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

光脉假毛蕨

光脉假毛蕨(学名:Pseudocyclosorus subfalcilobus)是金星蕨科假毛蕨属下的一个种,常见于海拔1300-1500米阴湿岩石上或山坡常绿阔叶林缘沙滩地上,特产于云南省西北部。

形态特征

光脉假毛蕨的植株高40-55厘米。根状茎短而直立或横卧,褐褐色,疏被鳞片。叶簇生;叶柄长10-20厘米,基部疏被披针形的棕色鳞片,密被针状刚毛,禾秆色。

叶片长卵形,长15-30厘米,中部宽5-13厘米,一回深羽裂,下部2-3对羽片突然缩小成蝶形,正常羽片极斜向上,狭披针形,约11-13对,互生,有短柄,中部羽片长5-8厘米,中部宽1-1.5厘米,顶部羽裂长尾𫛭头,基部楔形,不对称,深羽裂几达羽轴两侧的狭翅;裂片11-15对,斜上,上先出,舌状,短尖头,全缘,彼此间隔宽1-1.5毫米,长5-8毫米,基部宽2-3毫米,基部下侧裂片远比上侧的短小。

主脉上面隆起,下面可见,侧脉不显,斜上,每裂片5-8对,基部下侧一脉伸达缺刻底部,上侧一脉伸达缺刻以上的叶边。叶干后纸质,褐绿色,两面沿叶轴和羽轴均密被长针状毛,主脉下面和叶边均被针状毛,主脉上面有伏贴的短毛。

孢子囊群圆形,着生于侧脉中下部,靠近主脉,每裂片6-8对;囊群盖圆肾形,厚膜质,褐色,上面被短毛,宿存。

分布范围

光脉假毛蕨特产于云南省西北部(独龙江流域,祭陇)。

外部链接

参考资料

河南工人日报数字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