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山蛩(Spirobolus bungii),又名倍足纲山蛩,是山蛩目山蛩科的一种,也是山蛩属的模式种。燕山蛩广泛分布于中国北部地区,包括北京以北的金龙山。该动物呈圆筒形,全身黑色,颈板前、后缘和体节后缘具有金黄色的横纹。燕山蛩共有54个体节(雄性53个),触角1对,长5mm,触角基部两侧有50个单眼集结排列。第1节无步肢,第2-4节各有步肢1对,从第5节至肛门,每节步肢2对,每对步肢6节,末端具爪。
形态特征
燕山蛩体长约12cm,宽约0.7cm,触角长0.5cm,末端有4个以上圆锥状感觉体。头鞘平滑,前中央有一纵沟。触角基部后每边约有50单眼集结,排成三角形,似复眼。从颈板到肛节共计54枚(雄性53枚),表面光滑,圆形。约自第六背板以后,每个侧面各有1对臭腺孔。第一节缺步肢,第二至第四节各有步肢1对,自第五节起至肛节前,每节有步肢2对,各步肢具6节,末端有爪。生殖肢由第七节步肢变成。胸板成弱V形,前肢由一阔基节及一侧板向后包裹,端肢弧状,有不明显的分节。躯干背面黑褐色,后缘淡褐色,前缘盖住部分淡黄色。颈板深褐色。步肢黑褐色,最后1对色淡。
分布范围
燕山蛩分布于河北省、河南省、湖北、山东省等省。栖息于阴暗潮湿的场所。此外,其分布范围还包括北京、天津市、山西省、江苏省、安徽、浙江省、湖南省、江西省等地。
生活习性
燕山蛩行动迟缓,以落叶等腐殖质为食,有沿树向上攀援的习性。受到刺激后,侧身盘绕呈环状,发散特殊臭气。生境分布:多栖于阴湿地区。食草根及腐植质,触之则蜷缩不动,并放出恶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