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

白梢冠蕉鹃

白梢冠蕉鹃(学名:Tauraco corythaix),又称尼斯那蕉鹃,是蕉鹃的一种雀鸟,属于冠蕉鹃的一种。主要分布于南非莫桑比克斯威士兰,生活在低于海拔1800米的地区。体长约45厘米,体重262-380克,具有显著的绿色冠羽和金属光泽的羽色。以植物的果实为食,如香蕉和无花果,也会吃种子。在树上或灌丛中用枝叶搭建一个杯状的浅平台筑巢,每次产卵2-3枚,由雌雄鸟共同承担孵鸟工作。孵化期18天,3.3年一代。

形态特征

白梢冠蕉鹃头尾长45-47厘米,雄鸟体重280-380克,雌鸟体重262-350克。具小而厚的橙红色鸟喙,眼睛下面的白线纹与主要的绿色体羽形成鲜明对比。有一个高耸的绿色羽冠,上面有白色边缘。虹膜褐色,眼圈栗色。在飞行中显示出明显的深红色一级飞羽。性别相似,但幼鸟的羽冠较短,没有白色边缘。

属中型攀禽。头骨的跗盖型为索腭。嘴形稍粗厚,微向下曲,但不具钩。翅有第5枚次级飞羽。尾8-10枚。脚小而弱,足呈对趾型,即第2、3趾向前,第1、4趾向後。尾脂腺裸出。羽无副羽。雌雄相似。

分布范围

白梢冠蕉鹃主要分布于莫桑比克南非斯威士兰

生长环境

白梢冠蕉鹃生活在南非南部和东部沿海和内陆的常绿森林。海拔低于1800米的地区。

生活习性

白梢冠蕉鹃常年生活于树上,在森林树木间飞行,会在树上爬上爬下,或沿着树枝跳跃,动作有趣,但很少到地面活动。以植物的果实为食,如香蕉和无花果,又会吃种子和昆虫。鸣叫是一种响亮的k-kow-kow-kow。

繁殖

白梢冠蕉鹃繁殖期在树上或灌丛中用枝叶搭建一个杯状的浅平台,每窝产2-3枚卵,雏鸟为晚成性,由雌雄鸟共同承担孵鸟工作。孵化期18天,3.3年一代。

保护级别

白梢冠蕉鹃已被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濒危物种红色名录》(IUCN) 2016年 ver 3.1——无危(LC)。

参考资料

河南工人日报数字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