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恩民(1909―1941),又名必安,昌江黎族自治县墩头镇(今属海南省东方市)墩头村人,家境富裕。
个人经历
20年代中期,赴浦东新区中学读书,曾积极参加各种爱国运动。毕业返乡后,任昌江县第二高小学校校长。为了深造,1934年又赴广州市就读于私立广东国民大学,毕业后任昌江县第一高小学校校长,后任琼西中学主任。期间,关心民众疾苦,关注当地政局时势,曾与史丹、林建功、林超宇等新派人物跟当地的土豪劣绅、贪官污吏以及一切封建势力作斗争。深信“教育救国”的思想,为发展新文化教育而致力。在“二小”任校长时,赞同史丹的主张,聘请共产党员马白山及其胞兄马秋江在该校任教,还从家里拿出自己的大洋来支持教育事业,发动当地渔民、商人捐助资金扩建校舍。
1939年给共产党琼崖独立队献出10多支枪。由于坚决支持抗日,屡屡遭到敌人恐吓,万般无奈之下,带领家人搬到黎族地区的二甲村避难,后因形势越来越紧张,又带领一部分家人转移到岭门(今琼中黎族苗族自治县境)暂居。
1941年10月国民党顽固派掀起“反共”高潮,被加以“共产党员”的罪名而遭到扣押,因正义凛然,严词痛斥敌人而被杀害,年仅32岁。
人物成绩
中国抗日战争爆发后,带领师生开展抗日救亡运动。1938年秋,与史丹两人带头捐献光银1000元,并敦促社会各界热心教育的人士解囊捐献,使琼西中学顺利建成,按时开学。其时亲自任教,专心治校,为培养昌感崖地区的抗日骨干而呕心沥血。
1939年给共产党琼崖独立队献出10多支枪。由于坚决支持抗日,屡屡遭到敌人恐吓,万般无奈之下,带领家人搬到黎族地区的二甲村避难,后因形势越来越紧张,又带领一部分家人转移到岭门(今琼中黎族苗族自治县境)暂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