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酸浆(食虫类:灯笼果属 minima)为茄目、茄科、酸浆属一年生草本。常见于山坡,目前尚未由人工引种栽培。喜向阳,在乎坝和低山地区都可生长。要求肥沃,疏松、排水良好的土壤。
形态特征
根细瘦;主轴短缩,顶端多二歧分枝,分枝披散而卧于地上或斜升,生短柔毛。叶柄细弱,长1-1.5厘米;叶片卵形或卵状披针形,长2-3厘米,宽1-1.5厘米,顶端渐尖,基部歪斜楔形,全缘而波状或有少数粗齿,两面脉上有柔毛。花具细弱的花梗,花梗长约5毫米,生短柔毛;花萼钟状,长2.5-3毫米,外面生短柔毛,顶端短渐尖,缘毛密;花冠黄色,长约5毫米;花药黄白色,长约1毫米。果梗细瘦,长不及1厘米,俯垂;果萼近球状或卵球状,果实球状,直径约6毫米。
分布范围
生长环境
生于海拔1000-1300米的荒山、草地及水库边。
栽培技术
田间管理:播后若土壤干燥,要注意淋水。幼苗发出真叶时,要扯草,施清淡人畜粪水。 苗高10-13厘米时,要匀苗、补苗, 每窝有苗3-4株,并中耕除草,施人畜粪水。 苗于生长繁茂后,除注意排水防病外,不用其他管理。为了经济利用土地,可在厢边间种一行玉米。
收获加工:小酸浆在九月收获。收获时,摘下成熟果实做种后,选晴天,用刀齐地割取全株,晒干即成。小酸浆打捆包装贮运,放干燥处,防受潮发霉。
繁殖方法
小酸浆用种子繁殖。7-9月,陆续采收成熟果实,剥去果外的花尊,搓烂果实,在水里淘出种子,晾干后贮藏备用。3-4月播种。在整好的地上,理好排水沟,开133厘米宽的高厢,按行窝距各约33厘米开窝,深约6.6厘米,作到窝大,土松、底平,播前把种子混入拌有人畜粪水的火灰里,成为种子灰,每亩用种子250-400克。先在窝里施人击入水,播种子灰一小撮。
病虫防治
病害有根腐病,注意不要以茄种植物为前作和连作,理好排水沟,可以减免。虫害有地老虎,可用二二三或六氯环己烷防治。
物种区别
本种与苦Physalis angulata L.的区别:植株较矮小症,分枝横卧地上或稍斜升;花冠及花药黄色,花萼裂片三角形;宿萼径1-1.5厘米。小酸浆的异名为Physalis angulata L. var. villosa Bonati。
主要价值
采摘嫩茎叶焯熟,清水浸去酸苦味,油盐调食。果实成熟后亦可制作凉菜、饮品、点缀菜肴或直接食用。常见的菜肴有:凉拌酸浆(原变种)菜、 肉丝炒酸浆、白玉酸浆汤。
外部链接
参考资料
小酸浆 Physalis minima|iPlant 植物智.植物智.2024-11-10
小酸浆不同药用部位总黄酮含量测定及提取工艺优化.知网空间.2024-11-10
小酸浆再生体系构建与花芽分化研究.知网空间.2024-1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