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

5·14株洲病重老人在银行去世事件

2025年5月14日,62岁彭女士的大女儿陈某携自己与母亲的身份证前往中国农业银行湖南株洲田心支行支取定期存款,连续三次输入密码错误后表示会陪同彭女士本人前往银行办理业务。随后彭女士被家属陪同前往银行,在办理业务过程中去世。事后,自称“彭女士侄子”的网友曝光此事,引发热议。

2025年5月15日,中国农业银行株洲市分行回应称,该行高度重视,已第一时间成立专项工作组,全力配合公安机关开展调查。该银行副行长称,老人的女儿陈某并未和工作人员说明老人的身体情况,银行并未要求病危病人前往网点。而老人家属方面表示已明确说明老人的身体情况,但工作人员仍坚持要求储户本人前往网点。5月16日,老人家属彭先生表示,已与银行方面协商和解。

事件背景

2009年,银监会就要求各银行对于因老弱病残等特殊原因,无法办理须由持卡人本人亲自办理业务的特殊客户,开设绿色通道,必要时提供上门服务。在银行自身服务机制方面,部分银行针对因重病及身体不便,无法临柜办理,但确有紧急用款等特殊需求的客户,建立了上门服务实施机制。

上门服务时,银行会审核账户所有人有效身份证件,账户所有人应指定代办人,亲自签署《授权书》,经两名银行员工见证后,将账户所有人有效身份证件复印件、代办《授权书》原件和复印件等资料带回银行网点,代办人再到银行临柜,办理过程会录像及拍照。

银行无法提供上门服务的情况包括不符合要求、业务类型限制等情况,比如不能提供必要的证明材料(身份证件、授权书、诊断证明等);一些高风险或涉及资金安全风险较高的业务,比如无密码存折取款。

事件经过

老人家属

一位自称是这位妇女侄子的网友发布视频信息称,此前老人因偏瘫致腿部骨折,在田心医院住院治疗。2025年5月14日,其亲属欲将老人转至其他医院,遂持老人及代办人身份证、存单,至中国农业银行湖南株洲田心支行办理5万元定期存款提取业务。银行工作人员以业务需本人办理为由,未立即为其办理。亲属当场说明储户病重无法到场的情况,银行未主动提供上门服务,坚持要求储户本人前往网点。最终,亲属租用轮椅将储户抬至银行办理手续,从下午4时许持续至下班时分仍未办结,期间储户在银行门口倒地,后经确认死亡。

银行

农行株洲分行副行长表示,经初步调查得知,2025年5月14日下午,62岁彭女士的大女儿陈某带着彭女士的定期一本通及两人身份证到中国农业银行湖南株洲田心支行柜台支取定期存款,连续三次输入密码错误后,陈某表示会带彭女士本人来网点办理业务,但并未和银行工作人员说明彭女士的身体情况。同日16时09分,彭女士大女儿陈某、小女婿推彭女士本人到达网点,银行员工发现彭女士双目紧闭,状态不佳,与其沟通也无应答。网点立即引导客户到柜台绿色通道,启动特殊流程,并告知陈某这种情况可上门服务。内勤行长表示在客户处于急救紧急状态时,也可以直接将钱打到医院进行救治,陈某现场未表态。16时36分,家属表示已不打算送老人去医院,要求直接支取存款用于办理后事。内勤行长再次告知可以由大女儿陈某留下办理,要小女婿带老人先回去休息,家属仍予以拒绝。在等候过程中,亲属发现彭女士状态不佳,拨打120急救,后抢救无效离世。

事件处置

2025年5月15日,湖南株洲市公安局石峰分局田心派出所相关工作人员表示,针对此事,警方已经介入,当事人家属仍在派出所,具体案情不便透露。同日,关于此事,中国农业银行株洲分行称,该行高度重视,已第一时间成立专项工作组,全力配合公安机关开展调查。农行株洲分行副行长则表示,老人的女儿陈某并未和工作人员说明老人的身体情况,银行并未要求病危人员来网点,农行仍在配合公安调查事件发生全过程,并会协助家属做好善后事宜。

2025年5月16日,老人家属彭先生表示,已与银行方面协商一致,达成和解。银行方面会负责老人的丧葬费用,“以慰问金的形式”向家属支付10万元。

各方回应

老人家属

2025年5月15日下午,当事人侄子彭先生表示,自己发布的视频真实可查。彭先生呼吁,希望这一现象能够引起有关部门重视,起码在特殊情况下能够做到存取钱自由。当日晚,针对有网友质疑老人家属有“碰瓷”嫌疑的问题,彭先生表示老人是心脏性猝死,家属带老人去银行之前并不知道老人会去世。彭先生要求查看监控来证明其说法。

中国农业银行客服热线

中国农业银行客服热线工作人员表示,已经接到相关情况反映,在调查处理此事。工作人员称,如果遇到存款人患病需要取钱治病等特殊情况,其家属携带双方身份证件、存折、银行密码就可到营业网点办理,不需要本人到场。一次性取钱是否需要预约的金额各个网点不一样,需要提前咨询。同时,还可以向网点申请为行动不便的病人、老人等上门办理,开辟绿色通道。

相关评论

希望涉事银行妥善处理此事,如有违规行为要从严追责,给逝者家属一个合理的交代,同时也要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提升工作人员对便民利民措施的理解力和执行力,真正树立起以客户为中心的服务理念,主动了解客户的需求和困难,提供更加个性化、人性化的服务,确保“绿色通道”能够畅通无阻,发挥作用,而不是沦为口号和摆设。(齐鲁晚报网 评)

意外悲剧中,有没有“客观过失”“责任事故”的成分在,这是关于此事的后续调查和详细通报中,必须弄清的。与之相关的事实还原,必须详尽再详尽、必须还原到每一个片段、每一句对话,这首先关乎着后续可能发生的民事诉讼法的举证、质证与裁决走向,更关乎着对银行业务流程、服务模式的再检视、再优化。多些利他少些利己,纾困性质的“特事特办”如何转化为“应办尽办”“速办速结”,这不仅是一个意识问题,还是需要资源支撑、日常培训来达致的体系建设。(封面新闻 评)

近年来,类似因要求“本人到场”办理业务而引起纠纷或投诉的情况,在银行业内时有发生。为何规定很温暖,执行却很冰冷,在笔者看来,里面存在深层次问题,体现为三个脱节——一是理念与行动脱节。二是培训与操作脱节。三是风险防控与人性化服务脱节。当前,金融科技日新月异,可以同时为提高风险防控能力和客户服务水平提供更多可能,金融机构完全可以多在这些方面动动脑筋,实现双赢。如果不论实际情况,一概以一句“本人到场”打发客户,说难听点,骨子里透着一股“店大欺客”的傲慢,长此以往,怕是越来越少顾客上门,最后“本人到场”变“没人到场”了。(上海第一财经传媒有限公司 评)

这件事之所以引发关注,主要也是戳中了舆论的敏感神经,毕竟过去人们看到过不少类似严格要求和特殊情况的冲突,在标准化和人情味中不断拉锯。该事件虽然以和解收场,但可不可能以此为契机,针对老年人常面临的“到场要求”“身份验证”等问题,去梳理出一些标准化的方案?比如在什么情况下可以灵活办理,灵活办理的方式有哪些,上门办理等方式需要符合哪些程序,等等,这些都不妨进一步明确化、规范化。另外值得一提的是,在事件风向的反复中,网民也陷入了反复摇摆。一会儿质疑银行没有人情味,一会儿又说家属是在刻意碰瓷,用道德指责将双方简单标签。这并不理智,尤其说家属是在“碰瓷”,如果是误伤的话,这对刚刚失去家人的家属来说,无异于十分严重的二次伤害。一个更客观的态度,才能看到事件背后有共性的机制困境,才能去探讨可能的解决办法。可以想见,随着老龄化程度的加深,类似问题可能更加普遍,如何围绕老年人的需求打造更具人性化的公共服务,这是比事件站队本身更值得关注的方向。(新京报 评)

参考资料

农行回应客户办理业务期间离世:未要求病危人员来网点.今日头条.2025-05-15

家属称重病妇女被要求“本人到银行”才能取款,办理业务过程中人突然去世,株洲多方回应.百家号.2025-05-15

农行回应客户办理业务期间离世:未要求病危人员来网点.新浪网.2025-05-17

农行株洲支行回应“重病妇女被要求本人到场取钱时死亡”:成立专项工作组配合警方调查,向逝者致以沉痛哀悼.搜狐网.2025-05-17

老人在银行取款身亡新进展,家属称双方已达成和解.大河报-今日头条.2025-05-16

一重病客户取款时去世 农行披露完整时间线:未要求其来网点.腾讯新闻一线-腾讯网.2025-05-17

网传“重病妇女被要求本人到场取钱时死亡”,农行株洲分行:成立专项工作组配合警方调查!多方回应.百家号.2025-05-15

农行回应老人办理业务期间离世:未要求病危人员来网点.手机凤凰网.2025-05-15

湖南一重病老人被要求本人到场取钱于银行离世,家属:正在协商,希望引起重视.百家号.2025-05-15

网友质疑病重老人抬到银行取款身亡系“碰瓷” 家属要求看监控证清白.百家号.2025-05-16

重病老人被要求本人到场取款时去世,“绿色通道”为何沦为了摆设?.齐鲁晚报网-百家号.2025-05-17

重病老人被要求本人到银行取钱时死亡,意外中的“过失与责任”如何界定?|封面评论.封面新闻-腾讯网.2025-05-17

壹快评|“病重老人取钱死于银行”暴露了什么.第一财经-腾讯网.2025-05-17

“老人银行取款身亡”事件,比站队更重要的是什么?| 新京报快评.今日头条.2025-05-17

河南工人日报数字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