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科技大学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

青岛科技大学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简称化学院)的前身是1988年成立的应化系。2001年3月更名为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经过近20年的建设,化学院已形成了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山东省重点实验室—“泰山区学者”设岗学科—山东省重点学科—博士后流动站—博士学科点—硕士学科点—国家级教学团队—国家级特色专业—山东省特色专业—山东省精品课程—山东省实验教学示范中心为框架的学科、专业、课程建设格局。现已形成以应用化学学科为支撑,多学科协调发展的办学特色,初步发展成为以理工为主的教学研究型学院。

学院简介

学院现有应用化学、化学、海洋科学三个一批次录取本科专业,工业分析与检验一个专科专业(中外合作)。拥有化学工程与技术博士后流动站;应用化学博士点;化学一级学科硕士点,无机化学、有机化学、分析化学物理化学、海洋化学、应用化学六个硕士点及应用化学在职硕士点。在2006年教育部学科评估中,化学学科排名第18位,海洋科学排名第8位。。

学院现有一支学历层次高,学缘结构合理的师资队伍。专任教师117人,其中博士生导师9人,硕士生导师66人,教授17人;副教授53人,博士及在职博士76人,硕士30人。教职工中,国家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1人,国家有突出贡献的博士学位获得者1人,全国优秀教师3人,享受政府特殊津贴2人,山东省劳动模范1人,山东省教学名师2人,山东省省级学科带头人1人,山东省突贡专家2人,山东省高校十大优秀教师1人,应用化学山东省泰山学者特聘教授1人,双聘院士1人。

学院始终坚持教学是第一生命线,科研是发展动力源,教学和科研水平稳步提升。5年来获山东省教学成果一等奖2项,三等奖3项;山东省研究生教育省级教学成果奖三获奖1项;山东省优秀教材二等奖1项;山东省研究生教育创新计划项目1项;在国家级出版社出版教材19部,国家“十一五”规划教材4部。5年来,学院承担科研课题97余项:其中国家973计划子课题1项,国家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2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2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0项,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2项,国家重点实验室基金10项,教育部博士点基金3项,教育部博士点基金新教师项目1项,省级科研项目56项。授权国家发明专利6项,出版专(译)著作10部。发表SCI收录论文200余篇,其中影响因子在5.0以上的论文30篇。获山东省科研成果奖二等奖4项,石油和化学工业协会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青岛市自然科学二等奖3项。

学院将继续走科学发展、内涵发展、特色发展、开放发展、创新发展的道路,努力提升人才培养和教学科研水平。5年内,将化学院建成省内一流、国内知名的教学研究型名牌学院。

办学历史

本科专业设置

化学

培养目标:

化学专业培养适应现代科学技术与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科学素质及人文素质协调发展,具备化学的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拥有绿色化学、生物化学、医药化学、环境化学、计算化学等与高新技术产业相关的前沿知识,能在化学及与化学相关的科学技术和政府部门、环保部门、科研单位及学校等从事科研、教学、技术和相关管理工作,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强的高级专门人才。

就业深造:

本专业具有学士、硕士、博士授予权。学生毕业后既可以直接参加工作,也可以进入研究生阶段学习深造,2009、2010年毕业生考研率均超过40%。毕业生择业面宽,可以在政府部门、规划部门、经济管理部门、环保部门、科研单位及学校等单位施展自己的知识才华。本专业市场需求大,就业情况良好。

海洋科学

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具备坚实数理化以及海洋科学方面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能在政府部门、科研院校、厂矿企业等单位从事海洋调查、海洋资源开发利用、海洋制药、海洋经济及管理、环境监测及相关领域的科研、教学、技术和管理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

就业深造:

本专业具有理学学士、硕士授予权,也可报考其他化学类专业研究生。学生毕业后既可以直接参加工作,也可以进入研究生阶段学习深造,2010年毕业生考研率均接近50%。

毕业生适宜从事海洋化学、海洋与渔业管理、环境保护、水产增养殖、海洋制药、海洋资源开发利用、海洋调查与监测、海洋高新技术等方面的工作。也可以从事应用开发和管理工作以及在高等学校从事教学和科研等工作。

专业咨询邮箱

应用化学

培养目标:

培养具备化学的基础理论、基础知识和较强的实验技能,既可在轻工、化工、石化、能源、环保、医药、建材、食品保健、厂矿企业和技术公司等部门从事新技术、新产品开发,进行生产组织与管理、产品质量检验和环境监控等技术工作;又可培养在科研机构、高等学校及企事业单位从事与本专业相关的科研、教学及管理的高级专门人才;以及培养基础知识坚实、知识结构合理、具有较强的科技创新能力与应用开发能力、适应21世纪我国现代化建设需求的高素质复合型创新人才。

就业深造:

本专业具有理学学士、硕士和博士授予权,设有博士后流动站。学生毕业后,可选择进一步深造。毕业生择业面宽,涉及化学与化工、生命、医学与制药、环境、能源、材料、农业、食品、管理、教育等各行各业,可从事相关专业的产品研制、科学研究、技术开发、生产管理等工作。目前,该专业人才市场需求量大,就业情况良好。

分子科学与工程

专业介绍:分子科学与工程专业是2018年经教育部批准的新上本科专业。本专业根据新时期国家发展规划纲要经济结构调整和优化升级的经济发展趋势,着眼于社会对复合型、创新型人才的需求,适应山东新旧动能转换综合试验区首个国家区域性战略发展要求,按照“突出优势、强化特色、鼓励交叉、适应需求”的专业建设思路,依托学校化学“双一流”学科的学科基础,聚焦于绿色化学化工、新能源、环境保护等领域的基本化学问题,按照厚基础、重交叉、强前沿的原则制定本科人才培养方案。青岛科技大学双聘院士冯守华教授担任专业建设委员会顾问,奠定了专业建设和化学精英型专业人才培养的基本目标。专业建设负责人为全国优秀教师、山东省教学名师解从霞教授,研究方向为绿色化学。曾获省级教学成果一等奖1项、二等奖2项,主编省优秀教材1部,已完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项,发表SCI论文96篇。分子科学与工程专业形成了以解从霞教授为带头人,包括1名泰山学者、5名教授的稳定教学师资团队。

培养目标:本专业立足山东,面向全国,从分子水平上创制新物质、研发新能源与新技术,树立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人才知识和能力结构提出新需求,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培养具有良好人文素质、缜密的数理思维、宽广而深厚的化学与化工基础,具有较强的创新意识、实践能力和一定的国际视野,擅于自主学习和合作交流,能够在新化学、新化工、新药、新能源材料及相关邻域从事科学研究、技术创新、工艺开发、生产管理等工作的复合型人才。

就业深造:学生毕业后可选择继续深造,也可以直接参加工作。毕业生择业面宽,涉及化学与化工、新能源、新材料、环境、食品、医药、农业等领域,可在相关领域从事科研、开发以及管理等工作。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