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邑村委会隶属嵩明县滇源街道,是滇源镇政府所在地,到镇道路为水泥路,交通方便,距县城21公里。东邻周达,南邻南营,西邻苏海,北邻菜子地。
地理环境
白邑村委会境内的青龙潭公园是松华坝水库的主要源头之一,该水源点内流出的泉水清澈甘甜,不但养育了勤劳善良的白邑人民,还是昆明市饮用水的重要源泉之一。青龙潭内环境优美,古木参天,是节假日白邑人民休闲娱乐的好去处。青龙潭内的青龙宫建筑于1993年,被昆明市人民政府颁布为昆明市文物保护单位。
自然资源
全村耕地总面积3139亩(其中:水田1340亩,旱地1799亩),人均耕地0.86亩,主要种植水稻、玉米、烤烟等作物;拥有林地18915亩,其中,经济林果地510亩,人均经济林果地0.14亩,主要种植桃、梨等经济林果;水面面积201亩,其中,养殖面积25亩;草地2亩;荒山荒地10058亩;其他面积1660亩。有水、森林等资源。
人口
该村现有农户1181户,共有乡村人口3779人,其中男性1850人,女性1929人。其中农业人口3779人,劳动力2300人。该村以汉族为主(是汉族、苗族混居地),其中汉族3411人,苗族342人,其他民族9人。
经济发展
2009年该村农村经济总收入7545万元,其中:种植业收入234万元,占总收入的3.1%;畜牧业收入260万元,占总收入的3.45%(其中,年内出栏肉猪723头,肉牛0头,肉羊261头,);,;林业收入10万元,占总收入的0.13%;第二、三产业收入6040万元,占总收入的80.13%;工资性收入190万元,占总收入的2.52%。农民人均纯收入3109元,农民收入以种植、养殖业为主。全村外出务工收入190万元,其中,常年外出务工人数262人(占劳动力的11.85%),在省内务工262人。
新农村建设
2009年以来,按照省委、省政府和各级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实施方案,积极组织、开展新农村建设的项目规划,总投资151万元:新建文化活动中心投入45万元,路灯1万元,道路硬化投入65万元,墙体美化投入6万元,牌坊建设投入6万元,绿化带建设12万元,西台子道路硬化投入11万,漆树塘道路硬化投入5万元。
特色产业
该村的主要产业为种植业、养殖业,主要销往省内。2009年全村种植业主产业销售总收入234万元,占农村经济总收入的3.1%。该村正在发展种植、养殖特色产业,计划大力发展经济林果产业。拥有企业1个。
社会事业
基础设施
该村农户住房以土木结构住房为主,其中527户居住砖混结构住房;有59户居住砖木结构住房;有576户居住土木结构住房;还有19户住于其它结构的住房。
医疗卫生
到2009年底,全村参加农村合作医疗3607人,参合率95.45%;享受低保106人,五保户8人。村民的医疗主要依靠村卫生所和镇卫生院,卫生所面积为70平方米,有乡村医生2人,镇卫生院就在本村。该村建有公厕9个,建有垃圾集中堆放场地0个。
文化教育
该村建有小学1所,校舍建筑面积4042平方米,拥有教师26人,在校学生619人,距离滇源镇中学1公里。整个行政村农村义务教育在校学生619人,其中小学生419人,中学生200人。全村建有文化教育活动室0个、图书室1个、业余文娱宣传队4个,极大地丰富了村民的业余文化生活。
村务公开
到2009年底,该村已签订农业承包合同886份,农村土地承包面积3750亩,其中土地流转面积2978.73亩。已建立了农村公益事业建设"一事一议"制度。年末集体总收入82万元,有固定资产1375万元,年末集体有收益16万元,农村财务管理实行委托管理,定期开展村务公开,并成立了民主理财小组,主要以黑板报方式公开。
基层组织
该村建有6个党支部,共有党员152人,其中男党员122人、女党员30人,少数民族党员8人。该村建有团总支1个,团支部6个,共有团员175人。2008年该村党支部被评为滇源街道先进基层党组织;2005年被评为镇招商引资先进集体等等。2000年,该村团总支被评为滇源镇先进基层团总支,2005年被评为共青团市委先进集体等。
村委会由支书、主任、副主任等组成,下设白邑、新建村等六个村民小组。
发展重点
该村存在的主要困难和题:
1、改善人蓄饮水、供电、环境卫生等存在困难。
2、集体经济弱小,无产业支撑。
3、公共基础设施不完善,影响生产生活。
4、资源优势不能转化为经济优势,发展的后劲不足。
该村今后的发展思路和重点是:
1、进一步解决人畜饮水、供电、环境卫生等生活困难。
2、加强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完善生产生活条件,改善村民居住条件。
3、培育、发展优势产业,巩固粮食、苗木产业。
4、壮大集体经济,千方百计把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建立产业体系。
参考资料
弥渡白邑村:乡村环境整治的“三化”探索.今日头条.2024-10-05
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活动走进白邑村.今日头条.2024-1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