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

是中国古代冷兵器,多为骑兵冲锋时使用,是长矛的重型加长版。槊通常重量10KG以上,长2~4米,锋刃长达50-60厘米,远远长于普通的枪、矛的长度。骑兵既可持槊冲锋,又可舞槊横扫。

槊出现于汉朝,在魏晋南北朝隋唐发展为主要的骑兵武器,后没落于宋朝。汉唐以来,武将往往以持槊为出身高贵世家的象征。唐朝元稹《唐故工部员外郎杜君墓志铭并序》:"建安之后,天下文士,遭罹兵战,曹氏父子鞍马间为文,往往横槊赋诗。"后世以"横槊赋诗"指能文能武的英雄气概。

槊种类很多,可分为马槊步槊和杂槊三个种类。善用槊的武将主要有高昂尉迟敬德程咬金(程咬金)、秦琼李存孝张弘范等。

历史发展

背景

汉朝重戟,所以骑兵和步兵多有执戟。但随着骑兵的发展,尤其是马甲的发展,使得骑兵对武器的要求不断提高。为适应骑兵战斗的需要,马戟由铜质改为铁质,又改变了形状。从考古发掘中发现的铁戟可以看出汉代戟刺已经加长,刺锋更尖锐。而马具的完备使得骑兵的格斗动作更加灵活,近战的格斗兵器成为了骑兵的主要兵器装备。

起源

东汉以后,铁矛取代了铜矛。当时骑兵专用的一种长矛,被称“”(shuo去声),通“槊”。《释名·释兵》记载:“矛长丈八曰矟,马上所持,言其矟矟便杀也。”到了汉末魏晋时期,马槊日渐重要,形成排挤掉马戟的趋势。

兴盛

魏晋南北朝时期甲骑具装大规模出现在战场上,人马的防护能力都大大提高。史书记载刘裕北伐,要 “别大锤及千余张槊,及战时乃断槊长三四尺,以锤锤之,一槊辄洞穿三四虏”。面对精良的防护性装备,得采用最锐利的槊,而且还要以大斧等槌其后才能奏效。这反映了甲的制作工艺改进,防御能力提升,戟的枝虽有叉刺的功能,但穿透力并不强,因此戟的杀伤能力远逊于开两刃的槊,而戟由于小枝的存在不利于贯穿,且小枝的钩啄功能在马战并无太大作用,因此就逐渐成为仪仗用具。而南北朝时期新式马槊长二丈四尺,尤其是刃部增长至 50-60 厘米且制成两面,就是为了能够造成强大的贯穿伤。

另一方面,马槊代戟另一个原因是制作工艺。 从锻造工艺上看,为戟锻制用作突刺使用的枝,工艺较制作两刃槊更为复杂。 作为制式兵器,简易的制作工序省时省力,更适合大规模制造,因此槊较之工艺繁复的戟更适合战争需要。

没落

中国宋朝之后,由于失去了马匹的产地,没有了强大的骑兵部队,槊已无用武之地;而槊的制作成本高昂,相比宋军王牌武器强弓,一杆槊可造十张强弓;再者,宋朝之后,文人领兵,世代门阀不再掌军;最后,宋朝对付强大骑兵军团的方法是“以步制骑”,成本低廉的制式长枪与强弓硬弩成为了主流装备。所以,槊最后在宋朝只作最高级别的仪仗使用。

基本形制

中国古代槊的外形类似于红缨枪,但比红缨枪尺寸、质量大。槊的长度可达2~4米,质量通常达10KG以上。明时期《正字通》记载:“矛长丈八谓之槊”,所以槊也称为丈八长矛。由于槊的质量较大,加之其较长,非力大之人无法操控。槊由槊头、槊杆及槊尾组成。

槊头

槊头由铜、铁等金属制成,其前端尖锐,两侧开刃,类似于短剑。槊刃长达50~60cm,远远长于普通的枪刃、矛刃长度,既可用于骑兵持槊冲锋,又可舞槊横扫。其主要技法有劈、盖、截、拦、撩、冲、带、挑等。槊头的后端呈铁管状,用于插入槊杆。有些槊头的刃部下方设有突结,称为“留情结”,其用途是在战马高速冲锋时,槊头刺击对手后被对手的身体阻挡,从而不会贯穿对手,有利于将槊从对手身上拔出。

槊杆

槊杆主要由铁杆、木杆、竹杆制成。木杆的取材以韧性强的拓木为最好,其次是桑、柞、藤木,最差得用竹杆。木杆需要先用油浸泡约1年的时间,使其不变形不开裂,然后阴凉处风干数月。表面涂以虫胶、鱼鳔胶或猪皮胶,再缠绕麻绳。浸入桐油,待麻绳干透,刷以生漆封闭,再裹以细葛布。干一层裹一层,直到用刀砍上去,槊杆发出金属之声,却不断不裂,如此才算合格。之后,将木杆的首尾适当进行削细,以便将槊头安装在槊杆的前端,槊尾安装在槊杆的后端。然后不断调整,合格的标准是用一根麻绳吊住槊,整槊可以在半空中如秤杆般两端不落不坠。如此制造出来的槊,轻、韧、结实,武将骑在马上握持槊,才能得心应手。只是制作这样精良的整支槊,要耗时3年,并且成功率仅有4成,因此造价高得惊人。所以汉唐以来,槊一直是世家出身将领的身份象征。

槊尾

槊尾通常设有金属制成的圆锥形套尾,古代文献上称其为“鐏”。有些槊的鐏呈三棱形,可用于击打对手。

兵器分类

槊主要种类有:马槊步槊、杂槊。

马槊

马槊主要为骑兵使用,尤其是重装骑兵。因此,马槊是槊的主要形式。马槊通常为4米左右,槊首锋刃长达60厘米。在奔驰颠簸的马背上,若不经过训练,很容易破绽百出。汉唐以来,武将往往以持槊为出身高贵世家的象征。

步槊

步槊不同于马槊,可见的记录很少,通常只是南北朝时期一种对步兵的长矛型长柄武器的习惯性叫法。它并不是按照马槊的繁复制作方法制成的武器,往往只是矛枪的一种称呼。

杂槊

很多武器假称槊,其形制多稀奇古怪,使用方法也无法考证,演义等也会将一些奇怪兵刃称为某种槊,将其统称为杂槊。最著名的有两种:枣阳槊、禹王槊。枣阳槊的形象更像一把狼牙棒;而禹王槊基本形状是一根铁棒的前面铸有一只手,取"执掌权衡"的权杖的意思。

应用情况

代表人物

使用方法

晋朝以来,马槊几乎成为骑兵的固定装备。骑手站在高速奔驰的马背上冲向对手时,他只需握住马槊,在腋下夹紧,同时使槊锋对准对手。高速的冲击使长槊在瞬间贯穿对手身体,巨大的反冲力通过槊柄传递给骑手,沿着骑手的身躯和两腿落在马铸上,再由拴系马镫的皮带传导到马背上。这对于高速奔驰的、沉重的战马而言,这点冲力没有什么影响。骑手要做的,是在马槊刺中对手时夹紧胳膊,防止沉重的冲击造成关节脱臼、马槊脱手。如果是骑兵互相作战,最常见的是双方相对冲锋,在接近的瞬间用马槊瞄准、刺杀对手,同时试图躲避对手的刺杀。

现代发展

槊的传统演练套路称为"单槊"。槊的击法与大刀相似,主要有劈、盖、截、拦、撩、冲、云、带、挑等。槊虽然较重,但也可演练许多招式,如"泰山压顶""刀劈华山""横扫千军"等。槊在现代武林之中已近失传,练槊的人较为罕见。

历史典故

建安十二年(公元207年)十月,曹操率大军攻吴。苏轼在《赤壁赋》中形容道:“方其破荆州市,下江陵,顺流而东也,舻千里,旌旗蔽空,酾酒临江,横槊赋诗,固一世之雄也。”后世常将曹操与"横槊赋诗"联系在一起,特指其能文能武的英雄气概。

参考资料

跃马天下:漫谈中国古代槊.中国知网.2024-03-27

中国隋唐时期最昂贵杀伤力最为强大的武器——马槊!.手机新浪网.2024-03-27

定兴县人民政府——张弘范.定兴县人民政府.2024-03-27

..2024-03-27

【古韵甘肃】远去的刀光剑影——探寻陇原博物馆藏古代兵器.每日甘肃.2024-03-27

.中国军网.2024-03-27

《兵器面面观》 20230502 中国古兵器传奇·槊.cctv官网.2024-03-27

东临碣石有遗篇——毛泽东与曹操.中国井冈山干部学院.2023-07-21

河南工人日报数字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