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

德米特里·德米特里耶维奇·肖斯塔科维奇

德米特里·德米特里耶维奇·肖斯塔科维奇(俄语:Дмитрий·Дмитриевич·Шостакович,英文:Dmitry Dmitrievitch Shostakovitch,1906年9月25日-1975年8月9日),出生于圣彼得堡,艺术学博士,作曲家、钢琴家、教育家和社会活动家,苏联重要的作曲家之一。他曾经荣获苏联人民演员称号,社会主义劳动英雄称号,还曾被授予苏联国家奖章,俄罗斯社会主义联邦国家奖,西贝柳斯奖以及国际和平奖。此外,世界上许多国家的大学和科学院都曾授予他荣誉称号。

1917年,11岁的肖斯塔科维奇开始创作。1919年,13岁的他进入圣彼得堡音乐学院学习,1925年以毕业作品《第一交响曲》引起国内外的注目。三年后,意大利指挥家阿尔图罗·托斯卡尼尼在美国执棒了这首曲子,肖斯塔科维奇就此名扬海外。二十世纪二十年代,肖斯塔科维奇广泛地创作了许多不同题材和体裁的作品,并从中不断探索并确立自己的创作风格。1937年10月21日,在圣彼得堡,他第一次演奏他的《第五交响曲》,标志着肖斯塔科维奇的创作进入到了成熟时期。

苏德战争爆发后,肖斯塔科维奇参加了保卫列宁格勒的志愿消防队,期间,他完成了《第七交响曲》,并在1944年4月2日在美国初演了他的《第八交响曲》。其中,《第七交响曲》也成为了第二次世界大战苏联的最高象征。二十世纪五十年代以后,肖斯塔科维奇又连续写了一大批大型声乐套曲和标题性的交响乐。1960年后,肖斯塔科维奇成为苏联作曲家协会领导人之一。二十世纪六十至七十年代的晚年时期,肖斯塔科维奇又创作了近四十部作品,其中交响曲四部、弦乐四重奏九部、大型声乐套曲八部、电影音乐两部,重新修改的歌剧一部以及其它器乐协奏曲室内乐作品十五部。

肖斯塔科维奇的作品旋律,常以古典风格为基础,特别是阵音级“肖斯塔科维奇调式”的频繁使用,以及主题内调式的频繁突变,形成了其作品的主要特点。他的一生创作体裁广泛,数量众多,创作的最后一部作品编号为147号,其中,获奖作品有三十余部。肖斯塔科维奇的主要作品《第七交响曲》、清唱剧《森林之歌》及《易北河西岸》等电影配乐、歌剧《卡捷琳娜·伊兹迈罗娃》、舞剧《黄金时代》、声乐套曲《犹太民间诗歌选》等都影响较大。

人物生平

早年经历

1906年9月25日,肖斯塔科维奇出生于圣彼得堡,父亲是化学工程师,也是一位音乐爱好者;母亲则是一位钢琴家,她也是肖斯塔科维奇的钢琴启蒙老师。1917年,11岁的肖斯塔科维奇开始创作。

1919年,13岁的肖斯塔科维奇从私立音乐小学毕业后,被圣彼得堡音乐学院录取,后来开始学习作曲。从学生时代起,肖斯塔科维奇就开始兼职,并为无声电影做过钢琴伴奏。

1923年和1925年,肖斯塔科维奇分别从音乐学院钢琴系和作曲系毕业,并以毕业作品《第一交响曲》引起了国际乐坛的注意。当时,德国著名指挥家布鲁诺·瓦尔特正在苏联巡演,偶然听到这部作品,便请他将曲谱寄到了柏林。1927年,此曲在德国首演,由奥托·克伦佩雷尔亲自指挥。一年后,意大利指挥家阿尔图罗·托斯卡尼尼在美国执棒了这首曲子,肖斯塔科维奇就此名扬海外。

艺术生涯

埋头创作

在创作了《第一交响曲》后的一段时间里,肖斯塔科维奇曾经尝试各种全新的音乐手法。在此期间,他相继于1926年创作了《第一钢琴奏鸣曲》,1927年创作了《十月献礼》,同年他参加在华沙举行的第一届肖邦国际钢琴比赛并获奖。

1929年,他又创作完成了第三交响曲《五一劳动节》。随着新的艺术形式,尤其是社会讽刺剧的出现,肖斯塔科维奇还创作了不少电影及戏剧音乐,如1928年根据尼古莱·瓦西里耶维奇·果戈里原作改编的歌剧《鼻子》,1929年的《新巴比伦》,1931年的《金山》等。其中,芭蕾舞剧《黄金时代》和《螺丝钉》因被官方视为“丑化苏维埃人”,从而被逐出苏联芭蕾舞剧的上演剧目。而歌剧《鼻子》和1932年根据列斯科夫原作改编的歌剧《姆钦斯克县的麦克白夫人》则是他的两首代表之作,在歌剧《鼻子》中,他在俄罗斯的怪诞剧中加入了俄罗斯浪漫曲和曼声唱的歌曲的元素。此外,他还结识了著名戏剧导演梅耶霍尔德,受邀去后者在莫斯科的剧院演奏钢琴。

1930至1933年,他成为圣彼得堡青工剧院的音乐总监。肖斯塔科维奇还擅长流行音乐,期间的1932年,他为影片《响应计划》创作的插曲《响应之歌》,成为了苏联群众歌曲的先声,之后由H.F.罗姆重新填词,于1945年被确定为了联合国国歌。

1934年,歌剧《鼻子》以《卡捷琳娜·伊兹迈罗娃》为名在列宁格勒和莫斯科首演。此后又相继在北美和欧洲的剧院里上演。其中列宁格勒上演36场,莫斯科上演94场,此外在斯德哥尔摩布拉格,伦敦,苏黎世哥本哈根都曾经上演。这部作品成为肖斯塔科维奇的重要成就之一。1936年1月,约瑟夫·斯大林观看了歌剧《卡捷琳娜·伊兹迈罗娃》后感到十分不快。《真理报》随即发表了题为《混乱代替音乐》的社论文章。几天后,《真理报》又发表了另一篇题为《芭蕾的虚伪》的音乐评论文章,对肖斯塔科维奇的芭蕾舞曲《清澈的小溪》予以抨击。继《真理报》的文章之后,肖斯塔科维奇1936年前创作的大多数作品几乎都已从苏联的文化演出名单中消失。这期间,他还完成了他的第一部哲理性悲剧交响曲《第四交响曲》。

1937年,他创作并首演了《第五交响曲》,此乐章成为20世纪交响乐的一个重要节点。此时,肖斯塔科维奇已是圣彼得堡音乐学院的教授,负责的科目为器乐编曲和作曲。

这一时期,他还写了一些器乐作品,如他的第一部室内乐大型作品《大提琴与钢琴奏鸣曲》(作品40,1934),此外还有为钢琴而写的《第一钢琴协奏曲》(作品35,1933)及1940年创作的大型作品《钢琴弦乐五重奏》。

卫国战争时期

苏联卫国战争爆发时,肖斯塔科维奇正在自己的家乡圣彼得堡,于是他参加了保卫列宁格勒的志愿消防队,成为了一名消防队员。期间的1941年,肖斯塔科维奇完成了作品编号60的《第七交响曲》(《列宁格勒交响曲》)。这一年,阿道夫·希特勒德国以32个步兵师、4个摩托化师、4个坦克师和一个骑兵旅,以及6000门大炮、4500门迫击炮和1000多架飞机进攻列宁格勒。《第七交响乐》(也称《列宁格勒交响乐》)也成为了他获得世界性声誉的一部作品。不管是对俄国人还是对美国人来说,第二次世界大战苏联的最高象征就是这部交响乐

在战争初期,他还创作了若干首歌曲,包括《向人民委员发誓》。面对愈加频繁的城市空袭,肖斯塔科维奇全家转移到了瓦列里安·古比雪夫(今萨马拉),他在那里继续创作,而他所用的曲谱是用专机当作贵重物品送到当地的。1941年12月,他终于完成了《向人民委员发誓》这部作品,并于1942年3月5日在古比雪夫的歌剧和芭蕾舞剧院首演。1942年7月,“消防员肖斯塔科维奇”的照片出现在了美国《时代》杂志的封面上。战争期间,他又完成了为苏德战争而作的《马勒第八交响曲》。

记录时代

1945年,肖斯塔科维奇完成了《第九交响曲》。之后,他又创作完成了《第一小提琴协奏曲》。1948年,他被扣上了“形式主义”“资产阶级颓废主义”和“对西方奴颜婢膝”的帽子,原本身兼列宁格勒和莫斯科两所音乐学院教授的他,遭到解聘。在大清洗的高压下,肖斯塔科维奇不得不做“自我批评”,但其在私下又创作了讽刺表演《1948木偶戏》。不过,1949年,他便借清唱剧《森林之歌》翻身,获得了斯大林奖金,此剧也被奉为那个年代被允许的官方艺术的典范。而从1948年起,肖斯塔科维奇创作了大量声乐作品,最突出的是1949年的清唱剧《森林之歌》和1951年的无伴奏混声合唱套曲《革命诗歌十首》。

1950年开始,肖斯塔科维奇为钢琴创作了《二十四首前奏曲与赋格》,它也是20世纪一部重要的复调音乐作品。1953年,他用《第十交响曲》为约瑟夫·斯大林时代画上句号。1960年后,肖斯塔科维奇成为苏联作曲家协会领导人之一。在而后的“解冻”年代,肖斯塔科维奇在1962年问世的《第十三交响曲》中,用苏联诗人叶夫根尼·叶夫图申科的五首诗作为各乐章的唱词,针砭时弊,引起了巨大的社会反响。《第十三交响曲》的首演,也是冲破苏共中央的严重干预而实现的。

从1965年开始的最后十年,肖斯塔科维奇虽然重病缠身,但仍创作了除改编以外的27部作品,其中多半为多乐章多套曲。1966年,他创作了第126号作品《第二大提琴协奏曲》,它也是这一时期肖斯塔科维奇的重要作品。次年,他还为斯大林格勒战役的英雄们创作了《哀悼和胜利协奏曲》及交响诗《十月》。

1969年,肖斯塔科维奇借用莫杰斯特·彼得罗维奇·穆索尔斯基“死亡歌舞”之思想,完成了他的《第十四交响曲》。而之后的《第十五交响曲》是他写给世界的告别之作,他引用了焦阿基诺·罗西尼歌剧《威廉·退尔》序曲和瓦格纳歌剧《尼伯龙根的指环》中命运主题曲的片段,也致敬了格林卡和马勒的音乐,并于1972年1月8日进行了首演。而《中提琴与钢琴奏鸣曲》则是他的最后一部作品,当时的他已是一位经历过两次心梗、罹患肺癌的迟暮老人。在其晚年作品中,室内乐也是其较为突出的一个创作领域,这期间,他写出了7部声乐套曲,如1974年的《米开朗琪罗十四行诗组曲》。

1975年8月9日,肖斯塔科维奇在莫斯科病逝,被葬在莫斯科新圣女公墓。1976年,他的回忆录被他的口述整理者、俄罗斯学者伏尔科夫带到了国外,几年后,回忆录面世,题名《见证》。

主要作品

肖斯塔科维奇一生共创作约150部作品,代表作品有:第一交响曲、第五交响曲、第七(列宁格勒)交响曲、第十交响曲、第十一交响曲(1905年)、第十三交响曲;清唱剧《森林之歌》、康塔塔《阳光照耀着我们祖国》;无伴奏合唱《十首诗》;声乐套曲《犹太民间诗选》;歌剧《卡捷琳娜·伊兹迈洛娃》(即《姆钦斯克县的麦克白夫人》);管弦乐《节日序曲》;轻歌剧《莫斯科的李花村》;钢琴五重奏及大量电影音乐等。

戏剧音乐

管弦乐

大型合唱音乐

独唱音乐

室内乐

钢琴曲

配器乐

影视音乐

参考资料:

创作特点

主题风格

早在20世纪二、三十年代,肖斯塔科维奇就写了大量不同体裁、内容的作品。他试图以新风格、新技法表现革命变革的新主题,如其中的《第二交响曲》(《献给十月》,1927)、《第三交响曲》(《五一》,1931)。前者采用了线条对位(13个独立声部的喧嚣结合),试图表现人民大众从黑暗、愚昧走向觉醒、斗争、胜利的历程;后者试图描写街头、广场群众集会的情景。但在这两部作品中,主观的创作意图与客观艺术效果之间存在着明显的矛盾。苏德战争开始不久,他所创作的《第七交响曲》,以强烈对立的音乐形象,表现了苏联人民与法西斯主义的搏战,在国内外引起了强烈反响。

这一时期,肖斯塔科维奇还写了另一些器乐作品,如《二十四首钢琴前奏曲》(1932~1933)、《第一钢琴协奏曲》(1933)、《第一弦乐四重奏》(《春天》,1938)等。这几部作品的风格与他的歌剧交响乐迥然不同,而与他的舞剧音乐属于同一格调。这一时期的最后一部大型作品是《钢琴五重奏》(1940),这是他唯一的一部规模宏大、感情和谐、不包含悲剧性冲突的器乐作品。

从1948年起,肖斯塔科维奇写作了大量的声乐作品。在音乐语言和风格方面,仍然突出了他一向固有的深刻性与平易性并存的特点。最突出的是清唱剧《森林之歌》(1949),它表现了苏联人民改造大自然的宏伟事业,歌曲形式与其他声乐形式相穿插,雄伟性与抒情性相结合,是一部不同于以往同类体裁的新型清唱剧。其他如无伴奏混声合唱套曲《十首诗》(以革命诗人的诗为词、以革命歌曲的音调为基础)、管弦乐《节日序曲》(1954)《第二钢琴协奏曲》(1957),以及电影音乐如《易北河会师》(1948)、《攻克柏林》(1949)、《难忘的1919年》(1951)、《牛虻》(1955)等也都属于平易性作品。

晚年的肖斯塔科维奇,虽疾病缠身,但仍创作了27部作品,其中的大半为多乐章的套曲。他仍采用政治性题材,如为纪念斯大林格勒战役的英雄们所作的《哀悼和胜利前奏曲》(1967)、交响诗《十月》(1967)、8首男声合唱叙事歌《忠诚》(1970)等。但这一时期,他更为倾向的却是人生哲理的题材,作品中悲哀、孤独、死亡的主题增加了,音乐语言也更加复杂化,风格上也有了新的发展。

音乐特征

肖斯塔科维奇作为一位现实主义艺术家,从不旁观生活,回避矛盾,反而总是置身于社会生活中,力求用富有激情的音乐反映生活,激发听众的情感共鸣。同时,他的艺术面貌异常独特,音乐语言和风格均表现出独树一帜的鲜明特征。 并且,他的音乐创作也与传统有着密切的联系,音乐旋律常以古典风格为基础,特别是阵音级“肖斯塔科维奇调式”的频繁使用,以及主题内调式的频繁突变,形成了他作品中一系列具有特殊表现力的乐汇。

肖斯塔科维奇的钢琴音乐风格源于其整体创作传统。他的创作传统蕴含着悲剧哲学和特殊的形象性,这是以肖斯塔科维奇为代表的一系列作曲家所具有的重要特点。具体来看,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音乐旋律

在肖斯塔科维奇不同时期所作的各种音乐体裁作品中,他始终以凸显主题为首要创作原则。旋律是体现音乐风格的根本要素。

肖斯塔科维奇使“歌唱性”具有更广泛的意义,而且极为重视古老的俄罗斯民俗音乐的应用与深加工。很多悲情因素来源于深沉的俄罗斯民族文化传统基调,浑然天成,如《24首前奏曲与赋格》中出现了俄罗斯民间音乐中的哭泣曲和送别曲旋律。肖斯塔科维奇不仅创作歌剧,还写了大量的浪漫曲和歌曲,所以他的旋律表现中总会有咏叹调、宣叙调和宣叙调的某些特征。

肖斯塔科维奇有时力求非对称结构的旋律发展动力,在最初的音调基础上强调旋律延长,对旋律的整体结构有独特的思考。丰富的创作技法使得肖斯塔科维奇的作品旋律具有鲜明而独特的个性,如乐句的呼吸、节奏与节拍的变换、重音的表达、音调的暗示与引用。肖斯塔科维奇在改革形象与调性的基础上不脱离钢琴表达的传统诠释方式,也不排斥其它作曲手法;纵向和声学垂直过程之上的横向旋律仍具有优先权,在主题思想形成的过程中内心独白占主导地位,旋律走向大幅度横向延伸。

复调性

复调性首先表现在肖斯塔科维奇创作的典型复调作品之中,其音乐语言看似简练,弹起来却很难。复调音乐是肖斯塔科维奇在创作中随时运用的技术手段,其复杂的对位法决定了音乐结构的起伏变化。

多种多样的复调思维方式是肖斯塔科维奇典型的传统特点,具体包括以下方面:简洁的乐章与线条性的旋律;非常规的节奏型组合;特殊形式的曲式结构;戏剧性冲突的表达;强调再现部的重要性;不断更新的音乐体裁及结构;丰富的复调形式和广泛运用的复调技法等。

音色

肖斯塔科维奇的钢琴音乐将钢琴的发声原理与各种意味深长的音色相结合,在音色表现方面体现了多音色性,既有乐队性质的音响,又有声乐合唱性质的声音。他对声音的创造力更加具体化,形成的独特性使人感动振奋。 这些想象常常带有讽刺性模拟,甚至是对某种美的否定,和人们习惯的声音概念有所不同。

肖斯塔科维奇钢琴作品的风格是理性而抒情的,音色的表现更加柔和,敲打式触键增强了音色的饱满度与丰富性。

慢节奏

以肖斯塔科维奇为代表的一批作曲家非常注重高艺术性的慢节奏和慢板部分的应用。其第二奏鸣曲展开部的慢板就很具有代表性,比以往作曲家展示的艺术性给人带来的冲击更加强烈。

理性的心理与美学特征

理性的抒情源于理性的心理,源于肖斯塔科维奇的钢琴音乐传统。肖斯塔科维奇的音乐形象能够体现心理学的本质,并服从理智。音乐结构的紧凑和线条的层次在风格的表现中,并未显得十分华丽、高超。与谢尔盖·普罗科菲耶夫伊戈尔·斯特拉文斯基相比,肖斯塔科维奇的作品在一定程度上少了一些生动的节奏和声音的装饰。这种特点在乌斯特沃里斯卡雅的《前奏曲》、Б.彼得·柴可夫斯基的《第一奏鸣曲》第二部分、季先科的《第四奏鸣曲》《第六奏鸣曲》《第九奏鸣曲》和格奥尔基·斯维里多夫的《f 小调组曲》的宣叙调中都有所表现。

肖斯塔科维奇的钢琴作品在美学思想方面体现出抒情悲剧所反射的形象性。其音乐结构内容的充实性,情感表达初期的严肃性,矜持、含蓄的抒情主义,皆彰显了肖斯塔科维奇的音乐审美态度与美学范式。

荣誉奖项

个人荣誉

参考资料:

作品荣誉

参考资料:

成就影响

在俄罗斯的“苦难文化”中,肖斯塔科维奇被誉为俄罗斯音乐史上继彼得·柴可夫斯基之后的又一座音乐高峰。他也是一个备受争议的人物,西方乐评人至今仍因为他大部分创作生涯与苏联政治相关而质疑其艺术性。但每逢他的诞辰,俄罗斯官方都会为他举行隆重的纪念会。

肖斯塔科维奇是前苏联第一代作曲家,同时也是一位教育家,他的作曲风格影响了大批作曲家。在他的影响下,复调音乐元素在一些作曲家的创作中成为音乐思维的基础,有古典的和非浪漫的赋格曲、赋格乐段,连续不断的赋格化形式广泛体现在卡拉耶夫前奏曲和赋格、格奥尔基·斯维里多夫组曲、托尔斯泰的创意曲和第四、十一、二十八、二十九奏鸣曲、纳格维岑的第三奏鸣曲等作品中,创意曲和复调形式的音乐得到了很大发展。

同时,被肖斯塔科维奇影响的作曲家们创作风格也具有多样性,可以归纳出三个基本分支:哲学-戏剧分支(在伍斯特沃利斯卡雅、季先科和纳格维岑的作品中明显体现出来);体裁特性分支(在卡拉耶夫、叶弗拉霍夫、奥古涅夫、斯维里多夫和别洛夫的作品中有所体现);抒情-浪漫主义分支(在Б.А.彼得·柴可夫斯基、Д.А.托尔斯泰的作品中有所体现)。而这些作曲家们的创作都为20世纪下半叶,钢琴音乐领域的发展作出了杰出贡献。

人物评价

在民族性与政论性上,肖斯塔科维奇的创作可与贝多芬相比;而在音乐语言的发展上,就其音乐的综合成就来看可与巴赫相提并论。(肖斯塔科维奇研究专家 Л.А.马泽尔 评)

肖斯塔科维奇是位“人民音乐家”,他用文化、用音乐的手段鼓舞了人民的斗志,维护了国家民族的尊严,在这方面做出了巨大的贡献。(苏联最高领导人约瑟夫·维萨里奥诺维奇·斯大林 评)

肖斯塔科维奇,他比整个音乐史上的任何一位作曲家都更感受到了日复一日、年复一年、长达终生的权力重压。但肖斯塔科维奇守住了自己的立场,他写私人的音乐,也写公众的音乐,保护家人,盼着好日子。英勇有许多形式,比表露在外的更多。(英国作家、布克奖得主朱利安·巴恩斯 评)

肖斯塔科维奇是作曲家所处那个时代的杰出人物之一,他是俄罗斯民族音乐的象征。(伦敦交响乐团首席指挥瓦莱里·捷杰耶夫 评)

相关事件

1939年12月,肖斯塔科维奇完成了他的音乐作品《芬兰主题组曲》,但之后却被他掩藏了60余年。直到2001年,在芬兰小镇考斯蒂宁所举办的民族音乐节上,肖斯塔科维奇的《芬兰主题组曲》才终于迎来了它的首演。

据历史学者罗伯特·爱德华兹(Robert Edwards)在《白煞死亡:苏芬战争》一书中的推测,1939年9月,列宁格勒军区军事委员会委员兼市委第一书记日丹诺夫找到肖斯塔科维奇,要求他完成了这部以芬兰为主题的作品。没有资料能解释军方为何需要这部作品,但爱德华兹认为,此作品原计划作为红军攻占芬兰首都赫尔辛基后的凯旋曲,或是当时苏联所扶植的芬兰民主共和国成立时的礼乐。

参考资料

见证.豆瓣读书.2024-05-14

德米特里·德米特里耶维奇·肖斯塔科维奇.俄罗斯国情网.2024-05-01

德米特里·肖斯塔科维奇 Dmitri Shostakovich.豆瓣音乐.2024-02-01

德米特里—肖斯塔科维奇的艺术人生.搜狐娱乐.2024-05-01

与政治共舞的肖斯塔科维奇.科学网.2024-05-01

肖斯塔科维奇,D.D..中国大百科全书.2024-05-14

德米特里·肖斯塔科维奇:与时代共命运的苏联传奇作曲家.新浪看点.2024-05-01

与政治共舞的肖斯塔科维奇.科学网.2024-05-14

..2024-05-01

..2024-05-01

Shostakovich: String Quartets 1-13.豆瓣音乐.2024-05-30

德米特里·肖斯塔科维奇 Dmitri Shostakovich的全部作品 (106).豆瓣.2024-05-01

..2024-05-01

德米特里·肖斯塔科维奇的获奖情况.豆瓣.2024-05-01

Dmitri Shostakovich.IMDb.2024-05-01

他的泪在心里 纪念前苏联作曲家肖斯塔科维奇.新浪娱乐.2024-05-14

肖斯塔科维奇曾被斯大林亲授“人民音乐家”称号.央广网.2024-05-14

肖斯塔科维奇:我的懦夫,我的英雄.光明网.2024-05-01

捷杰耶夫携马林斯基再度北京献演.新浪娱乐.2024-05-01

《芬兰主题组曲》:肖斯塔科维奇极力掩藏的作品.三联生活周刊.2024-05-22

河南工人日报数字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