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

胡兰亭

胡兰亭(1865年—1936年4月19日),原名胡齐勋,湖北汉川人,圣公会牧师,中国民主革命家。曾任武昌圣公会鄂湘教区吏总、武昌日知会会长。在辛亥革命期间,胡兰亭积极参与革命活动,为革命党人提供掩护和支持。

个人经历

胡兰亭幼年丧父,四处流浪,靠乞讨度日。后得基督教伦敦会牧师杨格非(Griffith John)收养,在教堂作勤杂,工余在教会“义学”读书。因成绩优异,英牧师荐其入武昌华中师范大学读书。

光绪八年(1882年)又保送入上海圣约翰书院攻读神学

1886年,毕业至宜昌市传教,后返武昌,任职文华书院。

1893年,任会吏、会长(牧师)等圣职。

1902年,调任武昌高家巷圣约瑟礼拜堂会长,兼圣公会所设日知会司理。

1904年,长沙华兴会起事失败,清廷搜捕革命党人,与黄吉亭等设法护送黄兴脱险,又将科学补习所重要成员刘静庵匿于圣公会,并聘为日知会阅览室司理,为革命党人提供了集会活动的场所。

1906年8月,赴日留学,先后在崇文书院、帝国大学学习,结识孙中山和大批革命党人。

宣统元年(1909年)回国,任武昌保安门马可堂牧师。时日知会已被解散,刘静庵已被捕下狱,他以传道劝化为由,常入狱探视,以谋营救,并写成《狱中信徒》一书,公诸社会;又将狱吏虐待、拷打、折磨党人的各种情景,摄成照片保存,是为武汉市最早的一批新闻照片。

1911年7月,刘静庵因受伤过重病死狱中,胡兰亭为之理丧并赡养其母,并将刘之言行整理成《刘静庵》一书,铅印发行。

辛亥革命成功后,胡兰亭不求权位。孙中山曾邀他出任政府官员,却被他婉谢绝。孙中山曾书赠“博爱”横匾,以示勋奖。

1914年升任圣公会会吏总。

1936年4月19日病故。

著作

胡兰亭的著作包括《狱中信徒》和《刘静庵》,分别于1907年和1911年由胡兰亭个人印行和汉口圣保罗堂印行。这些著作记录了他在狱中探视革命志士的经历,以及对刘静庵生平和言行的整理。

个人生活

胡兰亭有七个子女,其中三个儿子,四个女儿。长子胡庆生,美国科伦比亚大学硕士,归国历任文华、武汉市等大学教授。次子胡愈生,文华大学毕业,历任各学校教员,及各机关会计视察等职。三子胡懋生,文华大学肄业,历任各校教员,及航政局会计主任。长女、四女早逝,二女华中大学肄业,历任各中学教员。三女华中大学毕业,历任女子高中学校教员。

参考资料

武昌区志(下) 人物-一、人物传略-社会.武汉地方志数字方志馆.2024-09-18

美国圣公会.bdcconline.2024-09-18

胡兰亭.bdcconline.2024-09-18

河南工人日报数字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