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丹县,中华人民共和国广西壮族自治区河池市下辖县。位于广西壮族自治区河池市西北部,北靠贵州省,东邻环江毛南族自治县,南接金城江区和东兰县,西与天峨县接壤,南丹县地形狭长,土地面积为3916平方千米,下辖8个镇和3个乡。截至2022年末,户籍总户数97809户,户籍人口32.78万人。政府驻地:河池市南丹县城关镇平安大道55号。
南丹县地处云贵高原向桂西北丘陵过渡的斜坡地带,由东北向西南方向倾斜。属中亚热带气候。南丹县初设于宋开宝七年(974),名为南丹州,后名观州。元朝时改为南丹安抚司。明朝改称南丹土州、南丹卫。1917年,称南丹县,沿袭至今。
2022年生产总值1417864万元,按可比价计算,比上年增长5.3%。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98427万元,增长5.9%;第二产业增加值889790万元,增长6.1%;第三产业增加值329647万元,增长3.1%。南丹县发展全域旅游新理念,充分发挥地方生态、人文两大优势,实现区域资源有机整合和产业融合发展,推进“景点旅游”向“全域旅游”转变,开发打造了丹泉酒、富硒大米、六龙茶、黄腊李、猕猴桃、白裤瑶刺绣等旅游产品;白裤瑶表演团队参加全域旅游大集市活动,六龙茶文化旅游节,白裤瑶年街节暨“赏民俗·游黔桂”旅游景区,2021年南丹县接待游客达366.98万人,旅游总消费达45.1亿元。
“南国之丹,水墨丹青。”南丹县具有独特的人文资源和自然资源,有当今人类保存最完好的原生态民族白裤瑶;有积淀千年的土司文化;有凝聚田园风光神韵的巴平田园;有山山相通、洞洞相连的恩村溶洞群;有堪称鬼斧神工之笔的地下大峡谷;有水质清澈、软滑柔顺,富含对人体有益的矿物质和微量元素的温泉公园。截至2021年,南丹县拥有丹泉洞天酒海、丹炉山景区、甘河白裤瑶寨、南丹白裤瑶民俗风情园、巴平梯田等国家4A级旅游景区。
名称来源
南丹县县名始于宋开宝七年(974年),以出产朱砂(又称朱砂石)向朝廷进贡,又地处南方故称南丹。
历史沿革
先秦时期
早在殷、周时期就有许多部族在境内繁衍生息。南丹西北部(今月里、六寨、里湖一带)古为“夜郎”国属地。
秦朝时期
南丹县秦时称蛮地,汉属牂柯郡毋敛县地,直至晋朝(公元265—420年)仍沿袭汉制。梁、陈(公元502—589年)时期,废毋敛县,县地归属马平郡管辖,隋时(公元589—618年)归黔安郡。
唐宋时期
唐朝时期,朝廷在境置跌州,属黔州都督府,五代十国改归宜州区。
宋开宝七年(974年)开始,壮族土酋莫洪燕纳土归宋,朝廷废除羁州,始建南丹州。大观元年(公元1107年)南丹州改称观州。绍兴四年(公元1134年)废观州,复称南丹州。属庆远府辖。
元明清时期
元十四年(公元1278年),南丹土官莫大秀奉表内附,南丹州改称南丹安抚司。大德元年,南丹安抚司与庆远路同省之,设庆远南丹溪洞等处军民安抚司。
明洪武元年(公元1368年)南丹土司官莫天护纳土归明,南丹设州,仍属庆远府。洪武二十八年(公元1395年)废南丹州设南丹卫,正统十年(公元1445年)恢复南丹州。
清光绪三十年(公元1905年)改土归流,实行弹压制,属庆远府。
民国时期
民国二年(公元1913年)南丹土州改属柳江道。七年(公元1918年)废南丹州建南丹县。十九年(公元1930年)南丹改隶宜山民团区。二十一年(公元1932年)南丹改属柳州民团区。二十五年(公元1936年)十一月,南丹改属庆远行政监督区。二十九年(公元1940年)属第七区行政督察专员兼保安司令公署。三十一年(公元1942年)改属第二区。三十七年(公元1948年)隶属第十区。
中华人民共和国
1950年1月14日南丹解放,属宜山专区。1958年5月,划归属柳州专区。1965年5月,划归新成立的河池专区。1971年,河池专区改称河池地区,南丹县属河池地区管辖。2002年11月1日,河池市正式挂牌成立,南丹县属河池市。
自然地理
位置境域
南丹县位于广西壮族自治区西北部,属河池市管辖。南丹县北靠贵州省,东邻环江县,南接金城江区和东兰县,西与天峨县接壤。地理坐标为:东经107°01′~107°54′,北纬24°42′~25°37′,总面积3916.60平方千米。
地质
地质构造属广西山字型,地质发展经历了早生古代、晚生古代、中生古代、新生古代 4个历史发展阶段。经历了印度、燕山、喜马拉雅山运动,接受了泥盆纪、石炭纪、二迭纪、三迭纪、第四纪地层沉积。尤以泥盆纪为最古老,发育完整,出露优美,层次清晰,具有广泛代表性。县境土壤成土母质为砂岩、石灰岩、花岗石及第四纪洪积物和冲积物。自然土壤有红壤土类、黄壤土类、石灰石土类、红色石灰土类、紫色土类。
地形地貌
南丹县地形狭长,东西最大横距72公里、南北最大纵距106公里,地处云贵高原向桂西北丘陵过渡的斜坡地带,整个地势由东北向西南方向倾斜,境内高山连绵起伏,峰峦重迭,海拔在600~900米之间。位于罗富镇罗屯村境三匹虎次峰海拔1321米,为县境最高点,吾隘乡独田村的拉仁河口海拔205米,为县境最低点,高低相差1116米。
气候
南丹县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年平均气温17.4℃,最热月平均气温26℃,平均最低温15℃,年平均降雨量1472.7毫米,无霜期358天。南丹气候独特,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夏季(6-8月)指数L为25.04。,主要气象灾害有干旱、暴雨和洪涝、低温冷害、寒冻害、雷暴、冰雹和大风。
水文水利
水文
南丹县共有红水河、拉平河、打狗河、吾隘河等大中小河流286条其中大河流22条、中小河流264条,下河有10条。
南丹县县内水文有三大特点:
一,南丹县水面面积5.26万亩,占总面积的0.9%,县境内山高水高,不少河流穿行于岩溶发育地带的溶洞之中,忽出忽入,时隐时现,明河与暗河紧紧相连,反复变换。
二,不少明河地段,坡降陡,落差大;一些地段,岩坎高,水流急,明河、暗河中都有不少瀑布。
三,大气降水较多(年均降水量1400毫米左右),但在岩溶发育地区,裂隙渗漏严重,春夏季节的晴和天气,地表水不断向上蒸发和向下渗漏,很快形成干旱,而大雨或暴雨到来时,暗河水满,溢出地面,无处流淌,滞塞于低洼谷地中,此时则出现不少短暂(4~6日)的山间小湖。这种“十日无雨到处干,一场大雨到处淹”。
水利
水能资源理论蕴藏量为24.4万千瓦,可开发量为19.62万千瓦。境内有拉希、甲棉、天生桥、纳立、八脚、关村、同贡等17个水电站。2018年发电量58630.0574万千瓦小时,供电量57824.4369万千瓦时。
土壤
南丹县自然土壤有红壤土类、占总面积的40.4%,黄壤土类、占总面积的35.6%,石灰石土类、占总面积的23.7%,红色石灰土类、占总面积的0.2%。水稻土有1个土类、6个亚类、21 个土属、44个土种,水稻土面积141009.5亩。旱作土有 4个土类,7 个亚类,12 个属,28 个土种。总面积为60285.3亩。
自然资源
土地资源
根据《南丹县第三次国土调查主要数据公报》数据,统计截至2019年12月31日,南丹县现有耕地26296.73公顷(394450.95亩),其中:水田14830.91公顷(222463.65亩),草地25626.99公顷(384404.85亩),湿地28.06公顷(420.90亩),园地6188.72公顷(92830.80亩),果园4875.97公顷(73139.55亩)。
矿产资源
矿产资源南丹被誉为“中国有色金属之乡”“矿物学家的天堂”“锡都”。地下矿产资源以锡、铅、锌、银、锰等20多种有色金属为主,经探明总储量达886万吨,其中锡储量144万吨,居全国之首。铅、锌的保有储量名列全国前茅。汞、、萤石、煤等矿物储量也较为丰富。
重要优势矿产
南丹县共有各类矿区(床)36处,其中锡多金属矿区(床)共13处,特大型和大型3处,中型9处,小型1处;锌多金属矿区(床)共8处,中型4处,小型4处;汞矿矿区(床)5处,均为小型;锑矿矿区(床)2处,均为小型;煤矿矿区(床)1处,为小型矿床;铁矿矿区(床)1处,为小型矿床;水泥用大理石4处,中型1处,小型3处;水泥用泥页岩2处,均为小型。各矿种储量如下:
次要矿产
林业资源
2018年,南丹县森林面积28.6830万公顷,活力木总蓄积量1082万立方米。
自然灾害
主要气象灾害有干旱、暴雨和洪涝、低温冷害、寒冻害、雷暴、冰雹和大风。易诱发山洪、滑坡、崩塌等灾害。
大气降水较多(年均降水量1400毫米左右),但在岩溶发育地区,裂隙渗漏严重,春夏季节的晴和天气,地表水不断向上蒸发和向下渗漏,很快形成干旱,而大雨或暴雨到来时,暗河水满,溢出地面,无处流淌,滞塞于低洼谷地中,此时则出现不少短暂(4~6日)的山间小湖。
生物多样性
植物
南丹县境地处南亚热带北缘与中亚热带东、西区内,为桂西北山地丘陵与云贵高原的过渡地域,属中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地带,桂北山地丘陵植被片。主要有自然原生植被以天然常绿阔叶林和散生林等为主,原生森林植被有樟科、壳斗科、槭树科、山茶科、杉木王等40多科500多种。自然次生植被常见的箕、五节芒、大芭芒、铁芭芒、狗尾草、牛鞭草、黄茅、纤毛、鸭嘴草、牛筋、龙须草等共190多种。
动物
八面山被人们喻为南丹的天然动植物园,有名的动物有林麝、山羊、黄粽、野猪、野兔、红腹锦鸡、岩鹰、飞虎、东方蝙蝠等。
行政区划
南丹县下辖8个镇和3个乡。县政府河池市南丹县城关镇平安大道55号。
政治
人口
人口数量
2022年末,南丹县户籍人口327820人,比上年末增加87人。常住人口27.45万人,减少0.12万人;其中城镇人口14.34万人,农村的人口为136914人。全年出生人口2952人,总人口性别比(以女性为100,男性对女性的比例)为109.26.常住人口城镇化率52.24%,0-14岁占26.01%;15-59岁占59.53%;60岁及以上占14.46%;65岁及以上占10.81%,出生率8.9‰,死亡率6.1‰,自然增长率2.9‰。
民族结构
南丹县人口以汉族,壮族为主,包含瑶、白裤瑶族,苗、毛南、水、仫佬等其他23个民族。
语言
广西壮族自治区的12个民族除回族用汉语外,其他民族均有自己的语言并都在使用,分别是汉语、壮语、瑶语、苗语、侗语、佬语、毛南语、京语、彝语、水语、仡佬语。其中,汉语、壮语、瑶语、苗语、彝语等还各有自己的方言土语。
仡佬族使用的仡佬语中的多罗方言、哈给方言、话,瑶族使用的拉珈语、炯奈话、巴哼话,京族使用的京语,水族使用的水语,彝族使用的彝语,毛南族使用的毛南语,仫佬族使用的仫佬语以及学术界仍有争议的布央语、五色话、茶洞话等。
宗教信仰
宋、元以来,道教、佛教相继传入瑶族地区。清代道教在瑶族地区广泛传播。第一次鸦片战争后,大批西方传教士陆续来到中国,进入瑶区,在一些山区建立教堂,进行传教活动。因此,在广西壮族自治区十万大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永福县和金秀瑶族自治县等地瑶族中也有部分群众信仰天主教。南丹县有佛教、基督教、道教、天主教四种宗教形式。
2018年,南丹县有在册登记的宗教场所7处,其中佛教场所4处,大厂观音禅寺,南丹弥陀禅寺,皇福寺,芒场缘明禅寺;天主教堂2处,城关镇天主堂,六寨镇天主堂;基督教堂点1处,大厂基督教三自爱国聚会点。有私设家庭聚会点3处:纳湾村拉潭屯杨序雄家,八圩社区洞颇屯罗正权家,六寨镇龙腰村。
经济
2022年,南丹县生产总值(GDP)1417864万元,按可比价计算,比上年增长5.3%。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98427万元,增长5.9%;第二产业增加值889790万元,增长6.1%;第三产业增加值329647万元,增长3.1%。第一、二、三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分别为14.0%,62.8%和23.2%,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分为17.1%,68.0%和14.9%。按常住人口计算,全年人均地区生产总值为51540元,比上年增长5.6%。
南丹县创建十大田园综合体主导产业,加快一二三产业深度融合。其中,南丹县以旅游产业为特色,通过“旅游+农业文化”“旅游+工业文化”“旅游+民俗文化”路线,推广油茶的种植与深加工,建设了万亩梯田风光、中国湿地公园等旅游项目;打造包含了喀斯特地貌景观和酿酒文化的丹泉酒厂区,将高端白酒酿制和休闲度假旅游融为一体;打造以白裤瑶传统民俗著称的“歌娅思谷景区”。其中白裤瑶传统民俗和丹泉酒厂区被评为“国家4A级旅游景区”。
第一产业
第一产业增加值198427万元,增长5.9%,农林牧渔业总产值完成34.28亿元,比上年增长6.5%。其中,农业产值增长8.4%,林业产值增长3.5%,牧业产值增长3.5%,渔业产值增长3.4%,农林牧渔专业及辅助性活动产值增长6.4%。其中,南丹县的巴平米种植面积5万亩,年产量2.2万吨,产值1.65亿元;六龙茶种植面积0.45万亩,年产茶鲜叶255吨,产值2000万元;玉蜀黍李种植面积1.3万亩,年产量0.6万吨,产值1.2亿元。南丹县的猕猴桃种植面积已达1.3万亩。
林业方面,县境地处南亚热带北缘与中亚热带东、西区内,为桂西北山地丘陵与云贵高原的过渡地域,属中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地带,桂北山地丘陵植被片。1990年南丹县有森林100.65万亩(含人工林),覆盖率17.13%,蓄积量330.94万立方米,境内既有大量的中亚热带林木分布,又有南亚热带林木生长,也有温带林木共生,原生森林植被有樟科、壳斗科、槭树科、山茶属等40多科500多种。畜牧业方面,瑶鸡年出栏600多万羽,年销售额4亿多元;黄牛年出栏3200多头,产值1.3亿元。
第二产业
第二产业增加值889790万元,增长6.1%。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比上年增长14.4%,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5.7%,是GDP增长首要贡献力量。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中,电力、热力生产和供应业增加值比上年下降5.5%;酒、饮料和精制茶制造业增加值增长34.6%;有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增长8.0%;非公有工业企业增加值增长11.2%。规模以上工业营业收入增长11.6%,规模以上工业利润总额下降33.0%。建筑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29.6%。全县具有资质等级的总承包和专业承包建筑业企业8家,从业人员1955人,实现总产值62674万元,比上年增长34.5%;利润1937万元,上缴税金2121万元。
第三产业
第三产业增加值329647万元,增长3.1%。在批发和零售业、货币金融业和其他服务业等行业的拉动下,第三产业增加值增速逐期提高,由上半年增长1.0%提高至全年的3.1%。贸易方面,批发业商品销售额比上年增长16.2%;零售业商品销售额增长12.3%,住宿业营业额增长29.9%,餐饮业营业额增长7.8%。年末全县金融机构各项存贷款余额为270.67亿元,比上年末增长11.4%;各项贷款余额为137.54亿元,增长11.8%。1—11月,规模以上营利性服务业营业收入增长136.9%。
社会事业
教育事业
南丹县截至2022年拥有各级各类学校共217所,教学点47个,小学102所,初中13所,普通高中2所,幼儿园99所。全县有在校小学生31181人,初中生15469人,普通高中生6762人,在园幼儿11225人,全县小学有专任教师1922人,普通初中专任教师781人,普通高中专任教师289人,幼儿教师63人。
医疗事业
截至2022年末,南丹县共有卫生机构197个。其中,综合医院2个,乡镇卫生院12个,疾病预防控制中心1个,妇幼保健院1个,防保站1个,卫生监督执法机构1个,村卫生室128个,民营医院4个,诊所47个。医疗卫生机构床位1494张。其中,县级公立医院床位796张,乡镇卫生院405张,民营医院293张。全县卫生机构从业人员2549人,其中卫生技术人员1867人。在卫生技术人员中执业医师1867人,助理执业医师519人,注册护士869人
县医院
南丹县医院建于1936年2月是国家二级甲综合医院,集医疗、科研、教学、预防、保健和康复于一体。是全县医疗技术指导中心、孕产妇急救中心,医院占地面积40多亩,现有职工324人,其中卫技人员307人,高级卫技人员10人,中级卫技人员82人。开放病床250张,设6个病区,13个临床科室,12个医技科室,是南丹县城镇职工医保、城镇居民医保及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定点医疗机构。
中医医院
县中医院:建于1986年,以中医为特色的国家二级甲等中医医院,自治区级文明单位,广东省中医院、广西瑞康医院技术协作医院。医院实际开放床位150张,在岗职工403人,其中卫技人员321人,拥有高级职称25人,中级职称57人,广东省中医医院等著名医院的技术协作单位,2018年与河池市中医医院结成“三二”医联体。
科技事业
有色金属产业技术研发《富氧侧吹熔池连续熔炼铅锡铜新技术处理复杂多金属矿料研究与运用》《溶剂萃取综合回收高氯次氧化锌二次资源技术研究与应用》等重大科技攻关和应用示范项目。其中,“富氧侧吹熔池连续熔炼铅锡铜新技术处理复杂多金属矿料研究与运用”项目,形成了年产电铅10万吨、电铜27.5万吨、银锭1200吨、粗硫酸1855吨、硫酸120万吨的生产能力,南方公司与长沙有色金属研究设计院合作,成功研发出世界领先的锌氧压浸出绿色制造工艺,该工艺将常规生产中产生的二氧化硫,在“氧压浸出”工艺中的液态下制换为单质硫(硫),避免烟气排放。
截至2022年南丹县授权专利90件,比上年增加55.2%,其中,授权发明专利3件,减少25.0%;授权实用新型专利66件,增加57.1%;授权外观设计专利21件,增加75.0%。年底发明专利有效量78件,增加1.3%。
文化事业
南丹县基础文化设施由文化馆(南丹县文化馆),博物馆(白裤瑶生态博物馆),图书馆(南丹县图书馆)组成,南丹县图书馆现有各类馆藏13万册(件),另有近3万种电子图书提供网上借阅服务,是国家“二级图书馆”,属于县级综合性公共图书馆。年末全县有公共图书馆1个(其中县级图书馆1个),文化馆1个,娱乐场所7所,互联网上网服务营业场所网吧3个。年末有线广播电视用户76965户,数字电视用户12586户,电视节目综合人口覆盖率为99.8%。
体育事业
截至2022年末,南丹县在河池市各类体育比赛中获女子团体一等奖一次、男子团体三等奖一次,个人第一、第四的好成绩。参加2022年广西壮族自治区青少年武术散打锦标赛获得男子组第三名、女子组第三名。参加广西壮族自治区第十五届运动会获得银牌一枚。参加广西壮族自治区第十五届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获得团体二等奖一次,个人第二名、个人第三名、个人第五名各一次的好成绩。
社会保障
2022年,南丹县参加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137294人,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含退休)35091人。失业保险参保人16399人。工伤保险参保人25147人。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259652人,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37345人,生育保险37345人。医疗保险金支出38859万元,南丹县民政部门资助参加基本医疗保险49395人。获得政府最低生活保障的共有城镇居民4939人和40213名农村居民,农村五保供养1416人。南丹县全年发放最低生活保障经费城镇2525万元,农村12370万元民,直接救助559823人次。
人文环境
全县平均气温17.4℃,全年降水量1220.4毫米,比上年减少180毫米。发布气象气象灾害预警信号127次,绿化覆盖率45.41%,人均公园绿地面积12.88平方米;城市供水总量645.79万立方米,售水量555.87万立方米,用水普及率达99.0%。
交通
南丹县位于西南公路210国道和黔桂铁路交叉点上,北接独山县。南丹县处大西南通道成都市—重庆市—贵阳—南宁市—柳州市—北海二级公路贯城而过;是历史上的“兵家喉地”,桂、黔、川交通的重要枢纽。大西南通道处地,北经贵州省西接云南省,南经柳州东接桂林市,是大西南连接中原的龙腰接点。
公路
南丹县等级公路里程1310.984公里。按行政等级分:国道174.74公里,省道82.45公里,县道199.509公里,乡道139.313公里,村道646.35公里(未包含屯级道路)。二级公路11条,高速公路2条,客运量152万人,货运量794万吨。兰州-海口高速公路、南天高速、省道303线,省道214线,国道243线,国道210线,六河高速公路、红水河过境等,交通发达,铁路和各级公路构成了南丹县的交通网络。
火车
南丹站,站址在广西壮族自治区河池市南丹县环城路,建于1943年,离贵阳站348公里,离柳州站262公里。隶属柳州车务段管辖,客运:办理旅客乘降;行李、包裹托运。货运:办理整车、零担货物发到;现为三等站。
人文
综述
南丹是广西壮族自治区避暑旅游城市之一,素有“中国锡都”“有色金属之乡”“中国白裤瑶之乡”等美称。南丹县共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4个,自治区级13个,市级11个,县级85个。在全县各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中,民间文学类项目9项,占比8%,主要分布在壮汉瑶苗聚居乡镇;传统音乐类项目20项,占比19%,主要集中在里湖乡、八圩乡、罗富镇、吾隘镇等地;传统舞蹈类项目11项,占比10%,主要集中在里湖乡、八圩乡、吾隘镇、中堡乡;传统体育、游艺与杂技类项目10项,占比9%,主要分布于里湖乡、八圩乡、芒场镇、六寨镇等地;传统技艺类项目15项,占比14%,以城关镇为中心,传播范围遍布全县区域;民俗类项目41项,占比39%。
非物质文化遗产
南丹县共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4个,自治区级13个,市级11个,县级85个。在全县各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中,民间文学类项目9项。
白裤瑶族-年街节
白裤瑶族每年正月十五之前或之后的圩日,在当地称之为“年街节”。会穿上漂亮盛装,以国家级非遗项目《勤泽格拉》、白裤瑶风情《猴娃闹鼓》《阿娅逗仄》、白裤瑶民谣《细话歌》及白裤瑶传统铜鼓齐奏、鸟枪齐鸣、跑纱、绞纱、压棉、刺绣、粘膏画、篝火晚会等非遗民俗活态,展示了白裤瑶神秘的铜鼓文化、服饰文化、歌谣文化等。
中堡苗族
中堡苗族乡与贵州省的西凉乡接壤,居住着苗族、汉族、壮族、彝族等多个名族,总人口8000左右,全乡以种植烤烟为主要经济收入,享有“好烟出至中堡”的美誉。苗族有着本民族独具特色的服饰艺术,男子为黑色长袍,妇女为连衣裙。均为纯手工制作。妇女脖子上还戴银项圈。整套服饰一年四季皆可穿戴。
民俗
传统舞蹈、传统音乐项目如瑶族服饰、铜鼓舞(南丹勤泽格拉)、壮族铜鼓习俗、壮族蚂拐节、白裤瑶年街、壮族咧嘿歌等,壮族铜鼓习俗、壮族蚂拐节、白裤瑶年街等民俗节庆。
白裤瑶糯过祝节
糯过祝亦称过小年,是白裤瑶最具民族特色的节庆活动之一,白裤瑶都要用自己独特的方式感恩祖先、祈求丰收、保佑平安。举办隆重的民俗风情表演,展示白裤瑶生活中的神秘文化,全寨人将与游客一道共庆盛大节日、同享浓郁乡土长席宴,共同聆听天地之音,白裤瑶还将举行篝火晚会,唱细话歌、赶夜街将再现千年古寨,千人共话绵绵长夜情。
过端
水语叫“端节”(过年的意思),是水族最大的节日。每年阴历8月至10月上旬,每逢“亥日”就是节日,分地区排顺序“过端”,每隔13天举行1次,比如,甲地区过第一个“亥日”,乙地区就过第二个“亥日”。“过端”时,各地区亲友互相来往,青年们唱歌跳舞,并在“年坡上”举行盛大的赛马会,优胜骑手受到长辈们的称赞,姑娘们也向他们投去青睐。晚间,“过端”地区各家都设宴招待外来的亲戚朋友,共叙家常,庆贺丰收。水族的第二个重大节日是“过卯”,水语叫“借卯”,每逢阴历6月“卯日”举行,人们盛装汇集到“卯坡”去击鼓、唱歌、跳舞,预祝丰收和祭礼祖宗。在“过卯”的日子里,亲友们也互相来往。
饮食
鸭把菜
鸭把菜是南丹地区中元节的宴席上必不可少的菜谱之一,具体做法是将煮熟的鸭下水与三五种香菜捆绑在一起,配以酸辣鸭酱。这道菜一般在农历七八月做,也是系鸭的香菜长得最肥美的时候。
豆腐菜
豆腐菜是农民用自产的黄豆磨成粉和青菜混煮而成的一个家常菜,因呈豆腐样,故名豆腐菜。吃时,撒上适量的盐巴、辣椒即可。
血粑
血粑是中元节期间,芒场镇、六寨镇的壮家杀鸭子时将鸭血淋至生糯米上,再用煮鸭子的汤水煮熟、用油煎香而成。
特产
南丹巴平米
南丹巴平米保护区,以溶洞谷地和洼地梯田为主;土壤以粘性黄土为主。所需水分来源以山泉及天然降水为主,以地下水和水库蓄水为辅。年降水量1470.2mm,雨量充沛;区域内的山泉水,泉眼及周边自然水环境友好,泉水清澈洁净,水质优良,为水稻生长全育期提供充足干净的水份来源。南丹巴平米保护区域地处中国云贵高原南麓、广西壮族自治区西北部的高寒山区,无霜期307d;年日间平均气17.2℃,年夜间平均气温6.6℃,昼夜温差大,日间温度较高、光照充足,水稻光合作用效果充分,有利于水稻干物质转化和营养物质积累。
南丹瑶鸡
瑶鸡是南丹县白裤瑶族在自然条件下,经过长期闭锁繁育而形成的地方名特优家禽珍品,食喂玉米、黄豆、米糠等五谷杂粮为主,经过6个月以上的野外放养,具有毛色绚丽、觅食力强、抗病力强、肉质结实细嫩、肉味鲜美清甜、皮脆骨香、皮下脂肪少等特点。
南丹六龙茶
南丹六龙茶、产于南丹县六寨镇龙马村,属于丘陵山区,有着800多年的悠久栽培历史,海拔均在800米以上,气候温和凉爽、降雨丰富,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山中常年云雾缭绕,风清气润,无任何污染,为茶树提供了得天独厚的生长环境。
风景名胜
南丹境内有红水河、清水河、纳立河等多条河流。山水洞石众多,有跨江越河、手臂相交的鸳鸯桥。有亿万年前就已形成的马岭神龙壁;有里湖暗河网,有山山相通、洞洞相连的恩村溶洞群。有于明代正德年间(1615年)散落在瑶山的来客——铁陨石。南丹县共拥有国家4A级旅游景区3个。
八穿河
位于河池市南丹县境内,依托天生桥水库、八穿河、甘河等水利工程和自然河流而建,属于自然河湖型水利风景区。景区面积36.5平方公里,其中水域面积1.03平方公里。景区自然景观得天独厚,山奇、水秀、洞幽、石美,景色秀丽,极具特色。地下大峡谷几乎无山不洞,地河纵横,间有飞瀑山泉。景区内少数民族民俗古朴浓郁,引人入胜,其中南丹白裤瑶被联合国科教文组织认定为民族文化保留最完整的一个民族。
巴平万亩梯田
位于南丹县芒场镇巴平万亩梯田风光景区地处黔桂大通道二级路旁和贵州独山、荔波县交界,六河高速贯穿腹地,距离南丹县城25公里,境内山清水秀,山多洞奇,依山傍水,风景秀丽,冬暖夏凉,气候宜人民风淳朴,年均温度17.5度,是典型的卡斯特地质地貌。景区范围内具有优美的生态环境,迷人的田园梯田风光、独特的饮食风味,丰富的民族艺术、农耕文化。
南丹温泉
南丹温泉位于县城南面12公里处,70年代初探矿发现,流量达90吨/小时,水质清澈透明、软滑柔柔顺,恒温53度,含有硫、、铁、铜、等对人体有益元素,具有润肤保健作用,对风湿病、皮肤病等多种疾病均有疗效功能。南丹温泉,以“源泉于自然的休闲空间”为理念,其间还设计有温泉大泳池、家庭绿地、瑶家百草池、人参浴池、古方药池、洞穴温泉和地热板等多种健身浴池。
著名人物
荣誉
2007年南丹连续两年获得“广西壮族自治区县域经济发展十佳县”。南丹是广西烤烟生产基地 ,中国锡锌生产基地,“中国长角辣椒之乡”,“中国瑶鸡之乡”。
2008年“南丹瑶鸡”获得“广西地理标志保护证明商标”殊荣。
2013年巴平米获绿色食品认证,2014年获选入农业部“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名录”。
2014年,六龙茶绿茶系列和红茶系列产品获得绿色产品认证。
2017年10月,被住建部命名为国家园林县城。
2021年获得国家地理标志产品登记认证,入选国家禽畜遗传资源品种名录,年出栏量700多万只。
2022年1月26日,被评选为2021年全国村庄清洁行动先进县。
2022年先后被评为国家园林县城、全国绿化模范县、广西壮族自治区文明城市、自治区级全域旅游示范区。
参考资料
县级以上行政区划变更情况.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政部.2023-08-14
南丹县.广西县域经济网.2023-08-15
丹泉洞天酒海景区.广西河池南丹县人民政府.2023-08-30
丹炉山景区.广西河池南丹县人民政府.2023-08-30
南丹白裤瑶寨宛如人间仙境.广西河池南丹县人民政府.2023-08-30
歌娅思谷·中国白裤瑶生态民俗风情园.广西河池南丹县人民政府.2023-08-30
403 Forbidden.中国政府网.2023-08-30
南丹县矿产资源总体规划(2016-2020年).南丹政府网.2023-08-30
南丹县行政区划.广西河池南丹县人民政府.2023-08-11
2022年南丹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1].广西河池南丹县人民政府.2023-08-13
联系我们.南丹政府网.2023-08-30
综合查询.中国·国家地名信息库.2023-08-13
南丹县旅游发展十年成绩单亮眼,行稳致远,文旅融合谱新篇.南国早报.2023-08-30
南丹县经济社会发展纪实之旅游篇.南丹政协.2023-09-06
[南丹县]乡村旅游风生水起 奏响发展惠民强音.广西县域经济网.2023-09-06
南丹历史沿革.广西河池南丹县人民政府.2023-08-11
南丹地理位置.广西河池南丹县人民政府.2023-08-11
南丹气温 河池南丹县全年各月气温统计.全国天气.2023-09-01
南丹县气象局.广西壮族自治区气象局.2023-08-30
南丹简介.广西天气.2023-08-30
南丹县气候概况.南丹政府网.2023-08-11
南丹县自然资源.广西河池南丹县人民政府.2023-08-11
广西省河池市南丹县地理环境.中国小康网.2023-08-11
南丹县第三次国土调查主要数据公报.广西河池南丹县人民政府.2023-08-13
南丹县概况.广西河池南丹县人民政府.2023-08-11
矿产资源基本情况.广西河池南丹县人民政府.2023-08-11
广西省河池市南丹县自然资源.中国小康网.2023-08-11
2012年度广西壮族自治区县级以上行政区划代码(6位码).广西壮族自治区统计局.2023-08-30
南丹县委常委会(扩大)会议召开.广西河池南丹县人民政府.2023-08-14
广西河池政协网.河池政协.2023-08-14
南丹县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公报.广西河池南丹县人民政府.2023-09-01
南丹县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公报解读.广西河池南丹县人民政府.2023-08-15
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门户网站.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门户网站.2023-08-30
风俗习惯.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2023-08-31
南丹县统战部2018年度绩效展示材料.南丹政府网.2023-08-31
【南丹】南丹以奋进之势迈实发展步伐.广西河池市人民政府.2023-08-31
2022年南丹县主要经济指标完成情况.广西河池南丹县人民政府.2023-08-11
南丹因地制宜发展特色产业做优“土特产”.新华网广西频道.2023-08-11
南丹县教育发展简介.广西河池南丹县人民政府.2023-08-15
南丹县卫生医疗机构基本概况.广西河池南丹县人民政府.2023-08-15
医院简介.南丹县中医医院.2023-08-15
南丹】南丹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 科技创新成产业发展“助推器”.广西河池市人民政府.2023-08-15
2022年南丹县文化馆免费开放设施目录.广西河池南丹县人民政府.2023-08-15
南丹里湖白裤瑶生态博物馆.中国民族博物馆.2023-08-15
南丹县图书馆.广西壮族自治区文旅厅.2023-08-15
徐霞客游线候选标志地南丹县的位置与特点.广西河池政协网.2023-08-31
南丹公路养护中心:省道303线大厂至吾隘公路 丹炉山隧道顺利出洞.中国公路网.2023-08-16
广西南丹至天峨下老高速公路建成通车.国务院国资委.2023-08-16
南丹公路养护中心:迎战冰冻雨雪灾害 保障道路安全畅通.广西河池政协网.2023-08-16
瑶丹路连景成线 推动乡村振兴.人民网.2023-08-16
省道214线南丹中堡至天峨三堡公路路面结冰交通中断.天峨网.2023-08-16
广西河池境内今后主要的八座火车站一览 .搜狐.2023-08-15
南丹车站介绍.114票务网.2023-08-15
南丹非遗基本概况.广西河池南丹县人民政府.2023-08-30
河池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广西河池市人民政府.2023-08-30
广西南丹县举办2023年白裤瑶年街民俗旅游活动.中国日报网.2023-08-14
南丹县中堡苗族乡.广西县域经济网.2023-08-16
南丹县中堡苗族乡:苗族妇女学习刺绣.广西县域经济网.2023-08-16
白裤瑶糯过祝节.中国小康网.2023-09-06
苗族民俗风情.广西河池南丹县人民政府.2023-08-13
鸭把菜 - 风土人情 - 广西河池南丹县人民政府门户网站.广西河池南丹县人民政府.2023-08-13
豆腐菜 - 风土人情 - 广西河池南丹县人民政府门户网站.广西河池南丹县人民政府.2023-08-13
血粑 - 风土人情 - 广西河池南丹县人民政府门户网站.广西河池南丹县人民政府.2023-08-13
南丹巴平米.南丹政府网.2023-08-30
南丹瑶鸡.广西河池市人民政府.2023-08-31
“南丹六龙茶”亮相第四届中国国际茶博会.广西河池市农业农村局.2023-08-31
南丹六龙茶香.广西网络广播电视台.2023-08-31
广西13个地方将获“广西特色旅游名县”或“自治区级全域旅游示范区”称号.广西县域经济网.2023-08-16
广西南丹:加速形成全域旅游发展新格局.百家号.2023-08-15
南丹县八穿河地下大峡谷水利风景区.定南县人民政府.2023-08-13
巴平万亩梯田风景区、巴平乡村旅游区.广西河池南丹县人民政府.2023-08-13
南丹温泉.广西县域经济网.2023-08-16
南丹温泉国际旅游度假区.广西河池南丹县人民政府.2023-08-16
莫树杰.中国小康网.2023-08-16
沈槐山.中国小康网.2023-08-16
罗权.中国小康网.2023-08-16
罗松桥.中国小康网.2023-08-16
祝贺!河池又有两个产品上榜“国字号”.广西河池市农业农村局.2023-08-16
“千年贡米”来袭 中国·南丹巴平米品牌发布会隆重举行.广西县域经济网.2023-08-16
南丹荣膺“国家园林县城”.广西新闻网.2023-08-16
南丹喜获“全国村庄清洁行动先进县”.百家号.2023-08-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