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英文名称:Beijing Tiantan Hospital, Capital Medical University),简称“北京天坛医院”,始建于1956年8月23日,位于北京市丰台区南四环西路119号,是一所以神经外科为先导,以神经科学集群为特色,集医、教、研、防为一体的三级甲等综合医院。院长是王拥军。
医院前身为原国民党陆军第31军的后方医院,先后更名为华北军医第二后方医院、华北行政委员会人民医院、华北人民医院、卫生部中央直属机关第一医院,并于1956年8月23日,定名为“北京天坛医院”。2018年,医院迁址至丰台区南四环西路119号(南四环花乡桥东北),并于10月6日,新院区门诊试开诊,接待各科患者就诊。2019年1月30日正式投入运行。2019年3月29日,北京天坛医院成立脑心共患疾病中心。2021年4月15日,北京天坛医院被授予“中国冰雪医疗卫生保障定点医院”。2023年4月12日,由北京脑科学与类脑研究中心和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共建的“北脑-天坛临床医学转化实验室暨赵继宗院士工作站”揭牌成立。
截至2023年12月,医院拥有国家重点学科3个,国家临床重点专科5个,拥有中国科学院院士1人、北京学者2人、首批教育部青年长江学者1人、万人计划3人、国家百千万人才1人等;获批博士培养专业15个,硕士培养专业25个,博士生导师70名,硕士生导师142名。
医院先后获得全国职业道德建设先进单位、全国模范职工之家、全国百佳医院、全国百姓放心医院、全国卫生系统行业作风建设先进集体、全国卫生系统先进集体、全国医院医疗保险服务规范示范单位、全国教科文卫体系统先进工会组织、全国文明服务示范医院、全国国际劳动节劳动奖状、全国卫生文化先进单位等荣誉称号。
历史沿革
天坛医院初建于上世纪30年代,前身是原中国国民党陆军第31军的后方医院。1949年2月,医院由军委卫生部接管,改为华北军医第二后方医院,同年4月改为华北行政委员会人民医院,10月划归为中央人民政府卫生部领导,改名为华北人民医院。到了1953年1月,又改为卫生部中央直属机关第一医院。
1956年8月23日,医院由卫生部交给北京市公共卫生局管辖,更名为“北京天坛医院”。1970年2月,在“文革”期间,天坛医院全部迁往甘肃省。同年7月,原天坛医院的留守人员和当时崇文区前门医院的部分人员,在天坛医院原址重新建立了“北京市崇文区崇文医院”。到了1982年4月1日,正式恢复原来“北京天坛医院”的名称。
1982年4月,北京市神经外科研究所和神经外科一共75名医护人员从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迁到天坛医院,组建了“神经外科”。北京天坛医院新院于2013年12月开工建设,2018年10月4日,位于丰台区南四环西路119号(南四环花乡桥东北)的新院区急诊正式开诊;10月6日,新院区门诊试开诊,接待各科患者就诊。2019年1月30日正式投入运行。
2019年3月29日,北京天坛医院成立脑心共患疾病中心,开展相关诊疗工作。包括心脏大血管内外科和超声心动、直立倾斜实验等辅助检查在内的多个学科。建立以急诊医学科、心内科门诊、心外科门诊、脑血管病门诊、神内门诊、神外门诊、社区门诊等科室为基础的脑心共患疾病初步筛查体系。同时,在疾病初筛基础上建立脑心共患疾病专病门诊。次年12月10日,“致敬白衣天使”——2020北京青年美术双年展巡展天坛医院站专题活动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成功举办。
2021年4月15日,在国家体育总局冬季运动管理中心组织的授牌仪式上,北京天坛医院作为北京市11家定点医院之一,被授予“中国冰雪医疗卫生保障定点医院”。2022年11月11日,由北京医学会医学伦理学分会主办、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临床试验中心承办的2022年北京医学会医学伦理学分会学术年会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器械临床试验质量管理规范培训会以线上形式成功举办。此次大会旨在进一步促进器械临床试验的规范化开展,提升医院伦理委员会的器械临床试验的管理和伦理审查能力,促进北京地区医学伦理领域的学术交流。
2023年4月12日,由北京脑科学与类脑研究中心和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共建的“北脑-天坛临床医学转化实验室暨赵继宗院士工作站”揭牌成立。11月29日,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护理部挂牌成立“智慧家医”护理人才基地。11月30日,北京天坛医院顺利通过北京市临床营养质控中心检查。12月1日,北京天坛医院成功举办医院管理课题申报培训班。
规模条件
整体规模
医院位于丰台区南四环西路119号,总占地面积181581平方米,总建筑面积352294平方米,划分为医疗、行政科研与干部保健、教学三大功能区域。截至2019年,医院设有神经外科学中心、神经病学中心、心脏及大血管病中心等一级业务科室47个,临床科室67个,医技科室8个,编制床位1650张,在职职工3210人。
硬件设施
医院编制床位1650张,配有伽马刀、PET/MR、PET/CT、直线加速器、磁共振、DSA、CR及DR成像设备、大型模块式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可分析干细胞的五分类血细胞分析仪、尿沉渣流式分析仪、全自动血凝检测系统、流式细胞仪、全自动免疫检测系统、全自动酶标系统、高效液相色谱、凝胶成像系统、基因芯片仪、悬浮微阵列检测仪、荧光定量实时在线核酸扩增仪、蛋白芯片检测仪、芯片点样仪,细胞培养系统、LogicE9彩超仪、GE-Logic9彩超仪、GE-Vivid7彩超仪、GE-V730彩超仪、PhillipsIE33彩超仪、PhillipsIU22彩超仪、AlokaF75彩超仪、TOSHIBAApolio500彩超仪、Leica冰冻切片机、石蜡切片机、Leica脱水机、Olympus系列生物显微镜等医疗设施。
领导团队
科室设置
全部科室
重点科室
医学成就
INSURE研究(吲哚布芬对比阿司匹林治疗急性缺血性卒中研究)
采用多中心、随机、双盲双模拟、阳性药平行对照非劣效设计的研究评价了吲哚布芬相较于阿司匹林对中重度缺血性卒中患者3个月后的疗效及安全性。结果显示,在中重度缺血性卒中患者中,未得到吲布芬的疗效非劣效于阿司匹林,吲哚布芬组中重度出血风险低于阿司匹林组,但无统计学差异。
中国急性缺血性脑卒中降压试验Ⅱ(CATIS-2)
这项研究旨在比较早期降压治疗(发病后24至48小时启动)与延迟降压治疗(发病后第8天启动)对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3个月死亡和严重残疾(改良Rankin量表评分≥3)复合结局的影响,结果发现早期启动降压治疗未能增加获益。缺血性脑卒中急性期血压升高的现象非常普遍,高血压是导致不良功能预后和卒中复发的主要危险因素。但是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血压管理中存在重要的证据空缺,何时开始降压治疗以改善神经功能预后,达到最佳二级预防效果,目前没有明确答案。
CATIS-2研究由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国家神经系统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王拥军、刘丽萍团队,联合杜兰大学Jiang He及苏州大学张永红设计完成。试验邀请了来自中国106个中心的4,810名血压升高的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随机分为发病24-48小时内接受早期降压治疗(2,408名患者)或发病后8天开始延迟降压治疗(2,394名患者)。
CATIS-2试验结果显示,延迟降压组有获益的趋势,但两组之间的90天主要结局没有差异,这个结果表明对于急性缺血性卒中的患者中,可能不需要早期降压。这个结果也受到入组患者症状偏轻,降压幅度在中等水平等因素的影响。但在临床实践中,即使不进行早期降压治疗,脑血管自动调节能力发挥作用,血压也会在一定程度上逐步恢复平稳。研究团队将对纳入患者进行更长时间的随访,并根据年龄、性别、基线收缩压、卒中严重程度和动态血流动力学监测下血压管理等因素进行后续的亚组分析,以期找到个体化差异特征及更能获益人群,研究结果还需要更进一步的临床研究验证。
多中心、随机对照临床研究ANGEL-ASPECT研究(大梗死核心的前循环大血管闭塞患者血管内治疗研究)
ANGEL-ASPECT研究是一项前瞻性、多中心、开放标签、终点盲法的随机对照临床研究,研究目的旨在验证发病24小时内的急性前循环大血管闭塞且CT平扫的ASPECT评分在3-5分或梗死体积70-100ml的患者中,血管内治疗联合最佳药物治疗(血管内治疗组)在改善患者功能预后方面优于单纯的药物治疗(药物治疗组)这一假设。这项由中国46家医院共同开展,最终入组456例患者,其中231例为血管内治疗组,225例为药物治疗组,全部完成主要终点随访。研究结果显示,对于发病24小时内的大核心梗死患者,取栓组的患者90天功能预后(90天mRS移位)显著优于单纯最佳药物治疗组。虽然全部出血比率增加,但血管内治疗能显著改善患者临床结局。
中国急性颅内大血管闭塞患者数量庞大,对于合并大核心梗死的患者,是否进行急诊取栓,如何筛选获益的人群,一直是临床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ANGEL-ASPECT研究最终证实了血管内治疗对于伴有大核心梗死的急性前循环大血管闭塞患者优于单纯药物治疗,为大核心梗死患者的取栓治疗贡献了高质量的循证证据,为这部分患者适应证的拓展提供了循证依据,此类患者也将因此有更多机会通过取栓治疗获得更好的预后,同时也为进一步改写国际指南奠定了重要基础。
ANGEL-ASPECT研究成果同步在国际顶级医学期刊《新英格兰医学期刊》在线发表。文章的第一作者为霍晓川博士后,共同第一作者马高亭博士后,文章的通讯作者为缪中荣,共同通讯作者为王拥军、任泽光。
TRACE-2研究(比较替奈普酶与阿替普酶在急性缺血性脑血管事件中应用的3期、多中心、开放标签、随机对照、非劣势试验)
中国自主研发的注射用重组人TNK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hTNK-tPA)具有不劣于目前广泛应用的阿替普酶(rt-PA)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同时rhTNK-tPA因其单次静脉推注的便捷给药方式的临床优势,有望成为阿替普酶的替代药物应用于缺血性卒中患者静脉溶栓。这也是迄今为止已完成的在亚洲人群中比较替奈普酶(TNK)与阿替普酶(rt-PA)在急性缺血性脑血管事件中有效性及安全性的最大规模3期临床试验。rhTNK-tPA的上市将结束第三代溶栓药物二十年无法在我国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使用的现实困境,极大提高未来溶栓药物的可及性。
哈佛大学麻省总医院神经内科主任Schwamm, Lee H.高度评价TRACE-2研究,认为这项研究“进一步加强了卒中医疗系统的医疗救护效能,并使卒中急性期的医疗救治更为个性化”。TRACE-2研究的成果同步在《柳叶刀》发表,这也是我国企业自主知识产权的脑血管病药物首次登上全球顶刊,标志着国产药物注册临床研究成果开始走上国际舞台。
近红外二区固态成像技术用于人体医疗器械全寿命监测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的贾旺/李德岭团队联合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研究所、中科院自动化研究所、四川大学、武汉理工大学、斯坦福大学等多家研究机构在《Advanced Science》期刊上发表题为《Clinically Translatable 固体State Dye for NIR-II Imaging of Medical Devices》的研究论文。该研究聚焦医疗器械无法在体持续监测的临床问题,巧妙选取并创新性地发现了国际上第一个能直接用于临床的近红外II区(NIR-II)固态下荧光化合物,通过系列性的动物模型和临床检测,提出了将该固态成像技术用于医疗器械涂层,可通过荧光无创监测手术缝线在体降解、医用导管在体断裂等,另外可巧妙地与医用栓塞材料融合应用,固化后产生的荧光能实时引导医生精准切除血管畸形类病灶。该研究是一项医工交叉融合、设计巧妙的创新研究,其想法源于临床需求,继而从临床材料中发现其创新性性质,通过工科和材料研究阐明其科学机制,最后转化回临床创新应用,充分体现了“Bedside-Bench-Bedside”的转化医学精髓。
脑机接口柔性电极技术
2022年3月,中国神经外科领域的一项新突破,脑机接口柔性电极技术在世界顶级学术期刊《科学》杂志上发表。这项突破是一种脑机接口柔性电极技术,由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研发,是提高手术精准度、保护神经功能的关键技术。该技术将仅有2微米大小的电极点组成的新型柔性电极,通过手术放到大脑上,帮助医生更精确“看”到大脑内部神经等,从而最大限度保护大脑功能。
教育科研
教育
医院教培
截至2023年12月,医院拥有中国科学院院士1人、北京学者2人、首批教育部青年长江学者1人、万人计划3人、国家百千万人才1人等;获批博士培养专业15个,硕士培养专业25个,博士生导师70名,硕士生导师142名。
科研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设有国家神经系统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国家神经系统疾病医疗质量控制中心、全国脑血管病防治办公室、WHO神经科学培训合作中心、北京市神经外科研究所、首都医科大学第五临床医学院、北京脑重大疾病研究院脑肿瘤研究所、北京脑重大疾病研究院脑卒中研究所、北京市脑血管病临床研究中心、北京市脑血管病防治指导办公室、北京市脑血管病抢救治疗中心等机构。
科研平台
声誉与排名
院内专家
相关事件
2023年12月,中国急性呼吸道疾病持续上升。婴幼儿、儿童病例不在少数。家长们都很揪心,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小儿科副主任医师任守臣表示,孩子生病后大部分家长都着急带孩子去医院,其实在医院里,各种传染病都处于高发状态,更容易出现多种病原体的交叉感染。如果不得不去,一定做好个人防护,不必要时不摘口罩。
参考资料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介绍.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2023-12-06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中国医药信息查询平台 .2023-12-06
领导信息院所介绍.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2023-12-06
天坛医院曾经历5次改名……副院长讲述不为人知的故事.百家号.2023-12-06
北京天坛医院旧址今日停诊,医生都在忙啥呢?新址实拍(组图).百家号.2023-12-06
北京天坛医院推出15个知名专家团队.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2023-12-06
北京天坛医院被授予中国冰雪医疗卫生保障定点医院.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2023-12-06
“北脑-天坛临床医学转化实验室暨赵继宗院士工作站”揭牌成立.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2023-12-06
2020北京青年美术双年展巡展 “致敬白衣天使”专场活动走进天坛医院.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2023-12-06
北京天坛医院成功举办2022年北京医学会医学伦理学分会学术年会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器械临床试验质量管理规范培训会.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2023-12-06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护理部挂牌成立 “智慧家医”护理人才基地.百家号.2023-12-06
我院顺利通过北京市临床营养质控中心检查.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2023-12-06
我院成功举办医院管理课题申报培训班.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2023-12-06
科室介绍.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2023-12-06
神经外科学中心.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2023-12-06
神经病学中心.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2023-12-06
放射科.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2023-12-06
4项研究成果重磅发布、收获两篇国际顶级期刊 2023国际卒中大会北京天坛医院获丰收.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2023-12-06
医工融合推出全球首个FDA批准的近红外二区固态成像技术用于人体医疗器械全寿命监测.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2023-12-06
《科学》杂志刊登我国脑机接口新技术.央视新闻客户端.2023-12-06
中心简介.国家神经系统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2023-12-06
临床试验中心简介.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2023-12-06
北京天坛医院官方网站在2022年度网站考核评测中获得第一名.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2023-12-06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荣获北京市2022年度市级交通安全“工作成绩突出单位”.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2023-12-06
北京市工人先锋号(145个).劳动午报数字报.2023-12-06
关于公示2022年北京市科普基地拟命名名单的通知.澎湃新闻.2023-12-06
我院荣获北京卫生计生系统第26届“杏林杯”一等奖.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2023-12-06
我院获2017年度中国医院科技影响力排行榜神经学科双第一.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2023-12-06
我院骨科荣获2017年度中国医院科技影响力专科排行榜第58位好成绩.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2023-12-06
我院荣获“2015年度全国医院医疗保险服务规范示范单位”.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2023-12-06
我院荣获2015年北京卫生计生系统主题宣讲活动先进集体称号.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2023-12-06
我院官方微博获评首都卫生计生系统十佳微博.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2023-12-06
我院被评为2014-2015年度首都医药卫生文化建设先进单位.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2023-12-06
我院职工之家被北京市政法卫生文化工会授予“职工之家示范单位”.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2023-12-06
我院获评2014年北京卫生计生系统“最美北京人”主题宣讲工作先进集体一等奖.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2023-12-06
我院荣获“医疗保险管理服务一等奖”.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2023-12-06
我院荣获2013年度成本和日常报表先进单位双奖.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2023-12-06
我院获评市卫生系统2012年度政务信息工作优秀单位.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2023-12-06
何文.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2023-12-06
徐有青.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2023-12-06
王昊.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2023-12-06
刘宝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2023-12-06
张勇.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2023-12-06
樊永平.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2023-12-06
缪中荣.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2023-12-06
【#儿童短期反复就诊导致感染多种病原体#】.新浪微博.2023-12-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