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

五脉斜萼草

五脉斜萼草,学名Loxocalyx quinquenervius,是唇形科斜萼草属的一个种。该草本植物从纤细簇生的须根直立,茎高约1米,四棱形,具浅槽。五脉斜萼草生于湖南省西部的阔叶林下及河边,海拔1200-1350米。幼枝密被倒向短柔毛,叶卵圆状披针形,长3.5-9厘米,宽1.5-5.5厘米,先端长渐尖,边缘为圆齿状锯齿。叶质地为草绿色,上面疏被短刺毛,下面密被短柔毛,尤以脉上和叶缘为甚。侧脉3-4对,在叶面不明显,在叶背突起。叶柄长0.5-4厘米,密被贴生长短柔毛。

种中文名

五脉斜萼草

种拉丁名

Loxocalyx quinquenervius Hand.-Mazz.

形态特征

草本,从纤细簇生的须根直立。茎高约l米,四棱形,具浅槽,最下部裸露而无叶,上部多分枝,小枝多叶,幼枝密被倒向短柔毛。叶卵圆状披针形,长3.5—9厘米,宽 1.5—5.5厘米,先端长渐尖,基部渐狭、楔形至近圆形,边缘为圆齿状锯齿,草质,上面绿色,疏被短刺毛,下面灰绿色,密被短柔毛,尤以脉上及叶缘为甚,侧脉3—4对,在上面不明显,下面突起,叶柄长0.5—4厘米,密被贴生短柔毛。轮伞花序6—12花;小苞片钻形,长2—5毫米,密被短柔毛;花梗极短或近于无。花萼长约1厘米,外面主要在脉上被贴生短柔毛,5脉,显著,居间无脉,齿5,比萼筒短,卵圆形,渐尖,草质,有小尖头,前2齿靠合,比后3齿长。花冠栗色,喉部有白斑点,长达2厘米,外面密被短柔毛,内面具枇鳞,近基部具微柔毛环,冠筒细管状,直伸冠檐二唇形,上唇长椭圆形,长约5毫米,全缘,下唇与上唇等长,3裂,中裂片倒心形,较大,侧裂片卵圆形。雄蕊4,均上升至上唇片之下,花丝丝状,扁平,花药卵圆形。花盘平顶。子房无毛。花柱细长,伸出于雄蕊,先端相等2浅裂。花期8月。

地理分布

湖南省西部

生 境

生于阔叶林下及河边上,海拔1200一1350米。模式标本采自湖南武岗云山。

属中文名

斜萼草属

属拉丁名

Loxocalyx

本属特征

多年生直立草本。茎多分枝。叶具柄,叶片卵圆状披针形;宽卵圆形或心状卵圆形,边缘具锯齿,两面被刺毛或柔毛。轮伞花序。小苞片钻形。花梗短;花萼长陀螺状,5-- 10脉,有时8—10脉,外面脉上被毛,内面无毛,二唇形,上唇3齿,下唇2齿;花冠玫瑰红、紫、深紫至栗色,外面被微毛,内面近基部具毛环,冠檐二唇形,上唇盔状,直伸,全缘,下唇3裂,裂片全缘或中裂片先端微凹;雄蕊4,几等长,均延伸至上唇片之下,花丝扁平,被微柔毛,花药成对接近,卵圆形,2室,室极叉开;花盘平顶;子房无毛,4浅裂,花柱细长,伸出于雄蕊,柱头浅2裂。小坚果卵状三棱形,被微柔毛。花期7—8月,果期9月。少种属。

本属花粉形态

L.quinquenervius花粉近球形,极面观为近圆形。大小为(20—)22.8(—25.2)×(19.1—)21(—22.6)微米。3沟,沟长而较宽,边缘不平,具沟膜,常破裂。外壁厚度约1.8微米,内外层等厚,小柱不明显(LM),细网状纹饰。网脊狭;网眼较大而浅,形状较不规则,大小不等,多少呈角形。图142.2.

本属生境

生于阔叶林下、山坡路旁、溪边或石上。海拔900—2300米。

本属分布

湖南省衡山、武岗、云山。湖北:兴山县房县贵州省:纳拥、普安县河北省赞皇县内丘县甘肃省天水市云南省镇雄县景东彝族自治县四川省城口县巫溪县、洪溪、奉节县南川区河南省灵宝市南召县嵩县陕西省:宁山、鄠邑区太白山石泉县佛坪县。地图142

科中文名

唇形科

科拉丁名

Labiatae

本科概述

该科为一较大的科,约有220余属,3 500余种,大多数属分布于亚洲、非洲和欧洲。北极高山地区分布极少。我国有99属,800余种,其中13属为我国特有属。

参考资料

河南工人日报数字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