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默庵是太平县医生。
人物经历
太平崔默庵以其精湛的医术而闻名。他曾遇到一位年轻的新婚男子,这位男子患上了严重的痘疹,导致全身浮肿,头部肿胀至如同斗一般大小。尽管多位医生对此束手无策,但崔默庵通过细致入微的观察和深入思考,最终找到了病因并成功治愈了患者。
医疗贡献
崔默庵的医疗实践不仅展现了他在临床方面的能力,也为后来的医学研究提供了宝贵的案例。他的故事被广泛传颂,成为中医史上的一段佳话。
作者简介
陆以湉,清代医家(1802-1865年)。字敬安,号定。浙江桐乡县人。尝于爱新觉罗·旻宁年间先后中举人及进士,并以知县分发湖北,后以父命改从教职,并选授杭州府教授。后以母老请辞回乡,家境不佳。嗣后又赴上海市、杭州市执教讲学,不久即辞世。其著为《冷庐医话》,载医范、医鉴、慎疾、保生等内容。全书多以病名为纲,叙述杂症之治疗及亲身所见所闻,且多有医史文献资料,颇有历史价值。另又有丰富个人经验,叙述其切身体验,诊断强调望、闻、切、问,并要求四诊互参,治病主张全面分析病症,机变活用,反对一己之偏,滥用或喜用某种药物,其议论亦多中肯,切中时弊。
原文
太平崔默庵医多神验,有一少年新娶,未几出痘,遍身皆肿,头面如斗,诸医束手,廷默庵诊之。默庵诊症,苟不得其情,必相对数日沉思,反复诊视、必得其因而后已,诊此少年时,六脉平和,惟稍虚耳,骤不得其故。时因肩舆道远腹饿,即在病者榻前进食。见病者以手擘目,观其饮;盖目眶尽肿,不可开合也。问:“思食否?”曰:“甚思之,奈为医者戒余勿食何?崔曰:“此症何碍于食?”遂命之食,饮啖甚健,愈不解,久之,视其室中,床榻桑椅漆气熏人,忽大悟,曰:“余得之矣!”亟命别迁一室,以螃蟹数斤生捣,遍敷其身。不一二日,肿消症现,则极顺之症也。盖其人为漆所咬,他医皆不识云。
译文
太平县的崔默庵治病多有神奇的效验。有个年轻人新近娶妻,不久出痘疹,全身都肿,头面部像斗一样大。许多医生没有办法,就请崔默庵给他诊治。崔默庵诊治疾病,如果没有掌握病因,总是要面对病人沉思几天,反复诊察,必定要找到病因然后罢休。诊察这个年轻人时,六脉正常,只是稍微虚弱一点罢了,一时间不了解病因。当时因为坐轿远道而来腹中饥饿,便在病人的床前吃饭。看到病人用手掰开眼皮,看着自己用饭,因为眼眶完全浮肿,不能睁开。崔默庵问道:“想吃吗?”病人回答说:“非常想吃,但医生告诫我不要吃,怎么办呢?”崔默庵说:“这种疾病对饮食有什么妨碍呢?”于是叫他吃饭。病人吃喝很香,崔默庵更加不理解。过了好久,崔默庵观察病人的居室里,床铺桌椅漆的气味刺激人,突然彻底醒悟,说:“我发现病因了!”赶快让病人另外搬个房间,用几斤螃蟹活着捣烂,敷遍病人的身体。不到—二天,病人浮肿消退,痘子透现,乃是非常顺利的症候。原来那病人被漆气伤犯,其他医生都不知道。
注释
1未几:不久
2束手:无策
3延:到
4相:病人
5骤:一时间
6擘:打开
7奈…何:对…怎么办
8碍:对…有妨碍
9亟;立刻
参考资料
冷庐医话:医多效验必有高明之处,这个故事虽短却真的很精彩.百家号.2024-08-31
《中医词典》k~l~m.中医世家.2024-08-31
《太平崔默庵医多神验》原文及翻译.《太平崔默庵医多神验》原文及翻译.2024-08-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