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笔(英文名:writing brush、 Chinese brush),也称毛锥,文房四宝之一,是中国传统手工艺品,也是集书写、绘画于一体的工具。
毛笔的历史悠久,最早可以追溯到新石器时期,其最初是用于勾勒软陶泥花纹的工具,形制简单。在春秋战国时期有蒙恬造笔的传说,虽然各诸侯国对其名称的命名各不相同,但毛笔已被广泛运用,直到秦统一天下,名称才统一为笔。到唐代时毛笔制作工艺逐渐完善,不同地域形成了独特的毛笔风格,并根据其材料用途等将其分为不同类别,其中最为出名的是宣城市的宣笔和湖州市的湖笔,元明清时期,毛笔继续在书法和绘画等领域发挥重要作用。
毛笔主要由笔杆和笔尖两部分构成,制作工艺繁杂,包含选料、除脂、配料、梳洗、顿押、卷头、拣齐、扎头、装头、干修、粘锋、刻字、挂绳等多个工序。它的形制和种类繁多,其中包括硬毫笔、软毫笔和兼毫笔三种主要形制。
中国毛笔历史悠久,但在发展中面临着传承后继无人的现象,为此国家及地方政府合力出手,成立了毛笔制作技艺传习所,成立大师工作室,鼓励年轻人学习并传承毛笔制作技艺。其中湖笔于2006年被列入第一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扬州毛笔于2011年被列入第三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徽笔于2014年被列入第四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石庆鹏、杨文、吴庆春等人被列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
名称
毛笔是中国传统的书写工具,使用历史悠久,其名称的由来可以追随到春秋战国时期,各国对毛笔的称呼都不相同,吴国称其为“不律”,楚国称其为“聿”,燕国称其为“拂”,秦国称其为“笔”,更是有蒙恬造笔的传说,由于其笔尖部分是使用动物的毛发制成,故名为毛笔,在秦朝统一中国后统称为“毛笔”,此后毛笔的名称受地域、材质、用途等不同产生了许多别名,例如“宣笔”“川笔”“湖笔”等。
历史沿革
新石器时期
毛笔是中国传统的书写工具,其历史发展可以追溯到新石器时代,距今5000多年前已有毛笔或类似毛笔的存在。1980年,在陕西临潼姜寨村的一座古墓中发掘出凹形石砚、研杵、染色物和陶制水杯等文物,其中的软陶泥纹饰花纹表明古代人们早在五千年前就使用了毛笔或类似的笔。商代甲骨文中也有笔的象形文字“聿”,进一步证实了毛笔的古老历史。
战国时期
在战国时期,毛笔已经被广泛使用,不过当时还没有统一的名称。晋代张华的《博物志》有关蒙恬造笔的记载,由于需要向秦始皇奏报军情,文书来往频繁,但是刀刻字速度过慢,于是便出现了狼毫笔和羊毫笔,其形制分别为用狼毛和羊毛制成笔头,他用山兔毫和竹管制作了第一批改良后的秦笔,为毛笔制作做出了贡献。此后,关于毛笔的各种称号才统一称为“笔”,而在其形制上也更进了一步,出现了用细竹管制成的中部镂空的笔管套,用来保护毛笔。
汉朝时期
在汉代至魏晋,书法的进步导致毛笔的形制再次进行改变。自秦始起的隶书趋于成熟,而小篆则趋于守势,为了适应汉代隶书书写字体较大的特点,对毛笔笔管的长度和笔头的直径都进行了适当的增加。在工艺上开始出现将动物的毛混合制成的兼毫笔,其笔头大多以兔毫为笔柱,羊毛裹在兔毫外面,使毛笔的特性因混合比例的不同而形成差异。在制作上,毛笔的技术逐渐成熟,在王羲之的《笔经》和贾思勰的《齐民要术》中都对制笔的“披柱法”进行了介绍,该方法的出现成为毛笔制作工艺的重大变革。随着王羲之、柳公权等书法大家以及其独特的书法字体的出现,毛笔的形制再次出现变革,在这一时期人们习惯跪坐在矮几前悬肘书写,因此笔管部分逐渐变短,笔锋的弹性也得到加强,其中以“鼠须笔”、“紫毫笔”为代表的短杆笔深受文人的喜爱。
唐宋时期
在唐宋时期(618年-1279年),毛笔达到了巅峰时期。毛笔制作工艺逐渐完善,不同地区和不同制笔工匠的毛笔风格也逐渐形成。唐代欧阳询、王羲之等人对毛笔书写技艺进行了深入研究和创新,他们发现人们逐渐告别了跪坐的书写方式,改为了坐在椅子上伏案悬腕书写,这种书写方式要求毛笔笔管要短,同时笔锋要软中有硬,结合其形制特点,“鸡距笔”出现。该笔笔头短而尖锐,蓄墨量较小,使用范围有局限性,尤其书写行草书时不能肆意挥洒。其形制因此再次发生改变,唐代的笔工在其基础上进行改进,制造出锋长柔软、吸墨性良好的长锋笔。至宋代,制笔名家辈出,为了适应书画家对长锋笔的需求,各名家不断探索创新,对毛笔的形制进行研究和改进,最终创作出了无心散卓笔和宣笔,推动了毛笔书法的发展。
元明清时期
到了元明清时期,书风碑学的兴起影响了毛笔的形制。宋王朝南迁,经济文化中心南移,湖州市逐渐取代了宣城市成为了制笔中心,而湖笔的出现也对书画的发展产生重大影响。在这一时期,根据其用材的不同和使用场景的不同,对毛笔的形制再次进行丰富,主要体现在毛笔的笔头和毛笔的大小两方面。毛笔的笔头形状由其功能出现了竹笋型、兰花蕊型、宝塔型、葫芦形,而毛笔的大小则是出现了提笔与楂笔等大型毛笔用来完成巨幅立轴。
近现代时期
自清代以来,毛笔的制作技艺持续发展,湖笔等毛笔继续在书法、绘画等领域发挥重要作用。在现代出现了许多新的书写工具,但毛笔依然在中国传统文化、书法艺术、绘画创作等领域一直占据着独特的地位,仍然受到部分人的喜爱和推崇。
构成与制作
构成
毛笔是一种中国传统的书写工具,主要由笔杆和笔尖两部分构成。笔杆通常采用竹子、木头或其他合适的材料制成,其形状和大小影响毛笔的握持和书写体验。而笔尖则由动物毛发制成,常见的原料包括山羊毛、黄鼬尾毛、山兔毛、食蟹獴毛、香狸毛等,也有使用猪鬃、马尾、牛尾、鸡毛、鼠须、胎发等的情况。
制作
毛笔的制作过程非常繁琐,需要经历选料、除脂、配料、梳洗、顿押、卷头、拣齐、扎头、装头、干修、粘锋、刻字、挂绳等多个工序。制作过程中,首先选择合适的毛发和笔杆材料。毛发要柔软、弹性好,且长度均匀。然后,进行除脂处理,将毛发中的油脂等杂质去除,确保毛发的纯净性。接着,根据不同的笔型和用途,将不同种类的毛发进行混合配比,随后将毛发梳理洗净,使其干净整齐。之后,用特殊的手法顿押毛发,使笔头更加坚固。经过顿押的毛发会被卷成笔头的形状。接下来,对笔头进行仔细检查和拣齐,确保没有杂质和不规则的毛发。然后将笔头固定在笔杆上,进行装头工序。最后进行干修,对毛笔进行最后的修整和打磨,确保毛笔的书写效果和质量。
毛笔的种类
按照笔毛弹性分类
硬毫笔
硬毫笔笔毛弹性较大,笔性刚健,其笔毛用材有兔毫、狼毫、鹿毫、鼠须、猪鬃等。其中兔毫笔分为紫毫和花白两种,紫毫质软而毫健,花白质硬而挺立,狼毫笔是用黄鼬的毛制成,质脆且不耐摩擦,鼠须笔是由老鼠胡须制成,性能坚挺,而其他硬毫笔,如山马毫、食蟹獴毫、猪鬃笔等,笔性十分坚硬,一般初学者若尚未掌握运笔规律,不宜选用。
软毫笔
软毫笔笔毛弹性较小,笔性柔软。其笔毛用材有羊毫、鸡毫、胎毫等。其中羊毫笔是用山羊毫制成,羊毫细长柔软,适宜书写大楷及擘大字,鸡毫笔是用公鸡前胸毛制成,软于羊毫,胎毫笔是用初生婴儿的头发制成,其性能极其柔软,宜做国画的点叶、渲染等用。
兼毫笔
兼毫笔由软硬毫结合在一起,主要以硬毫为核心,周边裹以软毫,笔性适中,刚柔并济。其笔由紫毫和羊毫、狼毫和羊毫、猪鬃和羊毫等按照不同比例搭配制成,既有羊毫的储水性,又有硬毫的力度的弹性,按照尺寸大小可以分为“小白云”“中白云”和“大白云”,适宜初学书画者使用。
按照笔毛用材分类
羊毫笔
羊毫笔是一种以岩羊或黄羊的须或尾毫制成的中国传统毛笔,因其柔软而吸墨量大,适于表现圆浑厚实的点画和线条。相较于狼毫笔,羊毫笔具有更好的耐用性,价格便宜,主要产地在湖南湖北一带,其中湖笔尤为著名。大楷笔、京提、联锋、屏锋、顶锋、盖锋、条幅、玉笋、玉兰蕊、京楂等是羊毫笔的常见种类,被广泛应用于书法和绘画领域,为书法家和绘画家提供了独特的表现力和创作空间。
狼毫笔
狼毫笔是一种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广泛应用的绘画工具,其笔尖由黄鼠(黄鼬)的尾尖毫制成,而非真正的狼毫。毛质坚韧,适用于书法和绘画,笔锋稳定且灵活,能够产生丰富的线条变化。常见的品种有南天竹、写意、山水、花卉等。狼毫笔虽不如羊毫笔耐用,但在中国画家和书法家中备受推崇,以其独特的笔触和优良的绘画性能,为艺术创作作出重要贡献。
紫毫笔
紫毫笔是一种传统的毛笔,由中国南北方野兔项背的毛发制成,因其色泽呈黑紫而得名。紫毫毛质坚韧且具有弹性,被誉为"健毫笔",以北方产的兔毫为尤佳,其毫长而锐利,适合书写劲直方正之字体,备受书法家青睐。紫毫笔的挺拔尖锐、锋利而有弹性,尤其以安徽出产的野兔毛为最佳品质,是中国传统书法中备受推崇的高档毛笔之一。
鼠须笔
鼠须笔是一种中国传统毛笔,其笔毛采用小家鼠鬓须制成,质地细腻柔软,笔行纯净顺滑、尖锋,书写字体时呈现柔中带刚的特点。在中国书法和绘画领域中有着悠久历史,被书法家和绘画家喜爱。著名书法家王羲之的代表作《兰亭集序》即以鼠须笔书写而成,展现了鼠须笔在书法艺术中的独特魅力。
鸡毫笔
鸡毫笔是一种传统的中国毛笔,其笔尖由鸡的胸毛制成,笔性柔软,为书法和绘画提供了丰富的笔墨效果。然而,由于其柔软特性,初学者可能难以掌握,不宜作为入门工具。该笔能够表现出自然灵动的笔迹和黑色层次,是绘画和书法领域中广受推崇的工具之一。
猪鬃笔
猪鬃笔是一种传统的中国书法绘画工具,以优质猪鬃毛制作而成。由于其柔软的毛质和优越的控笔性能,猪鬃笔特别适用于书写大匾、横幅等大字作品。其储墨能力强,一次蘸墨可以书写较长的字体,因而在书法绘画领域广泛受到书法家和绘画家的喜爱和应用。
按照生产地域分类
宣笔
宣笔是中国传统毛笔的一种,产地位于中国安徽宣州泾县青戈江上游的花林。宣笔因其选料严格、精工细作的特点而闻名,毛纯耐用,刚柔得中,尖圆齐健兼全。自古以来就备受书画名家的青睐,特别是唐宋时期,宣城市兔毫笔更是名声远扬。在历史的变迁中,宣笔曾一度较湖笔衰落。在现代,经过泾县宣笔厂等的努力,宣笔再次复苏,并扩大了品种,每年产量高达五十万余支,畅销国内外。
湖笔
湖笔,又称“湖颖”,是中国传统传统毛笔的一种,产地位于中国湖州市善琏镇,自元代起声誉鹊起。其特点在于挥洒自如、经久耐用,素有“笔颖之颖技甲天下”之誉。湖笔制作工艺精细,品种繁多,具备尖、齐、圆、健四大特点,每支笔头尖端有一段整齐透亮的锋颖,称为“黑子”,是湖笔的显著特色。湖笔被誉为“笔中之冠”,在中国书法文化中扮演着重要角色,代表了中华文明悠久灿烂的重要象征。
齐笔
齐笔,源自中国历史悠久的齐国乐安,是中国四大名笔之一。其制作工艺精湛,选用狼毫材质,传承着博大精深和淳厚朴实的齐文化。两千多年来,齐笔不仅以其流畅稳重的线条为书法绘画提供基础,更作为民间工艺滋润着一方水土,养育着万户百姓。
太仓毛笔
太仓毛笔是中国传统名贵毛笔之一,产地位于中国河南孟津平乐镇太仓村,起源于清代,曾被清廷吏部作为办公用笔。其制作历史久远,多由家庭作坊完成,至清末民初鼎盛时期全村有近30家制笔作坊。凭借上等兽毛制成的毛笔头,精湛的制作工艺以及优质的书法表现,太仓毛笔闻名于世,因其产地所在,有"南湖北潘"之称。2009年太仓毛笔被评为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传承与保护
传承困境
中国毛笔历史悠久,见证了中国数千年的文明传承,毛笔不仅是实用品还是工艺品,它融绘画、诗歌、书法于一体,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之一,具有独特的民族风格和传统的艺术类型,自古以来就受到文人墨客所追捧。毛笔的制作技艺在过去一直延续着家族、师徒的传承方式,“只传内不传外”,但是随着毛笔市场日趋萎缩,制作毛笔的手工活繁复辛苦,工匠的社会地位低、工资待遇差,年轻人对其不感兴趣,导致毛笔制作的传承后继无人,濒临危机。
保护措施
各地政府为支持传承毛笔的制作技艺,对其进行了资金补助和文化宣传,同时对其历史渊源、传承脉络、技艺特征等进行研究调查,成立了毛笔制作技艺传习所和大师工作室,定期为小学生传授毛笔制作技艺,出版了《毛笔与书画》等相关普及读物,建立了上海笔墨博物馆,并将其确立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保护示范基地,而具有地域特征的毛笔制作技艺也纷纷被列为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其中湖笔于2006年被列入第一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扬州毛笔于2011年被列入第三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徽笔于2014年被列入第四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石庆鹏、杨文、吴庆春等人被列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
代表人物
潘占堆
潘占堆,太仓毛笔手艺传承人,居住于平乐镇太仓村,全村有近30家制作太仓毛笔的作坊,因该村毛笔生产历史悠久,质量好,销路广,有着“南湖北潘”的说法。太仓毛笔制作程序复杂,共有72道工序,其中的“梳、齐、切”为关键工序,难以掌握,也正是因为其制作工艺复杂,收入少劳动强度大导致其难以传承,为了增进民众对这门手艺的了解,其子在网络上进行宣传,并开设了网店,一家人都在为太仓毛笔的制作技艺传承而努力,2009年太仓毛笔制作技艺被评为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罗松
罗松,炳林毛笔第六代传承人,居住于绵阳市涪城区丰谷镇。“炳林毛笔”原名“罗笔客”,在清朝中末期成名,而其生产制作则是由罗氏家族全权负责,其中罗松的爷爷罗炳林毕生精力都献给了毛笔,因此经过全家人一致决定将“罗笔客”更名为“炳林毛笔”。其在传承炳林毛笔的制作技艺时并不拘于本家,罗松遍访名师相互学习交流,取长补短,使得炳林毛笔制作技艺更加完善。2011年炳林毛笔的制作技艺被四川省评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石庆鹏
石庆鹏,制笔艺术大师,扬州市工艺美术大师。扬州水笔最早出现在五代十国年间,有着1100多年的历史,其主要在扬州城江都的花荡、大桥一带生产,主要由任氏家族和丁氏家族两只制笔谱系,自家族传承改为社会传承后,石庆鹏担任了任氏家族制笔技艺第九代传人,其创立的江都国画笔厂是目前唯一保存良好的毛笔制作技艺单位。他早年在毛笔厂当学徒,后来随着技术的成熟,便自己开办作坊,经过10年的代加工后开创了自己的品牌“扬州水笔”,并通过不断的学习和钻研研制出了新型“鼠须笔”和独创的动物毛脱脂技术。在获得国家对非遗文化保护的支持资金后和众专家梳理并总结扬州毛笔的制作技艺,最终出版《美在人间永不朽·扬州毛笔》《制笔艺术六讲》《毛笔与书画》三部书籍,为全国毛笔制作行业的史料填补了空缺。2011年,扬州毛笔的制作技艺入选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使用与保养
使用
使用毛笔的过程从“开笔”开始。新笔使用前,需将笔毫全开或揉开一半,这有助于提高运笔的流畅度。在开笔时,初学者可以适当减少笔毫的开度,以掌握运笔的力度和控制。接下来是“润笔”环节,即使用过的笔再次使用前,用清水将笔毫浸湿并倒挂数十分钟,使笔锋恢复韧性。然后是“入墨”,入墨前需将笔毫吸干清水,以保证墨汁渗透均匀,使得笔的腰部既不软涨无力也不会运转不灵。
保养
使用后,要立即洗净笔毛,不要舔毛,避免污染笔毛。洗净后,不要急于装上笔套,而是将余水吸干,再理顺毛笔,避免笔毛变形或分叉。毛笔应该放在阴凉处倒挂阴干,或者用笔帘存放,而不能暴晒在阳光下。此外,毛笔不应在溶剂中使用,也不应在书写和绘画以外的用途中使用,以防毛笔受损。同时,应该避免频繁装卸笔尖套,只在运输时使用,不用时应摘除,以防笔毛腐烂和脱落。备用笔的准备也是很重要的,这样可以轮流使用,延长毛笔的寿命。
价值和影响
价值
毛笔的价值主要分为历史价值、艺术价值和文化价值三类。毛笔的历史可以追溯到新石器时期,在春秋战国后,毛笔就已经成为了主要的书写工具并延续至今,而后又由书法延伸至书画,其见证了中国悠久的书法和书画的发展史,是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用毛笔记载的作品更是被誉为“文以载道”的传统艺术形式,作为重要的记录工具,它旨在通过书法和绘画的形式来表现作者内涵深刻的文化和思想,而这些艺术作品的艺术价值在随着时间的延续而不断提升。同时在毛笔的制作上,由于其过程复杂,工序繁多,其传承十分不易,正因如此,这些技艺的传承具有丰富的文化价值。
影响
在中国,毛笔书法被普遍用于教育。从幼儿园到大学,学生都会接触并学习书法,这不仅培养了学生们的审美观和艺术修养,还有助于塑造专注力、耐心和细致精神。毛笔书写的过程也被认为是一种冥想,有助于心灵的宁静。随着中国文化的全球传播,尤其是中文和书法的传播,使得毛笔书法在世界范围内产生了影响。越来越多的外国人学习和欣赏毛笔书法,并在其国家传承和发展中国的毛笔艺术。
相关研究
新型“鼠须笔”
在制笔行业中,鼠须笔是笔中精品,据传,古代书法大家张芝、钟繇皆使用鼠须笔,王羲之用鼠须笔写下了《兰亭序》,但鼠须笔的制作方法失传已久,关于鼠须笔的构成,历代有不同的说法。鼠须在放大镜下呈现三角形,这样的材料并不适用于制作毛笔,而经过研究,石庆鹏对传统鼠须笔的制作工艺进行了改良,用其他材料来代替鼠须笔原有的制作材料,结合兔尖毫的柔顺细腻和兔须的刚劲有力,最终制成拥有绝妙手感和书写效果的新型“鼠须笔”,在第48届全国工艺品交易会上荣获“金凤凰”创新产品设计大奖赛金奖,众多书法家使用后赞不绝口。但是面对新型“鼠须笔”在材料的价格以及时间的消耗成本较高,他的公司便开始寻找材料的替代品,经过研究,可以通过使用日本花生壳提炼出来的尼龙丝来制作新型“鼠须笔”,为此后优质毛笔普及大众做了铺垫。
独创脱脂技术
在使用动物的毛制作毛笔的过程中,脱脂的环节十分重要,在传统的技术中,脱脂环节一般采用碳酸氢钠脱脂的方式,即将动物的毛浸泡在氢氧化钙中,可是这样处理过的毛容易受损,经常会出现失去光泽和柔韧的情况,这样制出的毛笔也达不到理想的书写要求。毛笔传承人石庆鹏开始对这项技术展开研究,通过学习制笔工艺师采用高温对制笔辅料的脱脂过程进行学习,将其技巧融会贯通,并研究出了新型的脱脂技术:首先通过高温加热40到60目的稻壳并烧制成灰,再用鹿皮包裹稻壳灰和动物毛,最后用手揉搓并在揉搓过程中听声音,直到声音开始变得粗糙,脱脂就达到了适宜的程度。研制出新技术后,石庆鹏将自己制笔过程的技巧和心得汇总起来,出版了《美在人间永不朽·扬州毛笔》《制笔艺术六讲》《毛笔与书画》三册书籍,填补了毛笔制作行业史料书籍的空缺。
参考资料
漫谈毛笔.北大文化书法网.2023-07-29
上海老字号打造笔墨非遗主题国家旅游景区.老字号数字博物馆.新华网.2023-07-29
河南周口:蒙恬商水造秦笔.中国日报中文网.2023-07-29
毛笔.中国大百科全书.2023-07-29
古法制笔 万毫齐力 ——积文斋毛笔制作工艺流程简述!.新浪看点.2023-07-29
非遗 | 匠人匠心传承齐笔技艺 150多道工序只为手中一杆笔.中传云资讯系统.2023-07-29
四川绵阳非遗人坚守传承两百多年毛笔制作技艺 毛笔年销量10万余支.中国新闻网.2023-07-29
毛笔制作技艺(扬州毛笔制作技艺).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网.2023-07-29
毛笔制作技艺(文港毛笔制作技艺).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网.2023-07-29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网 ·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博物馆.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网.2023-07-29
毛笔制作技艺(周虎臣毛笔制作技艺).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网.2023-07-29
扬州国家级“非遗”传承人石庆鹏 痴心润水笔纸墨照纤毫.江苏文明网.2023-07-29
笔之起源:削文竹以为管,加漆丝之缠束.中国孔子基金会.2023-07-29
文房四宝之毛笔漫谈.北京教育考试院.2023-07-29
欧阳询书法与书论之文化境界.北大文化书法网.2023-07-29
宣笔.泾县人民政府.2023-07-29
映像·非遗丨宣笔:刚柔相济 传承千年.人民网.2023-07-29
国遗——湖笔.湖州市文化广电旅游局 文物局.2023-07-29
孟津太仓毛笔手艺传承人潘占堆讲述太仓毛笔的“前世今生”.洛阳网.2023-07-29
“太仓毛笔”:“非遗”的消亡与拯救.民主与法制网.2023-07-29
活动报名|石城县非遗传习所非遗手工免费体验—亲手制作毛笔.石城县人民政府.2023-07-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