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暨(159年-238年4月10日),字公至,是汉末至三国时期曹魏的重要政治家。他是西汉韩王韩信的后代,出生于南阳郡堵阳县(今河南方城东)。韩暨早年被举为孝廉,但多次辞谢官职。后来,他被荆州市牧刘表任命为宜城市长。在丞相曹操平定荆州后,韩暨转任丞相士曹属、乐陵市知府和监冶者等职务。在担任监冶谒者期间,他推广使用水排代替马排,大大提高了冶炼效率,因此受到褒奖并被任命为司金都尉。后来,他被封为宜城亭侯,并升任太常,进一步封为南乡亭侯。晚年因年老而辞去职务,拜为太中大夫。景初二年(238年),他升任司徒,但不久后去世,享年八十岁,谥号为“恭”。
人物生平
为父报仇
韩暨是西汉诸侯王韩王韩信的后代。祖父韩术,曾任山西省太守;父亲韩纯,曾任南郡太守。
韩暨的同县豪族陈茂,曾经诬陷中伤韩暨父兄,几乎令他们被判死刑。韩暨表面上没有反应,但却暗地里储钱及寻找死士,最终杀掉陈茂,以他的人头墓祭祀父亲,韩暨亦因此出名。
四处辗转
韩暨后被推举为孝廉,又被司空征召,他都不应命。于是改名换姓,隐居于鲁山县山中。当时又遇到山民结党作贼,要四处抢掠。韩暨于是买了牛和酒宴请他们的首领,向他们陈说安危利害,最终山民解散,没有当贼作乱。
他后来为了逃避袁术的征召,又迁到山都县的山中。荆州市牧刘表又以礼征召,韩暨又逃到孱陵边界居住,在当地得到人们敬爱,但刘表却非常恨他,韩暨害怕,只好应命,担任宜城市县长。
制备器具
建安十三年(208年),曹操平定荆州,征召韩暨担任丞相士曹属。后被选为乐陵市知府,又调任为监冶谒者。韩暨在职七年,使国家所用的兵器械具都很充足。获得朝廷下诏褒赞,加授他为司金都尉,地位仅次于九卿。
迁庙洛阳
黄初元年(220年),曹丕受禅称帝,建立曹魏,封韩暨为宜城亭侯。
黄初七年(226年),迁任太常,进封为南乡亭侯,食邑二百户。
当时曹丕刚迁都洛阳,法令、礼俗等制度还未完备,而宗庙等都留在邺城遗址。身为太常的韩暨建议迎安阳市的先祖牌位到洛阳,建立洛阳庙,四季定时参祭,尊崇正规礼仪而废弃其他祭礼。意见都被采纳。
起家就列
青龙二年(234年),韩暨在职八年后以病辞职,拜太中大夫。
景初二年(238年)二月,曹叡下诏任命韩暨为司徒。同年四月庚子,韩暨去世,享年八十岁。遗令简朴入葬,葬于土穴即可。曹在得到韩暨的遗表后,哀叹悲伤,下诏特赐丧服、葬器,谥号恭侯。
主要成就
技术改良
在冶铁手工业上,将既费工又低效的马排和人排弃用,将水排改良后推广使用,使得生产效率提高了三倍。
个人作品
《全三国文》有《临终上疏》、《临终遗言》、《奏外祖母无服》(前两篇又见《三国志·韩暨传》注引《楚国先贤传》
家族成员
父祖
祖先:韩信,西汉诸侯王,封韩王。
子孙
• 儿子
韩肇,韩暨长子,袭爵南乡亭侯。
韩繇,韩暨次子,官至高阳太守。
• 孙子
• 曾孙
• 玄孙
韩谧(贾谧),韩寿之子,有才华,袭外公贾充爵位鲁郡公,后为司马伦诛杀。
韩蔚,韩寿之子,有才器名望,与贾谧一同被诛杀,韩桓惠王就此覆灭。
史书记载
《三国志·卷二十四·魏书二十四·韩崔高孙王传第二十四》
人物评价
曹叡:①太中大夫韩暨,澡身浴德,志节高絜,年逾八十,守道弥固,可谓纯笃,老而益者也。 (《三国志》引)②故司徒韩暨,积德履行,忠以立朝,至于黄发,直亮不亏。 (《楚国先贤传》引)
陈寿:韩暨处以静居行化,出以任职流称;崔林简朴知能;高柔明於法理;孙礼刚断伉厉;王观清劲贞白,咸克致公辅。及暨年过八十,起家就列;柔保官二十年,元老终位:比之徐邈、常林,於兹为疚矣。 (《三国志》)
高郢:自非贡禹之守经据古,赵憙之正身匪懈,韩暨之志节高洁,山涛之道德模表,纵过常期,为贪冒。 (《旧唐书》引)
郝经:①韩暨年逾八十,叨践台鼎,老不知止者也。 (《续后汉书》)②诸公蔼蔼,继处端。靖共正直,肃清皇轨。 (《续后汉书》)
艺术形象
在小说《三国演义》中,韩暨于第九十八回出场,为魏国太常卿。当时大将军曹真与蜀军对阵,曹叡令韩暨持节告戒曹真不可与蜀军交战,一定要坚守,待蜀兵退走再追击。司马懿在洛阳市外送别韩暨,嘱咐他不要对曹真说这是自己的意见,只说是司马绍下诏,韩暨辞别而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