衣福堂(1909-1991),原籍栖霞县,是一位著名的烹饪大师。他的父亲衣志甫是一名铁匠,在光绪二十四年(1898)迁至蓬莱城并在此定居。衣福堂自幼进入"兴利"馆学习厨艺,掌握了精湛的人工拉面技巧。他在1928年开始独立经营拉面生意,凭借独特的口味和严格的限量销售策略,使得他的小面成为了蓬莱区的地方特色美食。
人物经历
衣福堂13岁时开始在"兴利"馆学习厨艺,师从名师,习得了手工拉面的技艺。1928年起,他开始了个人的拉面事业,最初是以肩挑炉灶的方式在街头售卖。他的拉面以真鲷(加吉鱼)熬制的汤底著称,辅以绿豆淀粉、酱油、木耳、香油、八角、花椒等多种调料,每一碗都精心烹制,口感细腻且有韧性。由于衣福堂的小面品质上乘,每天只出售一百碗,因此常常供不应求,深受食客喜爱。
1940年,他与当地商人万聚德合作,在钟楼西街开设了"福聚"饭馆。到了1945年,衣福堂自己创办了"衣记"饭馆,除了继续提供小面外,还增加了馄饨和其他鲁菜菜品。他的小面因其选材讲究、工艺精细而在当地声名鹊起,被称为"蓬莱小面",至今仍是蓬莱区的知名小吃。许多餐馆仍然遵循衣福堂的传统做法,将小面作为早餐的一部分,称为"蓬莱小面",甚至一些高档餐厅也以此招待贵宾。
衣福堂不仅擅长制作小面,他对鲁菜也有深入的研究,能烹调超过四百种不同的菜肴。在他的职业生涯中,培养了许多徒弟,其中佼佼者有六七位。1956年,随着饮食行业的公私合营,衣福堂加入了蓬莱县饮食一店担任厨师,并在1962年晋升为业务主任,同时继续负责厨房工作。1973年,他正式退休,享年82岁。
荣誉与影响
衣福堂的小面以其独特的风味和严格的质量控制赢得了广泛的赞誉。他的烹饪技艺和经营理念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许多餐馆至今仍在使用他的配方和方法来制作小面。衣福堂的一生致力于推广和传承蓬莱小面这一地方美食,他的贡献使这种传统食品得以延续和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