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俊

何俊,现任复旦大学特聘教授、哲学学院博士生导师。曾任杭州师范大学副校长,兼国学院院长、教授;杭州大学、浙江大学哲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哈佛燕京学社、清华国学研究院、台湾大学东亚儒学研究中心等访问学人,日本文部省重大研究领域海外学术评议人。

何俊主要从事中国哲学与思想史研究,代表作有《西学与晚明思想的裂变》(上海市,1998、2013)《南宋儒学建构》(上海,2004、2013)《事与心:浙学的精神维度》(北京,2013),在《中国社会科学》《新华文摘》《哲学研究》《历史研究》等发表学术论文。

人物经历

毕业于杭州大学哲学专业本科生,获哲学学士;

毕业于杭州大学历史学专门史(文化史)专业硕士生,获史学硕士;

毕业于杭州大学外国哲学专业博士生,获哲学博士

2001年7月~2002年6月,哈佛大学燕京学社访问学者。

2003年,美国亚洲研究学会(AAS)年会学术评论人。

2003年12月~2004年5月,香港中文大学崇基学院访问教授。

2003年12月~2004年6月,美国哈佛大学燕京学社助理研究员。

2004年5月~2010年10月,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浙江大学宋学研究中心”主任。

2006年~2010年,日本文部科学省重大研究领域“东亚海域交流与日本传统文化的形成”国外学术评议人。

2006年,入选“浙江省五个一批人才”。

2006年12月,台湾“中研院”中国文哲研究所访问学者。

2008年12月~2009年2月,哈佛大学费正清东亚研究中心访问学者。

2009年9月~12月,复旦大学文史研究院访问学者。

2010年4月,台湾大学人文社会科学高等研究院访问学者。

2011年9月1人日,做客拱墅区国学一字堂,围绕“学:学习的力量”为题进行演讲。

2012年5月24日,做客清华大学,主讲该校国学讲坛第九讲《西学映照下的宋明哲学与思想史研究:20世纪中国学术史的几帧剪影》。

2013年4月28日上午,受邀参加首届宁海县人文大讲堂活动,作以“儒家文化与现代生活”为主题的讲课。

2018年07月至今,复旦大学哲学学院特聘教授(二级教授)。

主要成就

研究方向

以儒家哲学与思想为主的中国近世哲学与思想史研究。

研究课题

(1)江南儒学的构成与创化,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2019年

(2)落实好秉持浙江精神要求的有关问题研究课题(2016HSS134),浙江省委政研室委托项目,2016年

(3)《群经统类》的文献整理与宋明儒学研究(13&ZD061),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2013年

(4)《群经统类》点校整理(1274),全国高等院校古籍整理研究工作委员会规划重点项目,2012年

(5)《和谐与创造:杭州城乡一体化中的文化建构》,杭州市国际城市学研究中心立项,2011年12月起。(在研)。

代表性著作

(1)《儒学之镜》,新星出版社,2017/10

(2)《实践本位的传统文化教育创新模式》,浙江教育出版社,2018/1

(3)马一浮编选《群经统类》整理丛书:《春秋集传微旨》《春秋尊王发微》(2019/11),《童溪易传》《仪礼集说上/下》(2017/12),上海古典文学出版社

(4)《不舍论语》,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7年

(5)《从经学到理学》,上海人民出版社,2021/7

(6)《南宋儒学建构》,上海人民出版社,2021/7

(7)《西学与晚明思想的裂变》,上海人民出版社,2021/7

出版专著

《南宋儒学建构》,上海人民出版社2004年。

南宋思想史》(何俊、范立舟),上海古籍出版社2008年。

刘宗周与蕺山学派》(何俊、尹晓宁),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9年。

江南儒学的构成与创化上海书店出版社2021年。

发表论文

《洛学向心学的转化》,《哲学研究》2001.1。

《经济全球化进程中的文化冲突与哲学走向》,《学术月刊》2001.3。

《论胡寅〈崇正辩〉》,《浙江大学学报》,2001.5。

《胡安国理学与史学相融及其影响》,《哲学研究》,2002.4。

《庆元党禁的性质与晚宋儒学派别的整合》,《中国史研究》,2004.1。

《评田浩(Hoyt Tillman)编〈宋代思想史〉》,《中国学术》,2004.2。

《朱熹早期知识文本建设与儒学建构》,收入朱杰人\严文儒主编《朱子全书与朱子学》,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年。

《后毛泽东时代的中国社会思潮——以流行歌曲为中心的考察》(何俊、陈红梅),The Korean Civic Ethics Review,The Korean Civic Ethics Society,2005.12。

《晚宋儒学的转型与解经方法的变化》,收入《东亚传世汉籍文献译解方法初探》,台湾大学出版中心2005年。

《陈亮解经、系谱与南宋儒学的建构》,收入《陈亮研究》上海古典文学出版社2005年。

《〈辟略说条驳〉的言说风格与身份意识》,收入《文本实践与身份辨识:中国基督徒知识分子的中文著述1583-1949》,上海古籍出版社2005年。

《朱熹经典诠释的理念、原则与方法》(陆敏珍、何俊),《哲学研究》2006.7(该文获浙江省人民政府2007学术论著三等奖)。

《宋元儒学的重建与清初思想史观》,《中国史研究》2006.2。(首刊为日语:《宋元儒学の再构筑と清初思想史の历史观》(铃木弘一郎译),《中国:社会と文化》,第二十号,2005年6月)。

《推陈出新与守先待后:从朱熹研究看余英时的儒学观》,《学术月刊》2006.7。

《读〈哈佛东亚研究中心五十年历史〉》(何俊、卢睿蓉),《历史研究》,2006.6。

《由礼转理抑或以礼合理》,《北京大学学报》2007.6。

《道学话语的分析与解读》,《哲学研究》,2008.4。

《〈出像经解〉与晚明天主教传播特征》(何俊、罗群),《现代哲学》2008.4。

《叶适论道学与道统》,《中山大学学报》2009.1。

《余英时的中国近世思想史研究》,《学术界》,2009.6。

另收入田浩编《历史与文化的追寻——余英时八十秩颂寿文集》,台湾联经出版公司2009年。

《宋学:认知的对象与维度》,《历史研究》2009.6。

《思想史的对象与路径——以两部学案为例》,《浙江社会科学》2010.1。

《郑伯熊与南宋绍淳年间的洛学复振》,《复旦学报》2010.4。

另收入吴震编《宋代新儒学的精神世界——以朱子学为中心》,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年6月版。

《以道为学——〈颜子所好何学论〉发微》,《哲学研究》2011.6。

《从治学门径看钱穆的中国文化价值观》,《光明日报》2011年8月1日。

代表性论文

(1)《由易学转出理学——〈周易程氏传〉的传释模式、理的性质以及延异》,哲学研究,2019

(2)《江南儒学的提出、指义与分段》,复旦学报,2019

(3)《朱子学的研究要素与浙学开拓》,浙江社会科学,2019

(4)《开显于经学的哲学洪流》,光明日报(理论版),2019

(5)《马一浮的精神以及“六艺论”与〈群经统类〉》,杭州师范大学学报(《北京大学学报》2018/ 1,“全国高校文科学报概览”列为标题论文选录)

(6)《〈人谱〉与李叔同的皈依律宗》,复旦大学学报,2018

(7)《经义型塑与经典搁置——助新〈春秋〉学的悖论》,四川大学学报,2018

(8)《再论洛学向心学的转化——〈童溪易传〉对〈伊川易传〉的延异》,中国哲学史,2018

(9)《知行合一的内涵与意义》,光明日报(整版)、新华文摘(全文转载封面重点文章),2017

(10)《浙学的当下启示——性质、定位、特征》,浙江社会科学,2017

(11)《顾炎武对宋学的取舍》,哲学研究,2017

(12)《中国传统知识谱系中的知识观念》,中国社会科学,2016年第9期;

(13)《探索基于经典阐释的宋明儒学研究新范式》,中国社会科学报,新华文摘全文转载,2014

编译

《余英时英文论著汉译集》(何俊编、共四册)上海古典文学出版社2004-07年;台湾联经出版公司2008年。

《余英时学术思想文选》(何俊编),上海古籍出版社2010年。

社会任职

全国朱子学会第二届副会长(2016年起)

中国哲学史学会第八、九届常务理事(2013年、2018年)

中国孔子基金会学术专家

上海市儒学研究会副会长兼秘书长

职务任免

2018年7月,免去杭州师范大学副校长职务。

获得荣誉

《中小学传统文化教育的实践本位创新模式》,教育部教学成果奖二等奖,2018年

《中国传统知识谱系中的知识观念》,浙江省人民政府学术论著二等奖,2017年

《中小学传统文化教育的实践本位创新模式》,浙江省人民政府教学成果一等奖,2016年

2007年入选浙江省“五个一批人才”

参考资料

我县首期人文大讲堂开讲.宁海新闻网.2013-06-24

何俊.复旦大学.2021-11-16

江南儒学的构成与创化 (豆瓣).豆瓣.2021-11-05

浙江省任免郑瑶、刘晓春、金志、何俊、李长吉、周日星等职务.district.ce.cn.2018-07-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