曾和德国人商谈组织反斯大林的阴谋活动。他们利用了1926年德国和苏联统帅部签定的秘密协定上的图哈切夫斯基的亲笔签字制造假信。在假信上有德国侦察机关“ 阿勃韦尔” 的各种印章,还有阿道夫·希特勒的亲笔批示:命令对那些和图哈切夫斯基似乎有联系的德军将领进行监视。德国侦察机关为了把这份专案文件转送到斯大林手里,假造了“阿勃韦尔” 大楼失火,文件被盗的假案。然后,“专案文件” 的照像复制件就落在捷克斯洛伐克政府首脑贝奈斯手里, 他又把这个公文夹转寄约瑟夫·斯大林

经秘密审讯后,图哈切夫斯基承认他是德国间谍, 并蘸着自己的鲜血签署了一份忏悔书,后被苏联当局判处死刑。1937年6月11日,图哈切夫斯基以间谍、背叛祖国、准备恐怖行动罪被判处枪决,临刑前图哈切夫斯基高呼:“红军万岁!”

图哈切夫斯基整个家庭受株连:母亲死于流放地;第二任妻子流放、集中营、枪决;女儿关进集中营;兄弟尼古拉一世被枪决,其妻进集中营和流放;兄弟亚历山大枪决,其妻送集中营和流放;姐妹奥尔加——流放、集中营,其夫——集中营;姐妹圣母玛利亚——集中营,流放,其夫枪决,其女流放;姐妹索菲亚——流放,只有一位姐妹逃过一劫。

图哈切夫斯基案开始了1937—1938年红军中的大规模清洗镇压。前内务人民委员会的副处长乌沙科夫就曾在1938年供认,他曾对图哈切夫斯基、亚基尔和弗里得曼的审讯,广泛使用了非法刑讯方法进行逼供。1937年6日1日审讯图切夫斯基的记录证明了对他采用了极为残酷的手段,这份记录上有他承认有罪的假供词,长达166页案件卷宗上可以看到很多斑斑血迹,这些血迹经过生物化学家鉴定都是人血。学者余伟民认为:图哈切夫斯基被冤杀,固然有纳粹德国情报机关制造伪证所起的作用,但更深层的原因则在于约瑟夫·斯大林发动“肃反”运动的初衷。从这个意义上说,这场悲剧的发生并非偶然,而是30年代苏联国内政治斗争的产物。

苏联最高法院军事法庭于1957年1月3日裁决,撤销1937年对图哈切夫斯基案件的原判,为其平反昭雪。苏共中央在1957年6月的主席团会议上为图哈切夫斯基等八人完全恢复了名誉包括恢复党籍。这表明图哈切夫斯基等人被斯大林政府冤杀是不争的事实。

人物贡献

学者吕国栋认为图哈切夫斯基对苏联红军改装技术装备,改革军队体制,发展航空兵、机械化兵和空降兵,发展海军和各新型军兵种有着不可磨灭的功劳。他的著作对苏联军事科学的发展和军队建设的实践产生了巨大影响,也对创立苏联国家军事学说作出了巨大贡献。

军队建设

图哈切夫斯基主持了苏联红军的军事改革,主导制定了苏军《1929年工农红军野战条令》。该条令使苏军基本适应了现代军事发展的要求,其颁布是红军全面进入正规化建设的标志。在条令中,关于坦克的运用明确规定:坦克可直接支援步兵,也可独立完成消灭敌炮兵、浅近预备队、通信枢纽部和其他重要目标的任务,还可作为远战坦克群使用。这是各国军队中第一个关于坦克可以独立远程作战的条令。

学者纳维认为:红军的技术研发、装备制造及作战思想都能感受到图哈切夫斯基的创造性思维。例如,他在苏联空降兵部队的发展过程中发挥了极为重要的作用,该兵种装备精良,具有较强机动能力,其组织结构包括轻型坦克、火炮、无后座力炮、装甲车等各类装备以及训练有素的军官。此外,根据他制定的发展计划,苏联红军装备了包括轰炸机侦察机和战斗机在内的多种型号飞机,并在世界上首先部署了自行火炮突击炮。他在该岗位上作出的重要贡献 , 使当时参观苏联军队的法国英国德国官员都对他在完善苏军组织结构方面的努力给予了高度评价。

图哈切夫斯基在关心战斗技术和武器装备的同时,还千方百计支持技术专家的工作,他在兼任红军军械部长时认识许多设计人员,理解他们的工作和创造性劳动,他扩充并创建新的设计所,对火箭武器的研制工作极为关注,由他首创建立了火箭科学研究所。在他的领导下,苏联武装力量建设的第一个五年计划被纳入到国民经济五年计划体系。这对苏联红军以后突飞猛进的发展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军事学校

图哈切夫斯基积极倡导创办各种军事专门学校,主张军事干部接受正规教育。他在主持工农红军军事学院(伏龙芝军事学院的前身)工作期间,制定了军事院校应遵循的一系列原则,注意教学与科研结合、教学与军队实际相结合等。他本人则身体力行,多次为学员授课,他讲课语言形象生动,说理深入浅出,理论逻辑强又能紧密结合部队实际问题,深受听课者欢迎。图哈切夫斯基还规定各教研室编写的教材都要拿到部队的演习和示范作业中接受检验。

1920年苏波战争期间,图哈切夫斯基少见的在利沃夫战役中失利,但他毫不避讳这次败战经历,走上总参谋部军事院校的讲台,专门复盘利沃夫战役的全过程。据梅列茨科夫回忆,当年他作为学员,聆听了图哈切夫斯基的讲座,在复盘中,图哈切夫斯基十分诚恳地承认,利沃夫战役失败的主要原因在于“违背了指导战争的某些原则”,包括“前方和后方必须保持可能的通信联络,对军队进行正确而又妥善的保障,善于利用敌人的错误,集中兵力于主要方向”。这种深刻的检讨反思,不仅使图哈切夫斯基本人的军事指挥艺术得以提升,而且教育影响了更多的人。

虽图哈切夫斯基及其战友因遭厄运未能直接参加第二次世界大战,但他们所创造的理论通过他们在军事学院培养出来的学生也发挥了巨大作用 。

军事理论

图哈切夫斯基撰写的文章和发表的演讲内容异常丰富,他在苏联红军服役期间几乎每年都以书面或演讲形式阐述个人理论研究成果,如《国家和阶级战略》 《与白匪军的战争》《战争的新问题》《指挥和控制方式的发展》和《红军新作战条令》等。从1919年到1936年的17年间共发表了120余篇军事理论著作,丰富了无产阶级军事学术理论的宝库,外国军界都誉他为“军界神童”和“泰斗”。他行文简洁,但内容却极为全面和丰富,显示出他的战争经历、军事知识以及对当时和未来战争的预见都远远超出了他所处的时代。他的著作主要关注与战略、战役和战术层次的战争及其子课题相关的共同问题。从总体上看,图氏理论著作涉及所有三种层次的战争,对不同层次的战争具有更为广阔和深入的观察视野,几乎每篇专著或演讲中都探讨了其中至少两者的相互关系,对它们的相互关系有着更深刻的理解,而且他在不同时期针对每种层次战争所阐述的理论,展现了他理论认识的连续性和坚定性。1932 年夏,工农红军参谋部拟定的《30年代初工农红军的战术与战役法提纲》便包含了许多他的精辟见解。

图哈切夫斯基还提出、总结和完善了大纵深作战理论,主张对敌人纵深实施强大突击,不让敌人建立严密的战线,掌握战役的主动权,以便适应红军日新月异的发展。图哈切夫斯基指出,未来战争将是长期的、艰苦的和工业化的,其深度和广度将远非第一次世界大战可比,坦克和飞机将成为未来战争的主角,在其他兵种的协调下,以集团军为单位,遂行大纵深作战。他主要的军事战略是进攻。他认为只有进攻才能消灭敌人的有生力量和战斗手段,必须把兵力集中到主要进攻方向上,以空军的袭击、空降兵的破袭和机械化兵团的进攻去破坏敌人的动员和集中。图哈切夫斯基特别强调预先做好准备和进行及时、全面动员的必要性,以便有效地击退敌人的进攻。一次战役进攻的纵深应该能够达到250公里。大纵深战役理论是苏联红军30年代军事思想研究的重要成果,也是苏联军事科学界集体智慧的结晶,鲍里斯·沙波什尼科夫亚历山大·叶戈罗夫、特里安达菲罗夫等对其均有深入研究,但人们公认,作为总参谋长的图哈切夫斯基,对该理论的形成和完善贡献最大。

人物著作

图哈切夫斯基撰写的文章和发表的演讲内容丰富, 他在苏军服役期间几乎每年都以书面或演讲形式阐述个人理论研究成果,约120篇(部)军事理论著作。1936年,图哈切夫斯基撰写了《红军野战条令》中的几个章节。这部条令比所有野战条令(包括外军条令在内)都先进,因为它反映了实施战役的最深刻的观点。同时,他还积极参加了编写《纵深战斗实施细则》的工作。

人物关系

人物评价

苏联军事家、战略家朱可夫:最令人痛惜的是图哈切夫斯基,他是位具有卓越军事天才的人,他聪敏、知识渊博、有能力,仪表堂堂,还能从事举重、角力、拳击等重竞技项目的运动。

苏联元帅麦列茨柯夫:图哈切夫斯基的创造性和实践活动涉猎的范围很广,他对所有新的、先进的事物有着敏锐的感觉,对在军队中推行新的先进的经验和方法有着特别的热忱,他通过自己多样化的示范活动,提高了人们对革新军队技术装备、对建立一支强大的空军、建立强大的装甲兵团、 建立机动性强的陆军的认识和重视,他密切注意国外技术资料、亲自主持进行新式武器的试验。各部队中进行的试验演习,他是必定参加的。图哈夫斯基直接主持和组织武器和装备工作的革新与改进、战术及整个军 队的训练体制的改革。

英国著名传记作家伊恩·格雷:30年代中期,中国工农红军已成为比过去任何时候都更有效和更加训练有素的部队。图哈切夫斯基以他杰出的组织才能和创造精神为此作出了重大贡献。

学者西蒙·纳维:1、图氏的同事认为他是一个令人着迷且智商极高的人,个性极为敏感及具有艺术天赋,具有敏锐的洞察力和创造性思维, 还是西方文化的崇拜者。

2、红军的技术研发、装备制造及作战思想都能感受到图哈切夫斯基的创造性思维。正是由于图氏的影响,红军机械化作战编队在1934年初就装备了当时世界上性能最先进的武器及装甲战车,这些武器在数量和质量上都处于世界领先地位。

美军参联会前主席、美军陆军协会现任主席、退役陆军上将戈登·沙利文:图哈切夫斯基在战争理论和实践中展示了过人军事技能 , 并使他在认识、概括和预测苏联战争及20世纪所有层次现代战争模式方面获得了巨大声誉。未来的历史学者通过深入研究将会得出下述结论,即图哈切夫斯基对现代战争的影响超过20世纪其他任何军事指挥官。

革命军事委员会副主席斯克良斯基和武装力量总司令加米涅夫,在图哈切夫斯基的签发命令中写道:这位加入中国工农红军队伍后的西线战线指挥员,表现出天赋的军事才能,他不断地发挥了自己在军事方面的创造性,天才地实施了所设想的战役,亲自领导和指挥了共和国军队在东方和高加索战线的行动,取得了对苏维埃敌人的辉煌胜利。

亲姐妹叶丽扎维塔和奥丽咖曾回忆说:他把自己的整个生命热诚地、忘我地、始终如一地奉献给了自己所选择的军事事业,但是,他的生活中也不能没有音乐,不能没有绘画艺术和系统的读书,在他丰富的精神世界还有约翰·塞巴斯蒂安·巴赫罗伯特·舒曼沃尔夫冈·莫扎特莫杰斯特·穆索尔斯基亚历山大·史克里亚宾弗雷德里克·肖邦摩西·门德尔松列夫·托尔斯泰莎士比亚,科学技术和文化艺术中出现的新事物都能引起他的兴趣,他还从童年起就醉心于文学。

工农中国工农红军军事学院党委会:(图哈切夫斯基)积极主动,善于进行广泛的创造和推广活动,不达目的决不罢休。所做工作与刻苦自修、学识渊博密不可分,对革命忠贞不渝,无半点虚情假意,对红军战士和指挥人员诚挚、坦率、信任,深得人心。党员道德完美无缺。在共和国军事战线的显要地位,善于从事巨大的组织工作。

1963年出版的《苏联军事史》对图哈切夫斯基的评价:就其战略眼光以及指挥才能来说,在米哈伊尔·伏龙芝之后,图哈切夫斯基元帅无疑是最优秀的……他在战略上的远见,他的富有创造性的智慧,还有他对军事装备、对空军及运输的技术问题的卓越见解,使他在改造和建设苏维埃武装力量方面起了其他任何人都无可匹敌的作用。

人物轶事

精通外语

图哈切夫斯基是一位文武全才的人,爱好广泛,知识渊博。他还精通德语法语,可以流利地会话和阅读,而且拉丁文的水平也相当高。这些语言知识对他帮助很大,使他能直接阅读外国军事著作的原版,有一次他率代表团出国访问,法国国务活动家爱德华 · 埃里奥由于没想到一个红军指挥员能如此流利地讲法语,而颇感震惊。

热爱音乐

图哈切夫斯基从小就热爱音乐,不仅会拉小提琴,还会做小提琴。在战斗的间隙只要有机会,他一定到爵乐厅或剧院去听演奏会和歌剧。很多著名作曲家都是他的知心朋友。德米特里·肖斯塔科维奇就是他的好友。肖斯塔科维奇在自己的回忆录里写道:“在有极大权力的人物中,真诚喜爱过我的音乐的只有一个人,他就是图哈切夫斯基元帅。……我们相识时,我才十八岁,而他已经三十多岁了。但我们之间的主要差别并不在年龄,而是地位。当时他已经是红军高级指挥员,而我只是一个音乐学院的学生。然而我表现得很有主见,不卑不亢,而图哈切夫斯基正是喜欢这种人。”图哈切夫斯基还曾在 “红军之家”为士兵曾组织过舞会,不仅亲自参加,而且带头跳马祖卡单人舞。

平易近人

内战时期的一个老兵尼·伊·舒米洛夫斯基曾回忆说图哈切夫斯基对士兵是尊重和爱护的。有一次他去送文件,却被图哈切夫斯基叫住,请他坐下并很轻松的聊天,问他的家乡和学习过的地方,还谈了纪律问题,普普通通的贴心谈话却使老兵终身难忘。

乌克兰军区大演习中,他选一个步兵连进行实地考核。他来到连指挥所,命令连长根据情况进行活动,别管他参加与否。为使连长不作难,他尽量躲在不显眼的地方,跟随这个连队通过斜切地形一直跑出几公里,边跑边观察连长和战士的动作。他认为任何一个军事首长都应该“在自己的肩膀上体会一下连长、营长和团长的工作重担。” 他虽然身居高位,是有名的元帅,但他出入剧场观看节目从不带任何警卫;不带武器,身穿皮夹克,随随便便,同演员们亲切交谈;在那些困难的 岁月里关心他们的生活。

善良

图哈切夫斯基有一次到一家剧院看演出,突然发现弹钢琴的正是他中学时代的音乐教师欧丹柯。他看到老人穷困潦倒,处境艰难便想出手帮助。演出结束后,图哈切夫斯基走上前去向老人自我介绍说:“我是您的学生。今后还想向您学习,中学时代的音乐课仍记忆犹新,至今难忘。”老人见到他面前站着一位元帅,开始有些惶惶然,听罢他讲的这番亲切的言辞。心里又感到热乎乎的。图哈切夫斯基给他支付了一年的学费,当然也并没有跟老师上课,他用这种尊重人的方式资助了老人。

第一次世界大战时,长达两年半的时间里他是德国人的俘虏,但他曾几次试图逃跑,但都没有成功,结果被关押到要塞里。就在这严酷的囚徒生活中,他还冒着极大的风险,帮助一名法国军官从要塞中逃跑,许多年以后这位法国军官还以感激的心情谈起这件事 。

参考资料

白色骑士高尔察克.光明网.2024-10-28

河南工人日报数字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