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格帕斯(俄语:Лангепа́с;汉特语:Лӑңкипос,Lăŋkipos)是俄罗斯汉特-曼西自治区东部的一个城市,位于汉特-曼西斯克以东545公里,秋明东北875公里。1985年建市,人口在过去三十年中有所增长,2010年人口为41,670人。兰格帕斯的主要产业是石油和天然气的开采。城市名称在汉特语中的意思是“松鼠水道”。
简介
兰格帕斯,2002年人口37,182人。1985年建市。石油和天然气的开采是本市主要产业。城名在汉特语的意思是“松鼠水道”。
汉特-曼西自治区
汉特-曼西自治区(Ханты-мансийский автономный округ),当地习惯自称“尤格拉”(Югра),归乌拉尔联邦区秋明州管辖,为俄罗斯联邦主体,以条约形式调整与秋明州的关系,根据2004年夏季签订的五年规划,2005—2010年,自治区每年向秋明州上缴收入的30%。
该区建设始于50年前西西伯利亚州的兴建,原属苏联的北部边疆区。1991年之前,该区以新矿勘探,石油开采和加工生产为主。1993年汉特-曼西被俄罗斯苏维埃联邦社会主义共和国政府确定为自治区,社会经济建设蓬勃发展,与俄联邦其他地区一起步入国际市场。
汉特-曼西自治区辖9区22市,分别是下瓦尔托夫斯克区、苏尔古特辖区、涅夫捷尤甘斯克区、汉特-曼西斯克区、白雅尔斯克辖区、十月区、康丁斯克区、苏维埃区、别列佐夫斯克区。总面积53.48万平方公里,区边界线长4750公里,鄂毕河和额尔齐斯河穿越全境。截止2006年1月1日总人口147.82万,2006年1—4月人口自然增长3059人。
汉特-曼西自治区资源丰富,行政管理及信息化透明度高,工业较为发达,工业生产水平高,尤其是能源和电力产业在俄罗斯苏维埃联邦社会主义共和国中占有重要地位。
汉特-曼西自治区 - 文化象征
区徽和区旗都是在1995年9月14日通过的。”汉特一曼西自治区区徽是一个银灰色标志,它的底板是两块接在一起的盾牌,图案是一个‘双头鸟,造型,背景
汉特墨西哥国立人类学博物馆里陈列的汉特人传统的服饰和用品为蓝绿色。徽的外部镶金”。
“几何图形的盾在一块红色方形盾里,盾的底部有一个尖头。盾上方为鄂毕乌戈尔人装饰风格的白色鹿角图案,绿色雪松枝编织的花环套在盾的外面。盾下方的蓝色带上写有银色字母‘尤戈尔’。
双头鸟是宗教仪式图案,伴随位于乌拉尔区的芬兰乌戈尔部落古老的祭祀传统而出现。神鸟双头对称,尾巴连在一起。它用自己的翅膀托举升起的旭日——生命之源、古代乌拉尔和外乌拉尔民族的保护神。乌戈尔部落于公元前1000年从北哈萨克斯坦草原和西西伯利亚地区迁徙到此地,并成为汉特人和曼西人的祖先。俄罗斯人在11世纪末把他们称为“尤戈尔人”(来源于乌戈尔)。“尤戈尔”边疆区、“尤戈尔地区”也因此得名。
“尤戈尔”是对自治区古老的称呼。白色鹿角图案仿照的是北方鹿角,这是汉特曼西族常用的装饰图案。还在13—14世纪,汉特人和曼西人就从涅涅茨人那里学习了养鹿业。今天,当地居民还在从事这个行业。
绿色雪松枝编织的花环表明,自治区一半以上的面积为森林所覆盖,其中又以针叶林为主。几何图形的盾大致与双头鸟造型的风格一致。
“汉特——曼西自治区区旗是长方形,旗左侧部分被分为两个大小相等的色带(上为蓝色,下为绿色),旗右侧部分为白色方形区域”。
“旗的左上方是区徽上的白色鹿角图案”。
“旗帜的长宽比例为2比1,白色方形区域的宽与旗长比例为1比20”。
区徽和区旗的颜色反映了汉特—曼西自治区的地理和民族心理特点。蓝色是水的颜色,代表流经该区的近30000条河流和超过2.9万个湖泊;绿色是森林的颜色;白色表明自治区每年有200天时间是被白雪覆盖;金黄色象征自治区及自治区人民光荣的过去;红色代表生命、美丽与勇敢。
对汉特一曼西斯克市市徽的描述是:”天蓝色背景下是金黄色半圆,上方是三片星状雪花,半圆下方是绿色的部分,这中间伸出绿色云杉,两边的云杉是楔子形;在绿色部分里,一只白鹤向上飞翔”。徽的设计者是雅罗斯拉夫。伊万诺维奇。列夫科。
徽的中间部分是四个象征性事物的组合,背景为天蓝色。背景象征水和天空。弧形半圆代表太阳和额尔齐斯河与鄂毕河流过的山丘。半圆上方的蓝色背景上是三片雪花(突出北方城市的特点,表示多雪的漫长冬季)。以金黄色半圆为背景矗立着三颗碧绿的云衫,两边的云衫呈圆锥形,金黄色象征环绕城市的原始森林。市徽下方的绿色背景上是一只展翅飞翔的白鹤,它的翅膀仿佛要遮盖整个区域。白鹤象征纯洁和城市地理位置的特殊性。
市旗是长3米、宽2米的长方形,由蓝黄绿三个等宽色条组成。绿色条位于中间,有一个突起的形状复杂的图案,与市徽图案一致——云杉,两边的云杉为楔子形。蓝条的中间是三片雪花,绿条上是向上飞翔的白鹤。市旗是在市徽基础上设计的,表达了相同的象征意义。
汉特-曼西自治区 - 地区气候
汉特人类学博物馆里陈列的汉特人传统的服饰和用品汉特-曼西自治区位于俄罗斯中部,西西伯利亚平原的中心,在北纬58—66度之间,南北宽900公里,东西长1400公里。森林茂密,25000个湖泊分布在森林和沼泽之间。
由于位于乌拉尔山脉西坡,向北极地区敞开,冬季冰雪覆盖,严寒而漫长,夏季温暖而短暂,春季迟来,晚秋霜冻。一月平均气温-18℃至-24℃,冰雪期为十月底至来年五月初,持续180—200天。六月平均气温15.7至18.4度,仍有霜冻。全年日照时间1600—1900小时,植物生长期80-115天。夏季北风,冬季南风。年降水量400—550mm,降雪覆盖50-80cm,七月份是主要的降水期,达总量的15%。
汉特-曼西自治区 - 自然资源
1、石油和天然气 石油储量占俄罗斯的56.9%,世界的7.5%,天然气储量占俄罗斯的4.3%。全区天然气和石油生产企业59家,2005年开采石油2.676亿吨,天然气2750万立方米。从1964年至2006年1月,石油总开采量83.293亿吨。至2006年1月,处于运营的石油矿井256个,其中52个(20%)年产100万吨以上。
2、森林 汉特-曼西斯克自治区有两个自然生态区:乌拉尔山区和西西伯利亚地区平原。森林面积4890万公顷,其中原始森林占全区的87%,占全俄罗斯森林资源的4.5%。优良针叶树种有:松树、云杉、雪松、落叶松、冷杉属,山杨林和白桦林。原木储量超过31亿立方米,可利用量达15亿立方米,占全国的3.8%。每年允许采伐量2920万立方米,其中针叶林1570万立方米。目前自治区仅使用了年可采伐量的8%。
汉特-曼西自治区 - 交通运输
汉特-曼西自治区的货物主要依靠水路和铁路运输,此外,公路运输占29%,空运占2%。目前,自治区有11个航空港,苏尔古特、汉特-曼西、下瓦尔托夫斯克、科卡雷姆和拉杜什内机场具有国际航运能力。自治区航空公司不仅能运输乘客及货物,还能为电力供暖设备项目及石油、天然气产区提供服务。
汉特-曼西自治区与俄罗斯各工业区及亚马尔-涅涅茨自治区之间的电力铁路交通发达,干线总长1106公里。西部铁路干线为林业生产企业和东北部的石油天然气企业提供服务。三条铁路干线保证区内运输:分别是苏尔古特线,全长650公里;下塔吉尔斯克线,全长339公里;斯维尔德洛夫斯克州线,全长117公里。正在规划建设的有沿乌拉尔山东坡铁路线,秋明-托博尔斯克苏尔古特电气化线路。
境内公路线全长1.8万公里,硬路面1.3万公里。
建材、矿产等原料的运输主要依靠水运,主要运输河道是鄂毕河和额尔齐斯河,区内航线全长5026公里,其中3578公里是支线和小河道,可通航期五个半月。
汉特-曼西自治区 - 经济状况
汉特-曼西自治区是全国最富有的地区之一,石油产量占全国的60%。人口占全国的1%,国内生产总值占7.5%,地区总产值在国内处领先地位。该区基础设施发展很快,工资水平高于全国平均数4倍多,1996-2005年居民人数增长7%,人口出生率和外来定居人口数均远远高于全国平均值,失业率低于9%。2005年居民收入达3053.429亿俄罗斯卢布,人均月收入17321.5卢布。
(一)汉特-曼西自治区在俄罗斯苏维埃联邦社会主义共和国省份中的产业排名
列第一位的有:税收,石油产量,电力生产;
列第二位的有:天然气产量,固定资产投资总量。
2006年2月27日标准普尔国际评级机构提高了汉特-曼西自治区的信誉等级,由BB提高到BB+,俄罗斯评级标准由俄AA提高到俄AA+,上升为稳定级。
(二)经济特点
与其他国内地区相比,汉特-曼西自治区政治稳定,资源多样,能源优势明显,居民需求潜力大,现代通讯设施发达。有利的经济因素有:福利水平大大高于全国平均指标;近两年除去资本开支,预算收入超额完成45%,财务清偿能力强;债务负担低,2006年1月债务大大降低,直接债务不到收入的1.7%,总债务不超过预算收入的5%,且没有借债计划。
不利经济因素:生产和税收对石油的依赖性强,一半的税收靠五个全国最大的石油生产企业支撑;各项制度尚待健全;需要提高对预算和收入的管理水平。
(三)招商引资法规及政府支持投资的重点
近几年,政府利用弹性开支大的优势,积极投资经济建设,制定多项优惠政策,大力开展招商引资,努力改变单纯依赖石油产业的局面。2004年至今,自治区政府制定了一系列招商引资及税收优惠法规,包括:《汉特-曼西自治区政府支持投资活动法》
《汉特-曼西自治区税收优惠法》、《汉特-曼西自治区交通税法》;《汉特-曼西自治区企业财产税法》;《汉特-曼西自治区政府预算部分企业所得税法》;《政府机关关于注册及评价投资项目的决定》;《汉特-曼西自治区关于对投资者投资项目借贷提供政府预算补助的决定》;《汉特-曼西自治区关于投资鉴定委员会的决定》。
政府对投资活动的支持,促进了投资活动的发展,提高了投资者利用当地及境外物质基础,利用资源优势和先进技术,投资商品生产和服务领域的积极性。
1、石油及天然气产业 近两至三年期间政府偏重于石油项目的投资,主要是对大型石油生产企业。包括:采用新技术和方法提高产量,发展高新科技,管道建设,废物利用及加工石油伴生气,资源保护,石油加工。各项投资计划也有国外企业家的加入。
与此同时,政府深刻认识到单一的石油产业发展影响到自治区的总体建设,为此积极制定其他各类经济部门的发展规划,促进新兴工业部门建设,投资高新技术和产业。
2、发展石油及与其石油伴生气化工产业 自治区石油气年产量超过250亿立方米,占全国伴生气体总产量的70%。(干气可用于锅炉房,水电站,炼炉等;液态气可用于石油加工及化工企业等)。适宜发展下列深加工化工产业:如聚乙烯、丙烯、无硝酸盐氮肥等。
自治区计划投资兴建高质量路面沥青加工厂。自治区“旺业冈”矿Вань-Еганское месторождение以产“重油”为特色,可生产高质量路面沥青,满足市场的广泛需求。弥补产业空白,仅自治区需求量就达5万吨,目前区内所用沥青是从国内1000-2000公里以外的其他地区运送而来。计划兴建的石油加工厂沥青产量超过10万吨。2004年完成了实验室技术检测,沥青及其他石油产品市场营销调查,制作投资发展系列计划等工作。预计建设该工厂需投入9000万美元。政府寻找对该项目有兴趣的投资者。
3、林业体系开发计划 优先发展林业化工,开发低质量的软阔叶林。建设一座大型造纸厂是自治区重要的一项投资规划。厂址定在苏尔古特和涅夫捷尤甘斯克区,鄂毕河附近,那里交通运输发达,电力供应充足,该造纸厂的电力需求量在113兆瓦左右。该大型造纸厂建设投资10亿美元左右。2005年开始可行性研究。
4、投资建设创花板生产企业计划(OSB)该项目生产能力每年18万立方米,最大生产能力25万立方米。建厂计划投资9000万美元。
5、兴建高纯度石英砂生产及加工厂 自治区计划在2006年生产石英砂2千吨,至2008年增至10万吨,并计划建立配套企业,生产石英管等石英加工产品。
除此之外,自治区还有意兴建平板玻璃厂和现代化制药厂。
汉特-曼西自治区 - 对外交往
汉特-曼西自治区地理位置重要,人口稀少,为实现经济多元化,亟需发展国际间合作。近年来,汉特-曼西自治区与加拿大、美国、德国、芬兰、法国等7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企业进行了富有成效的商业合作。在道路和住宅建设方面,主要采用芬兰和加拿大科技;石油、天然气设备主要引进加拿大技术;从芬兰引进北方居民的热能生产设施和林业生产设备;在信息和网络技术方面主要采用美国的先进经验。目前自治区的网络建设在“电子俄罗斯”规划中位居全国前列。
目前投资热点集中在:石油开采、石油天然气加工、矿物勘探和开采(黄金、有色矿石、石英等等),林业加工。自治区有8家外资企业和9家外国公司的分支机构。注册的外资合资企业有近130家。
汉特曼西自治区对外经贸(商业及服务业)活动统计表
(单位:万美元)
时间 出 口 进 口 商品贸易
2003 150.41 150.41
2004 34.30 720.82 755.12
2005 216.42 2164.20
2006(1季度) 213.85 213.85
进口构成:配套及成套机械设备74%,复合材料,塑料和制成品13%,无机化学产品 7%,光学仪器及设备 3%,黑金属产品 2%,电子机器及设备1%。黑色金属制成品占出口量的70%
1991年,我国朝阳市与汉特-曼西自治区苏尔古特结为友好城市,揭开了中国与汉特-曼西自治区友好交往的序幕。近年来,双方互访较多,但目前尚无中国企业和中国合作伙伴在自治区注册登记。自治区成立以来仅有282名中国人入境。吸收中国工人最多的企业是艾捷里维斯东方公司элельвейс和涅夫捷尤甘斯克市鄂毕建筑公司обьстрой。中国劳务主要在建筑、贸易和餐饮行业工作。(详细内容见附件《中国与汉特-曼西自治区交流合作简况》)
汉特-曼西自治区 - 经贸合作
(一)有利因素
1、发展合作的时机较为理想。一是目前当地产业仍然比较单一,政府要求发展其他产业的愿望较为迫切。二是能源充足,资源丰富。能源资源领域的纵向开发还在起步阶段,政府依靠能源资源优势搞开发的可行性项目较为实际。三是基础设施建设已经基本到位,区内交通运输便捷,生产和生活的基本需求可以保障。
2、有较好的合作基础。该区最大的工业城市苏尔古特与我国的朝阳市友好交往时间较长,近年来,中国官方代表团已经三次访问该自治区,接待和会谈规格都较高,地方媒体广泛宣传,表明了当地政府和群众对中国人的印象较好,有与我国开展多方位合作的愿望。
3、信息互换较为便捷。当地信息化技术比较发达,走在全俄罗斯的前列。给前来投资的企业提供了较好的信息互换平台,为投资提供了更多的便利条件。
(二)不利因素
1、地处内陆,对外交通成本高。其区内交通虽然便捷,但与区外的远程联系基本靠航空和水运,鄂毕河和额尔齐斯河的封冻期长达半年多,生产出的产品运费高昂。通过对比汉特-曼西斯克市与莫斯科的大宗商品价格,一般高出10%。
2、气候寒冷,对机械设备和技术的要求较高。从其开放以来的合作对象来看,基本为芬兰、加拿大等偏北寒冷的国家,一方面与引进其先进的技术和设备有关,另一方面也与这些国家的气候与其相似不无关系。
3、劳动力短缺,不仅会提高成本,而且还会加长生产周期。这是整个俄罗斯目前面临的问题之一,如果其移民政策还不松动,会影响其发展进程。汉特-曼西自治区虽然近年来依靠富裕的生活,外来定居人口有所增加,但劳动力仍是一大缺口。
4、政府较为“年轻”,经济建设的经验值尚需累积,各项经济政策有待进一步完善。
汉特-曼西自治区 - 中国与汉特
1997年 辽宁省朝阳市与汉特-曼西自治区苏尔古特市签订发展友好关系协订
2000年11月 汉特-曼西自治区参加在广州举办的中俄第三次商务
会谈,“中俄地区间政府及企业交流论坛”
2001年10月16—21日 应俄罗斯东盟合作基金邀请,费立宾科
2002年2月 苏尔古特参加了北京举办的国际武术比赛
在北方国际论坛框架下,汉特-曼西自治区与黑龙江省首先开展了“年青人经济论坛”,“北方地区生态”计划。
2004年6月 黑龙江省外办在汉特-曼西自治区访问,参加了地区委
员会与北方国际论坛“汉特-曼西斯克会议”,并参加了苏尔古特“北方居民健康及生态问题”国际科学实践会议工作。
2004年8月6日 自治区副州长别兹就吸引中国投资问题在北京进
行工作访问
2004年8月18—21日 中国驻俄罗斯大使馆经济处处长率团在汉特-曼西自治区访问,了解了自治区的经济社会发展情况。访问期间,中国代表团成员与自治区财务局长、副州长秋季娜,自治区科技投资局长斯米尔诺夫,自治区及苏尔古特市ТПП负责人举行了会谈,并会见了自治区企业代表。
2005年6月14—20日,汉特-曼西自治区州长率官方代表团参加了在哈尔滨市举办的第七届北方国际论坛高层会议。
2006年下半年汉特-曼西自治区政府出访计划:
9—10月 参加“中俄区域间政府企业交流论坛”
11月 汉特-曼西自治区州长率官方代表团出访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