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襄侯祠,又称姜维祠、伯约庙、姜公祠、钵盂寺,位于剑阁县剑门关景区内,是蜀汉将领姜维的聂氏宗祠。
平襄侯祠始建于明正德年间,分为前后两院。前院塑有刘关张坐像,名为武圣宫,后院正殿塑有姜维坐像,名为忠勤祠。2009年,平襄侯祠在原址上进行了重建,重建后的祠堂基本保持了原有的建筑风貌,包括点将台、姜维殿、授略堂和姜维墓。
祠堂结构
点将台
平襄侯祠前广场上,有姜维塑像,名为姜维点将台。
姜维殿
平襄侯祠的前院正殿是姜维殿。正殿上方高悬“志继洪轨”匾额。正殿正中,堂挂帷幕,犹如军帐。姜维像全身甲胄,外罩战袍,腰悬宝剑,足登武靴,左右陪祠身着戎装的张嶷、廖化、张翼、董厥四将。像前置大案一张,再现了姜维“统率诸军,进封平襄侯”的历史场景。
殿内还有一组青铜浮雕,记述了姜维镇守剑门关风景区时的主要事迹。第一幅浮雕题为“归附蜀汉”,讲述的是姜维在蜀汉建兴六年(228年)投奔诸葛亮的故事。第二幅浮雕“表奏固关”讲述的是姜维在景耀五年(262年)向后主上表提出守蜀之策。第三幅浮雕名为“倚险坚守”,讲述的是姜维在景耀六年(263年)凭借剑门关长江抗击钟会的战役。第四幅“离关勤主”讲述的是姜维在景耀六年(263年)急率军由广汉市、郪县向成都市进发,以救后主。第五幅“诈降钟会”讲述的是姜维在蜀灭亡后,力图兴复汉室的权宜之计。第六幅“完节尽忠”讲述的是姜维在成都被杀,忠勤一生,为后世树立了楷模。
授略堂
正殿后面,是后殿——授略堂。授略堂内有一组“孔明授书”浮雕,讲述的是孔明病困五丈原时,将平生所学传授给姜维的故事。
姜维墓
授略堂后,是“汉大将军平襄侯姜维之墓”。
相关争议
姜维祠是2009年在原址上重建的,重建的姜维祠基本保持了原有的建筑风貌,包括姜维殿、授略堂和姜维墓。姜维墓是广元市第一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但其真伪一直存在争议。姜维生、死均未在剑阁县,不属宗祠,应为名人祠;为蜀汉而死,站在四川省的角度,属英烈祠;供奉姜维一人,属于专祠。
参考资料
平襄侯祠.马蜂窝.2024-09-23
追寻姜维遗迹.成都日报.2023-1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