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

廖镛

廖镛,汉族,明代人,出生于无为州巢县,是德庆侯廖永忠的孙子,廖权的儿子。任散骑舍人,官至都督。与弟弟廖铭都曾从师于方孝孺,孝孺冤死,与弟廖铭收其遗骸,葬聚宝门外山上。坐罪,被处死刑。他在永乐元年癸未四月十日(1403年4月30日)逝世。

人物生平

都督廖镛,巢人。祖父廖永忠,以开国功封德庆侯,父亲廖权,洪武十三年继嗣侯爵,随傅友德云南省,驻守毕节市泸州市,应召回京,洪武十七年去世。母亲是明初名将东瓯王汤和的长女,即德庆侯夫人汤姓。廖镛未能继嗣,以嫡子的身份担任散骑舍人,后升为都督。朱允炆时参与商议兵事,宿卫殿廷。与弟弟廖铭都曾从师于方孝孺

朱棣以武力从其侄子建文帝手中夺取帝位,命方孝孺为其起草登基诏书。方孝孺认为朱棣篡夺帝位,拒绝起草诏书,令朱棣大怒,方孝孺投笔于地,明确表示宁死不起草诏书。朱棣让方孝孺的学生廖铺、廖铭到牢里说服方孝孺。方孝孺叱责道:“小子从予几年所矣,犹不知义之是非!”廖镛、廖铭复命,朱棣大怒,令军校收孝孺。孝孺杖衰经至阙下。大哭。朱棣更加愤怒,令以刀抉其口两旁至耳,刑之聚宝门外。凡七日,骂声不绝。方孝孺死后,廖镛、廖铭收其遗骸,葬于聚宝门外山上。甫毕,廖氏亦见收,两子遂逃去。永乐元年四月,锦衣镇抚司奏获镛、铭,送刑部论死。此前朱棣威胁方孝孺:“你就不怕我灭你九族?”方孝孺答:“灭我十族又何妨?”朱棣大怒,将廖镛、杜嘉猷等收为一族,与方孝孺九族并加诛戮,共杀八百七十多人。廖镛的弟弟廖钺及堂叔指挥佥事廖升都被贬戍边,母亲及廖铭的女儿被发配到浣衣局为奴。堂兄乌撒卫指挥基,在当年十二月到京自首。

在消息传来时,其母泣曰:“今日之事,皆好读书所致。今后家人且勿读书!”镛、铭当即顾母曰:“此非读书人不能为,应传语后代子孙益当读书!”在殉难之时,仍念念不忘教育子孙后代。廖家湾廖氏始迁祖(九世祖)廖伏元,对于廖氏家族重教传统的继承和发扬起了重要作用。廖伏元雅好诗书,著有《柳溪集》,教示后辈“耕读为本,崇儒教,明礼仪,重诺然,好施予”。廖氏后代皆遵循祖训,重视教育成为族规家风,以致几百年来,廖氏家族,“殷实之家固然重视对子女培养教育,就是家境贫困也要千方百计甚至举债供养子女上学读书”,诚可谓“生平无奢求,唯子女成才是所愿!”

事件记载

《立斋闲录》记载,廖镛是无为州巢县人,是已故德庆侯廖权的儿子,曾任散骑。永乐元年四月初十日,镇抚司将他送交刑部处决。他的弟弟廖铭、廖钺都被充军。父亲廖升被发配到甘州充军。母亲汤姓,年四十五岁,连同廖铭的女儿都被送到了浣衣局。堂兄乌撒卫指挥基,在当年十二月到京自首。

革除遗事》记载,廖镛是无为州巢县人。他的祖父廖永忠曾跟随高皇帝平定中原、消灭谯蜀,有功。父亲廖权继承了德庆侯爵位。廖镛作为元勋之后,担任散骑舍人,在靖难时期被处决。弟弟廖铭、廖钺以及从父淮安市卫指挥佥事廖升都被谪戍。母亲汤氏是东瓯王汤和的长女,连同廖铭的女儿都被送到了浣衣局。相传朱棣在清宫三日后,前往召见方孝孺作诏书,方孝孺表示宁愿断腕也不愿写违背良心的诏书。朱棣因为廖都督的两个儿子曾受学于方孝孺,又命他们召见方孝孺。方孝孺愤怒地斥责他们,并说:“你们读了几年书,还不识个是字!”两个儿子返回后,朱棣便下令将他们逮捕。方孝孺被杖打后穿着丧服到宫门下哭诉,朱棣再三询问他,但他只是哀恸不语。朱棣命人用刀割开他的口至耳旁,在聚宝门外处刑七日,方孝孺仍然在作绝命词,骂声不绝。廖镛的两个儿子拾起他的遗骸葬在聚宝城门外的山上。葬礼结束后不久,廖镛也被逮捕了。两个儿子后来也被逮捕,他们可能是铠之、铺之兄弟。《革除遗事》还记载了汤姓的遭遇,她作为王侯之家的女儿,也是将门之后德庆侯的妻子,因为儿子葬方孝孺而获罪。她和儿子廖铭的女儿都被送到了浣衣局为奴。汤氏在为奴期间遭受了极大的羞辱和折磨,最终在浣衣局中去世,去世时年四十有四岁。

后人评价

《张岱全集 古今义烈传》中贊曰:君行制,臣行意。服齊衰,哭殿陛。師死忠,弟死義。走城隅,拾遺蜕。師徒相勸勉,中心自不貳。共讀幾年書,方識個是字。

家庭背景

廖镛的祖父廖永忠,以开国功封德庆侯。廖镛的父亲廖权洪武十三年继嗣侯爵,随傅友德云南省,驻守毕节市泸州市,应召回京,洪武十七年去世。廖镛的母亲汤姓是东瓯王汤和的长女,出生于常州,并在濠州钟离姓籍贯登记。其父亲汤和非常喜爱廖永忠,因此嫁给了廖永忠的儿子廖权。廖镛、廖铭因为葬方孝孺而获罪后,汤氏和她的女儿也被发配到浣衣局为奴。汤氏在为奴期间遭受了极大的羞辱和折磨,最终在浣衣局中去世。

参考资料

河南工人日报数字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