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

大花石蝴蝶

大花石蝴蝶(学名:石蝴蝶属 grandiflora)是苦苣苔科、石蝴蝶属下的一种多年生小草本植物。它生长在中国云南蒙自海拔约2100米的山地石灰岩上。该植物的叶多数,均基生,外部叶长达14.5厘米,花序4-10条,每花序有1-3花。花冠蓝色,上唇比下唇稍短,下唇3深裂,裂片狭卵形。大花石蝴蝶的花朵非常美丽,因此被认为是微缩景观的良好素材。该植物因其硕大的花朵而得名,种名grandiflora意为“大花的”。

物种简介

大花石蝴蝶,发表于1895年,依据的就是其纤小的植株和与植株相比较颇为硕大的花朵。花朵清丽可人,故得名大花石蝴蝶。该物种的模式标本由Hancock(#115)于1893年采集于中国云南省蒙自地区(Yunnan,westernChina,Mongste),现存于英国皇家邱园标本馆(K)。 

该种随后采集记录颇少,仅无名氏(无号)于1919年9月,王启无(84475)于1939年10月各有一份采集记录。 

何德明工程师首先于2016年在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发现了这个物种的野外个体 。GCCC(中国苦苣苔科植物保育中心)和云南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护分局联合野外考察,发现了这一消失了将近78年的珍稀濒危极小种群物种新分布地。

2021年6月,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中国西南野生生物种质资源库等单位的科研人员连续在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蒙自市周边天坑开展种质资源调查和采集,不仅发现了大花石蝴蝶、竹生羊奶子等极度濒危物种。

形态特征

多年生小草本。叶多数,均基生,外部叶长达14.5厘米,具长柄,内部叶小,具短柄或近无柄;叶片干时纸质,狭椭圆形,披针形,卵形或宽卵形,长1.2-6厘米,宽0.8-2.2厘米,顶端急尖,基部楔形或钝,边缘全缘,两面被绢状柔毛,侧脉每侧5-6条;外部叶的叶柄长达9厘米,被柔毛。花序4-10条,每花序有1-3花;花序梗长2.5-5厘米;苞片2,小,线形。花萼长约7毫米,5裂达基部,裂片稍不等大,披针状线形,有短柔毛。花冠蓝色,长约2厘米,上唇比下唇稍短,2浅裂,下唇3深裂,裂片狭卵形。雄蕊内藏,花丝着生于近花冠基部处,有短柔毛,花药比花丝短,近椭圆形,2药室顶端不汇合;退化雄蕊3,小雌蕊稍伸出花冠筒之外,子房和花柱均被短柔毛。

生长环境

生长于海拔约2100米的山地石灰岩上。

分布范围

产自云南蒙自。

2021年9月,中科院昆明植物研究所在对云南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蒙自市周边的多个天坑进行野外调查时,意外地发现了消失了上百年的极危物种——大花石蝴蝶,由于当时正值花期和幼果期,科考队只是拍摄,采集了花叶标本。

保护现状

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濒危物种红色名录》(IUCN)——濒危(EN)。 

GCCC(中国苦苣苔科植物保育中心)采集了每一株各5枚叶片,在保证保持了所有个体的遗传多样性的前提下,将在GCCC保种温室内进行扩繁。

参考资料

云南天坑接连发现百年极危物种.今日头条 光明网.2021-07-15

大花石蝴蝶.www.zhiwutong.com.2010-09-17

寻找极危物种 总台记者带你“探秘”天坑.央视网.2021-09-19

河南工人日报数字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