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

水南村

水南村属于海南省三亚市崖州区,是海南著名的古文化村落,因地处海南第四大河流宁远河下游之南而得名。历史上许多名人都与之有联系,元朝女纺织革新家黄道婆曾来此学艺,唐代著名高僧鉴真大师也曾在此居住了一年多。从唐代起,不少朝臣名仕因被奸臣陷害流放到崖州而居住于此,如唐朝李德裕宋朝赵鼎卢多逊胡铨等。因此,水南村不但成为琼岛人文昌盛之处,还被誉为海南四大文化古村之一。

历史沿革

西汉元封元年(公元前110年),伏波将军路博德受刘彻之命,平定百越、南海后,在海南省珠崖郡、儋耳两郡,其中珠崖郡所辖的五县之一临振县,县治就选址在“龙盘居”的水南村。

隋朝时期,谯国冼夫人征抚海南,奏请在海南建立了崖州区,临振县纳入崖州管辖。自此,冼夫人及其后代便相袭在作为临振县治的水南村开府设帐,安民兴业。隋大业六年(610年),以临振县改置临振郡(郡治仍在水南村),冼夫人获称“郡主冼太夫人”。自隋至唐,冼夫人后代一直依托皇朝赐封的水南村郡治地,对海南南部进行管理和开拓。

此后,唐代振州州衙、宁远县署、北宋政和年间的吉阳军署,及明朝正统时布政分司行署等,均设于此。

另外,自唐至宋、元年间,因遭朝廷贬、流放到三亚的贤相名臣、流寓名士有20多名,大都寓居在水南村。例如因反对武则天失败而遭贬的初唐宰相韩瑗晚唐时期的宰相李德裕,曾监修国史的北宋宰相丁谓,《旧五代史》编者、宰相卢多逊,荐举岳飞为抗金统帅、反对投降而与秦桧不屈抗争的南宋宰相赵鼎,冒死向赵构上书的爱国名臣胡,元代著名诗人王仕熙等。

地理环境

位置境域

水南村北傍宁远河,南依南山岭,西有大港,东南临崖州湾

气候特征

水南村地处低纬度,属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区,全年高温多雨,阳光充足。台风季节从每年的6月份开始,10月份结束。

水文

(1)地表水。水南村临近宁远河,而宁远河集雨面积可达到1093平方公里,是三亚少有的集水面积在500平方公里以上的较大河流。

(2)地下水。保港至水南四村一带富水性强,单层单位水量1~3升/秒米,岩组厚度小于130米。

人口民族

民族主要以汉族黎族为主。

经济

水南村自然条件好,地理位置十分优越,土地肥沃,水源充足,以发展冬季瓜果菜种植业、庭院经济为主,尤其是以种植槟榔、香蕉为主的庭院经济闻名遐迩。位于225国道两侧,近年来,随着全镇冬季瓜菜生产的发展,该村充分利用区位优势,在国道两旁边设置约130个瓜菜收购点,招引全国各地客商前来收购瓜菜,发往全国各地,是海南省主要的瓜菜收购批发集散地。

旅游

景点

水南村古民居

由于水南村特殊的“流放文化”,至今水南村中大族如裴、卢、黎、慕容姓,他们都是被贬名臣、学士或名宦的后代。因他们的先人来自不同地方,所以民居建筑风格多样。目前,水南村尚存明清民居,布局多为三合院式,典型的包括门楼、照壁、天井、正厅、配房、侧房。由于三亚属于热带型气候,因而如何更好的使建筑通风散热成为设计中的重要因素。平面布局紧凑、密集,用最少的外墙辐射面包含了最多的住屋单元,如正厅一般三开间,五架抬梁式结构,中央为堂屋,两侧设卧室,卧室之间利用梁柱框架结构的特点,做不到顶的隔扇墙,上空部分成为通风的空间;屋面是重檐硬山顶,非常有特色,以更好的适应平面大进深的需要;正厅前施外廊,达到了降低室内温度的目的,同时围合出日常休闲及邻里交往的半室外空间。这种被动的适应气候的原生态设计处处体现在水南传统民居的设计与建造之中。

盛德堂

该建筑坐落在今水南中坊村。始建于宋代,原是唐代晋国裴度第十五代孙裴闻义宅院,后来成为海南裴氏宗祠。历经族人修建,规模宏整。当年宋朝被贬来崖州区胡铨赵鼎就住在水南村裴家l日宅。胡铨北归前曾题书“盛德堂”木匾留赠,故得名。在后来的几百年中,装家旧宅因收留居住过众多的贬为宫名臣而声名鹊起,成为海南省文化史上的重要遗迹。从南宋到清末,为盛德堂题赠诗词的就有四十多人。

2009年4月,经海南省文物部门批准,三亚市组织有关专家对“盛德堂”遗址进行了系统发掘,初步摸清其建筑布局,为典型的宗祠建筑布局,分为门楼、过廊、过厅、正厅、围墙五大部分,占地500多平方米。

2009年,三亚市政府拨款对盛德堂遗址进行就近还原复制。遗址几米外,用灰白的城砖、瓦片砌造起了一座新的“盛德堂”。

晒经坡

三亚水南四村原有一个港口名叫大港。此港在唐代为宁远河的出海口,是当时振州(今三亚市)对外关系的海上门户。港口附近有一块平坡,背风向阳,俗名大坡,现一般称作“晒经坡”。

唐天宝七年(748年),鉴真和尚第五次东渡日本,遇台风漂船到大港附近登岸。鉴真和尚等因东渡弘法的需要,随船带有大量的经书佛宝,计有金字《大方广佛花严经修慈分》、《大品经》、《大集经》、《大涅经》等,都是佛门无价之宝;另有杂经、章疏等一百余部,并道场幡、珠幡一百余面,袈裟一千余件等。

历经数个月的海上风浪,又遭台风袭击后连续14天的漂流行船,船上经书、佛幡、衣物尽湿。鉴真和尚一行登岸后,最急切的任务就是要保护好这一大批佛宝。

恰值天日晴朗,便赶忙将全船湿物搬上大坡即近晾晒。数千件佛宝陈放在沙坡上,阳光照射下,熠生辉,蔚为奇观,当地男女,争相拥来观看。

其后,鉴真大师等在振州居留一年,授戒讲律,影响很大。后人将大坡呼为“晒经坡”,以示纪念。

代表人物

黄道婆(约1245—1330年),又名黄婆或黄母,宋末元初知名棉纺织家。宋末,黄道婆自松江府乌泥泾流落崖州区,寓居水南村四十年,潜心学习棉纺技艺。由于传授先进的纺织技术以及推广先进的纺织工具,而受到百姓的敬仰。在清代的时候,被尊为布业的始祖。

鉴真(688~763)中国天宝僧人,律宗南山宗传人,日本佛教律宗开山祖师,著名医学家。鉴真大师一生六次东渡,到日本传播佛教。748年,鉴真率僧人水手崇福寺出发,再次东行。在东海上,大船遭到强大北风吹袭,连续漂流14天才看到陆地,16天后方能上岸,发现已经漂流到了振州(今海南三亚),其时振州长史冯崇债亲率四百甲兵,将鉴真东渡一行迎至水南村的知府衙。鉴真在此休整一年,并主持修建了大云寺,设坛传经布道,水南村因之成为海南历史上早期佛教文化鼎盛之地。

卢多逊(934~985年)北宋宰相,《旧五代史》编者。多逊遭朝廷贬谪、流放到三亚。卢多逊在水南村3年间,与士民密切相处,感情深厚。他写下了脍炙人口的诗篇《水南村》二首。并且,他在水南村推广儒学教化,传播中原文化,为海南发展作出了贡献。

胡铨(1102~1180年)南宋名臣,字邦衡,号澹庵,吉州庐陵人。力主抗战,反对投降。曾上书皇帝直言,请将奸臣秦桧、孙近、王伦三人斩首示众,以激励天下民心。因此,遭到秦桧等人报复,连遭流贬。寓居于赵鼎曾经栖身的崖城镇水南村裴闻义宅,并亲笔题额该宅为“盛德堂”,写了《盛德堂赋》。在崖州,每日以训传经书为乐事。当地黎族首领曾送子拜他为师,学习文化礼节。与当地少数民族结下了深厚的情谊。居琼8年,留传大量诗词。

钟芳,字仲实,号筠溪,是明代著名的学者、政治家,海南省三亚市崖州区水南乡人。他“上继文庄(丘濬),下启忠介(海瑞)”,被尊称为“岭南巨儒”。著有《春秋集要》《学易疑义》《筠溪先生诗文集》《少学广义》《崖州志略》等著作。他提出“知行本自合一,知以利行,行以践知”的哲学观点,连王守仁都对其欣赏有加。

黎宗彦(1916~1940),海南省三亚市崖城镇水南乡人。第一个击落日本侵略军轰炸机的琼籍飞行员。1940年春在一次空战中因机上燃油耗尽,飞机在达州市坠毁,以身殉国。

文化

诗词纪念

北宋宰相卢多逊创作的七律二首

水南村为黎伯淳题其一

珠崖风景水南村,山下人家林下门。

鹦鹉目巢时椰结子,鸪啼处竹生孙。

鱼盐家给无墟市,禾黍年登有酒樽。

远客杖来往熟,却疑身世在桃源。

水南村为黎伯淳题其二

一簇晴岚接海霞,水南风景最堪夸。

上篱长山药春添蔓,绕屋槟榔夏放花。

狞犬入山多禾鹿,小舟横港足鱼虾。

谁知绝岛穷荒处,犹有幽人学士家。

元朝宰相王仕熙创作的七律

水南暮雨

千树槟榔养素封,城南篱落暮云重。

稻田流水鸦濡翅,石峒浮烟鹿养茸。

明日买山栽薯,早春荷插剪芙蓉。

客来浦寻蓑笠,黄蔑穿鱼酒正浓。

清朝崖州区学正郑昌创作的七绝

水南暮雨

水浒村南隐暮鸦,近溪茅屋傍渔家。

夜来雨过疏藤响,滴落槟榔半树花。

清代崖州知州嵇震创作的七律

水南暮雨

野涵疍雨霏霏急,山杂蛮烟漠漠遮。

牵犊竖归原上草。荷蓑人立渡头沙。

小溪绕郭二三里,短竹编篱四五家。

若把丹青图作画,此中应着武陵花。

参考资料

你知道海南话有多少种吗.微信公众平台.2024-07-21

从三亚水南村历史变迁看中原文化在海南的流播.光明日报-光明网.2015-11-24

第四章 气候.海南史志网.2015-11-25

地理环境.海南史志网.2015-11-25

崖城古镇建筑及其历史价值探究.道客巴巴.2015-11-25

耕读传家“盛德堂”.三亚日报.2015-11-24

人物传略.海南史志网_.2015-11-24

水南古村.三亚历史文化学会.2015-11-24

河南工人日报数字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