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启,是朱由校朱由校,即天启帝使用的年号,共计七年。天启(1358年~1359年),为元末起义军领袖徐寿辉的年号,仅使用一年即止。此外,南梁萧庄、南诏劝丰佑也使用过天启年号。
泰昌元年(1620年),明光宗朱常洛(即泰昌帝)去世,其长子朱由校即位,次年改年号为天启。天启年号的使用范围,地域上以明朝统治区域为界,明朝的藩属国如朝鲜以及琉球亦使用天启年号。天启年号自1621年1月22日开始使用,到公元1627年为止,前后共计七年时间。其中,1627年9月30日,朱由校去世;1627年10月2日,朱由检即位,仍沿用“天启”年号,直至次年农历正月初一(1628年2月5日)才改年号为“崇祯”。
“天启”二字出自《左传》,意为“天开辟了统治者之道”。
改元原因
万历四十八年七月二十一日(1620年8月18日),朱翊钧驾崩。同年八月初一(1620年8月28日),明神宗长子朱常洛即位,定次年改元泰昌。在即位仅十天后,朱常洛突然病重;九月初一日(1620年9月26日),朱常洛在服用鸿胪寺官员李可灼进献的“红丸”仙丹后驾崩,其长子朱由校即位。
朱常洛在位仅一月有余,泰昌纪年尚未开始使用。因此,在朱由校即位后,面临着次年父子纪元重叠的问题。为保证皇帝世系的正统性和继统的连续性,朱由校采纳了礼部侍郎孙如游的建议,定该年(1620年)八月前仍为万历四十八年;八月初一日,即朱常洛登基以后,称为泰昌元年;次年(1621年),改元天启。
年号释义
“天启”二字出自《左传》,意为“天开辟了统治者之道”。
在位皇帝
明万历三十三年(1605年)十二月,朱由校出生,生母为王才人。万历四十七年(1619年),朱由校的母亲王才人逝世,朱由校由朱常洛的妾室李康妃抚养。万历四十八年(1620年),朱翊钧逝世,其长子朱常洛即位。朱常洛即位仅一个月即逝世,其长子朱由校于同年九月六日(1620年10月1日)即位。在政治上,朱由校即位初期重用东林党人,命叶向高为内阁首辅,提拔杨涟为左副都御史,澄清吏治,减轻天下徭役,一度出现政治清明的局面;朱由校执政后期宠幸魏忠贤和乳母客氏,导致魏忠贤和客氏专权。在经济上,各地的农民起义和城市动乱,以致社会经济衰退。在军事上,朱由校对内抵御后金,经历了广宁县之败和宁远大捷,对外击退了占领澎湖的荷兰舰队,收复澎湖,赢得了澎湖之战;其即位初年引进红夷大炮,使之在宁远大战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朱由校酷爱木工,又被称为“木匠皇帝”。天启五年(1625年)五月,朱由校与小太监泛舟为戏,不慎落水,身体状况每况愈下。天启七年(1627年)八月二十二日,朱由校因病在乾清宫逝世,终年23岁,由其弟朱由检即位。朱由校死后葬于明德陵,谥号达天阐道敦孝笃友章文襄武靖穆庄勤皇帝。
大事记
天启元年(1621年)
二月 言官请求恢复当朝口奏及召封之典,准奏。
闰二月 昭和殿发生火灾。
三月 清兵攻取沈阳市,总兵官尤世功、贺世贤战死。总兵官陈策、童仲揆、戚金、张名世率领诸将援辽,战于大辽河,皆战死。清兵攻取辽阳市,经略袁应泰等战死,巡按御史张铨被杀。高阳孙承宗充经筵讲官、两朝实录副总裁,再升少詹事兼翰林院侍读学士。
四月 任命辽东巡抚佥都御史薛国用为兵部侍郎,兼辽东经略。任命参议王化贞为右都御史,兼广宁县巡抚。募兵于通州、天津市、宣府、大同市、陕西省、河南省、山西省、浙江省。册立张姓为皇后。
五月 平定贵州红苗之乱。陕西都指挥陈愚直率固原市军队于临溃败。宁夏回族自治区援辽军队于三河溃败。魏忠贤杀死司礼太监王安。
六月 何宗彦入阁参政。朱国祚入阁参政。任命熊廷弼为兵部尚书兼右副都御史,兼辽东经略。命兵部尚书王象乾总督、辽军务。
七月 沈入阁参政。
八月 升参将毛文龙为副总兵,驻师镇江城。
九月 葬朱常洛于明庆陵。永宁宣抚使奢崇明造反,占据重庆市,并分兵攻陷合江县、纳溪区、泸州市。大学士方从哲因“红丸案”致仕。
十月 御史周宗建、给事中倪思辉、朱钦相相继奏请客氏出宫,天启帝不听。史继偕入阁参政。奢崇明围攻成都市,布政使朱燮元固守。擢升朱元佥都御史,巡抚四川省。石宣抚使女土官秦良玉起兵讨贼。叶向高入阁参政。
十一月 周嘉谟被罢官。
十二月 任命巡抚河南省都御史张我续为兵部侍郎,提督川、贵军务。援辽浙兵于玉田哗变。
天启二年(1622年)
正月 清兵攻取西平堡,明副将罗一贵战死。镇武营总兵官刘渠、祁秉忠战败于平阳桥。广宁县失陷,熊廷弼、王化贞两人俱入关。东林党领袖高攀龙荐举内人士。河套平原蒙古进犯延绥。
二月 水西土同知安邦彦反叛,攻陷毕节、安顺、平坝、沾益、龙里,围攻贵阳。礼部右侍郎孙承宗为兵部尚书兼东阁大学士,参与机要政务。
三月 兵部侍郎王在晋为尚书兼右副都御史,负责辽、蓟、天津、登、莱军务。命湖广、云南省、广西壮族自治区官军救援贵州省。于大内练兵,实行内操。
五月 恢复张居正生前官职。山东省白莲教教众徐鸿儒反叛,攻陷郓城县。秦良玉、杜文焕胜奢崇明于佛图关,明军收复重庆市。
六月 徐鸿儒攻陷邹城市、滕县。加封毛文龙为总兵官。封贵州总兵官张彦芳为平蛮总兵官,随巡抚都御史王三善讨伐水西贼兵。荷兰舰队攻占澎湖。
七月 奢崇明军攻陷遵义市。奉神宗牌位于太庙。武邑贼于弘志作乱。
十月 明军收复邹县,擒拿徐鸿儒等,山东叛乱平定。
十二月 王三善、副总兵刘超败于龙里战胜奢崇明军,解除贵阳之围。
天启三年(1623年)
正月 命礼部侍郎朱国祯,尚书顾秉谦,侍郎朱延禧、魏广微均为礼部尚书东阁大学士,参与军机要务。荷兰舰队占领澎湖。
二月 命朱延禧、顾秉谦为《光宗实录》总裁。
四月 京师地震。
五月 明四川官军于永宁战胜奢崇明,奢崇明逃往红崖。
六月 蒙古火落赤进犯边境。《明光宗实录宝训》修完成。
七月 奢崇明逃往龙场,与安邦彦汇合。安南进犯广西壮族自治区。
八月 补御史张讷于浙江道,赵延庆湖广道。
九月 给事中陈良训因上述陈述防守四大问题,下狱镇抚司。
十月 京师地震。赵南星任吏部尚书,荐举东林党人士。
闰十月 因皇子朱慈焴降生,诏赦天下。
十一月 蒙古哈喇慎部侵犯边境。天启帝于南郊祀天。
天启四年(1624年)
正月 王三善自大方回师,遭遇埋伏,被杀。
三月 杭州市发生兵变。京师屡地震。
四月 汪文言被下狱。
五月 福宁发生兵变,有司抚平定。
六月 左副都御史杨涟弹劾魏忠贤二十四大罪,南北诸臣相继弹劾,天启帝不予采纳。杖杀工部郎中万燝,逮捕杖打御史林汝翥。
七月 徐州市河水决堤。派遣官员往山东省赈灾。内阁首辅叶向高致仕。
八月 命高攀龙为左都御史。明军击败荷兰舰队,生擒高文律等数十人,收复澎湖。
九月 杨桓、杨从儒于安徽州,斯山以及永城市一带起义。
十月 削吏部侍郎陈于廷、副都御史杨涟、佥都御史左光斗官籍。吏部尚书赵南星被阉党攻击,被迫辞官。
十二月 逮捕内阁中书汪文言,下狱镇抚司。内阁首辅朱国祯致仕。两当地区发生民变,当地民众杀知县牛得用。
天启五年(1625年)
正月 清兵攻取旅顺。因庆陵修建完成,赏赐魏忠贤等人。鲁钦、刘超等自织金回师,遭遇埋伏,兵败。
二月 派遣司礼监管文书内监王敏政与忠勇营副提督御马监太监胡良辅前往朝鲜,参加朝鲜国王李倧的册封典礼。
三月 朱燮元总督云、贵、川、湖、广西壮族自治区军务,讨伐安邦彦。判汪文言入狱,逮捕杨涟、左光斗、袁化中、魏大中、周朝瑞、顾大章,削尚书赵南星等人官籍。杨涟等人相继死于狱中。
五月 给事中杨所修请求以“梃击”“红丸”“移宫案”三个案件编次成书,天启帝允许。实行宗室俸禄限额。朱由校与小太监泛舟为戏,不慎落水,身体状况每况愈下。
六月 太子太师朱延禧致仕。
七月 毁去首善书院。韩爌被削除官籍。重新追查万历辛亥、丁巳、癸亥三京察,尚书李三才、顾宪成等被削官籍。
八月 毁去天下东林讲学书院。削尚书孙慎行等人官籍。任命礼部尚书周如磐兼东阁大学士,侍郎丁绍轼、黄立极为礼部尚书,少詹事冯铨为礼部右侍郎,兼东阁大学士,参与军机政务。熊廷弼被处以弃市之刑。
九月 辽东副总兵鲁之甲于柳河战死。天启帝赐“顾命元臣”印给魏忠贤,赐“钦赐客氏”印给客氏。
十月 兵部尚书高第经略辽、蓟、登、莱、天津市军务。孙承宗致仕。逮捕中书舍人吴怀贤,下狱镇抚司,杖杀。因皇子朱慈炅出生,诏赦天下。
十一月 周如磐致仕。
十二月 罗列张榜东林党人姓名,颁示天下。
天启六年(1626年)
正月 修纂《三朝要典》。清兵围攻宁远县,总兵官满桂、宁前道参政袁崇焕守城解围,史称“宁远大捷”。
二月 命袁崇焕为佥都御史,专理军务,仍驻宁远。因苏杭织造太监李实上奏,逮捕前应天巡抚周起元,吏部主事周顺昌,左都御史高攀龙,谕德缪昌期,御史李应升、周宗建、黄尊素。
三月 设各边镇监军内臣。命太监刘应坤镇守山海关区,大学士丁绍轼、兵部尚书王永光等屡次劝谏,天启帝不听。封魏忠贤次子魏良卿为肃宁伯。安邦彦兵犯贵州省,明官军兵败,总理鲁钦战死。命袁崇焕巡抚辽东、山海。苏州市发生民变。
四月 大学士丁绍轼逝世。
五月 王恭厂发生火灾,共塌屋万余间,伤亡两万余人,朱载坖下罪己诏,大赦天下。朝天宫发生火灾。
六月 京师地震。《三朝要典》修成,刊布中外。
闰六月 巡抚浙江省佥都御史潘汝祯请求为魏忠贤建立生祠,天启帝允许。冯铨被罢官。朱燮元逝世。
七月 命礼部侍郎施鳯来、张瑞图等人均为礼部尚书东阁大学士,参与军政机务。
十月 魏忠贤进爵上公,魏良卿为宁国公,给予券,加赐庄田一千顷。因皇极殿修成诏告天下,受到升迁封赏的官匠杂流九百六十五人。改修《光宗实录》。
十一月 赏赐魏良卿铁券。
十二月 南京地震。
天启七年(1627年)
正月 太监涂文辅总督太仓银库、节慎库。崔文升、李明道提督漕运河道,核实京师和通州区的各个仓库。免除潼关县、咸阳市的商税。清兵征讨朝鲜。
二月 修隆德殿。命关外兵马俱听袁崇焕调度。
三月 丰城侯李承祚请求开采珠池、铜矿,天启帝不许。澄城县发生民变,民众杀知县张斗耀。
四月 前侍郎王之下狱镇抚司,死于狱中。
五月 监生陆万龄请求于太学旁建立魏忠贤生祠,祀礼如孔子,天启帝允许。清兵围攻锦州市、宁远。天启帝喝下魏忠贤献上的“仙方灵露饮”,身体每况愈下。
六月 锦州解围。
七月 罢免袁崇焕。封魏忠贤孙鹏翼为安平伯。
八月 加封魏良卿为太师,魏鹏翼为少师。中极、建极二殿建成。天启帝召见阁部、科道诸臣于乾清宫,称魏忠贤、王体乾十分忠贞,可以与他们商计国家大事。封忠贤侄子魏良栋为东安侯。天启帝崩逝于乾清宫,终年23岁,遗诏命皇第五弟信王朱由检即位。朱由检即位,年号崇祯,以次年为崇祯元年。
九月 崇祯帝追谥生母贤妃为孝纯皇后。册封周氏为皇后。
十月 为天启帝上尊谥,谥号为达天阐道敦孝笃友章文襄武靖穆庄勤悊皇帝,庙号熹宗,葬于德陵。
十一月 安置魏忠贤于凤阳。撤去各边镇守内臣。魏忠贤上吊自杀。减免天启年间被逮捕处死诸臣赃物,释放其家属。黄立极致仕。
十二月 命前南京吏部侍郎钱龙锡、礼部侍郎李标、礼部尚书来宗道、吏部侍郎杨景辰、礼部侍郎周道登、少詹事刘鸿训为礼部尚书兼东阁大学士,参与机要事务。诛杀魏良卿、客氏及其子侯国兴。
出生人物
逝世人物
年号纪年
相同年号
南梁萧庄
南梁永嘉王萧庄,南梁皇帝。558年,萧庄在郢州被立为帝,年号“天启”。560年,萧庄逝世。“天启”年号共用两年。
南诏劝丰佑
劝丰佑,南诏第10代王,于公元823年即位,改元“保和”,后改元为“天启”。此年号使用至859年劝丰佑逝世。
元朝徐寿辉
据明人陆深在其著《豫章漫抄摘录》记载,元末起义军首领徐寿辉政权曾使用“天启”年号,但年号使用年份至今仍存在争议。学者史树青其所著《元末徐寿辉农民政权的铜印》认为,天启年号为1358年8月下令更改,直到1359年4月改元天定。学者刘孔伏、薛新力在其所著《谈元末徐寿辉农民政权的年号和国号》认为天启年号为1355-1357年,使用三年。
参考资料努尔哈赤(1616—1626年).故宫博物院.2023-1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