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洲池

九洲池(英文:Jiuzhou Lake)位于中国河南省洛阳市西工区,隋唐洛阳城宫城西北部高地上,是隋唐时期洛阳城重要的皇家园林。它东西长约205米,南北宽约130米,史料记载占地52万平方米,考古发现有139250平方米,水深丈余(约3.4米)。2015年,九洲池保护遗址开工;2019年4月27日,九洲池景区开园迎宾,管理单位为洛阳历史文化保护利用发展集团有限公司。

九洲池是供古代皇帝、妃嫔、公主、皇子等居住、宴游的御园,始建于隋朝。它的修建得益于汉魏时期引谷工程而形成的小面积水域,当时隋炀帝跨洛河而建隋代洛阳城,在宫城西北隅建了九洲池。宋代九洲池面积变小,五代十国时期九洲池被渐渐被废弃。九洲池的建筑特点主要为“广水无山”,平地筑园,以大面积的水景为主,主要建筑有千步阁、瑶光殿、琉璃亭、一柱观等。其中瑶光殿为九洲池的主体建筑,共有三层,一层是遗址保护区,二、三层为休闲区。

九洲池是隋唐洛阳城的一部分。1988年,隋唐洛阳城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10年10月,隋唐洛阳城入选首批国家遗址公园。2022年,隋唐洛阳城遗址公园入选河南省文化和旅游厅第一批省级文明旅游示范单位。

命名

史书记载,九洲池是隋唐两朝洛阳城“引水进宫”建造的最大池沼,池内有多处洲岛,“其地屈曲象东海之九洲”,故名。

位置境域

九洲池位于中国河南省洛阳市西工区,洛阳城宫城西北部高地上,为前洛阳玻璃集团厂区内, 是隋唐洛阳城遗址公园的一部分,为隋唐洛阳城宫城紫微城的皇家池苑,位于紫微城的西部。九洲池东西长约205米,南北宽约130米,总面积139250平方米,主体为西隔城内的皇家园林,东跨宫城大内及陶光园局部,著名建筑应天门、天堂和明堂位于其东部。

历史沿革

文化背景

九洲池作为宫城御苑,主要是供皇帝、妃嫔、公主、皇子等居住、宴游。唐代,李治和武则天洛阳市时,九洲池是他们接见使者、宴群臣的地方。九洲池荟萃了隋唐宋三个园林建筑艺术的精华,如今是作为集遗址展示、园林艺术、牡丹观赏、文化休闲于一体的综合性遗址公园

修建历程

隋唐洛阳城“前直伊阙,后据邙山,左瀍[chán]右涧,南洛河贯其中”,伊河掠城东南而北流,故隋唐洛阳城周围有洛水、伊河、涧水、瀍水等四条大的自然河流。洛水由城西上阳宫之南入城,并沿皇城南向东横贯全城;涧水即谷水,从城西北角流入城内,主要流经宫城、上阳宫、西苑,最后汇入洛水。隋唐洛阳城将谷水引进宫城,并依水建造了众多池沼,其中最大的池沼即是位于宫城西北隅的九洲池。谷水在洛阳市外分支为两道,一道东西向进人玄武城,沿玄武城南墙向东,一道沿隋唐洛阳城西城墙由北向南流人南洛河。九洲池周边布有的引水渠,均来自这两道渠。

九洲池始建于隋朝,得益于汉魏时期引谷工程而形成的小面积水域。隋炀帝跨洛河而建洛阳城,将皇城和宫城设置于隋代洛阳城西北隅高冈上,并在宫城西北隅修建了九洲池。唐代扩大九洲池面积,呈南北向的圆角方形,成为政治舞台。其东西250米,南北557米,占地面积为139250平方米,水深约3.4米,是宫城核心景观,环九洲池修建的建筑有千步阁、瑶光殿、琉璃亭、一柱观等。九洲池“居地十顷”,唐代《通典》规定:“以度田之制:五尺为步,步二百四十为亩,亩百为顷。”按唐代度量制推算,十顷约合今163.8亩(约109200平方米),其实际规模远超此数。

唐代继续沿用隋朝营造的九洲池,唐代殿阁建筑之间以虹桥相连,除保留了隋朝建筑及九洲池之外又增设了望景台、映日台等建筑,环池还修建了花光院、山斋院、翔龙院、神居院、仙居院、仁智院并其他院落。

宋代九洲池九洲池面积变小,平面呈椭圆形,东西250米,南北130米。虹桥废弃,意味着九洲池的两个排水口的废弃。北宋年间,虽然洛阳市是西京,政治地位很高,但随着国力的衰退和审美情趣的转变,九洲池规模已远不如隋唐时期。五代十国以后,九洲池逐渐衰落,遭到废弃。

九洲池遗址位于原洛阳浮法玻璃集团中部。2009年,为推进隋唐洛阳城大遗址保护工作,洛阳市决定斥资10亿元整体搬迁洛阳浮法玻璃集团,对九洲池遗址群进行整体保护。

方位布局

布局理念

九洲池“广水无山”,平地筑园,以大面积的水景为主,园内水网密布,殿台楼阁点缀其间。九洲池采用“一池三山”的建筑形式,在池中堆筑三座岛屿以表现蓬莱、方丈、瀛洲三座仙山。而九洲池的水流是借用“引黄入洛”工程,将经过邙山渠的黄河引入的,水深将常年保持在2米左右,以保持水体循环和满足旅游船的需要。为了保持水质,施工后期将设计加入保持水体清澈的具有抗污能力的植物群落及具有净化功能的水生动物。同时,为避免水系对遗址的影响,施工前期已经做过精密的防渗处理。

布局特点

平地筑园,以大面积的水景为主,是九洲池最为显著的特点之一。大规模平地筑园,利用水源的丰富条件创造出以水景为主的新形式,丰富了中国古代的造园艺术。多岛屿是九洲池另一个突出的特征,九洲池中发现十多处大小不同的岛屿。堆土为岛,岛上筑殿亭,是中国山水画园池风格的延续。

九洲池创造性地营建许多别致的建筑形象和构造,规模、大小、建筑形式和风格有较大的差别,既有长廊式的廊庑建筑,又有较小的亭类建筑,还有不同的单体殿阁建筑,中间架虹桥相连一起,有分有合,和谐统一。

九洲池园林建筑巧妙应用“尺度设计”。融汇于九洲池景象中的殿阁建筑,其开间之小,仅1米多至2米多,远小于正常殿堂4米左右至5米左右的开间。同时,采用左右阶制,以表现此殿的正规,看起来就像是一座大殿。把大殿做得如此之小,参照之下,显得空间很大。”这是为了表现“东海”主题。

园区布局

九洲池景区的正门位于唐宫中路,琉璃亭位于九洲池景区入口处的御道上,紧挨着琉璃亭的是瑶光殿,东侧有一乌头门。由瑶光殿向东围绕九洲池池水的景点依次为金庭、簪花亭、临波阁、观景台、九曲桥、银庭。其中,牡丹园位于景区的东南部,而金亭与银亭相对,分别位于九洲池池水的东部和西部。

主要景点

琉璃亭

琉璃亭位于九洲池园区的御道前方,它是一座造型精巧的亭类建筑。根据考古文献记载,琉璃亭位于瑶光殿之南,因亭上铺设琉璃瓦而得名琉璃亭。即使在明清时期琉璃都是比较贵重的装饰,一般也只有皇家建筑才能使用,琉璃的制作工艺更是难上加难,由此可见九洲池在隋唐时期的地位。

瑶光殿

瑶光殿位于九洲池南部,它为三层宫廷建筑,瑶光殿一层是遗址保护区,二、三层则为休闲区。瑶光殿顶部楼阁为两层歇山式屋顶建筑,全部采用传统的榫卯结构,最大限度还原唐代建筑外观与构造。一层遗址保护区北侧的墙壁上展示了唐代“三阁并列”的建筑形式;东西两侧保留了岛屿上保留的建筑遗址的夯土台基和青砖地面;西配殿展示了唐代服饰妆容和宫廷雅乐。一层的高台遗址部分采用内部大跨度钢结构设计,起到保护柱础石坑等遗址的作用。瑶光殿展示的方式与天堂、明堂比较接近,即游客站在透明玻璃地板上就可欣赏地下遗址全貌。史书记载,瑶光殿位于九洲池三岛之中,总高28米,开间7米,进深20多米,是九洲池皇家园林内一座重要的建筑。

乌头门

九洲池景区正门按照仿唐式乌头门设计修建,纯木质结构,以中国传统建筑的榫卯拼接工艺建造。瑶光殿的东侧也有一处乌头门,那里曾是当时宫城核心区的大内西墙。隋唐时期,帝后与妃嫔都是生活在大内之中,太子居住于大内以东的东宫,皇子、皇女们则居住在大内以西的西隔城。乌头门是以两立柱、一横枋构成的门,柱头上染成黑色的门,牌楼的雏形就是乌头门。乌头门在很多史籍中都有记载。《唐六典》与《宋史》有“六品以上乃用乌头门”的记载,可见乌头门还是体现一定等级的大门。《册府元龟》中有关于乌头门形状的描述:“二柱相去一丈、柱端安瓦筒,墨染,号乌头染。”在宋代官方编著的建筑制度专著《营造法式》中,就有关于乌头门名称的记载。

牡丹园

牡丹园位于九洲池东部,移植了近百株甘肃省精品紫斑牡丹系的百年牡丹。百年牡丹又称“多年生落叶亚灌木”,属于木本植物,植株高大,花大色艳。其中有株龄200年以上的百年牡丹花王1棵,其他牡丹株龄均为100年以上。百年牡丹花王单棵可开近百朵牡丹,平均高度两米左右,最高的牡丹可达2.5米。牡丹的生长速度极慢,素有“长一尺,缩八寸”的特性,一棵普通的牡丹,从栽种到开花,要历经五年时间,百年牡丹更是极其稀有。同时,在九洲池牡丹园旁,市民和游客也可以欣赏民间百戏表演。

金庭

金庭位于瑶光殿东北池内小岛上,以建筑装饰包铜贴金而得名。岛上古树参天,绿水环绕,奇松怪石,楼阁亭台掩映其间,夜间溢彩流光似仙界亭阁。汉代东方朔著《海内十洲记》曰:“其北户承渊山,又有城金台玉楼;相鲜如流,精阙之光,碧玉之堂,琼华之室——王母娘娘之所治也。”,其外立面在柱础、柱头、额枋、栏杆、屋顶等部位采用包铜工艺进行重点装饰,目的是营造出金光闪闪的仙界亭阁形象。

银庭

银庭位于九洲池西侧的小岛之上,外立面采用柱础、柱头、额枋、栏杆、斗拱等部位装饰,营造出莹润通透的仙界亭阁形象。东与金庭隔水相望,岛上多植元宝槭日本红枫蝴蝶枫北与两岛相连,登岸可至碧草坡、九曲桥

文化活动

九洲池国风音乐会

2023年,7月1日、8日、15日、22日、29日,九洲池瑶光殿二层开设了九洲池国风音乐会,此为售票观看演出,演出时间为每周六晚20:00。演出流程依次为宾客化上唐装妆造、入场签到拍照、音乐会上半场、音乐会下半场。宾客可享用特定国风茶品甜点。国风音乐会演出曲目有《雷公鼓》《朝天子》《琵琶行》《傍妆台》《忆江南》《向云端》《初心》《无羁》《礼·乐》《仙剑奇缘》和《山居秋暝》。

《雷公鼓》为相连之鼓,因传说雷公击此可化作雷响。《朝天子》在唐代已被纳入宫廷、教坊司,成为宫廷乐师、教坊乐户的传习曲目。朝天意为古代藩国朝觐中央政权。子是曲子”的省称,即小曲的意思。调名本意即以小曲的形式歌咏四方藩国朝觐中央政权。

神都夜宴

2023年5月13日、20日和27日,每天晚上八点十五分,为《神都夜宴》演出时间。《神都夜宴》是一部沉浸式国风情景剧,演出地点为九洲池的瑶光楼。登上九洲池瑶光殿,可一览隋唐洛阳城盛唐之风。节目有复原款的华服换装,可沉浸式体验《神都夜宴》,神都大司乐府团队将在现场演奏原创国风音乐。

九洲池全息夜游

2020年7月20日至9月17日,第38届中国洛阳牡丹文化节期间,九洲池全息互动夜游应用3D全息投影等技术,通过虚实结合打造出沉浸式光影互动的夜游体验。全息夜游主要活动有御道宫廷礼仪演艺、九洲池实景演艺、《大理寺日志》国漫情景演绎及水幕电影等,地点在九洲池御道、核心区。

日常活动

在御道、瑶光殿南广场,有武皇迎宾、乐舞表演、“行吟洛阳市”九洲诵唐诗;在簪花亭,有豫剧演出;在廊院,有宫廷百戏、水袖舞等。入园游客不仅可以感受女皇武则天的生活场景,还可以进行唐妆体验。

考古研究

考古活动

九洲池的考古工作始于1960年,当时通过大规模的考古钻探,发现并确定了九洲池的位置及范围。通过与文献对照,其形状大小和位置都比较相符,因此完全有可能为九洲池的遗迹。南面突出的缺口,恐是排水用的出人口。宫城西北角发现有大面积的淤土堆积,西距西墙5米,北距陶光园南墙148米,淤土东西280米,南北最宽260米,总面积约为55600平方米。淤土正南有缺口向南伸出,宽约9米。

20世纪80年代以来,初步搞清了九洲池的轮廓,北部范围还不十分准确,南部因部分建筑未拆除,还未做工作。掌握了池内堆积情况,大致分为四层。其中第三层、第四层是与九洲池有关的遗迹。九洲池考古发现的建筑遗迹可分为隋唐和宋两个时期。其中隋唐时期的建筑遗迹有“池之洲”上的“亭台建筑”和环池建筑两大类。宋代建筑遗迹保存较差,发现墩建筑的千步廊和其北侧的砖砌方坑。

20世纪90年代以来,在80年代所确认的九洲池遗址范围以南发现了大面积的淤土,在淤土周边发掘出岛屿、建筑基址及池岸护坡等遗迹。这一阶段,对于九洲池的范围有了新的认识,但不能确认这些遗迹是否属于九洲池。

2013年至2015年,对九洲池进行全面的发掘,发掘了北岸、东岸和西岸局部、引水渠、排水渠、池中岛屿等,纠正了80年代的一些认识,重新认识了九洲池的空间位置、范围规模、池岸结构、岛屿构成、池底结构、引水渠结构、排水渠结构等。

主要遗址

排水设施

进水口

在九洲池内发现有三条进水渠。一号进水渠位于九洲池西北部,进水渠呈南北向,渠壁为土壁,水口北侧砌石。渠宽8.1米,深2.3~2.9米,与三号进水渠汇合后流向东注入九洲池内,而且一号进水渠上发现有栈桥遗迹。二号进水渠位于九洲池东北部,进水渠由玄武城南墙附近向南延伸后注入九洲池内,渠壁为土壁,渠宽6.5~7米、深1.8~2米。三号引水渠位于九洲池西北偏南,是由西向东流,入水口处与一号进水渠汇合后注入九洲池内。进水渠渠壁和渠底均用石块堆砌,宽6.2米、深2.2米。九洲池一、二号进水渠可能来自玄武城一号水道,也可能来自玄武城三号水道。隋唐洛阳城宫皇城位于西北隅高冈,根据地形开凿人工渠道引谷水入城,谷水经玄武城内一、二号水渠向南流,在西隅城北部枝分为东、西两支水渠,分别于九洲池东北隅和西北隅一带注入九洲池。

排水渠

在九洲池内有两道排水渠,一号排水渠位于一号引水渠北段处,穿大内西墙进入陶光园,故出口为陶光园。渠宽9.4米、深1.6米,除渠壁和渠底均石砌以外,均为土壁。在大内西墙上、此水道穿墙的部分,发现有座东面西的阁类建筑,柱础东西成排,共四排,南北成列,共三列,最北排存有二块柱础石,中间的两排仅存柱础石坑,最南排仅存一个柱础石坑。在此建筑东边有砖铺散水。可推测此建筑应面阔3间、进深2间,东西长16.5米、南北宽18.7米。二号排水渠位于九洲池东北部,渠壁与渠底均石砌,宽3.9米,深2.2米,与天堂遗址北侧的石砌水渠相同。

水道

在九洲池还发现有7道水道。一号水道位于九洲池东南部,呈南北走向,南北残长9米、东西口宽9.7米、底部东西宽7.6米,深约0.7米左右。二、三号水道位于九洲池南部、四号基址建筑之间,均呈南北向。二号水道宽6.15米、底部宽5.15米、深2.2米。三号水道东西宽6、底部宽5.5米、深3.45米。四号水道位于三号水道以南,呈现“L”形,自北向南,再在最南部折成东向,总长30米左右。五号水道位于五号建筑东端,水道呈东西走向,长5.06米、宽1.06米。六号水道位于七号建筑以西南约3.75米处、也在八号建筑基址以南,为砖砌暗水道,分为东、西两部分。东部水道平面呈“匚”字形,东西长1.2米,南北长1.7米。西部水道分为东、西两段,西段呈东西走向,长3.3米,东段呈东北—西南走向,长2.1米。七号水道位于七号建筑东包边砖以外侧,呈南北向,南北长1.2米、东西宽0.52米。

岛屿

北部岛屿

在九洲池内岛屿一共发现6座岛屿,岛屿多生土台,平面多呈椭圆形。Ⅰ号岛屿位于九洲池东北部,与2号引水渠相近,东西长40米、南北宽25~30米。Ⅱ号岛屿位于Ⅰ号岛屿西南部,东西长38、南北宽25~30米。在此岛屿上有一座建筑基址(一号基址)。Ⅲ号岛屿位于九洲池东南部,与一号水道相近,东西长51、东西宽12~26米,此岛屿上发现有一座建筑基址(二号基址)。Ⅳ号岛屿位于九洲池西北部,与一号引水渠相近,东西长34米、南北宽27米,没有发现任何建筑遗迹。Ⅴ号岛屿位于Ⅳ号岛屿之南,东西长32米、南北宽16~25米,在岛屿上发现有一座建基址(三号基址)。Ⅵ岛屿位于九洲池西南部,与池岸距离较近,而且此岛屿平面比其他岛屿更为屈曲,东西长46米,南北宽13~45米。

南部岛屿

在九洲池南部也发现有2座岛屿,Ⅰ号岛屿东边由东南向西北弯曲,东岸比较陡直,西边由西南向东北弯曲,西岸较平缓,向北逐渐内收。此岛屿平面可能是圆形或椭圆形,未发掘此岛屿全貌,因此此岛屿大小尚不清楚。而且,此岛屿西岸发现有环岛的道路,随岛屿边缘方向而弯曲,路土宽1.3米、厚0.1米。Ⅱ号岛屿位于九洲池南侧的东南部,北宽南窄,东、西岸呈直线,岸壁均较陡直。岛屿东西宽16.75米。岛屿上发现有一座建筑基址(一号基址)。

池边建筑

在九洲池范围内有较多的建筑基址,其中3座建筑在池内的岛屿上。

一号建筑

一号建筑基址位于Ⅱ号岛屿上,此建筑平面呈方形,夯打而成,东西残长7.27米、南北宽4.19米、夯土厚0.5米。建筑外侧有包边砖,横向错缝平铺。基址上面发现有1个柱础石坑和3个柱础石,南北两排、东西三列。排距与列距大体相同,为1.9米左右。

二号建筑

二号建筑位于九洲池内的Ⅲ号岛屿上,坐北朝南,长方形基址东西长11.4米、南北宽8.58米,夯打而成,厚70厘米。建筑四周用长方形小砖包砌。根据残留柱础石坑推断,该基址柱础应是南北向5排、东西向6列,共计30块。南北每排之间间距为1.8、东西每排之间间距为2米。在此基址南、北面均有踏步,北面一个、南面两个,形状和大小相同。南面两个踏步间距为2.15米,西边踏步和东边踏步距台基西南角、东南角均2.56米。踏步长2.65,宽0.7米,踏步一面与基址包砖相连,另外三面顺立两行砖包边镶砌。两垂带之间长1.3米,垂带砖为平铺斜放,长59厘米,宽25厘米。踏步共二级,第一级宽27.5厘米、第二级31厘米,高9.5米。北面踏步距西北、东北二角均4.66米,踏步长2.08米、宽0.75米,两垂带之间长1.33米,斜坡度21度。

三号建筑

三号建筑位于Ⅴ号岛屿上,坐东朝西,长方形基址夯打而成,南北长9.72、东西宽6.74米,厚0.8米。柱础石以及柱础石坑应是东西向4排、南北向6列,可现存南北5列。由南向北,第一至第二列、第四至第五列的间距为1.51米。由西向东,第一至第二、第三至第四排间距为1.48米,第二至第三排间距为2.33米。此建筑基址周围砌包边砖四层,包砖均单砖平铺错缝叠砌,底部单砖顺向平铺,其上砖横向错缝平砌,一半压在包边的横砖上,一半压在基址内夯土上。基址以西面有砖砌阶梯式踏步,分为两级,南北长1.63、东西宽0.7米。第一级宽37、高5厘米,用长方形砖平砌,第二级宽33、高9厘米,用方砖平砌。踏步两侧砖砌垂带,北侧垂带宽20、南侧垂带宽24厘米,坡度12.5度。

四号建筑

四号建筑位于九洲池正南面,由三座建筑单元组成。各建筑单元呈东西向排列,大小不同,平面呈长方形,夯打而成。以中心建筑为主,左侧和右侧建筑长度与宽度基本相同。(在发掘报告上表示自西向东编号为F1~F3基址)中心建筑规模比较大。三座建筑南北呈一直线,中心建筑比左侧、右侧建筑北边宽处0.65米,左侧与中心建筑、中心与右侧建筑之间有九洲池二、三号水道,基址周边发现有宽0.5~0.7米左右的二层台。中心建筑东西长27.85、南北17.2米,在二层台上发现有26个柱础石坑,南北两侧各8个,东西两侧各3个,拐角处各1个。左侧与右侧建筑东西长20.3、南北13.3米左右,在二层台上也发现有22个柱础石,南北两侧各有6个,左侧建筑西侧4个、东侧2个,右侧建筑西侧2个、东侧4个,拐角处各1个。二层台以下基址周围有包边砖,纵向错缝平砌,包边砖外侧有散水。

五号建筑

五号建筑位于九洲池的西南部,紧邻四号建筑,分南、北基址(F1、F2)。F1基址平面呈东西长方形,夯打而成,发掘部分东西长43.5米、南北宽6.25米。发现有南北两排的柱础石或坑。北排柱础石7个、柱础石坑2个,柱础石间距3.85米。南排柱础石3个,柱础石坑1个,大小、形制与北排柱石相同,南、北两排间距为4.24米。在此F1基址的北侧发现有包边砖和散水,发掘部分东西长40.4米、南北宽0.37米,包边砖三行,均为东西向横铺,由里向外逐渐降低。F2基址位于F1建筑北部,东西向与F1基址相互平行,两个基址间距为5.1米。发掘部分东西长42.6米、南北宽5.6米,平面呈东西长方形,夯打而成。

六号建筑

六号建筑位于九洲池的东部、七号建筑的东北部,夯打而成,坐北朝南,南北长10.5米、东西宽7.6米、厚1.8米。基址西、南两边发现有包边砖,西边和西南处的包边砖外侧也发现有砖铺散水。此建筑南边紧靠散水部分处,有一处砖砌踏步。踏步南北宽1.8米、东西长1~1.7米、高0.4米,分为上下二级。

七号建筑

七号建筑位于六号建筑以西南处、八号建筑以东处,平面呈方形,东西宽7.5米、南北长8.23米。在此建筑基址的四角处发现有3个柱础石和1个柱础石坑。此柱础石(坑)南北间距4.63米、东西间距5.3米。基址周围有包边砖,宽0.35米,残存一至三层。包边砖外侧未发现散水遗迹。在七号基址以西南3.75米处有六号暗水道,此基址东包边砖外侧也有七号暗水道。

八号建筑

八号建筑位于七号建筑以西,此建筑由隔墙以及东西两侧的柱础石组成。隔墙呈南北向,分为南、北二段,间距为5米,南和北段之间有一缺口。南段隔墙呈‘T’形,此墙北部加宽部分东西长6米、宽0.9~1.25米,南部加宽部分呈东西长方形,东西长2.1米、南北宽0.8米。北段隔墙呈长条形,南北长5.6米、东西宽0.9~1.25米。南、北段隔墙上均各有一块柱础石。以南北两段隔墙为中心,发现有4块柱础石,东侧3块、西侧1块。

栈桥以及亭类建筑

栈桥遗址位于九洲池一号引水渠的最南端,此处水渠逐渐窄,为3.9米。栈桥建筑呈东西向横跨一号水渠,用木或砖堆砌的结构,南北长5.5米、东西宽4.7米。栈桥横跨的水道两壁砌砖,残高1米左右。栈桥东西引桥部分是由东西两壁的砖壁向外撇,形成倒‘八’字形。栈桥是由4排南北向木柱组成,主体为中间的两排,每排各有两个础石的木柱,东西两壁各有一排南北向木柱,各有五个木柱,柱下没有柱石。中间柱石南北中心间距3.5米、东西中心间距3米。此栈桥南侧有亭类的建筑,此处有排列比较整齐的木柱,大小不同,木柱下没有础石。

 九洲池南侧建筑

在九洲池南侧的Ⅱ号岛屿上,发现有1座建筑基址。由墙垣、柱础石组成,墙垣夯打而成,呈‘L’字形,南北长16.8米、宽2米,东西长8.7、宽0.7米。从墙垣西南部向北6米处,向东凸出0.7米,突出部南北长2.7米。南北段墙垣上发现有3个柱洞,间距4.5米,均呈向东倾斜,底部有柱础石。而且,南北段墙垣西侧,发现有铺砖、础石和沙坑的零散遗迹。

 出土遗物

九洲池遗址内出土遗物分为建筑构件和生活用品。建筑构件一共1924件,有砖377件、瓦703件、瓦当541件、脊饰15件、铜构件20件、铁钉259件、石构件9件。砖包括长方形砖、素面方砖,砖上有“吉”字风鸟纹方砖、四出草叶纹方砖、莲花纹方砖。长方形砖大多出土在台基包砖、散水、踏步和水沟砌砖部分;方砖出土在亭阁基址,大多以铺地砖和踏道砖数量最多。生活用品一共有459件,有陶器14件、三彩器7件、瓷器68件、铜器319件、铁器24件、其他种类27件。

开发与保护

保护

2009年,为推进隋唐洛阳城大遗址保护工作,洛阳市决定斥资10亿元整体搬迁洛玻集团,对九洲池遗址群进行整体保护。

2012年10月25日,隋唐洛阳城“一区一轴”区域内重要文物保护展示工程——隋唐洛阳城九洲池遗址保护展示暨丹尼斯城市广场项目举行奠基仪式。

2013年9月,洛阳九洲池遗址保护展示工程整体征迁工作基本完成。

2014年,隋唐洛阳城九洲池遗址保护展示设计方案获国家文物局批准。

2018年10月,按照市委、市政府工作部署和有关要求,洛阳历史文化保护利用发展集团有限公司开始实施九洲池一期项目建设。

2021年,中国风景园林学会科学技术奖园林工程金奖项目在洛阳九洲池遗址公园原址上重建。

特色工艺

“一麻五灰”被用在九洲池遗址保护展示工程的中心建筑瑶光殿和3个亭子中。“一麻”就是把细如发丝的生麻一层层剥离,缠到柱、、梁、斗拱等处,再将油满和水涂在麻上,经过水压、整理等程序后,以金刚石磨之;“五灰”中的“灰”由猪血、砖灰和桐油混合而成,有捉缝灰、扫荡灰、压麻灰、中灰、细灰之分,施工方法各有千秋。

开发

2015年4月,隋唐洛阳城九洲池遗址保护展示工程开工。

2015年12月,高28米的瑶光殿已封顶。

2016年3月,隋唐洛阳城九洲池遗址保护展示工程的中心建筑瑶光殿完成屋面瓦铺设。

2016年7月,九洲池遗址保护展示工程主体已经完工。

2016年1月,九洲池遗址保护展示工程的道路、广场等基础设施已经基本完工,主要景观石已安装到位。

2019年4月6日,九洲池瑶光殿首次亮灯。

2019年4月27日,九洲池景区开园迎宾。

相关文化

文献记载

《两京新记》

唐人韦述开元十年(公元722年)撰写的《两京新记》中,对其地望和形状规模作了简要概述,是探讨九洲池最有价值的文献。唐韦述撰,辛德勇辑校的《<两京新记>辑校》“东都宫城”条载;“九洲池在仁智殿之南,归义门之西。其池屈曲,象东海之九洲,居地十顷,水深丈余,鸟鱼翔泳,花卉罗植。”

《河南志》

宋代地理学家宋敏求北宋皇祐熙宁年间,在《两京新记》的基础上增删改订,撰写成《河南志》,其中收录有关九洲池的文献资料,内容与逸失的《两京新记》基本相同。清人徐松从《永乐大典》中辑得元人佚名编的《河南志》,该志保存了宋敏求《河南志》的大量内容。《河南志》中记述了九洲池及其周边建筑景观的昔时风貌。《河南志》卷三隋城阙古迹中记载:“千福门、德阳门、千步阁、九洲池,其地屈曲,象东海之九洲,居地十顷,水深丈余,中有瑶光殿。琉璃亭,在九洲池南。一柱观,在琉璃亭南。”《河南志》卷四唐城阙古迹中记载:“九洲池,在仁智殿之南归义门之西,其地屈曲,象东海之九洲,居地十顷,水深丈余,鸟鱼翔泳,花卉罗植。瑶光殿,在池中洲上,隋造。琉璃亭,在瑶光殿南,隋造。望景台,在九洲池北,高四十尺方二十五步,大帝造。一柱观,在琉璃亭南,隋造。”

《唐两京城坊考》

徐松依据《河南志》,编辑了《唐两京城坊考》,该书征引有关文献对唐东都、包括九洲池作了详细的考证。《唐两京城坊考》“宫城”条中记载九洲池“在仁智殿南、归义门西,其池屈曲,象东海之九洲,居地十顷,水深丈余,鸟鱼翔泳,花卉罗植。池之洲,殿曰瑶光,隋造。亭日琉璃,隋造,在瑶光殿南。观日柱,隋造,在琉璃亭南。环池者日花光院、曰山斋院,在池东。日翔龙院,在花光院北。曰神居院,在翔龙院北。日仙居院,在安福殿西。日仁智院,在仙居院西。殿西有千步阁,隋炀帝造。南有归义门。日望景台,在池北,高四十尺,方二十五步,大帝造”。

《玉海》

南宋王应麟等编著的《玉海》中也论及九洲池。《玉海》卷一七一引《东京记》:“东都城有九洲池,在仁智殿之南、归义门之西,其池曲象东海之洲,居地十顷,水深丈余,鸟鱼翔泳,花卉罗植。”

《永乐大典》

《永乐大典》卷九五六一引《河南志》中有“隋都城图”“唐东都城图”“宋西京城图”,这三幅图上都标注有九洲池的位置,隋朝九洲池用黑色表示,呈不规则形,唐代九洲池面积扩大,呈南北向的圆角方形,并标注出瑶光殿和琉璃亭,宋代图上标注为九阿池,并未标注池的大小。  

传说典故

火烧天堂

公元687年,武则天命令拆除紫微城的乾元殿修建明堂,不久之后又命薛怀义修筑天堂。《旧唐书》记载:“于明堂北起天堂五级以贮之,至三级则俯视明堂矣。”因修建天堂有功,薛怀义行事也越来越放肆,武则天对他渐渐冷淡。心怀不满的薛怀义火烧天堂,明堂也被点着了。根据《资治通鉴》记载,薛怀义火烧天堂一事令武则天非常生气,事后半个多月后,她命令武攸宁率人殴杀其于瑶光殿前树下,车载尸送至白马寺

汗血宝马

李隆基天宝,西域大宛进贡了六匹汗血宝马。李隆基喜骑射,尤其爱马。他看到这六匹马后,分别赐名为红玉犀、紫玉犀、平山辇、凌云辇、飞香辇和百花辇,命宫廷画师将它们的形象绘于九洲池内的瑶光殿上。

重要事件

九洲池是隋唐洛阳市的一部分。1988年,隋唐洛阳城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10年10月,隋唐洛阳城入选首批国家遗址公园。2021年,隋唐洛阳城遗址入选“中国百年百大考古发现”。2022年,隋唐洛阳城遗址公园入选河南省文化和旅游厅第一批省级文明旅游示范单位。

参考资料

重返隋唐看洛阳.河南文化网.2023-09-18

Dance show: A Glimpse of Beauty.China Daily.2023-11-27

隋唐洛阳城九洲池景点.洛阳历史文化保护利用发展集团有限公司.2024-04-01

洛阳新“网红”地标九洲池竟是一座皇家园林!.洛阳网新闻中心.2023-09-18

河南洛阳将建隋唐洛阳城国家历史文化公园.新华网.2023-10-26

片区概况.洛阳文保.2023-10-26

九洲池:洛阳重要的皇家园林.中国园林网.2023-09-22

隋唐洛阳城九洲池诚邀四海宾朋 共赏池上繁华.洛阳历史文化保护利用发展集团有限公司.2023-09-18

九洲池:洛阳重要的皇家园林.中国园林网.2023-09-18

隋唐洛阳城.中国园林网.2023-09-23

当前位置: 洛阳历史文化保护利用发展集团有限公司 > 关于我们 > 集团简介.洛阳文保.2023-10-26

洛阳新“网红”地标九洲池竟是一座皇家园林!.洛阳网新闻中心.2023-09-18

洛阳新“网红”地标九洲池竟是一座皇家园林!.洛阳网新闻中心.2023-09-18

洛阳新“网红”地标九洲池竟是一座皇家园林!.洛阳网.2023-09-22

洛阳市两家单位获评首批省级文明旅游示范单位.河南省人民政府.2023-10-26

皇家园林九洲池.洛阳网新闻中心.2023-09-22

天堂明堂、九洲池:古老文明解锁流量密码.洛阳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2023-10-25

“穿越”隋唐城丨九洲池,隋唐时期皇家园林,今再现一池三山御园盛景.隋唐洛阳城微信公众平台.2023-10-25

洛阳市西工区皇家园林之九洲池遗址(隋唐九洲池).人文地理.2023-09-18

洛阳新“网红”地标九洲池竟是一座皇家园林!.洛阳网新闻中心.2023-09-18

洛阳最美古风拍照地!随便一拍都是武侠大片.洛阳网新闻中心.2023-09-25

运河明珠 隋唐神韵——打造隋唐洛阳城国家历史文化公园.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网站.2025-06-26

太美了!洛阳九洲池开园(组图).洛阳网.2023-10-26

牌楼.中国大百科全书.2023-10-26

隋唐洛阳城九洲池百年牡丹园免费对外开放,邀您打卡.洛阳时讯.2023-09-22

最新消息!免费开放!.澎湃新闻.2023-09-22

4月13日—5月3日,隋唐洛阳城九洲池牡丹园免费开放.河南省旅游文化手机报.2023-09-22

洛阳新“网红”地标九洲池竟是一座皇家园林!.洛阳网.2023-09-25

已开售!快来九洲池共享“国风盛宴”!.澎湃新闻.2023-09-25

古有万国来朝,今有出圈洛“young” 千年神都何以焕发文旅新活力?.大河网.2023-09-25

应天门是否正常营业?景区还有演出吗?附最新免票政策!.精彩西工微信公众平台.2023-09-25

特别策划丨一砖一瓦皆历史,九洲池1400余年的网红进化史.隋唐洛阳城微信公众平台.2023-10-25

研学天街夜游九洲 助力文旅产业发展.洛阳日报.2023-10-25

震撼!九洲池今日开园!洛阳再一次惊艳全国!.洛阳旅游微信公众平台.2023-10-25

隋唐洛阳城九洲池遗址保护展示设计方案获国家文物局批准_地方_河南省人民政府门户网站.河南省人民政府网站.2023-10-11

隋唐洛阳城—九洲池遗址景区.精彩西工微信公众平台.2023-09-23

金螳螂聚焦城市更新领域,激活城市动能.北青网.2023-09-23

九洲池正式开园,这座皇家园林的历史是这样的!建议收藏!.洛阳晚报微信公众平台.2023-1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