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牛毛藓(学名:Ditrichum pallidum (hedw.) hamp)是苔藓植物,植物体丛生,黄绿色或暗绿色。茎直立,高约0.5—1厘米,多单一,稀分枝,叶密集,茎下部的叶较小,茎顶的叶较长大。叶直立伸展,有时略偏向一侧,干时上部有点扭转,长卵圆形或披针形,先端成半管状的细长尖,边直,先端具齿突;中肋扁阔,与叶细胞界线清楚,占据叶尖的大部分,突出叶尖成长芒状;上部叶细胞狭长方形,中部细胞狭长方形或长的4—6边形,基部细胞透明,壁薄,长方形或长圆状六边形,向边缘的细胞狭长。雌雄同株异苞。雌苞叶基部鞘状,先端成细长尖。柄纤细,长1—2厘米,黄色到红棕色。孢蒴长圆状圆柱形,直立或略弯曲,淡红褐色;环带由2—3列细胞组成;蒴盖圆锥状,具喙状尖头;蒴齿裂至基部,线形,具细密刺疣。孢子具疣
形态特征
植物体丛生,黄绿色或暗绿色。茎直立,高约0.5—1厘米,多单一,稀分枝,叶密集,茎下部的叶较小,茎顶的叶较长大。叶直立伸展,有时略偏向一侧,干时上部有点扭转,长卵圆形或披针形,先端成半管状的细长尖,边直,先端具齿突;中肋扁阔,与叶细胞界线清楚,占据叶尖的大部分,突出叶尖成长芒状;上部叶细胞狭长方形,中部细胞狭长方形或长的4—6边形,基部细胞透明,壁薄,长方形或长圆状六边形,向边缘的细胞狭长。雌雄同株异苞。雌苞叶基部鞘状,先端成细长尖。蒴柄纤细,长1—2厘米,黄色到红棕色。孢蒴长圆状圆柱形,直立或略弯曲,淡红褐色;环带由2—3列细胞组成;蒴盖圆锥状,具喙状尖头;蒴齿裂至基部,线形,具细密刺疣。孢子具疣。
生长环境
生于海拔1200—3200米的林地及路旁土坡。
分布范围
产贡山独龙族怒族自治县、绿春县、腾冲市、耿马傣族佤族自治县、沧源佤族自治县等地。
贵州省、西藏自治区、广东省、福建省、浙江省、江苏省、湖南省、安徽、江西省、河南省、山东省也有。
主要价值
性状鉴别:本品为数株丛生的片状或团块状,黄绿色或金黄色。每株分离后,湿润展平,茎长0.7-1cm。叶多列,卵状披针形或条状,长3-5mm,基部较宽,向内卷,下延呈尖耳状,全缘,上部渐狭,顶部叶缘具细齿,中肋1条,较粗,直达叶尖;苞叶较大,基部鞘状。有的可见长1-3cm的细长蒴柄,孢蒴卵状圆柱形,蒴盖具喙状短尖,蒴帽兜形。气微,味淡。
【药性】:淡,凉
【功效分类】:熄风镇惊药
【主治】:小儿惊厥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青岛地铁15号线30g。
【出处】:《中华本草》
【药名】:黄牛毛藓
【汉语拼音】:huang niu mao xian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Ditrichum pallidum(Hedw.)Hamp.[Trichostomum pallidum Hedw.]
【功效】:熄风镇惊
【科属分类】:牛毛藓科
【药材基原】:为牛毛藓科植物黄牛毛藓的植物体。
【生态环境】:生于林下地上。春季至秋季多见。
【采收和储藏】:夏、秋季采收,洗净,晒干。
本种提示
该种植物变化较大,其植株从0.5—1厘米或稍长;蒴柄长1—2厘米之间,黄色到红褐色,有时上部棕色,下部黄色或橙黄色,从而可见该种不仅变化大,且各特征之间过渡类型多,因而 Thériot,以体形高大,蒴柄较长,橙黄色与原种略不同所分出之变种 Ditrichum pallidum var. sinense Thér. 可能是该种的同物异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