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水镇(Longshui town),是中国重庆市大足区区的下辖镇,地处大足区中南部,北至大足县城18公里,连接潼南区和安岳县;南去邮亭18公里;东经玉龙通永川,经石马达铜梁区;西出三驱、铁山,也通安岳。幅员面积99.3平方公里,辖13个行政村、15个社区,户籍人口11.58万人,常住人口15万左右。镇区地势平坦,唯花市街略高,海拔370米。属于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平均气温17.8度。因地处龙水公路东段,又因水心同鹿城区水心街道同名,故更名为龙水镇。镇人民政府驻幸光大道幸光路369号。
唐长安年间(701-704年),大足川(即濑溪河)侨户辐凑,人们在此开垦繁衍。明清时代为重要工商业场镇。该镇在建国初期称共和乡,1988年8月置镇。2019年,镇人代会将“龙水基础设施综合工程”列为8项民生实事项目的首项,整治了11条背街小巷。2024年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GDP)同比增长7%;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5.54%;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8.88%,其中工业投资增长44.71%;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7.65%;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7%。
龙水镇曾先后荣获“全国重点镇”“全国文明镇”“全国特色小镇”“全国最美特色小城镇”“全国小城镇示范镇”“重庆市市级重点示范镇”“重庆市商贸强镇”等荣誉称号。
名称
因地处龙水公路东段,又因水心同鹿城区水心街道同名,故更名为龙水镇。
历史沿革
唐长安年间(701-704年),大足川(即濑溪河)侨户辐凑,人们在此开垦繁衍。晚唐李晔大顺、景福年间(890-893年),昌州刺史、静南军节度使韦君靖于此置“龙水镇遏使”,驻军设防。相传此地曾为静南县和昌州治地。宋于此置“龙水镇”。明清时代为重要工商业场镇。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余栋臣在此起义失败,当局更名为“归化场”。宣统元年(1909年)为行政建制镇。宣统二年(1910年)分为玉龙、马跑二乡。自1931年(民国二十年)设区领乡,为区署所在地。1941年(民国三十年)为新建乡。该镇在建国初期称共和乡,1951年为龙西乡,自此镇区全为街道,无农村。1953年为县直属镇。1956年改称永新乡,1961年起为龙湾公社,1984年又改为乡,同年12月龙湾乡划归温州市龙湾区。1985年6月由龙湾乡析出部分建立水心乡,1988年8月置镇。
2019年,镇人代会将“龙水基础设施综合工程”列为8项民生实事项目的首项,整治了11条背街小巷,约2480平方米,增设了水篦子、更换了道板、疏通了水沟、安装了路灯。首批整治的24条背街小巷约8000平方米,涉及五金、花市、古南等6个社区,第二批涉及7个社区,将覆盖全镇。
2023年,龙水镇五金产业获评科技部创新型产业集群,电商产业园获评综合评价成绩突出的国家电子商务示范基地,成功入选全市“强镇带村”试点单位,生态环保工作成效显著获市政府督查激励,被市政府表彰为重庆市生态文明建设先进集体。
地理环境
地理位置
龙水镇位于大足区中南部河岸平坝,幅员面积99.3平方公里。北至大足县城18公里,连接潼南区和安岳县;南去邮亭18公里;东经玉龙通永川,经石马达铜梁区;西出三驱、铁山,也通安岳。
气候
属于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平均气温17.8度,年平均日照1314.2小时,年平均降雨量1010mm。气候温暖湿润,四季分明,无霜期为275天。
地势
镇区地势平坦,唯花市街略高,海拔370米。
水文
境内濑溪河顺西南穿过,解放前,濑溪河水运为该镇主要运输渠道,上抵县城,下通荣昌区、泸州市入沱江达重庆市。解放后,这里成为大足区交通枢纽。
自然资源
全镇耕地面积68100亩。
行政区划
龙水镇辖13个行政村、15个社区。分别是朝阳、五金、中和、古南、花市街、永益、西一、明光、平桥、幸光、龙东、十里、沙桥、车铺、盐河社区、江明、保竹、高坡村、大围、八柱、高坑村、横店村、黄龙村、袁家村、复隆村、黄泥村、新农村、桥亭村。
人口
龙水镇流动人口约7万人(流出1万,净流入6万),主要集中在12-50岁年龄段。流动原因包括务工经商、工作调动、学习培训等,其中12-18岁流入人口以就学为主,18-50岁群体超80%因务工经商流入,主要集聚在龙水园区工业商贸企业及五金市场、再生铁市场等八大专业市场。流入人口主要来自大足区各镇街及重庆市、四川省、云南省、贵州省等西南片区邻近县城,多为以获取直接经济收入为目的的经济型流动。
经济
综述
2024年预计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GDP)同比(下同)增长7%;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5.54%;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8.88%,其中工业投资增长44.71%;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7.65%;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7%。
第一产业
2023年龙水镇农业总产值达10.6亿元,全镇耕地面积68100亩。截至2024年上半年,龙水镇依托“企业/合作社+农户”模式,已建成万亩绿色蔬菜基地、万亩稻虾种养殖基地、3000亩矮雷竹基地、2000亩柑橘基地、2000亩“蔬菜+蚕桑”基地、2000亩高粱基地、1600余亩“桑+”产业基地、1000亩“芥菜疙瘩+花椒”基地等种植基地,以及30万只蛋鸡、万只大足黑山羊等特色养殖基地,并培育出“横店蔬菜”“复隆萝卜”等品牌。在农业配套设施建设方面,龙水镇高标准农田建设成效显著,2022—2024年累计实施3万余亩,当前正推进2.33万亩建设;仓储物流体系完善,已建成冻库等12个,总容积达2000立方米;农业机械化水平突出,全镇拥有150家农用机械生产企业(含5家规上企业),主要生产适用于丘陵地区的微耕机等设备,农业机械化率达50%,其中水稻收割机械化率高达99%。
全镇拥有“宝顶牌冬菜”“黄良松腊肉”“雷竹笋”等农产品加工企业,年加工量达6000吨。农产品销售以重庆市内销为主、全国销售为辅,线下渠道占主导,其中批发占50%、自主销售占30%、到厂采购占20%。作为中国西南地区唯一的国家电子商务示范基地、全市首个国家市场采购贸易方式试点所在地,近年来龙水镇为3000余人提供免费电商培训,培育出大批粉丝量达百万级、50万级的网红。通过抖音直播、1688平台、益农信息社等渠道发展农业电商,年销售红薯、雷竹笋、蜜柚等农产品3000万元,年增长率达30%。其中,大足电商产业园凭借突出表现,荣登“2023年综合评价成绩突出的国家电子商务示范基地”名单。
第二产业
龙水镇因五金而立镇、兴镇并驰名。据公元890年大足北山石刻“韦君靖碑”记载,龙水之名首次见诸文字。晚唐时期,这里曾为静南军驻地之一,因兵器与匠具打造,龙水五金由此起源;宋代,大足摩崖造像的兴盛,再次推动了匠具、剃刀业发展;清乾隆,龙水五金形成“铁器十八行”,并于宣统元年(1909年)正式建镇;民国时期,龙水五金在四川省与成都市、重庆市呈三足鼎立之势。新中国成立后,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龙水五金产业加速腾飞,形成日用五金、工具五金、建筑五金、农机五金、家居五金五大特色支柱产业。产品涵盖12大门类、320多个品种、1万多个花色,拥有西部最大的五金专业市场、废金属市场等8个专业市场。截至目前,已成功举办九届国际五金博览会。
龙水镇拥有大足高新区龙水园区(原大足工业园区)1个产业平台。该园区于2003年7月经重庆市政府批准、国家发展改革委核准设立,为市级特色工业园区;2016年5月,被市政府批准为“重庆大足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龙水组团;2024年3月,为落实市委“三攻坚一盘活”改革突破决策部署,撤销并入大足高新区。龙水城镇开发边界13.8平方公里,其中大足高新区龙水园区规划面积7.72平方公里,已建成5.79平方公里。目前园区入驻企业450余家且数量逐年递增,其中规上工业企业155家。2023年,园区实现工业总产值230亿元,规上工业总产值93.06亿元。龙水镇企业主要源自本土产业发展和沿海地区产业转移。随着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的深入推进,以及沿海产业向中西部转移步伐加快,龙水镇承接沿海产业转移的趋势预计将进一步增强。
龙水镇以建设“全市领先、全国知名”的现代五金科技生态新城为目标,坚持特色化、集群化、智能化、高端化、绿色化发展方向,重点发展现代五金、装备制造、模具、新型材料等特色产业。通过创新赋能、企业引育、品牌增效、绿色转型、环境优化五大抓手,持续做优做特做靓“中国西部五金之都”,为做靓享誉世界的文化会客厅、建强链接成渝铁路的“两高”桥头堡提供支撑。全镇新招引亚星船舶配件、厚瑞汽车模具等121个项目,协议资金421.3亿元,预计产值543.3亿元。目前镇域市场主体达1.8万余户,其中工业企业1649家,累计培育高新技术企业68家、科技型企业638家、“专精特新”企业39家,建成市级以上创新研发机构29个。重铝铝单板、富牌收割机及后置旋耕机等21个在建重点产业项目(总投资78.8亿元,2024年计划投资42.2亿元)正加速推进。
第三产业
商贸方面
全镇市场主体达21702户,截至目前限上商贸企业111户,2023年限上商贸销售总额增长17.92%。全镇建有2个成熟商圈、5个农贸市场和10个专业市场(其中8个为五金类),2023年社会零售总额增速2.3%,位居全区第一。大足五金专业市场包含龙水五金市场、五金旅游城(一二期)、花市街交易市场等8个市场,据统计(不含以街代市的花市街市场),总占地约1350亩,经营面积约32万平方米,聚集经营户约3100户,带动直接从业人员(含搬运配送等服务)14000余人。从功能来看,可分为三类:一类是产品交易型,主要包括龙水五金市场、五金旅游城(一二期)及花市街部分区域;二类是原辅材交易、加工和设备交易型,涵盖西部金属交易城、龙水废旧金属市场、龙水五金商贸城、模具城及花市街部分区域;三类是物流及部分产品交易型,以德恒商贸物流城为代表。
物流方面
龙水镇共有160余家物流仓储企业,主要集聚在德恒物流园和大足快递电商物流中心两大高等级物流平台,运营覆盖全国县城的300余条线路。全镇招引重庆汉桥国际货运代理、美嘉诚国际物流等国际货代企业,为本地企业提供整柜、拼箱等多元化物流服务,线路不仅覆盖中欧、中俄、中亚等传统贸易伙伴,还延伸至东南亚、非洲、中东等新兴市场,有效拓宽企业国际视野与市场空间。依托大足龙水五金市场获批市场采购贸易方式试点契机,龙水镇深化与陆海新通道、东盟国际物流、渝新欧三大国际物流平台合作,通过资源优化配置与物流效率提升,切实为企业降本增效。当前物流服务主要面向园区及川东渝西部分区县生产商贸企业,承运货物涵盖五金制品、汽摩零部件、农机、塑料制品等,内贸以公路运输为主,外贸通过公路转运后衔接中欧班列、江海联运等出口通道。2024年物流货运量约2000万吨,占全区物流总量70%。龙水镇以现有两大物流平台为基础,全面融入全市货运网络,积极引进圆通、中通快递、极兔等物流企业设立分拨中心,进一步提升运输组织效率与辐射范围,着力打造渝西地区物流中心。
电商方面
大足区电商产业园于2017年11月启动建设,2018年5月建成投用,总面积近2万平方米(不含仓储物流配套面积),由渝猫科技有限公司运营管理。园区通过整合资源,为企业和创业者提供创意策划、推广营销、代运营、摄影美工、人才培训、新媒体内容制作、视觉设计等一站式专业化服务,聚焦推动区内外中小企业转型升级,依托“互联网+新零售”、农村电商、品牌孵化、跨境电商等模式,助力构建新型产业集群,为区域经济增长注入新动能。自建成以来,园区荣誉不断:2018年获评“重庆市电子商务示范园区”,2020年被认定为市级网货生产基地,2022年晋升为国家电子商务示范基地,2023年入选全国十优电子商务示范基地,2024年被认定为市级科技企业孵化器。截至2023年底,园区累计入驻企业165户,注册企业达553户,在大足区云智慧市场开展电商交易的商家有543户,其中涵盖现代五金、汽摩配件等生产销售主体147户,上架销售“大足造”五金刀剪、石雕文创等产品3.3万款,实现销售收入46亿元。2024年上半年,园区营业收入达29.6亿元,新增在孵企业8家。
金融方面
龙水镇共有6家银行机构、12个网点,其中:农商行大足支行设6个网点(大围、利群、龙水支行、金都、古南、五金路);农行、工行、中国银行、建行大足支行各设1个网点;邮储银行大足支行设2个网点(含1个自营网点和1个代理网点)。
社会事业
教育
龙水镇共有42所公民办中小学幼儿园,其中公办学校17所(含1所高中、3所初中、8所小学、5所幼儿园,3所为小学附属非法人单位),民办幼儿园25所。全镇教职工1920名,在校学生20746名。
文化
龙水镇建有1个建筑面积1800平方米的文化服务中心,内设多功能厅、电子阅览室、图书室等功能室;拥有28个村(社区)文化活动中心、13个农家书屋(藏书4万册),以及25个文化艺术团体和500名文化行业从业人员。体育设施方面,全镇有180处体育场地,各村(社区)均配备健身器材,常住人口中25%经常参与体育活动。广播影视覆盖上,279只广播喇叭实现“村村响”工程全覆盖(通响率100%),1个广播站保障广播综合覆盖率100%,68个电视频道(含重庆卫视)落地,电视综合覆盖率达100%。
医疗
龙水镇共有89个医疗机构,实现全镇28个村(社区)100%覆盖。其中,大足区第二人民医院为二级综合医院,是大足区首个甲级乡镇卫生院、区域医疗卫生次中心单位,集医疗、教学、科研、预防保健于一体,新院区于2023年5月17日投入使用,坐落于龙水镇龙湖路382号,占地70亩,一期建筑面积4.8万平方米,目前正申报二级甲等医院。该院科室设置齐全,涵盖内分泌科、心内科等多个临床医技科室;医疗设备先进,配备螺旋CT、DR等器械;人才梯队完备,现有职工381人(在编283人,临聘98人),含正高职称3人、副高职称41人、中级职称101人、名中医3人。医院按三级智慧医院标准建设,提供预约挂号等便民服务。2023年,医院完成门诊及急诊20.9万人次、住院20383人次的医疗服务,承担龙水镇及石马、玉龙等周边乡镇30余万人的医疗急救、疾病防治及公共卫生服务工作。
社会保障
龙水镇就业人数达52156人,其中稳定就业21635人、灵活就业30521人,主要分布在机械制造加工、家居木业生产、餐饮娱乐服务、仓储物流、快递配送、电商直播等领域。2023年,全镇实现直播电子商务交易额2.2亿元,孵化直播电商企业74家,开展电商培训9期329人次,同时完成家政服务、养老护理、叉车、焊工、电工等技能培训387人次。镇便民服务大厅面积约200平方米,设置13个服务窗口,日均接待群众约200人。
龙水镇现有3处养老机构——龙水镇敬老院、恒辉养老服务中心、鸿尊养老服务中心,数量和规模基本能够满足社会需求。其中,龙水镇敬老院由重庆市大足区百龄帮幸福龄健康养老服务有限公司运营,设床位126张,入住42人(含龙水镇特困老人29人、龙石镇9人、邮亭镇1人、低保老人1人、社会老人2人),配备9名工作人员;恒辉养老服务中心有床位100张,目前入住20人,7名工作人员,有自理能力老人基础收费1690元/月;鸿尊养老服务中心设床位140张,入住96人,配备20名工作人员,有自理能力老人收费1610元/月,完全丧失自理能力老人收费2810元/月。目前,多数农村老人及其子女不愿前往镇区养老,主要原因在于社会对养老机构服务质量存疑,且农村老人不愿离家。
龙水镇28个村(社区)均设有综合服务中心,近年来新建5个、提档升级11个,计划再新建1个社区综合服务中心和1个村级便民服务中心。其中,15个社区综合服务中心平均面积531㎡,13个行政村便民服务中心平均面积571㎡。全镇现有90名社区工作者,平均年龄43岁(男性46名、女性44名),18人持有社会工作者职业资格证书,67.8%的工作者累计工作年限超6年。在基层治理体系建设上,龙水镇建成基层治理指挥中心,完成党的建设、经济发展等4个板块岗位配置,划分204个城市、农村及专属网格与677个微网格,配备254名专(兼)职网格员、189名网格指导员,整合退休干部等1016人下沉网格,在204个网格内成立189个党小组,构建“镇党委—村(社区)党组织—网格党小组”三级架构。
数据治理方面,动态优化超400户、1000人的大网格及9个过小专属网格,持续核采更新“一标三实”等基础数据。目前已常态化走访重点人员和场所72600次,办理事件9285件,归集数据超25万条。多元共治成效显著。全镇2734名“云号手”志愿者2024年累计吹号3592次,100%办结群众急难愁盼问题3100余个;执法改革推行“五个一”工作法,累计办案164件,开展“综合查一次”67次、日常巡查117次、“打通生命通道”专项检查307次,整改问题1675处,实现“生命通道”安全事故零发生;建成防溺水、火灾等智能感知设备,AI自动生成事件571个。人民调解体系不断完善,由颜东镇长任镇调委会主任,分管领导及司法所所长任副主任,联动办站所负责人、28个村社区书记;村(社区)书记兼任村(社区)调委会主任,四职干部为成员,今年前三季度累计调解案件800余件。
人居环境
龙水镇现有金桂・锦绣龙都、融俊城等11个商品房小区,同时在建福源大厦、万阳国际等3个商品房小区。
我镇乡村治理与人居环境建设水平持续提升。“小院家”平台已覆盖17个涉农村社区、131个院落,为村民提供积分兑换、垃圾治理、事件上报等多元功能,支持找工作、销售农副产品、向村委会求助等场景;小院院长、村干部等通过平台开展日常治理,实现问题快速处置。其中“积分制”通过米、油等生活用品兑换,有效调动村民参与人居环境改善的积极性,带动村容村貌与庭院整洁度显著提升。在人居环境整治方面,以村庄清洁行动、“五清理一活动”、农村黑臭水体清零为抓手,17个涉农村(社区)每月及每季度定期开展整治。2024年以来,超1000人次参与,清理生活垃圾118吨、村内池塘45口、沟渠94公里,生活垃圾得到有效处理。同时推进文明乡风建设,倡导“扫干净、码整齐”,实现“三洁庭院”(居宅、庭院、周边整洁),全镇普及率达40%。基础设施建设上,卫生厕所覆盖8932户,截至2024年9月建成6个“重庆市和美院落”;引导村民将闲置土地改造成“三微园”(微菜园、微果园、微花园),激活庭院“微经济”发展动能。
龙水镇建有日处理1.5万立方米的生活污水处理厂和日处理1万立方米的工业污水处理厂。完成1925家小五金企业综合整治,其中关停淘汰613家、引导入园65家、整合提升51家、就地整治1196家。通过整治农村小五金企业、复垦集体建设用地为耕地,投入1.8亿元建设小微企业园区,大力推进标准厂房建设并完善配套政策,促进集约高效用地,2021年被自然资源部列为《整镇优化存量农村小微企业用地节地模式》推广典型案例。生态治理方面,投入4500万元实施平阳水库、孟宗竹河等河道生物多样性塑造及生态修复,投入1300万元完成桂花磷肥厂原厂址污染土壤修复,实施1200亩农业种植废水生态治理及生态拦截、8户水产养殖户尾水治理回用。龙水镇濑溪河鱼剑堤国控考核断面水质稳定在Ⅲ类,优于国家考核要求,提前5年实现升类。
基础设施
截至2023年末,龙水镇铺设DN200以上干线管网约56千米,建有2座污水处理厂,日污水处理能力达2.5万吨;拥有110千伏及以上变电站3座、主变压器8台,年售电量4.38亿千瓦时,综合电压合格率和供电可靠率均达100%;天然气(煤气)管线实现全覆盖,设有1个供(加)气站,4万余户用户月均用气量近300万立方米。
近年来,全镇实施市政道路、雨污管网改造等城市建设项目120余个,高质量完成52个老旧小区73.92万平方米改造。龙水体育公园、五金文化公园等重点民生项目相继投用,城市功能持续完善。6个“问题楼盘”化解处置基本完成,其中“汇金星天地”从问题楼盘转型为核心商业区域,成为龙水新地标。此外,全镇在全市乡镇中率先推行“智慧云停车”,引入专业公司实施环卫作业市场化服务,城区居住环境显著改善。
安全生产
龙水镇安全生产及消防安全监管覆盖1196个工业企业、11000个九小场所、59栋高层建筑和1个烟花爆竹仓库。全镇配备专职消防救援站1个(29人、4台执勤消防车)、镇兼职应急救援队伍1支(30人)、6名安全生产监管人员及1台安全监察车辆;设有15个社区微型消防站,物资仓库配备灭火器300个,另有4台执勤消防车。
交通
龙水镇以“改善民生、服务发展”为导向,将公路路网建设作为突破口,全面推进“四好农村路”“产业路”等四类道路建设,全力构建“内畅外联”、布局科学的公路网络体系。目前,全镇已形成以龙棠大道、大邮路、龙铜路三条主轴线为骨架,龙三路、龙新路等次轴线为脉络,城区道路与农村公路为基础的路网格局。交通通达性方面,行政村(社区)、村民小组通畅率及自然村通达率均达100%。全镇公路总里程超600公里,其中硬化通畅公路长400余公里,采用沥青砼或水泥砼路面,包含国道9.899公里、省道9.452公里、县道40.583公里等;未硬化的通组入院通达公路约200公里,路面为泥结砾石或泥土结构。对外交通上,龙水镇城区距广安-泸州高速公路(三环高速)龙水湖下道口约5km,距重庆—成都高速公路大足区东下道口约10km;规划中的北京二环路线货运铁路将穿境而过,城区距站场枢纽仅约5km,交通区位优势显著。
龙水镇现有1座汽车客运站,运营着发往重庆大学城、陈家坪、龙头寺、潼南区、铜梁区、合川区、荣昌区等地的区外长途客运班线,发往宝兴县、三驱等地的区内短途客运班线,大足城区和双桥经开区发车途经龙水客运站至重庆江北国际机场、重庆西站、永川等地的客运班线,以及泸州市发往四川南充途经龙水镇城区的客运班线。此外,龙水老大桥桥头每日有十余辆出租车定点发车至大足城区。全镇现有7条公交车运行班线,其中201、203、204、206、208等5条从大足城区发车途经龙水镇城区至双桥经开区、玉龙镇、邮亭镇、大足高铁南站等地,305、306两条从龙水镇城区发车连接至玉龙镇、石马镇,另有6条农村客运班线,设有公交车站点加农村客运站点110个。场镇内有7个公共停车场,共1048个车位,路边划线车位4725个,路边摩托车、电动摩托车、电动自行车等停车位4000余个,还有54个新能源充电桩。
文化
龙水镇高度重视文化传承,目前拥有8项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名录,其中3项为市级(龙水小五金锻打技艺、大足梅丝拳、龙水泥塑),5项为区级(龙水佘胖子凉虾制作工艺、大足黄良松腌腊食品传统制作技艺、大足金忠手工小刀传统制作技艺、曹氏陈年老茶传统文化、大足黎姓传统手工剪刀制作技艺)。
相关景点
大足龙水湖
龙水湖风景区位于重庆市大足区南部,坐落于巴岳山脉分水岭西侧,地跨玉龙镇、龙水镇、通桥镇。龙水湖风景区属于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平均气温17.8度,年平均日照1314.2小时,年平均降雨量1010mm。
雅美佳湿地
大足区龙水镇雅美佳湿地集科研、生态、文化、旅游功能于一体,被誉为“中国荷莲基因库”和“太空荷花育种摇篮”。园区核心区域“原原总园”作为荷莲基因库,系统保存千多个荷花品种,涵盖国内外珍稀种质,是荷莲科研与保护的重要基地。据工作人员介绍,当前百余种荷花已初绽芳容,一周后将迎来全域盛放的“千荷争艳”盛景。
获得荣誉
参考资料
2023年,龙水镇收获多项荣誉:五金产业获评科技部创新型产业集群;电商产业园在国家电子商务示范基地综合评价中成绩突出;成功入选全市“强镇带村”试点单位;生态环保工作成效显著,获市政府督查激励,并被表彰为重庆市生态文明建设先进集体。
参考资料STRICKEN VILLAGERS TELL OF FLOODING ORDEALS.中国日报网.2025-07-02
北碚周边清凉避暑地图出炉!赶紧收藏起来~.上游新闻.2025-07-02
“荷”你有约!大足雅美佳湿地千亩荷塘迎来盛花期→.今日头条.2025-07-02
龙水镇概况.重庆市大足区人民政府.2025-06-04
群文活动.重庆市大足区人民政府.2025-07-02
重庆市大足区龙水镇人民政府.重庆市大足区人民政府.2025-07-02
重庆市大足区龙水镇人民政府.重庆市大足区人民政府.2025-07-02
大足龙水镇:落实镇人代会目标任务 城市基础设施升级惠民.华龙网.2025-07-02
意见征集公告.重庆市大足区人民政府.2025-07-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