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

六广河

六广河(别名:陆广河),是贵州省修文、息烽县黔西市和金沙4县的界河,是乌江流经修文县境六广、大石、六桶等乡镇的河段,全长35千米。

1979年,乌江渡水电站建成后,回水逾70千米,形成一个巨大的人工湖--六广湖。六广河拥有7峡42景,融山、水、洞、瀑为一体,已开发为旅游景区。上游建有索风营水电站,装机容量60万千瓦。六广河所在的贵州气候温暖湿润,属亚热带温湿季风气候区。

六广河在文献中有所记载:明代中期哲学家王守仁曾游历过六广河,还写过诗,名叫《陆广晓发》。《黔西州志》云:“水西之河,最大者曰六广,其上流曰鸭池,下流东注于黄沙渡,会于清水江,又东,会于涪江乌江)。”《明史·王三善传》:天启二年(1622),安邦彦反,围贵阳,三善率兵至,安兵“走渡陆广河”;三善将刘超“渡陆广”,为安兵所败,皆即此。

位置境域

六广河在乌江渡至猫跳河鸭池河汇合之间,为修文县息烽县黔西市、金沙四县的界河,是乌江流经修文县境六广、大石、六桶等乡镇的河段,全长35千米,过境修文段20余千米。六广河的上游是鸭池河。

历史沿革

1979年,乌江渡水电站建成后,回水逾70千米,形成一个巨大的人工湖--六广湖。因河谷两岸谷坡陡峭,多呈嶂谷,由水面到山顶一般高达350~400米,自然景观垂直变化明显。拥有7峡42景,融山、水、洞、瀑为一体,已开发为旅游景区。上游建有索风营水电站,装机容量60万千瓦。

地理特征

六广河所在的贵州省气候温暖湿润,属亚热带温湿季风气候区,有冬无严寒、夏无酷暑,降水丰富、雨热同季等特点。六广河于喀斯特发育,河谷深切,纵坡陡峻,暗河众多,洪枯水位变幅特大。天然落差大,水能蕴藏丰富。

风景名胜

息黔高速六广河特大桥

息烽县至黔西高速六广河特大桥位于贵阳修文县与毕节黔西市交界处,为跨越风景名胜区六广河而设。大桥主塔采用薄壁空心花瓶形,索塔是一道独特的高空景观。

六广河大桥

六广河大桥长564.2米,高305米,桥墩高90米,是贵阳至毕节市汽车专用二级公路上横跨六广河峡谷的一座特大型桥梁,气势恢弘,号称“亚洲第一峡谷高桥”。站在大桥上,可俯瞰纵切几百米的峡谷全貌,领略六广河大峡谷的壮阔之美,若趴在桥栏上,还可感受凌空300米,风从脚下呼呼吹过的刺激。

六广河码头

六广河码头,又名阳明码头,天王守仁曾游历六广河大峡谷,并留下赞咏诗篇而得名。码头广场正中树立一尊高8米的王阳明石像,峡谷游船都由此出发。第三峡飞龙峡有一尊高耸的石笋,命名为“阳明妙笔”,当地老百姓传说其乃当年王阳明写诗作文时所用之笔,用后留干此变成石笋。阳明码头占地12000平方米,峡谷游船都由此出发,码头广场正中树立一尊高8米的王阳明石像,峡谷游船都由此出发。

六广河大峡谷

六广河大峡谷位于修文县六广镇境内,距贵阳市区约70公里。比起贵州省众多的峡谷风光来,六广河显得格外壮丽和气势恢宏。峡谷内有白马峡、猴愁峡、飞龙峡、赤壁峡、象鼻峡、剑劈峡、海马峡等7峡42景。其间悬瀑飞泻、古木苍翠、猴群出没、白鹭翔集,可谓一步一景,风姿各异。王守仁曾以“遍行奇胜才经此,江上无劳羡九华”的精妙诗句,来赞美六广河的秀美风光。峡谷两岸悬崖峭壁、雄奇险峻;谷面狭窄处水流湍急,壮美如三峡;宽阔处烟波浩渺,旖旎似漓江

白马峡

六广峡的第一峡是白马峡,在水库的末端素卜营山麓,长1.5公里。左岸有一巨石峭壁,兀立山巅,形若苍鹰,称为“苍鹰搏击”。大白马滩处,河水奔腾,如脱缰野马,名曰“白马奔野”。顺流而下,经贾家洞进入第二峡。白马峡长约6公里,最窄处仅30余米,两岸群峰笔立,各显奇态,从谷底仰望,只见蓝天一线,故又有“一线天”之称。

猴愁峡

第二峡“猴愁峡”长约3公里,两岸山势陡峭笔直,林木葱茏,常有猕猴(也称恒河猴)出没。因为崖岸险峻,连猴子也难以攀爬,所以叫做猴愁峡。

抬头向左岸的峭壁望去,但见离水面80米的高处有一口大洞,有成百上千岩燕在洞口飞鸣,那叫“黄家下洞”。原来洞口是淹在水底之下的,随着乌江把河道急剧下切,变成了凌空在悬崖上的干洞。猴愁峡内有燕舞蝉鸣、鹤翔猿啼、晚霞映金汤等景点。

飞龙峡

过六广渡口,进入第三峡“飞龙峡”。左岸一峰横截江流,横看是壁,纵观是峰,称“镇龙峰”。由白龙洞流出的暗河,形成6条瀑布,其中一条变为天然喷泉,洪水季节可喷射10米多高,而后跌入河中,称为“喷瀑奇观”。两边瀑布群集,特别是夏季的雨后,两岸岩间一挂挂飞瀑银练直泻河面,有的先跌落在下级岩阶上,溅起无数飞珠翠玉,漫天飞撒,蓝天、绿树、银珠、碧水,交相辉映,妙不可言。另外,还有天鹅掠水、阳明妙笔等景观,令人目不暇接,据说电视剧《西游记》曾在此取景。

赤壁峡

五老峰,迎面一壁赤红的峭崖,湖面在红色的岩壁处紧缩,形成第四峡“赤壁峡”。远观赤壁,岩石纹理杂而不乱,似书似画,如一壁天卷,任游客解读。

象鼻峡

在“象鼻峡”(第五峡),山清水碧,峡谷右岸,一岩脊插入河中,似象鼻吸水。峡内有“观音洞”,风平浪静时,旁边一半圆形崖与水中的半圆合成一圆形,称“破镜重圆”,高达百米的黑龙洞瀑布,水大时雄伟壮观,水小时薄幕轻飘,名曰“玉泉叠翠”,快出峡时,左岸一排翠壁,一年四季郁郁葱葱,名曰“翠壁恋春”。

剑劈峡

第六峡“剑劈峡”的两岸,岩层褶曲断裂,沿河有许多剑劈刀削般的直岸,一出峡口,给人一种轻松愉快的感觉。迎面一岩壁兀立前方,名“雄狮啸天”。

恋春峡

第七峡“恋春峡”,又称“望峰峡”。峡中有两座高度几乎一样的岩峰紧紧连在一起,称“姊妹峰”。相传两个布依族姊妹的情郎被抓去当兵,姊妹俩在此等待阿哥归来,年复一年,泪水流成乌江,身躯化为双峰。峰顶古木参天,山腰绿树掩映,古藤摇曳,好似身着盛装的布依姐妹,相依相偎,低吟慢唱,目送着不屈不挠、勇往直前的六广河。

佛洞山寺

白马峡下游数百米,于千仞绝壁之上有一天然岩洞,名曰贾家洞,岩间有小道相通,洞中有寺,名佛洞山寺,自古香火旺盛。佛洞山寺的始建年代不详,据《修文县志稿》载:“贾家洞旧建。清康熙四年,李斗南重建。爱新觉罗·旻宁二十二年,僧海依增修。”从这一记载推测,其始建年代当在明末或更早。佛洞山寺,晨钟暮鼓,香烟缭绕。

大屯布依寨

在五老峰环抱的六广河畔,有一个音寨,因山水阻隔,村寨保留了淳朴的民族风情。村内绿树环绕、花果掩映,身临其地,仿佛走进了世外桃源。村民们为了方便与外面的交流,在背村面河、高约百丈的垂直岩壁间,硬是用铁锤錾子开出了一条笔陡的石梯通道,这就是闻名当地的“手爬岩”。若亲身一试,令人心悸病之余,感悟万千。手爬岩下,是布依族青年男女玩山对歌的场所,每年正月初一,青年男女会聚于此,以歌传情,寻找自己的意中人,布依风情在此一展无余。

黔西花苗寨

与大屯布依村寨隔河相望的黔西花苗寨,寨前是滚滚的六广河,寨后是长约1公里的峭壁,寨两头则被悬崖和激流切断。这里的苗族同胞自古过着与世隔绝的自给生活,可称是攀岩爱好者的“鼻祖”。因他们的生产用地多在悬崖顶上的山坡地段,春耕秋收都凭岩间的古藤攀缘上下,无体力和胆小者休想进出村寨。当然,随着时代的发展,攀藤附崖已经成为历史。但由于花苗寨长期的封闭环境,其习俗得以完整的保留。其中苗族妇女的刺绣百褶裙,工艺精巧、色彩鲜艳、款式美观大方,1982年曾被征集选送到北京参加苗族服饰展,受到国内外人士交口赞美,后来还东渡日本一展风采,村寨也成为著名的“刺绣之乡”。

相关文化

《明史·王三善传》:天启二年(1622),安邦彦反,围贵阳,三善率兵至,安兵“走渡陆广河”;三善将刘超“渡陆广”,为安兵所败,皆即此。

明代中期哲学家王守仁曾游历过六广河,还写过诗,名叫《陆广晓发》:初日曈曈似晓霞,雨痕新霁渡头沙。溪深几曲云藏峡,树老千年雪作花。白鸟去边回驿路,青崖缺处见人家。遍行奇胜才经此,江上无劳羡九华。

《黔西州志》云:“水西之河,最大者曰六广,其上流曰鸭池,下流东注于黄沙渡,会于清水江,又东,会于涪江乌江)。”

六广河的上游是鸭池河。1936年1月,红二、六军团为突破中国国民党军队的围追堵截,决定佯攻贵阳,向黔、大、毕进军。2月3日,在当地群众万正洪父子等群众的支持下,中国工农红军强渡鸭池河长江、挺进大关,了解到盐商垄断食盐、各族群众吃盐难的情况后,红军在大关开仓放盐救济穷人,留下了“宁睡大街不扰民”“一条棉被”等感人故事。红军在大关期间扩红57人,与当地各族群众结下了“有盐同咸、无盐同淡”的“休戚与共、荣辱与共、生死与共、命运与共”的共同体理念。

参考资料

【画说阳明问道十二境⑤】陆广晓发.新华网.2025-05-05

地理.贵州省人民政府.2025-05-05

情系乌江:一部流动的民族交融史.微信公众号.2025-05-05

六广河.中国大百科全书.2025-05-05

《贵州全域旅游》“心学黔旅”|陆广晓发——修文县六广河、阳明古渡、飞龙峡 高山峡谷皆壮美 陆广晓发笔抒情.百家号.2025-05-05

贵州新闻联播丨息黔高速六广河特大桥:翻山越岭 快速融入全国公路网.贵州新闻联播.2025-05-05

穿越”峡谷柔情“,贵阳这些绝美秘境等你来!.微信公众号.2025-05-05

最美的伤痕!贵州6大峡谷PK.微信公众号.2025-05-05

河南工人日报数字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