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长街道是广东省惠州市惠阳区的一个街道办事处,位于惠阳区中南部,与淡水街道相连,与深圳市坪山区坑梓、龙田街道接壤,与新圩镇相接,毗邻三和街道。秋长街道总面积为109.9平方公里,截至2019年,户籍人口为34432人,常住人口约22万人。秋长街道辖1个社区和10个行政村,镇政府驻惠阳区金秋大道111号。 秋长街道的名称由秋溪和长兴两地各取一字而来。秋长街道有悠久的人文历史和深厚的客家文化底蕴,如客家围屋、宗祠等客家建筑文化,酿豆腐、刀切、客家盐鸡等客家饮食文化,以及客家山歌、舞狮、传统武术等。秋长更是东江革命策源地,是叶挺、叶文匡等革命先烈的故乡。在惠阳区,秋长是客家围屋最集中和保存最完好的地区之一,现存各式客家围龙屋100多幢。 秋长街道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年均气温24°℃,年均降水量1650毫米。2019年,秋长街道地区生产总值达157.68亿元,同比增幅2.8%。
历史沿革
秋长街道由秋溪和长兴两地各取一字而来。
明清朝代属上下淮社(都)。
清同治九年(1870)属圣堂约堡。
民国20—36年(1931—1947)属第二区。
1949年,属第五区。
1950年属淡水区(三区)。
1951年11月属第五区。
1957年12月称秋长乡。
1966年3月从淡水公社分出秋长公社。
1958年,与新圩组成一个人民公社。
1959年,与新圩分开,与淡水合并成一个人民公社。
1962年4月属淡水区所辖的称秋溪公社和长兴公社。
1963年2月属淡水公社。
1966年,复为秋长人民公社。
1984年,撤社设区。
1987年4月设置秋长镇。镇政府所在地方为棚下岭。
2006年4月28日,秋长镇举行撤镇设街道办事处挂牌仪式。
地理环境
位置境域
秋长镇位于惠阳区南部大亚湾畔,东经114°32ˊ,北纬22°45ˊ。辖区总面积为109.9平方公里。东南与县城淡水相连,西南与深圳市坪山区坑梓、龙田街道接壤,北部与新圩镇镇相接,东北部毗邻三和街道,离惠州港14公里,北距惠州市区35公里,东北靠永湖、良井镇及惠州平潭机场,西与新圩相邻,西南与深圳特区接壤,西北连陈江、镇隆镇。全镇有5个中小型水库,分别是鸡心石、正径、石门潭、白水寨、锡坑,总库量2248万立方米。其中鸡心石水库,总库容量1321万立方米,设计灌溉面积1.72万亩,装有2台发电机,年发电量25万千瓦时。工农业生产和生活用水年供水量39万立方米。
地形地貌
镇内地势东北高,山岭连绵,中部、西南低,有小块平地,属丘陵地带。
气候
秋长镇为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境内阳光充足,雨量充沛,年均降雨量1650毫米。气候温和,年平均气温24℃,全年无霜期360—364天。
行政区划
截至2019年,秋长街道辖1个社区和10个行政村。镇政府驻惠阳区金秋大道111号。
人口民族
人口
1994年底,全镇总人口6255户26925人(不含2—6万外来人口),其中,第一产业4403人,第二产业2383人,第三产业7290人。农业人口22039人,占人口总数的81.8%;非农业人口4886人,占人口总数的18.2%。全镇有48个革命老区村庄。有旅居海外的华侨及港、澳、台同胞1.8万人。
截至2019年,秋长街道户籍人口34432人,常住人口约22万人。
民族
秋长镇内上千人的大姓有叶、李、赖、曾、吴等,均为汉族,讲客家话。
经济
建国初期,秋长镇仅有一间石灰厂和一间铁木社。改革开放后的1979年,引进港商办起了全市第一家“三来一补”企业——秋长胶花厂。1979—1989年10年间,秋长共引进“三来一补”、“三资”工业企业67家。
1991年,全镇工业总产值7077万元,比1985年增长11.4倍,年递增150%,其中“三来一补”企业工业产值4246万元,占全镇工业总产值的60%。累计利用外资达850万美元,来料加工装配工缴费收入154万美元。全镇有村镇工业企业227家。其中“三来一补”企业和“三资”企业共85家,厂房面积19.5万平方米,工人8000多人,引进项目主要有毛织、丝花、塑料、玩具、五金、制衣、宝石、手袋、表带、家具、假发等10多个品种,产品销往世界各地。
秋长镇属丘陵地区,农业以水稻、花生、甘蔗为主,是闻名海外的“淡水沙梨”的原产地。1991年农业总产值达5410万元,占工农业总产值的43.3%,比1985年增长68.6%,年递增9.1%。其中种植业产值2712万元,占农业总产值的50.1%,林、牧、副、渔业产值2698万元,占49.9%。
1994年,全镇社会总产值58251万元。其中,工业产值43990万元,农业产值7638万元,建筑业产值5723万元,邮电、运输业产值328万元,饮食业产值572万元。国民生产总值2906万元,国民收入26475万元,人均国民收入9881元。
1994年,全镇有耕地面积3.5万亩,其中水田2.1万亩,旱地1.4万亩。1994年粮食总产量10209吨,其中稻谷产量8934吨。花生总产量605吨。1994年水果面积1.5万亩,总产量3744吨。生猪饲养量达1.07万头,猪饲养量达70.05万只。造林面积5000亩。农民人均收入2723元。全镇拥有农用汽车210台,大中型拖拉机20台,手扶拖拉机154台。镇内每月有集市,逢新历三、六、九为圩日。2019年,秋长街道地区生产总值达157.68亿元,同比增幅2.8%;规上工业总产值增长1.6%;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6%;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7.1%;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1.37亿元,增长6.7%;工商税收17.25亿元。1-11月外贸进出口总额158.55亿元。
文化
综述
秋长系由秋溪乡、长兴乡两地名字各取首字而成,有着千年客家人聚居的历史。惠宝人民抗日游击总队、东江地区第一抗日民主政权在这里诞生,是著名的革命老区和侨乡,素有“千年客家文化、百年红色经典”的美誉。秋长现存有较完整的各式客家围屋100多栋,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处,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处,市文物保护单位23处,“周田二圣宫祈福活动”、“八月豆”制作工艺被列为惠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叶挺故居位于惠阳区秋长镇周田会水楼村。是广东省文物保护单位,惠州市爱国主义教育、党史教育基地。故居为叶挺祖屋,是其祖父叶沛林所建。一百多年来,战火频繁,都没有破坏,解放后,一直得到人民政府的保护。1978年,被列为惠阳县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80年7月1日,经维修,叶挺故居正式开馆。叶挺故居为二进院落式建筑,平面为二进四合院布局,建筑面积1500平方米,馆名由叶剑英元帅题写,纪念馆正中大厅是叶挺的半身石像。
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碧滟楼
碧滟楼位于秋长街道办事处周田村老围村民小组。据《叶氏族谱》记载:碧滟楼始建于清光绪十年(1884年),于清光绪十四年(1888年)建成,由惠阳区籍马来西亚著名侨领,有“吉隆坡王”之称的叶亚来先生出资建造。碧滟楼坐西向东,是由泮池、禾坪、堂屋、横屋、角楼等组成的客家围屋。整体呈长方形,总面宽58.6米,总进深37米,占地面积3797.66平方米。
会新楼
会新楼位于秋长街道办事处周田村。建于民国。坐北向南,总面阔50米,总进深22米,占地面积1100平方米。由前围、堂屋、横屋、角楼等组成的客家围屋。禾坪前有泮池。围屋正面置三门,中间大门为中轴聂氏宗祠门,门上嵌一青石匾,匾中央阳刻“会新楼”三字,邹鲁题。
会水楼
会水楼位于惠阳区秋长街道办事处周田村。据《叶氏族谱》记载:始建于爱新觉罗·旻宁五年(1825年)。坐北向南。由泮池、禾坪、堂屋、横屋等组成的客家围屋。总面阔42米,总进深50米,占地面积2100平方米。禾坪前面泮池,围屋正面开三门,中间的为中轴祠堂大门,门廊立两柱,双步三架梁,三根木联枋,梁架及撑角上有木雕;大门上嵌一匾额,塑“会水楼”三字。
社会
科技创新
2018年,秋长街道完成国家高新企业认定拥有量39家;完成高新技术产品产值占规上工业总产值比重69.58%;完成规上企业研发机构覆盖率65%;推进省级以上创新平台5个;完成工业技术改造6家;完成“小升规”考核指标44家(工业38家);完成企业成长计划产值亿元以上14家。
扫黑除恶
2018年,秋长街道成立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工作领导小组,制定《秋长街道扫黑除恶专项斗争总体方案》以及宣传、整治等工作方案,先后召开20余次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工作专题动员、部署会议,共投入100多万元用于硬件设施建设、宣传教育以及日常线索排查工作。截至2018年秋长街道共开展宣传活动30余次、发放宣传资料6万多份;收到疑似线索33条,移交相关部门核查33条,上报区扫黑办11条。
生态环境
2018年,秋长街道森林面积增至4873.02公顷,街道辖区绿化覆盖率达37.1%,人均公园绿地达11.72平方米。推进横岭河、周田水、张河沥、马蹄沥等河道垃圾及淤泥清理工作。推进污水处理二厂及配套管网设施建设,建成10座农村生活污水处理池。
社会保障
2018年,秋长街道取消收入达标脱贫的低保户48人,为205名重度残疾人申请了每人每年2520元的重度护理费。为17名符合条件的贫困残疾学生申请了扶残助学补助。为216名重度一、二级残疾人申请购买城乡居民医疗保险,为符合条件的困难归侨申请了贫困归侨专项扶持资金和困难归侨子女助学金。落实广东省农村部分计划生育家庭奖励对象48人,惠州市农村计划生育家庭节育奖励对象168人,惠州市农村独生子女家庭政府津贴对象76人,惠州市惠阳区独生子女父母奖励对象53人。
文化教育
秋长教育的兴起较早,清代乾隆五十年(1785)就建有挺秀书院(即今象山中学,1994年9月停办),是当时县内以书院代替儒学的几间书院之一。
1994年,秋长镇有中学1所,小学17所,幼儿园4所。校舍全部楼房化,在校学生5660人,适龄儿童入学率达99.5%。1994年有中学教职员工77人,小学教职员工243人。全镇有文化娱乐场所31个,其中影剧院1座,录像场8个,文化室16个,公园1个,老人活动室3个。有文学创作、摄影、舞狮、琴、棋、书画等。
文物古迹有叶挺故居、惠(阳)宝(安)人民抗日游击总队旧址和路东抗日抗日总会旧址。
代表人物
综述
秋长街道有“北伐名将”叶挺、“长征女杰”廖似光、“吉隆坡王”叶亚来、“广东省第一位女共产党员”高恬波等贤人志士。
叶挺
叶挺,毛泽东曾称其为“共产党的第一任总司令”,光绪二十二年(1896年)生,惠阳区人。叶挺原名叶为询,与启蒙老师陈敬如师生感情深厚,陈敬如取“人要上行、叶要上挺”之意,寄望其挺身而出、拯救中华,为他改名为叶挺。
叶挺民国十三年(1924年)1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曾任新四军首任军长,参与领导了南昌起义、广州起义等。民国三十年(1941年)1月,叶挺被中国国民党反动派囚禁,民国三十五年(1946年)才重获自由,但在随后乘飞机前往延安市途中,因飞机失事,不幸遇难。1989年11月,经中央军委确定,叶挺被冠以“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家”的称号。2009年9月,新中国成立60周年之际,叶挺被评为“新中国百位英雄模范人物”之一。
廖似光
廖似光,惠阳区秋长周田村人。中国工农红军参加长征的30位女红军之一,工人运动社会活动家。
叶亚来
叶亚来,原名茂兰,字德来。惠阳区秋长周田村人,是吉隆坡开埠功臣。清代咸丰四年(1854),被卖到南洋淘金,由于其在矿场表现出色,很快赢得矿场主管信任并管理矿业。清咸丰十一年(1861年),叶亚来成为芙蓉地区甲必丹,清同治八年(1869年),接任吉隆坡华人甲必丹。清同治九年(1870年),雪兰爆发内战。叶德来率部数次击退入侵者,收复吉隆坡,稳定雪兰莪州局势。被委任为吉隆坡首任行政长官,并获得“巴生、吉隆坡光荣、英勇、胜利而忠诚的华人甲必丹”封号。清同治十二年(1873年)3月,光复胜利后至清光绪六年(1880年)间,叶亚来掌管吉隆坡政令,成为吉隆坡最高领导人,被称为“吉隆坡王”。清光绪十一年(1885年)4月病逝。
高恬波
高恬波,幼名慕德,惠阳秋长周田村人。17岁考入广州妇孺产科学校。民国十二年(1923年),加入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民国十三年(1924年),加入了中国共产党,成为广东省首位女共产党员。
所获荣誉
2022年11月15日,入选文化和旅游部公布的第二批全国乡村旅游重点镇(乡)名单。
参考资料惠阳区惠阳区_行政区划网(区划地名网) www.xzqh.org.行政区划网.2021-05-23
2019年统计用区划代码和城乡划分代码.2019年统计用区划代码.2021-05-23
惠阳区每年投入上千万元,修缮历史文化古建筑.惠州文明网.2021-05-23
国务院关于核定并公布第六批全国 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通知.中国政府网.2021-05-23
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会新楼_客家文化_惠阳区人民政府门户网站.惠阳区人民政府.2021-05-23
省级文保单位——会水楼_客家文化_惠阳区人民政府门户网站.惠阳区人民政府.2021-05-23
秋长街道2018年工作总结及2019年工作计划.惠阳区人民政府.2021-05-23
“共产党的第一任总司令”叶挺————史鉴——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中纪委.2021-05-23
叶挺故居_中国华夏文化遗产基金会.华夏遗产网.2021-05-23
文化和旅游部关于公布第四批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和第二批全国乡村旅游重点镇(乡)名单的通知.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和旅游部.2025-05-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