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孝和(1924年2月4日~1948年9月30日),原名王康智,浙江宁波县福明乡松下漕村人,中国共产党党员,中国工人阶级的杰出代表,革命烈士。
王孝和出身上海市一个船工家庭,1938年考入上海励志英文专科学校,开始接触进步书刊,1941年5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43年1月,王孝和在党组织安排下进入美商上海电力公司火力发电厂(今杨树浦发电厂)工作。抗日战争胜利后,王孝和被选为电厂控制室工会总组长。1946年1月,在上电“九日八夜”大罢工中,他积极组织工人参加罢工斗争。罢工胜利后,王孝和当选为火力发电厂工会干事。1947年年初,王孝和与农村姑娘忻玉瑛结婚。1948年1月,王孝和当选为上海电力公司工会常务理事,任党团书记。不久,王孝和代表工会参加“申九惨案后援会”,抗议中国国民党当局的血腥暴行。同年3月,因中共上海工人运动委员会成员擅自发起全市罢工,王孝和被迫在上电电工团发动罢工,后因内部出现叛徒,王孝和被国民党列为打击目标。1948年4月21日清晨,由于叛徒出卖,王孝和在上班途中被国民党警备队秘密逮捕,遭受酷刑。6月28日,国民党特刑庭判处王孝和死刑。9月30日,王孝和在上海提篮桥监狱被枪杀,年仅24岁。
1949年5月27日,王孝和被追认为革命烈士。新中国成立后,王孝和的遗体安放在虹桥公墓。1966年初,王孝和遗体迁葬于龙华革命烈士陵园。1988年8月29日,王孝和就义40周年,江泽民同志为其题词。1999年9月30日,上海市电力工业局、虹口区政府和上海市提篮桥监狱联合在提篮桥监狱举行“王孝和烈士就义处暨塑像揭幕仪式”。王孝和的血书,遗物等被先进事迹陈列馆收藏展示,他宁死不屈、英勇就义的人物事迹通过书籍、报刊、连环画、中篇评弹等多种形式进行传播。
人物生平
早年经历
1924年2月4日,王孝和出生于上海虹口一个贫苦的船工家庭。原名王康智,祖籍浙江省鄞县福明乡松下漕村(今宁波市鄞州区福明街道)。父亲王福定从小给地主放牛做雇工,十七八岁时开始出海捕鱼,后经人介绍进入上海太古轮船公司,在船上当司炉工。母亲忻梅岳是一名纺织女工,王孝和兄妹八人,在家中排行老二,一家人挤在汉口路一个五六平米的房子。由于家庭贫困,一个弟弟和一个妹妹出生不久后夭折;大哥和三弟患脑膜炎,无钱医治也相继离世;家中最小的弟弟,也被人贩子拐走。
淞沪会战后,为减轻家庭负担,母亲忻梅岳带着王孝和逃难至故乡鄞县东钱湖畔陶公山的外婆家,在此定居后,王孝和插班入曹家学堂继续求学。在乡下求学期间,受到了以朱境我为首的中共宁波临时特别支部宣传抗日救国思想的影响,开始萌生了投身革命的想法。
投身革命
1938年,王孝和考入上海励志英文专科学校。在就学期间,中国共产党员许统权主动接触王孝和,通过读书会、壁报等形式吸引王孝和参加,向其传输抗日爱国思想。王孝和在经历了两件事:一件事是王孝和16岁时去医院慰问一个中法学堂的同学,这位同学因在学校内宣传抗日相关活动被日本宪兵队严刑拷打,仍坚贞不屈的行为;另一件事是王孝和的父亲因工伤被太古轮船公司解雇,王孝和前往太古轮船公司理论,为父亲鸣不平,遭到公司老板轰赶。王孝和进一步认识到这个社会的险恶,开始积极参加各种抗日爱国运动。受到同学许统权的影响,开始接触《新生代》,《红星照耀中国》等进步书刊,对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下的抗日斗争有了深刻的认识。1941年5月4日,经过中国共产党党组织长期的培养和考察,由许统权介绍,王孝和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1941年年底,王孝和被上海电力公司和邮局录取。党组织考虑上海电力公司动力部门,于是在1943年1月,王孝和在党的安排下进入上海电力公司火电发力厂工作,在控制室当抄表员,从事上电系统党的秘密工作。在工作中勤勤恳恳,虚心求教,在写作之余走访工人家庭,深得上电厂运行部门的喜爱。抗日战争胜利后,王孝和被选举为上电控制室的工会总组长。
组织罢工
1946年1月,爆发了持续“九天八夜”的工人大罢工,王孝和积极组织工人参加罢工斗争。在此次罢工中,王孝和负责工会文宣和组织等工作,率领运行部门的工人提倡议、献捐款、腾住房。在罢工胜利后,王孝和当选为上海火力发电厂的工会干事,负责工会的组织、文化、文书等工作。1947年9月,中国国民党当局在“富通事件”后强行解散上海电工会,并派员进驻公司“整理”工会。1948年1月,上海电工会领导机构改选,国民党企图控制工会,想要包办选举,受到工人拥护的王孝和被推选为上海电力公司工会常务理事,掌握了工会的领导权。
上海电力公司党组织为了加强对工会的领导,将工会内的5名党员理事组成党团,由王孝和任党团书记。在王孝和的带领下,上海电力公司工人在同国民党上海反动当局的斗争中发挥了重要作用。1948年2月,中国国民党当局制造“申新九厂惨案”,上海申新第九棉纺织厂的工人举行罢工,惨遭国民党用坦克、装甲车、机关枪等对工人进行武装镇压。朱云仙、王慕媚和蒋贞新3名女工被国民党特务打死,40多人被打成重伤,王孝和带领电厂工人抗议国民党的肆虐暴行,发动工人缠黑纱、募捐、慰问遇难家属等活动,抗议国民党反动派的血腥镇压。
1948年3月,中共上海工人运动委员会的某成员擅自决定发起全市总罢工,布置上电、法电、机器业等地下党力量较强的工会带头。王孝和为此参与上述工会的数次讨论(即“虹镇会议”),接受了设法让上电停电、造成“罢工”局面的意见。
受陷被捕
1948年3月30日,国民党4月21日,由于叛徒冯仁忠的告密,国民党反动当局掌握了王孝和等人的活动情况。4月19日,国民党去王孝和家中胁迫其自首,4月21日清晨 ,王孝和在上班途经中纺十二厂工房前,被国民党特务逮捕。王孝和最初被关押在威海卫路看守所,25日转押至北四川路淞沪警备司令部军法处看守所关押,最后移解到隆昌路的上海市提篮桥监狱“特种刑事法庭”。王孝和为了保卫地下党的秘密和战友的安全,在此期间遭受多次审问和酷刑逼迫,宁死不屈。
英勇就义
1948年,特刑庭5月1日、6月28日先后两次秘密审判王孝和。6月29日,因制造所谓的“破坏发电机事件”,被中国国民党特刑庭判处其死刑。在王孝和被关押的期间,中国共产党派郭予钧营救王孝和未果,之后许统权得知王孝和被判处死刑后,专程从北平市赶至上海市,多次营救,都未成功。
9月24日,特刑庭复判王孝和死刑。9月27日,特刑庭准备在提篮桥监狱处决王孝和,因当日抗议的电厂工人和围观的路人较多,反动局怕事情闹大对其不利,将处决日期延期至9月30日。9月30日上午,王孝和被押解至特刑庭法庭,特刑庭检察官朱诚宣读了死刑立即执行的判决书后,王孝和向在场的各报社和各通讯社的记者们发表了演说,痛斥了国民党反动政府的肆意暴行、滥杀无辜的卑劣行径。之后王孝和被押至刑场,被法警枪决倒地身亡,英勇就义,年仅24岁。
人物评价
11月1日,中共上海地下党秘密油印刊物《上海劳工通讯》发表了《王孝和烈士死难前后》的文章,详细介绍了王孝和烈士宁死不屈、英勇就义的事迹。高度评价了王孝和烈士从被捕到牺牲,始终站在工人阶级的立场上,揭露敌人的阴谋,打击敌人的政治威信,表现了共产党员的坚强党性,并要求全体党员学习、发扬王孝和烈士的革命精神。
上海解放后,在王孝和烈士的追悼大会上,时任上海市市长陈毅为王孝和题写“为工人阶级利益牺牲永垂不朽”的挽词。
1988年8月29日,上海各界代表隆重集会,纪念王孝和烈士就义40周年时,江泽民为王孝和题词:“四十年前,王孝和同志怀着对共产主义的理想,为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英勇地献出了自己宝贵的生命。他不愧是优秀的共产党员,工人阶级的杰出代表。我们要学习他坚定的革命信念、无私无畏的革命精神、高度自觉的组织纪律性,为建设伟大的社会主义祖国而奋斗。王孝和永垂不朽。”
人物轶事
笑着走向刑场:1948年,王孝和穿上白衬衫,从容不迫地向牢门处走去,被狱警押往刑场。王孝和得知自己的生命即将结束,并没有害怕,也没有哭泣。相反的是,他面带着微笑走向特刑庭。在刑场上,王孝和被绑在一张木椅上,法警被王孝和临死不惧的一身正气所震慑,颤抖着举起枪,第一枪击中了王孝和的胸膛,他坐在椅子上怒目圆睁,大口喘气,法警接连两枪都未打中,恼怒的法警踢翻椅子,用脚猛踩王孝和的腹部,革命烈士王孝和就这样惨死在中国国民党反动派的手里。
人物关系
相关作品
戏剧作品
影视作品
文学作品
后世纪念
虹口革命纪念地
1992年初,在上海市提篮桥监狱内设立“王孝和烈士就义处”。1992年,“王孝和烈士就义处”被列为上海市虹口区革命纪念地。1994年,被市府列为“市级建筑保护单位”。
雕像
1994年9月30日,上海市电力工业局、虹口区政府和提篮桥监狱联合在提篮桥监狱举行“王孝和烈士就义处暨塑像揭幕仪式”,150余人出席。王孝和烈士塑像的底座上嵌着由江泽民同志题写的“王孝和烈士就义四十周年纪念”碑石。1998年,王孝和烈士铜铸塑像重建。
2019年11月29日,宁波市鄞州区政府为王孝和举行王孝和先进事迹陈列馆开馆仪式,馆内为王孝和烈士立了雕像。
王孝和先进事迹陈列馆
2019年11月29日,王孝和先进事迹陈列馆在宁波市鄞州区福明街道新城社区举行开馆仪式。陈列馆占地近1000平方米,分为室内展馆(450平方米)、室外广场两部分。馆内展示了王孝和的雕塑、图片、影像、生前的物品、2封给家人的遗书(影印件)以及根据王孝和先进事迹改编的著作18本。室内展馆由烈士纪念馆和社区乡愁馆“两馆”前后串联。烈士纪念馆以时间轴和事件轴的形式介绍了王孝和烈士的生平事迹、成长经历。
王孝和烈士诗文石刻
1997年上海市龙华烈士陵园刻立王孝和《致同狱难友》碑。
碑文内容:“有正义的人们!祝你们身体康健!为正义而继续斗争下去!前途是光明的!那光明正在向大家招手呢!只待大家努力奋斗!”
军用毛毯
王孝和与妻子忻玉英结婚时在上海的跑马厅购置了一条军用毛毯,羊毛质地,毛毯宽198厘米,长145厘米,边缘处有王孝和大女儿“王佩琴”名字。1948年4月,王孝和被捕入狱后,妻子将毛毯送至上海市提篮桥监狱给受到重刑的王孝和取暖使用。毛毯现收藏在上海龙华烈士纪念馆中,是馆内国家一级文物。
参考资料这位宁波人是无所畏惧的工人阶级代表!今天,一起缅怀王孝和烈士.......宁波市档案馆微信公众平台.2025-03-23
追寻王孝和的最后足迹.新民晚报.2025-03-23
【红色档案天天看】烈士王孝和:至暗时刻的光明火种.湖北省档案馆微信公众平台.2025-03-23
王孝和.中国军网.2023-10-17
王佩民深情怀念父亲 “铁窗烈士”王孝和.中国宁波网.2023-10-25
王孝和:无所畏惧的工人阶级代表.新华网.2023-10-17
王孝和.宁波档案网.2023-10-17
永远的丰碑:王孝和.光明网.2023-10-17
王孝和.共产党网.2023-10-24
微笑的背后,是初心.上海档案信息网.2023-10-24
王孝和.中国青年报.2023-10-25
妻子回忆中的王孝和:临刑前,他在狱中写下五十多封家书.澎湃新闻.2023-10-26
你的名字叫民——专访王孝和烈士之女王佩民.上观新闻.2023-10-25
铁窗烈火 (1958).豆瓣电影.2023-10-24
王孝和先进事迹陈列馆.宁波史志网.2023-10-25
王孝和烈士“回家”了!宁波父老乡亲为他立像建馆.中国宁波网.2023-10-25
从狱中50封家书感悟家国情怀.浙江省纪委监委.2023-10-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