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

丘勤宝

丘勤宝(1908-1966),男,广东省梅州市梅县区人,中国著名的土木水利工程专家,被誉为《土力学》学科的重要奠基者。他在原北洋大学(今天津大学)完成学业后,前往美国康奈尔大学深造并获得硕士学位。归国后,他曾任职于岭南大学、中山大学,并参与了茅以升主持的钱塘江大桥的设计与建造工作。1938年起,丘勤宝在云南大学担任教授、土木系主任、工学院院长,并在四川大学成都科学技术大学任教。1966年文化大革命期间,他遭受迫害不幸逝世。

人物经历

早期生涯

丘勤宝出生于1908年的广东梅州市梅县区。他的教育背景始于原北洋大学,随后在美国康奈尔大学继续深造并取得硕士学位。回国后,他在岭南大学和中山大学担任教职,并在30年代初期参与了钱塘江大桥的建设,负责技术监督工作。

教育贡献

1937年春夏季,随着熊庆来教授被邀请成为云南大学校长,一批杰出学者如费孝通、陈省身、华罗庚、何鲁等人纷纷加入该校,丘勤宝也是其中的一员。在此期间,他还接受了张冲的邀请,对弥勒太平水库及其相关设施进行了勘察和规划设计,并在1947年出版了《云南水利问题》一书。此外,他还发表了多篇学术文章,包括《海岸国防工程》《战时铁路》以及《云南水利问题》,这些作品分别刊登在《工学季刊》和《云南建设》杂志上。

新中国时期

新中国的成立后,丘勤宝在成都工学院岩土力学教研室担任二级教授。他在1953年编写了中国首部《实用土壤力学》高等教材,并在1955年与屈智炯合作撰写了《土壤力学地基及基础》。他还发表了多篇研究论文,其中包括《软基上建筑物的稳定性及地基极限强度的确定》,该论文发表在1963年的《水利学报》上。在他的指导下,培养了一大批优秀的建筑工程专业人才。

政治遭遇

1957年,丘勤宝因政治原因被错误地划分为“右派”。尽管如此,他仍然坚持教学和科研工作。然而,在1966年的文化大革命中,他遭到了残酷的政治迫害,最终在这一年去世,享年58岁。

学术成就

丘勤宝在其职业生涯中取得了显著的学术成就。他是《土力学》这一重要学科的先驱之一,对中国土木水利工程的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他的研究成果不仅体现在理论层面,也通过实际工程项目得到了验证。他的著作和论文为中国土木工程领域的教育和实践提供了宝贵的资源。

参考资料

土木工程(中外合作办学)专业简介.云南大学.2024-08-19

成都工学院水利系建立纪事.四川大学信息化建设与管理办公室.2024-08-19

豫东书店.孔夫子旧书网.2024-08-19

河南工人日报数字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