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桂山

五桂山,古称“香山”,位于中国广东省中山市中南部,是广东省重点旅游开发区,市级生态保护区。山脉系列包含五桂山镇的全部、大涌、沙溪、南区、东区等9个镇区的部分,总面积300多平方千米,主峰海拔最高,约531米。

五桂山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特征为光热充足,雨量充沛,干湿分明。地层以新生界第四系冲洪积层为主,岩石由中生代燕山侵入岩和变质岩为主要结构。地形呈东高西低,主峰海拔最高,约531米。该区河流属于珠江,大多表现出以五桂山为中心向四周流散的放射性网格分布的特点,主要河流有北台溪、大环河、茅湾涌等。五桂山生物多样性丰富,植被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森林覆盖面积达90.8%。动物种类则主要有小灵猫、猎猫、穿山甲和各种鸟类等。此外,还盛产土沉香、樟木、松属等中草药材485种。

2005年,中山市十二届人民代表大会决定设立五桂山景区为市级生态保护区。其主要景点有田心森林公园、仙踪龙园、五桂雄峰、珠江纵队司令部旧址、岐澳古道五桂山段、十六烈士牺牲遗址、客家庄等,是中山市南部旅游重点区域。此外,五桂山还是广东省著名的革命老区、中山市著名侨乡。

2015年,五桂山景区被授予“全国十佳生态文明景区”称号。同年2月,五桂山腹地的仙踪龙园被评为国家AAA级旅游景区。2021年,五桂山地区的大尖山露营公园被评为国家AAA级旅游景区。2023年7月,五桂山桂南村乡村旅游景区被评为国家AAA级旅游景区。

命名

五桂山古称为“香山”,宋史《太平寰宇记》记载,东莞县香山在县南,隔三百里,地多神仙花卉,故曰香山。以里数计之,疑即今县东南五桂山。南宋时期,香山五桂山出产的沉香是贡品,亦是与海外交往的重要礼品,需通过港口转运,因此就有了与香有关的香山场、香洲、香江、香港等地名。清代道光七年《香山县志》记载,五桂山主峰顶有五峰,且产日香桂、岩桂等,故得名五桂山。民国初期的《香山县乡土志》记载,考旧志称,五桂山多异花、神仙茶,与《寰宇记》所言正合。即五桂山在古代称香山后改名为五桂山,并一直沿用至今。

自然地理

位置境域

五桂山,地处中国广东省中山市中南部,经纬度范围为北纬22°42'~22°45',东经113°45'~113°40',包括五桂山镇的全部、大涌、沙溪镇、南区、东区等9个镇区的部分,总面积达300多平方千米。五桂山北坡与箭竹山、白云顶等高丘陵相连,逐渐过渡;南坡则陡降与南部平原相连。

气候

五桂山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其气候特征为光热充足,雨量充沛,干湿分明,灾害较多。年平均气温21.8℃,年平均高温日(日最高温度≥35℃)为8.8天。7月气温最高,月平均气温28.8℃;1月气温最低,月平均气温14.3℃。年均降雨量达2000毫米,降雨量分布大致呈现从东南向西北递减的趋势。降雨季节分配不均匀,干湿季节明显。4~6月降雨占年平均降雨量的40.7%;7~9月降雨占年平均降雨量的40.6%;10月以后,降雨量迅速下降,月降雨量最少的是12月。五桂山山区内,年平均日照时数为1902小时,比全市历年平均日照时数高出3.17%,平均每日日照时数为5.2小时。

地质

地质构造

五桂山地区的地质构造以断裂构造和褶皱构造为主。

断裂构造主要包括北东向断裂,有五桂山中部断裂,西起板芙镇、倾角40°~80°;五桂山北麓断裂,西起大涌,经石岐街道向东北延伸到中山火炬高技术产业开发区以东,长约35千米,走向60°,倾向北西,倾角50°;五桂山南麓断裂,西南起自虎跳门,向东北经大赤、渡头,东北端止于崖口,走向60°左右,倾向南东或北西,倾角在65°以上。

褶皱构造即深湾褶皱,位于中山市西南深湾附近,略呈东西走向,由寒武系沙页岩组成,有正常的斜褶曲,也有倒转的褶曲,倾角变化很大,自35°到70°不等。褶皱东部为花岗石吞噬,南部与五桂山南麓断裂相接。

地层

五桂山的低山丘陵和台地地区广泛分布着新生界第四系地层,该地层按其成因分为残积层、冲洪积层、冲积海积层和海积层。其中,残积层主要为花岗岩及其他岩石的风化土,以棕红色-黄褐色砾质亚粘土为主,分布在低山丘陵和台地。冲洪积层主要分布在五桂山内的小河谷和沟谷部分,三乡镇平岚以北到雍陌以西一带以及坦洲镇等地。冲击海积层由灰黑色淤泥、亚粘土及部分灰白色细砂、粗砂和粗砾为主,分布在五桂山小部分平原地区。海积层以黄灰色细砂-粗砂为主,分布于南朗街道龙穴至翠亨村下沙伶仃洋岸一线。

岩石特征

五桂山由中生代燕山期花岗岩侵入体构成。燕山三期侵入岩是侵入范围最大、出露面积最广的侵入岩,以中细粒黑云母花岗岩为主,是构成五桂山低山丘陵的主体,被称为五桂山岩体。燕山四期侵入岩在五桂山主峰附近有出露,以黑云母花岗岩为主。燕山五期侵入岩在五桂山镇内天葬坟、大尖山一带出露,以花岗斑岩为主。

地形地貌

五桂山属于低山丘陵地貌地区,南北狭长,东西短窄。北部和南部均为平原地区,中部为山地区。五桂山主峰海拔531米,是中山市最高的山峰,面积42.31平方千米,由燕山期花岗石侵入体构成。由于受北东、北西向地质构造影响明显,山体和山脊呈东北—西南走向,“V”形谷则多沿西北—东南方向发育。五桂山南陡北缓,北坡与箭竹山,白云顶等高丘陵相连,逐渐过渡;南坡则由于被断裂斜切而在300米左右的高度以急坡(30°~40°)陡降到平原(海拔约10米),形成了一列长约5千米的东北—西南走向的断层崖,因而显得高达险峻。山体主峰周围可以观察到明显的多级夷平面而形成的“肩膊地形”。

五桂山山脉包含九个山列,其中有卓旗山列,起于大涌叠石,经沙溪、郊区至张家边珊洲止,最高卓旗山,海拔165.1米;山山列,起于环城福涌,至张家边小隐止,最高旂山,海拔189.5米;长腰龙山列,起于环城北台,经东区古香林至张家边黎村止,最高长腰龙,海拔258.5米;大尖山列,起于板芙湖洲,经环城、张家边至横门口止,最高大尖山,海拔391.2米,海拔300米以上的山岭还有天葬坟、湖洲山、十八洞、大肚岭、狮头山;南台山列,起于五桂山镇南台山,经东区、张家边至南蓟揽边止,最高南台山,海拔396.8米,海拔300米以上的还有千秋岭,海拔351.4米等;周东坑山列,起于五桂山镇独松顶,经东区至南涌口止,最高周东坑,海拔326.2米;白云山列,起于五桂山镇白云迳,至南蓢合水山止,最高梅花地顶,海拔384米;五桂山列,起于板芙深湾,经三乡、五桂山镇至翠亨村崖口止,横贯市境中部,最高五桂山峰,海拔531米,为全市屋脊;飞云洞山列,起于三乡雍陌,经田心至翠亨村黄牛洞止,最高飞云洞,海拔392米。

土壤

五桂山地处北回归线以南,自然植被为南亚热带季风常绿阔叶林,土壤形成的富铁铝化作用处于砖红壤与红壤带之间,故该地区土壤以赤红壤为主体。再加上地形部位和植被等条件的不同,可分为耕型花岗石赤红壤、山地形花岗岩赤红壤2种。

耕型赤红壤,主要分为于斜坡下部和台地,坡度较小,大部分为红黄色砂黏土,土层较深厚。

山地型赤红壤,位于耕型赤红壤的上部,坡度较大。山顶和山脊部分受冲刷影响,土层较薄,有些甚至岩石裸露,形成童山秃岭。

赤红壤的成土母质较为简单,多为燕山期花岗岩构成,石英砂岩粉砂岩、粉砂质页岩以及泥质绢云母页岩、泥质页岩和含卵砾砂夹粘土次之。由于花岗岩中石英含量高、颗粒大,抗风化能力强,因而形成质地疏松、通透性较好的土壤。

水文

河流

五桂山街道的河流属于珠江,均属于低山丘陵河网,其水文特点表现为径流量年内分配和年际变化都较大,大多以五桂山为中心向四周流散呈放射性网格分布。河床剖横面多呈“V”形,主要河流有北台河、大环河、茅湾涌等。

北台河

北台河发源于五桂山风吹罗带峰和梅花地顶之间,主干流由东南向西北,流经槟榔山、石莹桥,转西抵梅花坑经马槽水出石鼓挞、南坑口、紫泥环等村绕湖州山北麓注入石岐河,全长23千米,河面宽6~12米,落差达253米,比降12.1米/千米。

大环河

大环河又称小隐涌,发源于五桂山主峰和风吹罗带峰之间。主干流向北及东北,流经大村会童子坑水,过旧屋林,出西,经大环村,注入横门水道,河流全长25千米。

茅湾涌

茅涌湾,全长18千米,河面宽10~80米,集雨面积约91.5平方千米,上游经过田心水库、龙潭水库

地下水

五桂山低山丘陵区广泛分布着块状基岩裂隙水型地下水,降水是此类型地下水的最主要补水来源。水体要沿着岩体的节理和裂隙运动面储存聚集,埋藏深度不大,以泉水或旱季溪沟流水的方式出露于地表。水的化学类型以重碳酸氯化钠型和重碳酸钠氯化钙型为主。其次,五桂山一带还分布有泥盆纪桂头组地层内的地下水,其含水层为含砾砂岩、砂岩等,所夹页岩一般成为隔水层。水的化学类型为重碳酸氯化钠型。寒武系八村群地层内的地下水,主要分布在三乡雍陌、南龙一带,汗水层以砂岩为主。水的化学类型以重碳酸钠型或重碳酸氯化钠型较常见。

此外,三乡雍陌、翠亨村长沙埔均蕴藏有高温热水资源,是地下水的一种特殊的出露形式。其中,三乡雍陌温泉总流量每天约有570吨,静水位高出地0.3~0.5米,自流量每天188吨,水温一般为85℃,钻孔揭露温度最高为95℃。

生物多样性

植物

五桂山的自然植被以季风性常绿阔叶林为主,主要分布在五桂山主峰海拔300~450米附近,主要树种有五列木科厚皮香大头茶等;人工林分为用材林和经济林,主要优势树种的活立木总蓄量为338094立方米,优势树种主要有杉木王马尾松湿地松、桉树、俗相思等。

五桂山区有维管植物209科844属1539种,其中野生维管植物178科573属1003种。在维管植物中,属国家重点保护植物有16种和14种珍稀濒危植物。主要包括蕨类植物,如地刷子蜈蚣、栒子、蔓出卷柏、笔管草、狭叶紫萁等,还有裸子植物,如苏铁、南洋杉、龙柏、罗汉松等,以及双子叶植物纲,如马褂木、水八角、黑老虎、南天竹等。其中野生的重点保护植物有粘木、土沉香、白桂木等。珍稀濒危植物有观光木、红椿、海南紫荆木、长叶竹柏等。

动物

五桂山低山丘陵地区是中山市境内大中型兽类的主要活动场所,但由于植被的破坏和人类经济活动的影响,过去曾经存在过经济价值较高和体型较大的珍贵动物,如华南虎大山羊水鹿猕猴等现已绝迹。主要哺乳动物有小灵猫、猎猫、穿山甲赤狐板齿鼠;鸟类有麻雀、八哥、棕背白劳、雨燕翠鸟科等以及蛇类有蟒蛇等。

水生动物以鱼类为主,产卵繁殖的常见山坑鱼有生鱼、泥鳅、鲫鱼、黑尾、赤眼、白竹浪和鳖科等。除鱼类外,还有丰富的甲壳亚门水生物,如河虾、山虾、锯缘青蟹以及多种贝类如大壁虎福寿螺田螺、石螺、黄沙蚬等。

历史沿革

文化背景

早在5000年前的新石器时代,五桂山原是古伶仃洋上的孤岛,且已有土著古越族人在此渔猎河居住。1986年,在五桂山镇发现的鲤鱼山沙丘遗址,其遗物散布范围约1000平方米。所采集文化遗物有夹砂陶和泥质陶片,属新石器晚期的文化遗址

宋代以前,五桂山境内土著人口不多,地广人稀。南宋时期,由于连年战乱,中原一带的居民分批大规模南迁,五桂山客家人多为第四至第五次大迁徙中逐渐迁来,先迁到广东梅州河源、五华县紫金县一带,然后再次迁入五桂山境内,使该地区逐渐成为聚居地。

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和所领导的抗日武装在五桂山创建抗日根据地,中区纵队、珠江纵队在此先后成立,五桂山成为珠江三角洲抗日游击战争的中心。

建造历程

20世纪70年代,中山县革命委员会号召开发五桂山,利用山地山水办林场种杉木和建小水电站。五桂山境内分别建成五桂山田寮水库、石井水库、牛栏坑利水库、南桥石寨水库等。1971年1月,中山县在五桂山成立19个林场,并建立以县、社林场为主体的杉树用材林基地,种植松、茶、竹等。

改革开放后,五桂山被广东省人民政府规划为重点旅游开发区。1979—1989年,为快速绿化阶段,主要是用飞机播种、人工点播以及人工种植等方式。截至2005年,逐步恢复多树种、多层次、多色彩的城桂公路沿线森林改造。五桂山境内有主干、支线公路5条,通车里程达72千米,其中混凝土水泥路面为68千米,站总里程的93%。境内建有公路桥梁12座,总长度达536米,乡村桥梁30座,总长度656米。20世纪90年代起,五桂山地区陆续引进资金对五桂山的自然资源景观进行开发,逐步开发了逍遥谷、仙踪龙园、大尖山露营公园等10多个旅游景点。自2013年开始,五桂山累计投入各级资金1.3亿元,面向辖区内所有行政村,先后开展秀美村庄和秀美村庄连片示范带建设,共完成70多个项目建设。

景点布局

五桂山景区的总体布是“一轴、二心、三区、四联”的格局,即以城桂公路为发展轴,以五桂山镇以及石莹桥为综合旅游服务组织中心,建设长命水、南桥、龙塘、桂南、大尖山景区为副中心的旅游空间组织系统;建立东部绿野仙踪、红色胜迹游览区、南部观光农业游览区和北部养生游览区。已开放的重要景点有田心森林公园、仙踪龙园、珠江纵队司令部旧址、岐澳古道五桂山段、十六烈士牺牲地遗址、五桂山客家庄、桂南村等。此外,逍遥谷景区内部还有银坑碧水、翠竹林漂流乐园、天然山水游泳池等游玩和观赏场所。

主要景点

绿野仙踪、红色胜迹游览区

田心森林公园

田心森林公园位于五桂山田心村,占地228.9公顷,最高峰海拔383.7米,森林覆盖率81.04%。公园于2015年免费对外开放,至2017年底,接待游客超100万人。园内建有5千米平坦森林绿道园路和6.7千米登山径,拥有自然亲水溪涧1400米(其中开放段为240米),有土沉香园科普园区、百草园科普园区共2个,规划设计杜鹃园科普园区和姜园科普园区共2个。种植风铃木、凤凰木粉花山扁豆蓝花楹、宫粉紫荆等开花树种15种,有驼峰藤属金毛狗、土沉香等野生重点保护植物。其中,驼峰藤是一种数量极其稀少的藤本植物,中山市内仅有田心森林公园种植。园内设有油桐花海、豆蔻幽径、亲水溪涧等多样的森林体验项目,可接待3000人同时进园参观体验。该园不仅是中山首座市属森林公园,同时也是市内首个中国森林体验基地。

仙踪龙园

仙踪龙园位于广东省中山市五桂山街道城桂路和平村,占地面积约20000多平方米,是中山市最大,中国唯一的一个将仙人掌科文化、佛文化、龙文化三者集于一身的大型农业生态文化观光园。园内最吸引眼球的是量天尺仙人掌,高8米。传说神仙用其测量天的高度,因此得名“量天尺”。每年6~10月份开花,一朵花结一个果,果实只有火龙果一半大,但比火龙果美味。除了千姿百态的仙人掌,园内还养了多种动物。此外,园内餐厅还提供特别用仙人掌制作的菜肴。

2010年,仙踪龙园获“中山市科普教育基地”和2011年获“首批市级环境教育基地”,2011年又获“广东省科普教育基地”“广东省青少年科技教育基地”和2012年获“广东省环境教育基地”的称号。2015年2月,其被评为国家AAA级旅游景区。

五桂雄峰

五桂雄峰,主峰海拔531米,因濒临海洋,而显得挺拔俊秀,是中山、珠海市两市的最高点,同时也是中山市十景之一。山中有奇岩怪石、异羽奇禽,流泉飞谭。珠峰西北部是传说中仙人足印留下的大小两个花园,其间开有吊钟花、杜鹃花、兰花和沉香木,还有人工种植的松林、桉林、杉林和相思林。

珠江纵队司令部旧址(古氏宗祠)

古氏宗祠位于五桂山槟榔村,建于清代爱新觉罗·旻宁年间,是古氏族人古藤芳兄弟为纪念开村先祖古琪胜而捐资兴建的古姓族人祠堂。该祠堂布局为两进院落四合院式结构,面积为1062平方米,中间有天井,采光颇好。采用砖石为主体构建,整石雕凿成门璧,高约4米,外走廊的两根石立柱,高近5米,立柱基座造型简洁,线条流畅。

抗日战争时期,1942年5月,中山市抗日游击大队在五桂山整编成立;1943年7月,广东南番中顺游击区指挥部从禺南转移到五桂山区。1945年1月15日,珠江纵队宣布成立,司令部设在槟榔山村古氏宗祠内,五桂山便成为南番中顺游击区的指挥中心。现存的古氏宗祠是广东抗日游击队珠江纵队司令部旧址,附近的纪念碑是为了纪念牺牲在石莹桥畔的十六名游击队员而建的,同时也是重要的爱国主义教育场所。1990年,该旧址公布为中山市文物保护单位,2008年公布为广东省文物保护单位。

岐澳古道精华段(五桂山段)

岐澳古道修筑于清咸丰十年(1860年),“岐”指香山县城石岐,也就是如今的中山市城区中心石岐;“澳”指濠镜澳,即今澳门。古道全长70千米,昔日是连接内地和澳门的交通要道。被誉为“中山的茶马古道”,串起文明与商贸的繁荣,同时也是中国走向世界、改革开放的一个缩影。岐澳古道中山精华段长5.5千米起点位于五桂山区南桥村万鑫花园旁,由于该段属于山地型驿道,因此一开始就有一段大约1千米的上山路段。但是五桂山山势平缓,坡度不大,攀登并不困难。

十六烈士牺牲地遗址(劏人石)

人石位于镇政府东面6千米,槟榔山村南面,石莹桥村西北面的跳石桥边,该石在山坡底,约120平方米,是抗日战争时期十六烈士英勇就义的地方。

1945年5月9日,日、伪军及国民党顽固派烧杀抢掠,杀害无辜百姓,疯狂搜捕游击队员、军属和抗日群众,30余所房屋被烧毁,无辜百姓100多人被害。珠江纵队第一支队奋起反击,在激战中,16名被打散的游击队员被俘虏遭到日军酷刑审讯,张少等16名游击队员全部被日军杀害。后来由石莹桥乡长钟太元一起发动古伯球等10多个地方武装集结队员赶赴现场,将烈士的碎骸从溪水中捞起,葬于槟榔山之侧。1949年后,县人民政府在翠亨南侧建立革命陵园,烈士遗骨被移葬于陵园内。群众为纪念十六烈士,把烈士被杀害的大石称为烈士石(俗名劏人石)。

观光农业游览区

五桂山客家庄

客家庄,位于广东省中山市五桂山街道城桂路5号,建于1999年,2003年开业,占地100余亩,主楼楼高三层,有66间厅房,是一个集饮食、科普教育、团队拓展训练等为一体的客家特色农庄。由客家人陈龙华和陈永兴父子投资400多万元建成,是一座大型瓦面圆形土楼建筑,砖混结构仿土墙,其建筑风格均仿照先辈客家围屋,是客家文化的代表建筑。围屋中间是一个宽阔的圆形天井,院内圆心能将声音扩大8倍。客家庄还分别设有客家风情图片、客家农具、古式生活用品展厅、围屋外面还有岭南佳果园、栽培荔枝、龙眼盘木瓜等。

客家庄围屋先后获得了“客家文化先进单位”“中国乡村旅游金牌农家乐”等称号,并参与过多家电视台的影视录制工作,如香港电视台的《吾汤吾水》《奇妙旅程》;内地电视台的《味道中山》《中山故事》《美丽家园》等10多个节目。

五桂山桂南村

五桂山街道桂南村地处五桂山主峰之南,下辖马溪、社贝、旗溪、田心、石井联队5个自然村,共有户籍人口2004人,户数509户。面积达19.6平方千米,境内林地面积2.24万亩、占辖区总面积的77.2%。桂南村较好地保留了原生态风貌,背靠五桂山主峰,临田心水库。村内道路开阔,建筑群落有客家风情,有古祠和楼等特色建筑。桂南村先后获得全国首批“国家森林乡村”“国家森林家园”、广东省“民主法治村(社区)”、第六届广东省文明村镇、中山市2020年度“先进学习组织”等称号。2022年,桂南村入选第三批广东省文化和旅游特色村名单。2023年7月,五桂山桂南村乡村旅游景区正式获评为国家AAA级旅游景区。

养生游览区

五桂山逍遥谷

五桂山逍遥谷是在中山市森林公园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景点,是中山市旅游规划重点项目之一,位于中山市五桂山腹地的银坑,是一个集休闲、度假、健身、娱乐与自然、人文景观为一体自然生态景区,是中山市市“休闲逍遥游”的典型代表。

逍遥谷的首期开发以银坑山谷为轴心,投资1000万元,对处于原始状态的山、水、林、石进行开发和修整,有金溪、竹溪、桂池、石林、蓝池、天然草药园等近四十个特色景点可供游玩,并有天然山泉旅游池,购物商廊、餐厅、文化广场等设施以及攀岩、体能活动、茶艺、烧烤、野战等游乐项目相配套。第二、三期的开发以“度假”为主题,包括旅业、多功能会议中心、度假区、中西餐和会所式俱乐部;增建生态区内的植物标本园、奇花异卉园等植物生态学习、教育点;五桂山主峰海拔531米,为中山第一高峰,登临可远眺中山大地及珠江口海面,景区开设了登山缆车建设山顶公园;并依托自然独特的地形,开设露营、越野自行车、森林探险等户外体育项目。

大尖山露营公园

大尖山露营公园位于中山市五桂山街道龙石村内,占地面积为1300多亩,是一个以农业种植为基础,集亲子活动、休闲旅游、运动、露营和茶文化研学体验为一体的综合性生态旅游休闲景区。园区可举办各种户外活动,如户外婚礼、毕业礼、品牌发布会、品酒会、草坪音乐节等等。除此之外,园区还设有茶园、马术体验、真人CS、射箭、滑草、皮划艇、游船、溯溪、卡丁车、滑索、房车露营、集装箱、土沉香加工展示厅、火龙果种植基地、野炊烧烤等项目。这是一个兼具生态环境、教育科普、休闲娱乐等的综合性园区。

2021年,大尖山露营公园景区正式获批为国家AAA级旅游景区。此外,该景区先后获得“五桂山文明单位”“广东省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点”“中山市农业科技示范户”“中山市中小学质量教育社会实践基地”“中山市文明旅游景区”等荣誉称号。

其他看点

传统节目

每年春节的醒狮拜年贺新春是五桂山桂南村的传统节目,醒狮队成员会穿梭于大街小巷,与群众贺新年,向大家送祝福,传递客家人对新一年的美好愿景。该醒狮队是由民间自发组织的,迄今已成立14年,曾多次获得省市奖项。

鲤鱼山遗址

1986年,五桂山龙塘村村民在红旗河鲤鱼山河段挖河沙时发现罐、钵、碗等古文物。经中山市博物馆有关专家实地考察和鉴定,该遗址属于沙丘遗址,属新石器晚期的文化遗址,其遗物散布范围约1000平方米。文化遗物有夹砂陶和泥质陶片两种,纹饰有曲折纹、米子纹、小方格带戳印纹,器形有罐、钵、钵、碗等。

曾哥潭韵

曾哥潭位于五桂山镇政府西南2.2千米处。以清泉、深潭、奇石、翠竹闻名,尤为奇特的是其因长年急流漩涡形成的怪穴。在浓荫覆盖下有一段长达2000多米的河谷,由于急长年累月的冲刷,坚硬的石质河床被水切成"U"形,河谷谷底光滑不见棱角。清澈平静的溪水到此变成急流,多漩涡、险滩。1999年,此处被开发为翠竹林漂流乐园景点。

银坑碧水

银坑位于五桂山镇政府东偏南5.7千米的南桥村境内。每当下雨,水从山顶倾泻而下,注人坑溪,沿沟谷蜿蜒流淌数里,从高处俯视,状如天上银河,故名银坑。1973年,在附近山头筑有横窝口水库。银坑以碧水著称,青山环绕,沟谷纵横,泉清石奇,溪水潺潺长流不息,草木纷繁林荫蔽日。1996年,开发为逍遥谷旅游景。

翠竹林漂流乐园

翠竹林漂流乐园,其前身为鹰哥潭景区,建于1999年,位于中山市城桂公路石鼓路段的鹰哥潭。翠竹林漂流乐园以清泉、奇山、翠竹、深潭著称,景区内还设有高山滑草场、活水游泳池、水上碰碰船、森林烧烤园等游乐项目。

开发与保护

开发

改革开放后,五桂山被广东省人民政府规划为重点旅游开发区。20世纪90年代起,五桂山地区陆续引进资金对五桂山的自然资源景观进行开发,逐步形成逍遥谷、仙踪龙园、大尖山露营公园等10多个旅游景点。多数景点还设有餐厅、经营客家菜,并有蜂蜜、灵芝、茶叶、小饰品等购物点多个,成为中山市南部的旅游镇区之一。

1992年6月,由中山市市政工程公司承建的城桂公路正式动工兴建,1994年11月全线竣工通车。该条公路起于石岐城区中道中山体育场正门前,经市林业局苗圃场北、长命水村、双合山、马槽、客仁地、汛地、和平、石莹桥等地,到三乡镇沙岗与105国道广珠公路连接,全长20.87千米。全程为水泥砼路面,路面宽24米,其中机动车道2米*9米,非机动车道2米*3米,另土路肩2米*0.75米,路面厚度为23厘米。沿线建中桥3座、小桥4座、涵洞59座。1996年改为省道,2003年由中山市路桥公司接管。

2002年9月,由中山市政府投资5000万元的翠山公路正式动工,2003年12月初竣工通车。翠山公路是中山市“五纵五横”公路网的一部分,起自五桂山镇桂南村马溪,经田心水库、五桂山林场田心分场、逸仙水库,接翠亨公路,全长9千米。按二级公路标准建设,为混凝土沥青路面,路宽9~12米。全程建有田心水库桥、逸仙水库桥2座较大型桥梁。翠山公路西与城桂公路相连,东接翠亨公路,使五桂山镇与南朗街道之间的交通距离缩短50千米。自2013年开始,五桂山累计投入各级资金1.3亿元,先后开展秀美村庄和秀美村庄连片示范带建设,共完成70多个项目建设,实现辖区行政村全覆盖。

2022年1月,中山市政府加快建设公园城市,新建改建100个公园,打造环五桂山公园群、沿岐江河公园带,建好中山国家森林公园,为市民提供良好的生活居住环境。五桂山街道先后制定了《中山市五桂山街道全域发展战略规划》《五桂山片区旅游总体规划》等,为五桂山发展提供明确指引。此外,五桂山街道还向市级部门申请预留约170亩的文旅建设用地,并将其规划为设计红色文化展示区、度假区以及仿古商业街等。

保护

2005年,中山市十二届人民代表大会决定设立五桂山景区为市级生态保护区。

2012年12月,五桂山街道办事处组织全体干部在五桂山山区沙溪林场参加植树活动,活动当天共种植树苗2000多棵,绿化面积约30亩。

2020年,中山市人民政府批准实施了中山市自然资源局提报的《中山市五桂山生态保护规划(2020)》。《规划》按照各生态功能区对保障区域生态安全的重要性,以水源涵养、土壤保持、生物多样性保护三类主导生态调节功能为基础,考虑生态功能保护和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确定了五桂山生态保护划分为生态保护区、生态恢复区和生态经济区三个类型区,细分为十个生态功能分。

相关文化

著名人物

谢宝山

谢宝山(1857—1939年),五桂山镇桂南马溪村人。青年时期赴秘鲁经商,于1889年创立宝隆公司,出任宝隆田寮(田庄)股东、总经理。宝隆公司经营土产批发、进口欧美货品及中国丝绸,以种甘蔗榨糖和种植棉花为主,产品除供应秘鲁需用外还大批出口国外,特别是向欧洲交战国输出当时紧缺的大量食糖,因而宝隆公司成为当时秘鲁著名的八大商庄之首,谢宝山名号在欧美商界也备受关注。20世纪20年代初,以谢宝山为首组建中华航运公司,该公司的”岭南号“大型商船是秘鲁华侨第一艘商船。

谢宝山品德崇高,博爱为怀,乐善好施,热心侨社福利事业。1920年任秘鲁中华通惠总局总理,后又与本乡邑人士创立香山会馆,任会长,期间大主革命运动,并为华人争取权益,有效地团结了华人社团。1925年在利马创办中华学校,20世纪30年代初又在原籍马溪村创办“义学”,免费让村民子弟读书。由于谢宝山对秘鲁的杰出贡献,时任秘鲁总统的黎伊耶授予谢宝山秘鲁国最高荣誉勋章。1939年,谢宝山于秘鲁病逝。

古鼎华

古鼎华(1894—1985年),原名尧偕,别号勋铭,五桂山镇桂南马溪村人。早年从军,民国15年(1926年)毕业于保定陆军军官学校骑兵科第八期。当年参加北伐,在国民革命军第一集团军第一方面军任连长时,带领部队英勇杀敌,战绩彪炳,晋升为旅长。民国20年任民国政府财政部税警总团第二分团团长。民国28年转任广东省第一区(包括南、番、顺、中、东、新、台、开、恩等县)行政督察专员兼保安司令,同年12月任暂编第二军副军长。民国29年12月晋升少将。民国31年5月,任第九战区暂编第二军军长。民国32年任粤桂边区副总指挥、总指挥。民国32年9月授陆军中将军衔。在任期内曾动员粤桂边区各地人民组织抗日力量,支援抗战。光复后,任国民党国防部高级参谋。1985年病逝于澳洲悉尼。

客家文化

客家人的祖先原居中原,由于战乱、灾荒等原因,先后五次南迁。五桂山的客家人于明末清初从梅州市五华县紫金县、惠州、福建省等地陆续迁入境内。五桂山是中山市客家人的聚居地,五桂山的客家民俗,既有梅州客家民俗的传承,也在与广府居民共同的生活交往中有所创造与变化,又融合了港澳、南洋岛国与西方的文化。

衣着方面,五桂山与梅州服饰基本相同,男人多穿企领对襟衫,宽脚交头裤,妇女服饰是企领式窄袖大襟衫,宽脚交头裤,胸前系彩色丝线刺绣花鸟图案的围裙。20世纪80年代后,受港澳影响,男女都穿新潮服饰。

饮食方面,20世纪50~60年代时,饮食与梅州市相似,主粮为大米、番薯木薯、芋等,平时所食的菜肴多为咸菜、萝卜干,一年四季都有,称之为“长菜”。喜庆宴席上,梅州兴“八大碗”,五桂山则兴“九大”。客家饮食风俗与他们常年就居住山区的生活相连。风味特点是讲究色、香、味,偏重肥、咸、香,烹调方法则偏重于炖。20世纪80年代后,饮食与港澳相似。

山歌文化

五桂山山歌主要为客家山歌和白口莲山歌,其内容丰富,流传久远。客家山歌源于古代中原民俗音乐,五桂山客家人迁徙到五桂山后又受到广府文化的影响而逐渐形成五桂山客家山歌。客家山歌以题材和内容分类,主要有以《采茶歌》为代表的采茶调通俗山歌,和以相思歌为代表的叹情调山歌。采茶调通俗山歌音调悠扬、易学易唱,适宜表达,是山区客家人最普遍传唱的歌种。叹情调山歌音调低沉,感怀身世,哀怨缠绵,多在女子出嫁或者亲人去世哭丧时,边哭边唱。客家山歌基本格局为每首四句,每句七字,有词性形成的音节分为”四三结构“或”二三三“、“二二一二”结构,歌唱时可以另外加衬字和衬词,灵活自由。

白口莲山歌与客家歌歌调完全不同,它是客家人与沙田疍民在生活和交往中,将客家文化与疍[dàn]民文化相交融而创作的一种用客家口音的白话演唱沙田咸水歌曲调的音韵独特的民俗音乐。白口莲山歌多采用男女对唱形式,最具代表性的歌目为《唱花》,男歌手在句前加唱“妹啊哩”,女歌手接唱时开头加唱“兄啊哩”,从而形成白口莲山歌的特征腔。五桂山人文荟萃,在800年前已经有史迹可寻,客家文化独具特色,其中,客家白口莲山歌被列为广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多次参加省市大型活动表演,屡获奖项。

文学创作

五桂山文学创作起步较晚。第一位有诗文传世的是古卓伦(1900~1982年),为五桂山桂南马溪人,清末京师大学堂毕业。知名诗作有长诗《香江曲》、《香江曲后编》,写于民国30~35年(1941年~1946年)间,具体描写了香港特别行政区从繁盛年代到骤遇沦陷的历史巨变,是近代少见的长篇叙事诗精品,此诗被收编到《中山诗词选》中。

五桂山土沉香生产与制作技艺

五桂山土沉香生产与制作技艺是广东省中山市五桂山街道的地方传统技艺,同时也是广东省中山市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五桂山古称"香山",因盛产沉香而得名,孕育了国内一半以上的野生土沉香资源。

沉香瑞香科沉香属植物树体受伤后分泌出来的油脂成分和本质成分的固态凝聚物。香农从天然土沉香树体受伤后结沉香的原理得到启发,人为地用刀砍、锯损、钻洞、刀凿、火烧皮等,让树体伤口处分泌出含有愈伤组织细胞代谢成分的树脂,在大自然的催化下,慢慢聚结成含色酮[tóng]类化合物。

土沉香是中国生产的名贵芳香类药材沉香的主要资源植物,也是国产沉香的正品来源。1998年,土沉香被列入《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公约》,1999年,被列为国家二级保护植物,2000年,被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受威胁植物红色名录》。截至2011年,中国野生土沉香存量8万株,中山市存量4万株,占总量的50%,主要分布在五桂山桂南一带范围。2011年底,中山市被中国林业部产品协会评为"中国沉香之乡"。

重要事件

2015年,首届全国生态文明建设高峰论坛暨城市与景区生态文明成果发布会在北京举行,五桂山景区被授予“全国十佳生态文明景区”称号。

2015年2月,位于五桂山街道和平村的仙踪龙园正式获评为国家AAA级旅游景区

2021年,位于五桂山街道龙石村的大尖山露营公园景区正式获评为国家AAA级旅游景区。

2023年7月,中山市旅游景区质量等级评定委员会组织评定五桂山桂南村乡村旅游景区为国家AAA级旅游景区。

参考资料

五桂山下|乡村活化的中山样本!老外眼中的旗溪村,是啥样的?.五桂山发布.2023-09-08

【魅力侨乡行】五桂山:坐落在青山绿水间的革命侨乡.五桂山发布.2023-09-06

★五桂山荣获全国十佳生态文明景区.文明中山.2023-09-08

仙踪龙园定于2016年10月1日国庆节恢复对外正常营业!!.仙踪龙园公众号.2023-09-09

中山市文化广电旅游局.中山市人民政府.2023-09-07

3A级!中山市五桂山街道桂南村跑出文旅事业“加速度”.中山网.2023-08-27

五桂山自然风景区.国家地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 在线地图.2023-09-05

五桂山概况.中山档案方志.2023-09-06

协会动态.中国城市规划协会.2023-09-06

惊!五桂山惊现巨蟒!偷吃了三只鸡后被放生.中山林业.2023-10-02

[中山] 将建设100个公园,打造环五桂山公园群.广东省林业局.2023-09-09

农文旅融合,五桂山谱写绿水青山大文章|中山招商“镇”行时③.南方农村报.2023-09-08

莫负佳期 五桂山下欢乐节 | 游玩打卡赢好礼,这个“五一”嗨起来!.五桂山发布.2023-09-05

森林城市觅春天.《中山年鉴·2019》《中山村情》.2023-09-05

广东省中山市建成首个中国森林体验基地——田心森林公园.中山市人民政府地方志办公室.2023-08-28

中山这12个靓丽奇景,竟然都在同一个镇! .中山旅游.2023-09-09

中山市文化广电旅游局.中山市人民政府.2023-09-07

多彩中山 | 岐澳古道:香山的“丝绸之路”和 “茶马古道”.广东省情网.2023-09-07

今天,中山最美徒步径正式开放!沿途藏尽无数风景,....中山发布.2023-09-07

【进山干饭】欢迎来做“客”!.中山+.2023-09-08

隔着屏幕都闻到香!这个美食宝藏地值得你来叹.文旅中山.2023-09-08

桂南村简介.中山市人民政府.2023-09-08

精美五桂山·文旅之窗|桂南村入选第三批广东省文化和旅游特色村名单.五桂山发布.2023-09-08

桂南村.人民网.2023-09-08

中山五桂山逍遥谷介绍.中国航空旅游网.2023-08-24

中山新增一国家3A级旅游景区.中山日报.2023-09-07

走起!中山这个公园游玩攻略出炉,好玩又舒服.文旅中山.2023-09-07

五桂山街道:传统文化树新风 文旅融合展活力.中山市人民政府.2023-09-08

五桂山老中青三代接力,传承客家派醒狮文化!.中山日报.2023-09-08

中山将建设100个公园,打造环五桂山公园群.现代时刊.2023-08-27

五桂山绵绵青山添新绿.信息时报.2023-09-02

中山市自然资源局政务网.中山市人民政府.2023-09-09

如果将五桂山打造成特色小镇,那它应该是这样☞.微信公众平台.2025-05-08

通知.中山市人民政府.2023-08-26

项目介绍-五桂山土沉香生产与制作技艺.中山市非物质文化遗产.2023-08-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