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玄鹿》是韩国作家韩江所著的第一部长篇小说。于2013年7月1日由吉林出版集团出版,金莲顺翻译。
《玄鹿》描述了现代社会对普通人的忽视和侵夺,以及看不到生活希望的普通人的无奈和绝望。小说中矿工之女仪仙、报社记者仁英、仪仙的男友、仁英的学弟明润等,他们都经历过不愿提及的伤痛、绝望,内心都有黑暗的角落,正是生活在社会底层的玄鹿,渴望阳光却始终与黑暗相伴。
创作背景
韩江表示这个故事可能来自中国。她最初是从阿根廷作家豪尔赫·路易斯·博尔赫斯的《想象中的动物》这本书中看到这个故事。书中写到这只鹿为了从地下来到地上见到阳光,向人们交出蹄子和牙齿保证不会伤害人,而它一来到地上就融化了,化为一摊泪水,这是她加上去的。20多岁时,她读到这个故事,25岁时想写一个煤矿题材的故事,便想要把这个传说放进去,28岁时写成了《玄鹿》。
内容情节
小说《玄鹿》以独特的梦境开篇,报社记者任英被学弟明润从梦中唤醒,他们共同踏上寻找失踪友人仪仙的旅程。故事的舞台主要设置在一座名为荒谷的城市,这里正是仪仙的故乡。这场充满悬念的寻找之旅,不仅仅是为了找到一个人以及探寻她神秘的过往,更是在跟随现代化进程的巨轮轰响过后,深刻地见证一座曾经以煤矿为主的工业化城市是如何一步步陷入被遗忘、被抛弃的艰难困境之中。
小说采用了多视角叙述方式,时常在几名主要角色身上来回切换,自如地游走于现实与记忆的两端。在这个过程中,角色之间逐渐形成了对彼此命运的映照。明润出身贫寒,在首尔努力打拼,然而生活的压力却逐渐将他的锐气消磨殆尽。任英经历了失去姐姐和母亲的巨大痛苦,从此学会用一套看似冷血的处世方式来保护自己。而小说的核心角色仪仙,出生在煤矿城市周边的一个矿工家庭,没有户口,也没有身份证明,她的家人和故土随着城市的衰败而消失。从年少时起,仪仙就以一种从未被世界完全认可的身份艰难地生活着。用仪仙自己的话来说:“我的人生是由谎言构成的,所以我是自由的。”
荒谷市区的街道阴冷无比,无人居住的住宅区寂静得让人胆寒,废弃的煤矿散发着落寞的气息,偏僻的车站仿佛被世界遗忘。这些环境的黑暗成为了人物共同的底色,紧紧地裹住他们,然而却又不足以完全测量出他们精神世界的暗度。
在黑暗中待久了之后,因为无法承受光的照耀,对光的向往便成为了一种自我毁灭。仪仙“像植物一样”靠近光线,脱光衣物在阳光下尽情奔跑,渴望通过触碰他人的肌肤来感知自身真实的存在。但这些行为越发让她意识到自身黑暗的过往难以被抹去。意识到这一点后,仪仙选择了消失。在小说结尾,某种程度上与过往和解的仁英和明润未能找到仪仙。这个结果其实并不难想象,自身的和解意味着他们脱离了将他们联结在一起的黑暗,也就不再能找回坠入黑暗深处的仪仙。在任英的想象中:“那摇荡着的黑暗上面,垂着头的仪仙犹如受伤的草食动物,向着墨蓝的虚空蹒跚而去。那似乎是谁都无法阻止的、绝不会停止的沉默的脚步。”
人物角色
仪仙
仪仙是矿工的女儿,出生在煤矿城市周边的村落。仪仙没有户口和身份证明,她的家人和故土随着城市的衰败而消失。她从未被世界完全认可,生活在社会的边缘。她经历过许多不愿提及的伤痛和绝望,这些经历让她的内心有着黑暗的角落。仪仙的形象代表了那些在社会底层挣扎,渴望光明却又与黑暗相伴的人们。
仁英
仁英作为报社记者,有着敏锐的观察力和对社会的深刻洞察力。她同样经历过内心的黑暗和伤痛,这些经历让她更加关注社会底层人们的生存状态。在小说中,仁英是仪仙等人的朋友和支持者,她用自己的方式努力为弱势群体发声。
明润
作为仪仙的男友,仁英的学弟的明润,是一个善良、正直的年轻人,他深爱着仪仙,并愿意为她付出一切。明润同样生活在社会的底层,他经历过生活的艰辛和挫折,但从未放弃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在小说中,他是仪仙的重要精神支柱,也是她面对困境时的重要依靠。
作者简介
韩江,1970年出生于光州市,父亲和两位哥哥都是作家。从延世大学毕业后,韩江先后投身诗歌和小说创作。1999年,她凭借短篇小说《童佛》拿到韩国小说文学奖。此后,她先后出版了《植物妻子》(2000)、《玄鹿》(2005)、《素食者》(2007)。2010年之后,她的作品包括《少年来了》(2014)、《白》(2016),新作《不要告别》(작별하지 않는다)于2021年出版。在朴槿惠时期,韩江被列入文化艺术黑名单。
韩江现任首尔艺术大学文艺创作系教授,当代韩国文坛最具国际影响力的作家之一。她曾先后荣获《首尔新闻报》年度春季文学奖,韩国小说文学奖、今日青年艺术家奖、东里文学奖、李箱文学奖、万海文学奖等。
2016年5月16号,布克国际文学奖在伦敦揭晓。韩江凭借小说《素食者》击败诺贝尔文学奖得主费利特·帕慕克新作《我脑袋里的怪东西》,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大江健三郎晚年代表作《水死》,畅销书“那不勒斯四部曲”终曲《失踪的孩子》等154本名作最终成为该奖项历史上第一位亚洲作家。2017年,她获得了有“意大利诺贝尔文学奖”之称的马拉帕蒂文学奖。
2018年,她凭借作品《白》再次入围布克国际文学奖短名单,并且创纪录地在同一年凭借《少年来了》入围国际国际IMPAC都柏林文学奖短名单。2019年美国权威杂志《连线》将《素食者》选入10年来10本最佳类型小说之列,同时入选的还有诺贝尔文学奖得主石黑一雄的《被掩埋的巨人》和刘慈欣的《三体》。
2024年10月10日,瑞典学院将2024年度诺贝尔文学奖颁给了韩江。
主题思想
韩江在写《玄鹿》时写到了煤矿生活,也写了人们的痛苦。她想兼顾两者,就自然而然形成了自己的故事。这个故事虽然关于煤矿,但里面的人物义仙、仁英,还有后面的摄影家,他们生活在地下,想寻找光明。所以题目取为 “玄鹿”,在韩国是黑鹿的意思。她认为人本身就是玄鹿,都想从黑暗的地方出去寻找光明。
作品评价
《玄鹿》之美丽和伤感给我留下很深刻的印象。(《收获》编辑吴越 评)
玄鹿——作为小说中极少提到但极为重要的意象,这种生活在地下深处的生物总是渴望见到阳光和天空,被迫用角和牙齿换取通往地面的路,在遇到阳光的瞬间化成一滩液体。(澎湃新闻 评)
参考资料
玄鹿.豆瓣读书.2024-10-10
诺贝尔文学奖丨《收获》编辑吴越专访韩江:我的人生属于小说.澎湃新闻.2024-10-10
吴越:韩江的文学气质.百家号.2024-10-21
布克国际文学奖得主韩江与她笔下的“植物女性”.澎湃新闻.2024-10-10
韩国作家韩江获得2024年诺贝尔文学奖.澎湃新闻.2024-1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