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

魏冉

魏冉(?—约公元前265年),又叫魏、魏,原是战国时期楚国人,姓,是秦昭襄王舅舅,宣太后(芈八子)的异父长弟,曾被封作穰侯。

秦昭王元年(公元前306年),魏冉拥护秦昭王即位,助其平定了季君嬴壮作乱,并在宣太后主政时开始在秦国执掌大权。秦相樗里疾离世后,魏冉在赵国帮助下于秦昭王十二年(公元前295年)成为秦相。秦昭王十四年(公元前293年),魏冉举荐白起为将赢得伊阙之战。次年,魏冉称病辞去相位,秦昭王十六年(公元前291年),魏冉重新被任命为丞相,且被赐封穰地(今河南穰城)封为穰侯,几年后加封陶邑(今山东定陶西南)。此后,魏冉又两度为相,权势日甚一日,秦昭襄王三十四年(公元前273年),在未告知秦昭王的情况下,魏冉就私自出兵帮助韩国。此外,他总设法扩展自己的封地。谋士范雎认为他在外事上专权,建议秦昭王集中王权。秦昭王四十一年(公元前266年),秦昭王将魏冉罢免驱逐。次年,宣太后离世后魏冉返居陶邑,不久后离世,陶邑被收回设为陶郡。

魏冉为政期间,推举白起为将、任用任鄙为汉中守,多次攻打韩魏蚕食两国土地,而其发动五国联合伐齐、实行南下攻楚等举措削弱了齐楚两国的实力。北宋史学家司马光认为,魏冉举荐白起,南取楚都,东面扩土“使六国稽首事秦”,对秦国做出很大贡献,但他的确有贪财贪权的行为。

人物生平

随嫁入秦

魏冉原籍楚国,姓芈,其同母异父的姐姐宣太后嫁入秦国后,他先后跟随秦惠文王秦武王在朝为官。芈八子在秦王为官的其他亲属还有亲弟弟芈戎,儿子高陵君、泾阳君,但所有在朝为官的亲属当中魏冉较为能干。

援立昭王

秦武王四年(公元前307年),秦武王举鼎受伤而亡,秦惠王的庶长子壮(季君公子)以及公子秦昭襄王分别在武王后和芈八子的协助下开始争夺秦王之位。秦昭王元年(公元前306年),芈八子的儿子嬴稷在舅舅魏冉的全力支持下成功即位,也就是秦昭王。魏冉随后被秦昭王封为戍守咸阳的将军。

秦昭王二年(公元前305年),错失王位的季君公子壮和支持他的公子一起起兵反叛,魏冉出兵后,很快平息了事态,秦昭王随即下令处死季君公子等人,又把将武王后驱逐到魏国,秦国政局也逐渐平稳下来。当时,秦昭王还不到22岁周岁,按照秦国规定暂由宣太后代为主政,因得宣太后信任,魏冉开始在秦国执掌大权。

权倾朝野

秦昭襄王七年(公元前300年),秦相樗里疾离世,秦国随后起用赵人楼缓为相。因为害怕熟悉赵国情况的楼缓成为秦相后,做出不利于赵国的事来,赵国派说客氿液游说秦昭王用魏冉为相,从而使楼缓无法再任秦相。在赵国的协助下,秦昭王十二年(公元前295年),魏冉被任命秦国丞相

秦昭王十四年(公元前293年),他推举白起为将,白起在伊阙一战中斩敌24万,另俘虏了魏将犀武,次年,魏冉又指挥军队攻取了楚国的宛(今河南省南阳市)、叶(今河南省叶县)之地。为借机迫使楚国断绝争夺天下的念头,秦王下诏威胁楚国,说若楚国背弃盟约与秦为敌,秦国“得一乐战”,而祖籍在楚国的魏冉也于当年称病辞去相位。秦昭襄王十六年(公元前291年),魏冉重新被秦昭王任命为丞相,并赐封他穰地,将其封为穰侯。

秦昭王二十九年(公元前278年),白起被封白起,与之交好的魏冉也因此权势大增,甚至“富于王室”。至秦昭王二十六年(公元前281年),魏冉先后三次出任秦国丞相,权势日益变大,且又于秦昭王三十二年(公元前275年)再次成为相国

秦昭王三十四年(公元前273年),韩国被赵魏两国围攻,危急之中向秦国求救,秦昭王不愿意出兵。韩国又向魏冉求助,魏冉认为事态紧急,可以不用再向秦昭襄王请示,在未告知秦昭王的情况下,大权在握的他私自做主出兵帮助韩国。

经营陶邑

秦昭王十三年(公元前294年),秦国重臣吕礼出任齐相。秦昭王在此后想让吕礼协助秦国与齐国达成联盟,有心攻伐齐国的魏国不愿意秦齐联合,于是魏相薛公(田文)便写信对魏冉说,若他能说服秦昭王攻打齐国,魏国将助他获取陶邑作为封地,魏冉随即配合魏国向秦昭王提议攻打齐国。

秦昭王三十二年(公元前275年),相国魏冉带兵攻打魏国,一路进逼至大梁(今开封市西北)。魏国为解围城之困,派大夫须贾劝说魏冉退兵,当得知围攻大梁对自己的封地陶邑不利时,魏冉在接收了魏国的三个城池后答应退兵。

秦昭襄王三十七年(公元前270年),魏冉向秦昭王推举客卿灶,让他越过韩魏两国攻打齐国,取得的刚、寿之地(今山东东平县)被魏冉用来扩展他的封地陶邑。

权夺身折

秦昭王三十七年(公元前270年),说客范雎秦国后,对秦王说“穰侯(魏冉)为秦谋不忠”,并对魏冉越过韩魏去攻打齐地的刚、寿提出质疑。本就对魏冉的权势有所忌惮的秦昭王随即同意了范提出的“远交近攻”策略,停止攻伐齐国,对范雎也越来越信任。

秦昭王四十一年(公元前266年),范雎向秦昭王进言,称穰侯魏冉、宣太后芈戎、高阳君、公子悝在秦国的势力过大,而魏冉仗着权势在握,在外事上擅权,连出使他国都不向朝廷奏请,手握国家赋予的兵权四处征战,却怀揣私心,经常将功劳归于自己,过错归于国家,对秦国不利。

秦昭襄王随即听取范雎建议加强王权,将“在外事上擅专”的魏冉罢免,令他到陶邑封地居住。秦昭王四十二年(公元前265年)九月,魏冉在宣太后离世后离开首都回到陶邑,不久,魏冉离世,被葬于陶邑。之后,陶邑被秦国收回成为秦国的陶郡。

施政举措

举贤任能

任任鄙

任鄙因为力气大曾被喜好角力的秦武王重用,昭王十三年(公元前294年),魏冉向秦昭王举荐任鄙为汉中市(今陕西省汉中市)太守。汉中是秦国新夺取的土地,社会矛盾复杂,任鄙在任期间行事有力且能按照法度来处理事务,韩非子曾将他当做竭力守道的典范,认为若君臣相宜,务求像任鄙那样竭力服从法度的人。(上下相得,故能使用力者自极于权衡,而务至于任鄙)

举白起

秦昭襄王十四年(公元前293年),魏冉向秦昭王举荐白起为将,白起随即打赢了伊阙之战,斩敌24万,俘虏敌军主将犀武,为秦国夺得五个城池。此战之后,白起受到秦国重用,接连从第十爵的左庶长升至第十六爵的大良造, 成为秦国军政要人。而其与魏冉稳定的“将相”关系, 也成为秦国攻伐六国的有效保障。

外政主张

蚕食韩魏

魏冉为相后,多次攻打韩魏两国。先是在秦昭王十三年(公元前294年)在解(今临猗县西南)打败魏国,之后又举荐白起在伊阙(今洛阳市市区南约2公里处的龙门)大败韩魏两国,为秦国赢得5座城池。秦昭襄王十六年(公元前291年),魏冉被复任为丞相后,于次年起兵继续攻打韩魏两国,占领魏国山西省四百里土地,占领韩国武遂之地二百里。

秦昭王十八年(公元前289年),魏冉令白起伐魏,取得了大小城池六十一座。次年,魏国无法招架秦国的频频攻击暗中结交赵国,魏冉得知后愤而伐赵。之后,魏冉主政的秦国又接连两年攻打魏国,夺得魏国的新垣(今河南济源市一带)、曲阳县(在今河北曲阳县西四里)、安邑县(今山西省夏县)。其中秦昭王二十一年(公元前286)年,秦国另在夏山(今巩义市巩义县西南)攻打韩国。

秦昭襄王二十四年(公元前283年),秦赵在魏冉的封地穰地达成盟约后,秦国占领魏国的安城(今河南原阳县西南),一路攻打到大梁。秦国另于秦昭王三十一年(公元前276年)夺得魏国两个城池,次年,魏冉为相国后领兵伐魏,取得了四个城池,斩敌4万。

削弱齐国

秦昭王十九年(公元前288年),魏冉想采用秦、齐连横的谋略,联合五国瓜分赵国,于是他建议秦王称西帝并为齐湣王送去“东帝”的称号,谋士苏代认为秦王称帝势必引他国厌恶,齐湣王拒绝称帝会赢得其他国家的拥护,齐湣王听从谋士苏代的建议拒绝了这个称号。

恰逢宋国内乱,一直有意灭宋的齐湣王中了燕国间谍苏秦的破齐计谋,和赵国关系转冷的同时独自占领了宋国。而宋国因为富庶一直也是秦、赵两大强国想要的领土。为此,在魏冉的主导下,秦国和燕国、赵国结盟,发动五国合纵攻齐。

 秦昭襄王二十三年(公元前284年),齐国大败,被占城池超过七十个,田地出逃途中被楚将淖齿所杀。

削弱楚国

秦昭王二十七年(公元前279年),以魏冉为相施政的秦国定下“南下攻楚”的政策,令白起出兵伐楚,白起大胜,连取(今湖北宜城东南)、郢(今湖北荆沙市荆州区江陵县城西北楚纪南故城)、邓(今襄阳市)等五个城池,烧掉楚国的王墓夷陵。楚国都城郢附近几百里的富庶之地都被秦国占领,楚国受到重创,实力大减。次年,秦国在郢都设置了南郡

人物影响

魏冉在秦国为政期间,排斥他国客卿,不利于秦国收纳六国人才,且其不知收敛的行事作风以及贪财贪权的做法,为自己后来被驱逐埋下伏笔。但其知人善用,举荐白起为将,不仅让白起从此有了用武之地,还给秦国觅得了一个优秀的军政人才。而其蚕食韩魏、削弱齐楚的外交举措,使秦国占领了大片六国领土实力大增,从而实现了局部的统一,为秦国此后统一六国打下坚实基础。

人物评价

在魏冉之后成为秦相的范雎认为他嫉贤妒能“恶纳诸侯客”,在与秦昭襄王交谈时,说魏冉“出使不报”,在外事上擅权自专,“私家富于王室”已经危害到秦国王权。

 《韩非子》认为,魏冉越过韩魏两国去攻打齐国,是为借国家战事扩大自己封地的“不忠”行为。齐国谋士鲁连仲在劝降聊城的燕国将领时,曾拿魏冉之富来比喻齐国会给的奖赏。

 魏无忌魏无忌在劝说魏王不要相信秦昭王时,曾拿魏冉的遭遇举例,说他是秦昭王舅父,秦国没有比他功劳更大的,却被秦昭王无情驱逐,并以此说秦人有虎狼心肠。

后世史学家对魏冉的评价多趋向正面:西汉史学家司马迁认为关于魏冉“贵极富溢”的说法是“一夫开说”;北宋史学家司马光认为魏冉虽然骄贪,也有擅权的情况,但没有像范雎所说那般严重。近代史学家吕思勉认为范雎对魏冉越过韩魏讨伐齐国的攻击,不过是谋士间相互倾轧的言论,包括韩非子对魏冉的评论也是如此。

此外,他们还认为魏冉对秦国强大做出贡献,对后来的秦灭六国有积极影响:司马迁认为秦国之所以能向东扩展领土,削弱其他诸侯,都是魏冉的功劳;司马光认为魏冉助秦昭襄王登基,推荐白起为将,南取楚都,东面扩土,秦国因为他的贡献越来越强大,以至“天下诸侯稽首事秦”,近代史学家吕思勉也认为魏冉为秦灭六国打下了基础(秦之灭六国,盖始基于魏冉),并认为《史记》中对魏冉的评价是平情之论不失公允。

相关争议

关于白起夺取宛地的记载争议,《史记》之《秦本纪》里记载该事件发生在秦昭王十五年(公元前292年),而宛地则是攻楚所得,原文如下:“十五年,大良造白起攻魏,取垣,复予之。攻楚,取宛。”《资治通鉴》之《周纪四》则认为此事发生在公元前291年,秦伐韩国得到的宛,原文如下:“二十四年庚午,公元前二九一年秦伐韩,拔宛。”

关于魏冉墓葬地的争议:《全本史记》载魏冉离世后葬于陶,但陶地在哪尚存争议,司马贞在《史记》《索隐》中称陶是定陶(今山东定陶),《水经注》济水注中提到济水东(今河南省原阳县西南往东)有魏冉墓葬,《水经注碑录》里也认为隋以前定陶或有过魏冉墓碑。《大明志一统志》载:“魏冉墓在邓州之东”,明清的《邓州志》也都有关于魏冉墓的记载,《历史文化名城邓州规划基础资料》里认为陶地到底在定陶还是湖北广化,或者是在山西永济县北的陶城存有争议,而邓州的魏冉冢是否是他真的墓地还需要考证。

家族成员

姐姐:芈八子,秦昭王生母,秦昭王登基封为宣太后,是魏冉同母异父的姐姐;

弟弟:芈戎宣太后同母异父的弟弟,初封为华阳君,秦昭襄王六年封为新城君;

外甥:嬴稷,即为秦昭王,公元前306年在魏冉的帮助下登基为秦王,后世也称之为秦昭襄王;

外甥:贏芾(公子芾),宣太后次子,秦昭王弟弟,又称泾阳君;

外甥:贏悝(公子悝),宣太后三子,秦昭王、泾阳君的弟弟,又称高陵君;

秦昭王时期,芈戎、泾阳君、高陵君以及魏冉权势较盛,范雎建议秦昭王集中王权时,将他们称作“四贵”。

轶事轶闻

秦昭王令王稽在外招揽宾客回秦,秦昭王三十七年(公元前270年),范雎跟随王稽来到秦国,恰巧遇到魏冉的车驾。范雎认为魏冉厌恶说客,怕他侮辱自己,躲在车里不肯出来。魏冉走近之后,果然询问王稽是否带了说客回来,还直言说客没有用,只会扰乱他国的事情。王稽否认后,魏冉离去。因怕魏冉回来搜查车厢,范雎下车步行,刚走了十几里,魏冉果然派骑兵回来搜查王稽的车厢,见车内没有其他人,方才作罢。

墓葬遗址

墓葬

山东菏泽市曹县韩集镇孙庄村北,有一座魏冉墓,又称作安陵堌堆遗址,于1977年被山东省公布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墓碑曾受损害。邓州新城东也有一座保存良好的魏冉冢,现墓冢高5米,周长42米,1982年邓州市文化馆于墓冢东面竖起“魏冉墓”的墓碑,现为邓州市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遗址

穰地遗址位于今穰城市区东南部,东至东贾庄,南至邓州-新野公路,西临穰城路,北至邓州团结路,呈长方形分布,约80万平方米,此地经常出土战国以及战国之后的文物,城南的“南”是魏冉时期祭祀天地的遗址。秦昭襄王十一年(公元前296年),秦从韩国处夺得穰城后,并在秦昭王十六年(公元前291年),将其赐封给魏冉。后来在此设县,明洪武二年(公元1369年)废除穰县,现在被当地人称作小城。

研究书目

水经注》及菏泽地方志均记载:安陵堌堆遗址是战国时期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魏冉的墓地。

秦昭王时期,魏冉曾任大将军、相国之职。《史记》载:魏冉是秦昭王的母亲宣太后(芈八子)的异父弟弟。秦武王死后,他拥立秦昭王继位,被任命为将军,守卫首都咸阳市。期间,他带兵平定了国内叛乱,把武王后驱逐到魏国,稳定了秦昭襄王的统治。由于秦昭王即位时年龄很小,魏冉在秦国独揽大权多年,四次为相。魏冉起用名将白起,连续攻打韩、魏、齐、楚等国,占领了上百座城邑,扩大了秦国的疆域,为秦朝统一中国奠定了基础。

《史记》称:“秦所以东益地,弱诸侯,尝称帝于天下,天下皆西向稽首者,穰侯之功也。”穰侯就是魏冉。公元前295年,秦昭王将穰地赐封与他,称为穰侯。后又增加封地陶邑(今定陶区西南)。魏冉的客卿造劝说魏冉:秦王把陶地封给您,就是要以此控制天下。如果以此攻打齐国成功,陶就可比万乘大国。

公元前271年,时任相国的穰侯魏冉把攻取的齐国刚、寿两地纳入自己的封地,引起了秦昭襄王的不满。魏人范雎借机向秦昭王进谏,提出削弱“四贵”(穰侯、芈戎公子悝、泾阳君)权力。一心要亲政的秦昭王免掉了魏冉的相国之职,让他迁出首都,到封地陶邑安家。

史记》载,魏冉富得胜过王室,他出京师至封地时,运送东西的马车上千辆。魏冉到了定陶区以后,始终没能从权势的渴望中解脱出来,于公元前264年在忧愁郁闷中死去,葬在陶邑龙脉之地,形成了一个高大的墓葬堌堆。

《兖州府曹县志·疆域志》记载:“(安陵君)墓在安陵东南五里许,高数丈,前有佛寺。”说明安陵君葬于此的说法在当地由来已久,但缺少有力的证据。还有一种说法,安陵由安氏立村,因居土岭之上,故名安陵。明朝初年,黄河泛滥冲毁城市,曹州一度迁于此地。但由于种种历史原因,这里没能发展成为一座中心城市。

资料来源:

文艺作品

文学作品

影视作品

魏冉的影视形象在以下影视剧里出现过:首播于2013年的《大秦帝国之纵横》,其中由张振华饰演魏冉;首播于2015年的《芈月传》,其中刘轩宇饰演幼年魏冉,尹荣浩饰演5岁时的魏冉,岳训宇饰演9-12岁的魏冉,张钧涵饰演成年魏冉;;首播于2017年的《大秦帝国之崛起》,其中由赵龙豪饰演魏冉。

此外,在1999年首播的电视剧《东周列国·战国篇》、2004年首播的电视剧《西风烈》(又作《铁血长平》)、2019年首播的电视剧《风云战国之列国》、2022首播的电视剧《风云战国之枭雄》中,也有过与魏冉相关的描述。

参考资料

魏冉.陕西省地方志办公室.2023-09-10

秦宣太后芈月的用人之道.惠州先锋网.2023-09-10

埋藏在安陵堌堆下的历史.鲁网菏泽.2024-06-22

大秦帝国之纵横(2013).豆瓣电影.2023-05-19

芈月传(2015).豆瓣电影.2023-05-19

芈月传演员表.漫漫看电视剧.2023-05-19

大秦帝国之崛起(2017).豆瓣电影.2023-05-19

东周列国.战国篇.豆瓣电影.2023-05-20

西风烈(2004).豆瓣电影.2023-05-20

风云战国之列国.豆瓣电影.2023-05-20

风云战国之枭雄(2022).豆瓣电影.2023-05-20

河南工人日报数字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