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

大白鹭普通亚种

中文名称:大白鹭普通亚种,拉丁学名:Casmerodius albus alba modestus。属于动物界大白鹭普通亚种,脊索动物门鸟纲鹳形目鹭科,白鹭属,大白鹭。分布于印度日本澳大利亚。繁殖于中国辽宁、吉林省河北省、北京、浙江省福建省云南省,经山东省河南省江西省西藏自治区(南部)、广东省,偶见于台湾和海南省种群现状:该物种分布范围广,不接近物种生存的脆弱濒危临界值标准(分布区域或波动范围小于20000平方公里,栖息地质量,种群规模,分布区域碎片化),种群数量趋势稳定,因此被评价为无生存危机的物种。

基本信息

【中文名称】大白鹭普通亚种

【中文别名】普通大白鹭

【拉丁学名】Casmerodius albus alba modestus

【命名者及时间】J. E. Gray, 1831

【科属分类】脊索动物门鸟纲鹳形目鹭科,白鹭属,大白鹭

形态特征

大白鹭普通亚种是大白鹭的亚种之一,大型涉禽,体羽全白。繁殖期背部披有蓑毛。嘴绿黑色,跗和趾黑色。冬季背无蓑羽,嘴为黄色。全身纯白色;头无羽冠,胸前无蓑羽;繁殖期背部着生蓑羽。虹膜黄色;嘴、眼先和眼周皮肤繁殖期为黑色,非繁殖期为黄色;跗跖及趾、爪黑色。嘴长而尖直,翅大而长,脚和趾均细长,胫部部分裸露,脚三趾在前一趾在后,中趾的爪上具梳状栉缘。雌雄同色。体形呈纺锤形,体羽疏松,具有丝状蓑羽,胸前有饰羽,头顶有的有冠羽,腿部被羽。

生活习性

主要栖息于海滨、湖泊、河流、沼泽、水稻田等水域附近,行动非常机警,见人即飞。白昼或展昏活动,常站在水边或浅水中,用嘴飞快地攫食。迁徙种类。常成单只或10余只的小群活动,有时在繁殖期间亦见有多达300多只的大群,偶尔亦见和其他鹭混群。白天活动,多在开阔的水边和附近草地上,行动极为谨慎小心,遇人即飞走。刚飞行时两翅扇动较笨拙,脚悬垂于下,达到一定高度后,飞行则极为灵活,两脚亦向后伸直,远远超出于尾后,头缩到背上,颈向下突出成囊状,两翅鼓动缓慢。站立时头亦缩于背肩部,呈驼背状。步行时亦常缩着脖,缓慢地一步一步地前进。以水种生物为食,食性以小鱼、虾、软体动物门甲壳亚门、水生昆虫为主,也食蛙、蝌蚪等。

繁殖方式

每年5~7月繁殖,营巢于高大的树上或芦苇丛中,多集群营巢。巢非常简陋,由枯枝、干草等搭成。每年繁殖1窝,每窝产卵3~6枚,一般为4枚。卵为椭圆形或卵圆形,天蓝色,产出第一枚卵后即开始孵卵,由雌雄亲鸟共同承担,孵化期25~26天,早成雏晚成性,雏鸟孵出后由雌雄亲鸟共同喂养,大约经过1个月的巢期生活后即可飞翔和离巢。

分布范围

分布于印度日本澳大利亚。繁殖于中国辽宁、吉林省河北省、北京、浙江省福建省云南省,经山东省河南省江西省西藏自治区(南部)、广东省,偶见于台湾和海南省

种群现状

该物种分布范围广,不接近物种生存的脆弱濒危临界值标准(分布区域或波动范围小于20000平方公里,栖息地质量,种群规模,分布区域碎片化),种群数量趋势稳定,因此被评价为无生存危机的物种。

保护等级

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 2012年濒危物种红色名录ver 3.1——低危(LC)。

参考资料

河南工人日报数字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