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3年,即刘协建安十八年,癸巳年,这一年发生了多项重要事件。其中包括曹操被封为魏公,获得九锡,以及他在濡须口与孙权的战斗。此外,马超在西北的活动导致了一场战争。
历史纪事
曹操与孙权在濡须口作战
213年春季,曹操大军抵达濡须口,声称兵力达到四十万,包括步兵和骑兵。在此期间,曹操攻破了孙权在长江西岸设立的营地,俘虏了孙权的都督公孙阳。孙权带领七万名士兵抵御曹军,双方对峙了一个多月。曹操观察到孙权的船只和武器装备精良,军队纪律严明,感叹道:“生孩子就应该像孙权一样,至于刘表的孩子,就像猪狗一样。”孙权写信给曹操,表示春天河水即将上涨,建议曹操尽快撤军。他还附了一张纸条,上面写道:“如果你不死,我就无法安心。”曹操对部下说:“孙权并没有骗我。”随后,曹操撤军北返。
献帝下诏复九州
同年庚寅日,献帝颁布诏书,将全国原有的十四个州合并为九个州。
曹操成为魏公
夏季,曹操到达邺城遗址。在此之前,曹操曾在谯郡提出迁移长江沿线居民的想法,以防止这些地区被孙权侵占。他咨询了扬州市别驾蒋济的意见,蒋济认为此举可能会引起民众恐慌,不利于社会稳定。尽管如此,曹操还是决定实施迁移计划。结果,许多居民逃往江南,使得长江以西地区变得荒芜。蒋济后来前往邺城,曹操对他开玩笑说:“我只是想让人们避开敌人,没想到却把他们都赶到了敌人那边。”曹操任命蒋济为丹阳郡太守。五月,曹操被刘协封为魏公,获得了冀州十个郡的土地,并继续担任丞相和冀州牧。此外,他还得到了一系列尊荣的物品和特权。
刘备进攻刘璋
益州从事郑度建议刘璋将巴西和梓潼县的居民迁移到涪江以西,以对抗刘备的入侵。他认为这样可以让刘备缺乏补给,从而迫使他撤退。然而,刘璋拒绝了这个提议,并派遣将领抵抗刘备。在多次失败后,刘璋的部将纷纷投降,刘备的实力得以增强。刘璋的儿子刘循和张任退守雒城遗址,刘备将其包围。
马超被杨阜等打败
秋季,马超联合羌族和胡族攻击关山以西的郡县。他占领了多个城镇,并自称征西将军、并州牧和督武威郡军事。曹操派遣夏侯渊救援冀城,但在途中遭遇马超的伏击,未能及时到达。马超的盟友氐王千万也在兴国起兵支持他。此时,杨阜利用马超外出的机会,与姜叙等人密谋反抗马超。他们在冀城内外发动攻势,马超被迫撤退。在战斗中,马超失去了家人,最终向南方投奔张鲁。
魏国设置官职
冬季,魏国设立了尚书、侍中和六卿等职位,并任命了一批官员。其中,荀攸担任尚书令,凉茂担任尚书仆射,其他职务还包括毛玠、崔琰、常林、徐奕、何夔、王粲、杜袭、卫觊、和洽、钟繇、王修、袁涣和陈群等。袁涣因其清廉行为受到人们的尊敬。
肉刑争议
曹操考虑恢复肉刑,但遭到了一些大臣的反对。陈群提出了详细的理论,主张恢复特定的肉刑,以减少犯罪。然而,由于战争尚未结束,曹操暂时搁置了这项计划。
史籍记载
《资治通鉴》记载了213年的历史事件,包括曹操与孙权在濡须口的战斗,刘协复九州的决策,曹操成为魏公的过程,以及马超在西北的活动。
参考资料
曹操的历史典故.人人文库.2024-10-24
【中国秦汉三国时期列朝列国志】曹魏(六):魏文帝1.网易新闻.2024-10-24
1993年第4期部分文章摘要.史学月刊.2024-1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