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

杜兰朵公主

《杜兰朵公主》是由意大利作曲家贾科莫·普契尼(Giacomo Puccini)创作的一部具有史诗般格局的歌剧。该剧以中国宫廷为背景,采用了中国歌谣《茉莉花》的旋律作为动机。

作者简介

乔柯摩·普契尼(Giacomo Puccini,1858-1924),是一位杰出的意大利作曲家,以其对爱情主题的独特处理而闻名。普契尼共创作了十二部歌剧,其中《杜兰朵公主》是他晚年的重要作品之一。1920年开始构思这部歌剧,但在1924年秋季被诊断患有喉癌,同年11月29日去世,享年66岁。在他去世之前,仅完成了《杜兰朵》的前三幕,最后一幕的终曲部分由其学生弗朗哥·阿尔法诺完成。

剧情概述

《杜兰朵公主》讲述了一个中国元朝时期的故事。公主杜兰朵为了报复祖先被掳走的仇恨,规定任何想要娶她的男子必须解答她的三个谜语,否则将面临死亡。鞑靼王子卡拉富被杜兰朵的美貌吸引,不顾众人的反对,决心应战。在解开了所有的谜语后,杜兰朵依然不愿意结婚,但卡拉富提出一个新的谜语,如果公主能在天亮前知晓他的名字,他就愿赌服输。在经历了一系列的考验后,卡拉富的一个吻融化了杜兰朵冰冷的心,两人最终结为夫妻。

剧情介绍

第一幕

在一个官员宣读法令后,波斯王子未能正确回答谜语,即将被处死。人群聚集在宫殿前,目睹这一悲剧。鞑靼王子卡拉富和他的父亲帖木儿以及侍女柳儿在此相遇。卡拉富被杜兰朵公主的美丽所吸引,决定求婚。尽管遭到多方劝阻,他毅然敲响铜锣,宣布自己的挑战。杜兰朵公主接受了挑战,三位大臣对此嗤之以鼻。

第二幕

三位大臣抱怨宫廷生活的繁琐,而杜兰朵公主则表达了对祖先遭遇的愤怒。卡拉富坚定地回答了公主的所有谜语,赢得了人们的赞誉。杜兰朵公主不甘心失败,提出新的条件,要求在天亮前知晓卡拉富的名字。

第三幕

杜兰朵公主威胁全城居民不得安睡,寻找卡拉富的名字。卡拉富的父亲和侍女柳儿被捕,遭受折磨。柳儿宁死也不肯泄露卡拉富的身份,最终自杀。卡拉富谴责杜兰朵的残忍,并强行亲吻了她。杜兰朵心中燃起了爱情之火,但她并未公开卡拉富的名字,而是宣布他名为“爱”。

著名演出

《杜兰朵公主》曾在多个国家和地区上演,包括1998年的紫禁城演出,由祖宾·梅塔指挥、张艺谋执导,以及2000年台湾豫剧团的跨界演出。此外,2003年世界花样滑冰锦标赛中,申雪赵宏博的表演也使用了该剧的音乐。

其他改编

除了贾科莫·普契尼的原版,还有多位艺术家进行了改编,包括马克斯·韦伯、布索尼和中国剧作家魏明伦。2008年,张惠妹在日本参与了大规模的《杜兰朵公主》舞台剧巡演。

音乐特点

普契尼在这部歌剧中巧妙地融入了中国元素,尤其是《茉莉花》的旋律,使得整部作品充满了东方风情。他还创新性地结合了多种音乐风格,展现了角色的性格特征。

表演轶事

1926年《杜兰朵公主》在斯卡拉歌剧院首演时,指挥家阿尔图罗·托斯卡尼尼在演奏至柳儿自刎的情节时,突然停止了演出,以此纪念贾科莫·普契尼。此后,演出才按照阿尔法诺续写的完整版本继续进行。

参考资料

贾科莫·普契尼.知乎.2024-10-20

著名古典音乐普及人刘岠渭做客清华导赏经典歌剧《杜兰朵公主》.清华大学.2024-10-20

普契尼的绝笔——《图兰朵》(Turandot).知乎专栏.2024-10-20

河南工人日报数字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