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恩德(1894年-1942年),中国近代体育史上著名的田径运动员,任丘州镇人。他在二十世纪初期以田径运动健将的身份闻名亚洲。1912年,朱恩德考入北京师范学校,与后来成为著名作家的老舍同窗。
人物生平
朱恩德出身农民家庭,自幼身体健壮,性格倔强,少年时拜师学艺,练就一身武功,人送绰号“飞毛腿”。老舍回忆这位同窗好友时,幽默地提到朱恩德惯用手脚说话,全班人都抵不过他。
1917年5月8日,朱恩德参加了在日本东京举行的第三届远东运动会,在5项全能比赛中,积分一直处于领先地位,但在铁饼比赛时,日本裁判故意将他的成绩记在日本运动员名下,交涉无效后,他只得了第三名。
1919年春,为选拔第四届远东运动会的选手,北京学校举行联合运动会。朱恩德一人取得四项第一名:二百二十码和四百四十码跑、跳远、三级跳远;一个第三名:撑竿跳;两项第四名:百码跑、跳高;还获得一英里接力第二名。个人总分成绩遥遥领先,并为高师取得团体第二名立下大功。在华北地区选拔赛中,他获得二百二十码、四百四十码、三级跳远三项第一;跳远第二名;高栏第三名。因此再次被选入国家田径队。
1919年5月12日,在菲律宾首都马尼拉举行的第四届远东运动会上,朱恩德分别以359分和753分的优异成绩,夺得5项全能和10项全能冠军,为中国争得了荣誉。并荣获了远东运动会的总锦标——天坛宝塔。菲律宾的报纸也称朱恩德是“中国的英雄”。
1920年夏,朱恩德毕业后到北京市第二中学从事体育教育工作,后因见南方革命浪潮高涨,便辞职到南方工作。没有工作时,生活无着,贫困、悲愤交加,使他精神渐渐失常。他常常在大街上高喊:“我朱恩德曾为国家立过功给师大争过荣誉,为什么现在不给我工作,不给我饭吃?”但是,他为国家、为学校争光的决心始终没有动摇。他仍然关心体育赛事,特别是母校的球类比赛,他经常到场并参赛。一次,北京师大与英国兵比赛足球,朱恩德一看母校不敌英国人,就自告奋勇上场。英国人很快就注意到这个新上场的大个子对他们的威胁,就有意夹击他,多次故意踢他的膝盖和小腿,致使他的右腿血流不止。老师、同学都劝他下来,但他执意不肯,用手帕包扎伤口后又到场上,坚持与英国兵踢到终场。实践了他“决不能让中国人输给外国人”的誓言。
人物逝世
朱恩德痛恨侵略中国的外国列强,常在大庭广众高声斥骂这些侵略者。1937年卢沟桥事变时,朱恩德已流落街头沦为乞丐。他常对在北京街头荷枪实弹耀武扬威的日本兵大声痛骂。1942年8月24日被日军扔在白灰坑内活活致死,时年48岁。
参考资料
朱恩德 简历 - 名人简历.名人简历.2022-02-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