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西营,男,1977年生于河南伊川,毕业于东北师范大学教科院心理学系,现任陕西师范大学现代教学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教授。他的主要研究方向为科学探究和高级思维、情绪发展和情绪工作。李西营共发表学术论文50余篇,其中SSCI/SCI检索十余篇,CSSCI检索十余篇。他主持国家社会科学基金1项,作为核心成员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和国家社科基金7项,主持省部级项目4项,参与多项,主持厅局级项目8项,参与厅局级项目十余项。李西营获得省部级厅级科研奖励多项。李西营出版专著一部,参编国家级规划教材《教育心理学》1部,主编《教育心理学》1部,参编《教育心理学》和《实验心理学》教材各1部,主译《发展心理学》2部和《儿童的物理因果性概念》(皮亚杰著)。他担任《Frontiers in Psychology》和《Frontiers in Psychiatry》编委会成员(Editorial Board of Psychopathology as Review Editor),担任《Social Science & Medicine》《Psychology and Aging》《Journal of Happiness Studies》《Journal of Affective Disorders》《Frontiers in Psychology》《Frontiers in Psychiatry》《BMC Public Health》《心理发展与教育》《心理科学》《心理科学进展》《The Asia-Pacific Education Researcher》《Psychological Reports》《中国科学:生命科学》等杂志审稿专家。李西营是中国心理学会会员,中国心理学会老年心理学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老年学和老年医学学会老年心理分会委员,教育部基础教育质量监测中心视导专家。
人物经历
学习经历
2000年毕业于东北师范大学教科院心理学系,理学学士;2003年硕士毕业于西南师范大学。2000年在河南师范大学教科院工作。
工作经历
2000/7 - 2006/6,河南大学,教育系,助教。
2006/7 - 2010/6,河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讲师。
2010/7 - 2013/9,河南师范大学,教育与教师发展学院,副教授。
2013/9 – 2020/12,陕西师范大学,现代教学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副教授。
2020/12至今,陕西师范大学,现代教学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教授。
社会活动
2011年5月30日下午,李西营博士赴开封大学化工学院做科技讲座,主题是“超疏水材料在化工方面的应用”。
教学情况
担任心理学本科专业《实验心理学》《认知心理学》《普通心理学》和《教育心理学》等课程教学。担任师范生的《教育心理学》《心理学基础》《儿童发展》等课程教学。担任通识选修课《教育心理学(非师范)》《心理学与生活》《课堂问答的智慧与艺术(混合式教学)》等课程教学。担任研究生《心理学研究方法》《教学心理学新进展》《教师专业能力提升》《研究导论》等课程教学。
研究方向
主要研究方向为科学探究和高级思维、情绪发展和情绪工作。
主要成就
专著、译著、教材
1. 李西营主译,胡卫平审校,儿童的物理因果性概念,河南大学出版社2020年12月出版.
2. 李西营 著,中学科学教材评价:科学探究主题,科学出版社, 2016年12月出版.
3. 李西营主译、申继亮审校,译著,教育部高等学校心理学教学指导委员会推荐《发展心理学—从生命初期到青春期》(D.E.Papalia, S. W. Olds, R. D. Feldman 著,第十版),人民邮电出版社, 2013年9月 出版。
4. 李西营 冀巧玲 主译、申继亮审校,译著,教育部高等学校心理学教学指导委员会推荐书《发展心理学—从成年早期到老年期》(D.E.Papalia, S. W. Olds, R. D. Feldman 著,第十版),人民邮电出版社, 2013年9月 出版。
5. 李西营,熊建萍主编,高等院校教师教育公共课教材《教育心理学》,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5年4 月出版。
6. 李西营参编,刘金平主编,全国高等学校心理学系列教材《实验心理学》,南开大学出版社, 2011年8 月出版。
7. 李西营参编,张大均主编,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教育心理学》,人民教育出版社, 2011年6 月出版。
8. 李西营参编,赵俊峰主编,高等院校教师教育公共课教材《教育心理学》,高教社, 2011年8 月出版。
主持或参与的科研项目
1. 2020年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一般项目《土地督察制度对地方政府土地财政的影响机制及优化策略研究》( 20BGL223 ),第四参加者,在研。
2. 2019年陕西师范大学基础教育改革项目《基于中学科学教师信念改变的教育改革研究》,主持人,提交结项
3. 北京师范大学中国基础教育质量监测协同创新中心重大成果培育性项目《科学批判性思维的测评、认知机制和提升》,2021.03-2023.02,主持,在研。
4. 北京师范大学中国基础教育质量监测协同创新中心重大成果培育性项目《国际科学教育测评中的学生科学本质测评研究》(2019-05-029-BZPK01),2018.12-2019.12,主持,结项。
5. 教育部人文社科青年项目《教学视频中具身线索影响学习的认知神经机制与应用研究》(19XJC880006),第三参与人,在研。
6. 2016年陕西师范大学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流畅性影响再认记忆的ERP研究》第二参与人2017-01-01--2018-12-31 提交结项。
7. 陕西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2016年度课题《核心素养视角下的小学科学教科书评价研究》(课题批准号:SGH16B008),2016.9-2018.12,主持,结项。
8. 2016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 31600919),高特质焦虑人群情绪调节功能的异常和可塑性机制。2015/3--2018/3、第二参与人,结项。
9. 2016年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一般项目《陌生人信任视角下老年人容易受骗的心理机制与干预研究》.(16BSH100)2020/10/30,在研,第二参与人。
10. 2015年陕西师范大学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自动化情绪调节中存在积极效应吗:来自ERPs的证据》(GK201603130),主持,提交结项。
11. 2015年现代教学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开放课题《中学生批判性思维研究》(SYSK201505),主持,结项
12. 2015年陕西师范大学研究生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研究生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改革与实践研究---- 以对分课堂促进硕士研究生批评性思维发展研究为例》(GERP-15-11),主持,提交结项。
13. 2015年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一般项目《基于日常经验的城市空巢老人生活质量及促进研究》(15BSH084),主持,2020/10结项,鉴定等级为优秀(证书号20204342)。
14. 教育部人文社科青年项目,( 15YJC190016)高特质焦虑人群行为监控的认知神经机制、2015/3--2018/3,第二参与人 ,结项。
15. 2015年河南省教育科学规划重大招标课题《河南省中小学教学质量监测与保障机制研究》(〔2015-JKGHZDZB-18),参与,结项。
16. 2014年度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中国儿童青少年思维发展数据库建设及其发展模式的分析研究》(14ZDB160),参与,提交结项。
17. 2014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情绪影响创造性认知过程的神经机制研究》(31470977),第三参与,结项。
18. 2014年陕西师范大学教师教育研究课题《新课改背景下中学理科(科学)教师评价研究》(JSJY2015J010),主持,结项。
19. 全国教育科学规划项目《新课程背景下教师评价的心理学研究》(BBA060013),第三参与,2012结项。
20.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面向创新型国家建设的中小学科技教育改革与发展研究》(批准号10YJC880073,结项证书编号2013JXZ2502),2013.12.24,结项,第四参与者。
21. 2007国家科技基础性工作专项课题《中国儿童青少年心理发育特征调查》子课题《河南省焦作市博爱县、洛阳市偃师市儿童青少年心理发育特征数据库建设》主持2009.11结项。
22. 教育部重大委托项目《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理论与实践研究》子课题《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及影响因素研究》主持2007.7结项。
23. 2013年河南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庭环境、班级氛围和创造性的关系研究:目标定向的调节作用》主持,结项。
24. 2013年河南省教科规划项目《中学教师教材加工能力评价指标体系的心理学研究》主持,结项。
25. 2011年河南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教育者创造观和学生创造性关系研究》主持2012.5结项。
26. 河南省教科规划2007年重点课题《教师职业倦怠作用机制研究》主持2009.11结项。
27. 河南团省委2008—2009年度青少年和青少年工作研究课题《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心理学研究》主持2010.4结项。
28. 校教育科学基金科项目《教师职业倦怠和学生学习倦怠的关系研究》主持2009.9结项。
获奖记录
山东省第三十三届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中小学教材二次开发能力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证书编号099)2019-07-01,第二
第一届挑战杯河南省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优秀指导教师奖 省部级 优秀指导教师奖 第一
河南省第二届自然科学学术奖-论文二等奖《Visual mismatch negativity elicited by facial expressions: New evidence from the equiprobable 范式》,第一
河南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2013-08-01创造性自我效能:内涵、影响因素和干预厅局级二等奖论文河南省教育厅2012-C-2133,第一
河南省第四次素质教育理论与实践征文活动2006-05-01大学生适应能力及其培养厅局级一等奖论文河南省教育厅Da0089,独著
河南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调研课题2007-05-12初中生自我概念及相关因素研究厅局级二等奖调研报告河南省社会科学届联合会SKL-2006-645,第二,
河南省社科联调研课题2009-05-04大学生家庭沟通状况及其与应对方式、幸福感的相关研究厅局级一等奖研究报告河南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SKL-2008-1169,第二
河南省教育厅第三届全省大中专院校就业教育与实践优秀论文和就业指导精品课程评选活动2009-09-01规因风格对大学生职业决策困难的影响研究厅局级一等奖论文,河南省教育厅豫教【2009】12270,第二,
河南省素质教育理论与实践优秀教育教学奖2010-05-01河南省师范类大学生学习投入现状调查厅局级一等奖研究报告河南省教育厅10-Ga007,第一
河南省大中专院校就业创业教育与实践研究成果奖2010-08-01专业限选和自由选择专业大学生职业决策困难对比研究厅局级二等奖论文河南省教育厅豫教【2010】07482,第一
2010年河南省教育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2010-09-01高中生成就目标定向、自我效能和学业成绩之间的关系厅局级二等奖研究报告河南省教育厅豫教[2010]07927,第二
学术论文
1. Li, X., Tan, Z., Shen, J., Hu, W., Chen, Y., & Wang, J. (2020). Analysis of Five Junior High School Physics Textbooks Used in China for Representations of Nature of Science. Research in Science Education, 50:833–844..1007/s11165-018-9713-z
2. 赵琪慧, 李西营*, 陈英和, 胡卫平, & 皮忠玲(2020). 模糊容忍性一定能促进发散性思维吗:不同认.识兴趣的作用. 心理科学, 43(3), 542-548.
3. Ren, C., Li, X., * Yao, X., Pi, Z., & Qi, S.. (2019). Psychometric Properties of the Effort-Reward Imbalance Questionnaire for Teachers (Teacher ERIQ). front Psychol. 10: 2047. doi: 10.3389/fpsYG娱乐2019.02047
4. Li, X., Tan, Z., Guo, N., Qi, S., & Shao, J.. (2019). The impact of effort-reward imbalance on loneliness of the elderly: the multiple mediation effect of social support and control belief in social domain. Journal of Elder Abuse & Neglect, (1), 1-13. DOI: 10.1080/08946566.2019.1663332
5. 李西营, 马志颖, & 申继亮 (2019). 核心素养视角下中学科学教科书中科学探究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课程·教材·教法, 10, 124-130.
6. 李西营, 姚雪梅, & 邵景进(2109). 老年人家庭付出回报不平衡感 对主观幸福感的影响. 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5, 101-108.
7. Jingjin Shao, Qianhan Zhang, Yining Ren, Xiying Li & Tian Lin (2019). Why are Older Adults Victims of Fraud? Current Knowledge and Prospects regarding Older Adults’ Vulnerability to Fraud, Journal of Elder Abuse & Neglect, 31(3): 225-243. DOI: 10.1080/08946566.2019.1625842.
8. Lei, H. J., Zhang, Q. H., Li, X. Y., Yang, H., Du, W. P., Shao, J. J.﹡(2019). Cumulative Risk and Problem Behaviors among Chinese Left-behind Children: A Moderated Mediation Model. School Psychology International, 40(3): 309-328.
9. Jingjin Shao, Weiping Du, Tian Lin, Xiying Li, Jiamei Li & Huijie Lei (2019): Credulity rather than general trust may increase vulnerability to fraud in older adults: a moderated mediation model, Journal of Elder Abuse & Neglect, DOI: 10.1080/08946566.2018.1564105
10. Jingjin Shao, Li Zhang, Luxia Xiao, Xiying Li, Jiamei Li(2019). Subjective Age and Memory 表演 Among Older Chinese Adults: A Moderated Mediation Model. The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Aging and Human Development. 10.1177/0091415019864596
11. 李婷婷, 王晶莹, & 李西营. (2018). 我国中学物理教育研究的进展与趋势 —基于中国知网的文献计量学研究. 课程教学研究(4).
12. Li, Xiying, Wang, Liusu, Shen, Jiliang, Wang, Jingying, Hu, Weiping, Chen, Yinghe, & Tian, Renhe (2018). ANALYSIS AND COMPARSION OF SCIENTIFIC INQUIRY ACTIVITIES IN EIGH-GRADE PHYSICS TEXTBOOKS IN CHINA. Journal of Baltic Science Education, 2(17): 229-238.
13. 李西营, 王露, 张竞扬, & 谭祖渝. (2018). “空巢老人”心理状况研究. 中国社会科学报,2018-04-23.2018.04.23 07:40:00
14. 李西营, 姬玲玲, 邵景进, 申继亮, 胡卫平, & 张文海. (2017). 自动化情绪调节中存在积极效应吗: 来自 ERPs 的证据. 心理科学, 40(1), 22-28.
15. Qi, S. , Li, Y. , Tang, X. , Zeng, Q. , Diao, L. , & Li, X. , et al. (2017). The temporal 动力学 of detached versus positive reappraisal: an erp study. Cognitive, Affective, & Behavioral 神经科学, 17(3), 516-527.
16. Li, X., Yu, W., Shen, J., Hu, W., Dai, D. Y., Neber, H., ... & Chen, Y. (2016). A Cross-cultural Study of the Construct of Creative Personality in Adolescents. Transylvanian Review, (5).
17. Zhang, W. , Ding, Q. , Chen, N. , Wei, Q. , Zhao, C. , & Zhang, P. , Li, X., Liu Q., Li, H. (2016). The development of automatic emotion regulation in an implicit emotional go/nogo 范式 and the association with depressive symptoms and anhedonia during adolescence. NeuroImage: Clinical, 11, 116-123.
18. 李西营, 申继亮, 余薇, 任闯 & 胡卫平(2016). 空巢老人生活质量研究状况分析, 中国社会科学报, 2016-09-05, 第6版.
19. 李西营, 张红洋, 张竞扬, 申继亮, 胡卫平 & 陈英和(2016).八年级物理教材中问题水平和科学词汇量的分析和比较, 中学物理教学参考, 2016年第9期.
20. 郑海燕 & 李西营(2016). 基于职业素质发展的高职心理健康课程研究,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7(29):55-57.
21. 张 莉,王晓丽 & 李西营(2016). 论教师教材加工能力及其提升路径,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6年第1期.
22. 李西营,张莉,张竞扬,申继亮 & 胡卫平(2016). 物理教科书影响初中生科学探究的多水平模型分析. 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6年第1期.
23. Wenhai Zhang, Qiang Ding, Ning Chen, Qing Wei, Cancan Zhao, Ping Zhang, Xiying Li, Qiang Liu, Hong Li(2016). The development of automatic emotion regulation in an implicit emotional Go/NoGo paradigm and the association with depressive symptoms and anhedonia during adolescence. Clinical NeuroImage, 11, 116-123.
24. 李西营, 殷宏, & 张莉.(2015).不同职业倦怠症投入教师在教学归因上的差异. 心理学探新, 35(1), 50-55.
25. 张莉 & 李西营. (2015). 中小学教材二次开发能力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课程·教材·教法 , 10(35): 15-19.
26. 李西营, 王柳苏, 申继亮 & 胡卫平(2015). 初中科学教师探究式科学教学自我效能感的影响因素研究. 当代教师教育,3(8):79-84.
27. Wang, T., Ren, X., L, X., & SCHWEIZER, K. (2015). The modeling of temporary storage and its effect on fluid intelligence: Evidence from both Brown–Peterson and complex span tasks. Intelligence, 49, 84–93.
28. Yao, X., Yao, M., Zong, X., Li, Y., Li, X., Guo, F., & Cui, G. (2015). How School Climate Influences Teachers’ Emotional Exhaustion: The Mediating Role of Emotional Labor.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research and public health, 12(10), 12505-12517.
29. 李西营, 刘小先, & 申继亮(2014).青少年创造性人格和创造性的关系: 来自中美比较的证据.心理学探新,34(2),186-192.
30. Zhang, W., Li, X., Liu, X., Duan, X., Wang, D., & Shen, J. (2013). Distraction reduces theta synchronization in emotion regulation during adolescence. Neuroscience letters, 550, 81.
31. Li, X., Lu, Y., Sun, G., Gao, L., & Zhao, L. (2012). Visual mismatch negativity elicited by facial expressions: New evidence from the equiprobable 范式 Behavioral and Brain Functions, 8(7). doi:10.1186/1744-9081-8-7.
32. 李西营,张莉,芦咏莉,张恒升,&张龙萍. (2012).创造性自我效能:内涵,影响因素和干预.心理科学进展,20(1),108-114.
33. 李西营, 王晓丽, 赵玉焕, 徐青林. (2011). 内隐联想测验新变式述评: 基于规范性分析框架. 心理科学进展,19(5),749-754.
34. 王晓丽, 李西营, & 邵景进. (2011). 形成性测量模型: 结构方程模型的新视角.心理学科学进展,19(2),293-300.
35. 王智, 李西营, & 刘衍玲. (2011). 高职生自我价值感与心理健康的关系. 中国成人教育, (18), 126-128.
36. 李西营, 宋娴娴, & 郭春涛. (2009). 大学生社会支持, 控制点及学习压力与学习倦怠的关系研究.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3),287-289.
37. 王智, 李西营, & 张大均 (2010). 中国近 20 年教师心理健康研究述评. 心理科学, (2), 380-383.
38. 李西营 & 毛艳霞. (2005). 师范类大学生对应激源的感受频率与程度分析. 中国临床康复, 9(8), 77-79.
39. 李西营 & 张大均. 专业限选和自由选择专业大学生职业决策困难对比研究.心理研究,2009.3 人大复印报刊资料《心理学》2009.10全文转载
40. 李西营 & 黄荣. (2010). 大学生学习投入量表 (UWES—S) 的修订报告.心理研究,(1),84-88.
41. 李西营. (2007). 大学生职业决策困难问卷的修订.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15(5),467-469.
42. 李西营. (2007). 国外职业决策理论综述. 河南职业技术师范学院学报: 职业教育版,(1),66-69.
43. 李西营, & 毛艳霞. (2005). 师范类大学生对应激源的感受频率与程度分析.中国临床康复,9(8),77-79.
44. 李西营. (2008). 国外职业决策困难研究进展. 人类工效学,14(2),57-60.
45. 李西营. (2006). 认知主义和人本主义教育心理学的比较及对当代教育心理学的影响. 河南机电高等专科学校学报,13(4),69-70.
46. 李西营 & 腰秀平. (2010). 高职院校 “双师型” 教师队伍的现状, 问题及对策. 河南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31-33.
47. 郭峰, 郭成, & 李西营. (2005). 儿童青少年心理咨询与成年人心理咨询的比较. 中国临床康复, 9(32),170-172.
48. 王晓平 & 李西营. (2006). 发展性阅读障碍的原因及其本质研究.中国临床康复,10(2),138-140.
49. 孙淑慧, 李西营, & 柴晓芬. (2006). 大学生场认知方式与英语学习的相关.甘肃农业,(12), 230-230.
50. 杨志刚, 张亭亭, & 李西营. (2008). 人工耳蜗抗掩蔽性能的研究与进展.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12(30),5945-5948.
51. 易成俊 & 李西营. (2006). 论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 河南机电高等专科学校学报,13(6), 110-111.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