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

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

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University Of Chinese Academy Of Social Sciences,简称中国社科大、UCASS)。学校位于北京市,直属于中国社会科学院,以一流文科大学为办学定位,培养哲学社会科学最高层级研究型人才

1977年5月中国社会科学院在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学部的基础上建立;1978年,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成立;1985年中央团校(中国青年政治学院正式建立);2017年5月,以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为基础,整合中央团校(中国青年政治学院)本科教育及部分研究生教育资源创办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2020年9月,学校重组建成12个科教融合学院,每个学院由中国社会科学院一个研究所(院)作为牵头合作单位。2022年6月,学校国际政治经济学院、社会与民族学院、文学院、哲学院、历史学院、政府管理学院命名重组。

截至2025年5月,学校共有两个校区,分别是良乡校区和望京路校区。拥有17个二级学院,19个本科专业。设有16个一级学科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具备博士后招收资格的研究所35个。拥有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19个、二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135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20、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143个;专业学位类别硕士学位授权点14个;专职教师246人、岗位教师307人、研究生导师1381人(不含专职教师、岗位教师中的研究生导师)。

历史沿革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

1949年11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以原中华民国中央研究院的部分科研机构和北平研究院为基础,组建中国科学院并在1955年6月成立物理学部、数理化学部、生物地学部、技术科学部、哲学社会科学部四个主要学部。1966年“文化大革命”开始后,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停止了招生工作,哲学社会科学学部分受损严重并且长时间处于无政府牵头的状态;1975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恢复并代管哲学社会科学部,同年,邓小平受命主持国务院工作,任命郭沫若主持学部的工作。1977年5月7日“哲学社会科学学部”更名为“中国社会科学院“;随后,中央正式任命胡乔木担任中国社科院的第一任院长、党组书记。

1978年,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经邓小平、叶剑英同志亲自批准设立,是直属于中国社会科学院的研究生培养基地。1978年10月5日,首届448名硕士生入学,11日,研究生院成立大会暨首届研究生开学典礼在北京电影制片厂举行。由于校舍不足,研究生院暂分散多处,院部设在北京师范大学,之后又搬迁往北京市十一学校。1985年7月22日,研究生院由北京市十一学校迁往西八间房131号(现望京中环南路11号)。1981年11月2日,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正式成为首批具有博士、硕士学位授予权的单位。

在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喜迎建校30周年之际,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国社会科学院院长陈奎元欣然命笔,为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题写了八个大字——“笃学,慎思,明辨,尚行”。陈奎元院长的题词,后经学校研究决定将这八个字确立为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校训。2011年4月26日,经过三年的建设,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良乡新校区正式落成挂牌。

中央团校(中国青年政治学院)

党中央以列宁团校、鲁迅青年学校、安吴青训班、泽东青年干校为基础与雏形创办中央团校,于1948年9月在河北省平山县成立,主要培养共青团干部。

1985年9月,经国家教委批准,在中央团校基础上建立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同时继续保留中央团校的校名;学校两块牌子,一套机构,承担普通高等教育与团干部教育培训的双重职能。

1986年,中央团校(中国青年政治学院)成立了夜大学,同年成立负责团干部教育培训工作的轮训部;1990年中央团校(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取得学士学位授予权;2000年开始实行完全学分制,开办高等职业技术教育;2003年,得教育部批准的硕士学位授予资格;2008年,中央团校(中国青年政治学院)成立了专门研究共青团共青团的理论研究所。2012年,中央团校(中国青年政治学院)获批为首批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养基地。

合并办学

2017年5月10日,教育部批准成立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是以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为基础,整合中央团校(中国青年政治学院)本科教育和部分研究生教育资源组建。中央团校(中国青年政治学院)不再举办本、专科学历教育,并停止2017年招生。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在北京房山区良乡设立本部,同时在也青岛市设校。

2017年9月12日,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成立大会暨2017级新生开学典礼在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举行。同年8月25日,中国青年政治学院校区(西三环学区)正式挂牌。

2020年9月,中国社会科学院印发《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院系调整暨推进科教融合改革工作方案》,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与中国社会科学院相关研究所(院)一起,在原有7个本科学院,3个研究生学院和17个研究生教学系的基础上,共建本硕博一体化的科教融合学院。

2022年6月,学校国际政治经济学院、社会与民族学院、文学院、哲学院、历史学院、政府管理学院命名重组。

学校规模

院系设置

截至2025年5月,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共设有17个二级学院(部),19个本科专业。

学科建设

截至2025年5月,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共有文、史、哲、经、法、管理6个学科门类,拥有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19个、二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135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20个、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143个;专业学位类别硕士学位授权点12个。中国社会科学院设有16个一级学科博士后科研流动站,覆盖全院所有一级学科博士点。

截至2022年9月,社科大有中国国内优势学科34个,北京市重点学科5个,学校重点学科69个。

教学情况

特色培养方式包括“师徒制”指导模式,设立本科生学业导师,每位导师指导2-5名学生;“本-硕-博”一体化培养,在某些基础学科和重点学科开展连续培养试点;国际联合培养,赴海外继续攻读学位;教学与科研结合,鼓励本科生参与学校和导师的科研活动等。

截至2023年5月,中国社科大开设的16个本科专业已全部入选一流本科专业建设“双万计划”,其中,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13个,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3个。

师资情况

截至2024年12月,学校共有全校党政单位22个,教学科研单位17个,学校全校教职工2295人,其中专任教师1791人,外聘教师15人,折合教师总数为1798.5人,外聘教师与专任教师人数之比为0.08:1。在专任教师中,具有高级职称的1656人。截至2025年5月,中国社科大隶属于中国社会科学院,聘请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研究员、副研究员、学科带头人,及国内外知名教授、国家长江学者、国家级教学名师、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人选、国内外知名学科带头人和领军人才。

学校交流

中国社科大与美国、英国等十几个国家、港澳台地区多所大学及学术研究机构建立了交流与合作关系。采取联合培养、海外学习等形式,本科在读期间,符合要求的学生受资助赴海外接受培养,优秀学生在经过本科学习的基础上,可通过海外学习途径,继续攻读学位,或取得联合培养学位。针对本科生有英国埃克塞特大学、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荷兰莱顿大学学分项目;英国牛津大学、日本早稻田大学东京大学课程项目;美国加州大学3+X攻读硕士、双硕士项目,日本政策研究大学硕士项目等。

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自2012年6月起与美国杜兰大学合作举办硕士学位教育,合作举办的金融管理硕士学位教育(Master of Finance,简称MFIN);与英国斯特灵大学(University of Stirling合作举办的创新与领导力博士项目,学生毕业被授予英国斯特灵大学颁发的管理学学位(Doctor of Management)。

学术研究

学术资源

图书馆

截至2024年9月,学校拥有图书馆4个,阅览室座位数1320个。图书馆拥有纸质图书463.18万册,当年新增73536册,生均纸质图书374.62册;拥有电子期刊13.88万册,学位论文1156.52万册,音视频6573.5小时。2022年图书流通量达到9.98万本册,电子资源访问量224.15万次,当年电子资源下载量62.74万篇次。

截至2025年,中央团校(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图书馆大楼馆舍面积约11000平方米,藏有纸质文献总量约74万余册,文献收藏以社会科学、人文科学为主,其中有邓颖超、李锐等人赠书近8000册。另有中英文全文数据库和索引库34个。还与北京高校图书馆联合体、中国高校人文社会科学文献中心(CASHL)建立了馆际合作关系,与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北京师范大学等75所高校图书馆和2个公共图书馆实现馆际互借。

学术期刊

《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学报》,1981年1月正式创刊。原名为《学习与思考》,2021年12月24日改为《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学报》。学报设有几乎涵盖哲学社会科学的所有学科,包括马克思主义、哲学、经济学、管理学、法学、文学、历史学等栏目。2003年,蝉联“全国百强社科学报”;2006年被中国人文社会科学学报学会评定为“全国三十佳社科学报”;2010年被全国高等学校文科学报研究会评为“全国高校三十佳社科期刊”。是中文核心期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中国人文社科学报核心期刊、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扩展版来源期刊、RCCSE中国核心学术期刊。

中国青年社会科学》原名《团校学报》《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学报》《中国青年论坛》,创刊于1982年,是共青团中央主管、中央团校(中国青年政治学院)主办的国家级综合性学术理论刊物,双月刊。是青年类专业学术期刊,主要栏目有“特别观察”“青年理论”“共青团与青年工作”“青年思想与教育”“青少年与社会发展”“青少年与法治”等。是全国中文核心期刊、中国人文社科核心期刊、全国高校社科学报名刊、CSSCI来源集刊。

中国社会科学院拥有国内人文社会科学领域规模最大、学科结构最完整、综合实力最强的学术期刊群。全院拥有学术类期刊82种,其中绝大多数都是学科领域的权威期刊、核心期刊。

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顶级期刊、权威期刊目录(2018版)

科研平台

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与中国社会科学院相关研究所(院)一起,共建科教融合学院。

中国社会科学院从2015年5月启动院内专业化智库建设,首批启动11家新型智库,分别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智库、意识形态研究智库、财经战略研究院智库、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智库、生态文明研究智库、国家治理研究智库、新疆智库、中国文化研究中心智库、国家全球战略智库、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智库、中国廉政研究中心智库。到2021年12月,中国社会科学院宗教研究智库宣布成立,中国社会科学院的专业化智库数量达到24家。在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智库研究项目(TTCSP)2016年发布的全球智库报告显示,中国社会科学院在中国智库中排名第一。社科大新闻传播学院建有一个智库:中国社会科学院国家治理研究智库舆情研究部;两个国情调研基地:国情调研江苏张家港基地和湖北英山基地。

学术成果

截至2016年底,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共完成专著12938部,学术论文147003篇,研究报告27140篇,译著3724部,译文23473篇,学术资料33266种,古籍整理514种,教材1108部,普及读物1819种,工具书1886部。

“十二五”期间,中央团校(中国青年政治学院)教师共发表论文类科研成果2036篇,包括核心期刊以上论文成果966篇,其中在重要理论报纸上发表理论文章23篇,在高水平学术期刊上发表或被高水平学术期刊转载的论文成果16篇;共出版著作类科研成果260部,包括学术专译著157部,高校教材38部,其中2部著作先后获得教育部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人文社会科学),2部著作先后获得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

2022年度,共获批25项科研项目。省部级项目占比近50%,其中包括教育部人文社科青年基金项目1项,北京市社会科学基金项目1项,团中央中特中心重点项目1项、一般项目4项,团中央“青少年发展研究”课题1项,中国青少年研究会研究课题2项。此外,还获批校级重大项目5项、一般项目3项,咨政委托项目3项,资助出版项目2项,校教改项目2项。

截至2021年,中国社科大在自主建设完成的75个二级学科主文献库里,共计有论文6987篇,专著6838本。2020年,《共同犯罪的归责基础与界限》《感性批评和现当代小说》和《晚年梁启超与五四“文化保守派”》等三部学术著作先后出版,成为学校“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文库”首批问世的成果。同年入选大学文库的著作有40部,分别是智库报告系列4部,引导性选题系列11部,理论研究成果系列18部,优秀博士学位论文系列6部及新苗计划优秀成果文集1部。

2021年学校出版著作32部,其中专著12部、译著3部、教材5部、智库报告6部;发表论文482篇,其中顶级期刊论文13篇(《中国社会科学》7篇、《管理世界》3篇)、权威期刊论文44篇、核心期刊论文177篇。获得9项省部级成果奖。其中教育部成果奖1项,北京市优秀成果奖3项,中国社会科学院奖5项。

2019年,由国际能源安全研究中心研究团队推出的《世界能源发展报告2018》,在第二十次全国皮书年会上,获得“中国社会科学院创新工程第十届全国优秀皮书奖”三等奖。

校园文化

校徽

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校徽核心图案为五角星和书籍,两侧是雄鹰翅膀,周围是学校英文名称,下方是学校中文名称和建校时间。

标准色:红色(CMYK=15/100/100/10)

辅助色:蓝色(CMYK=100/52/0/13)

黑色(CMYK=0/0/0/100)

灰色(CMYK=0/0/0/20)

橙色(CMYK=0/50/100/0)

校训

“笃学”出自《论语·泰伯》中“子曰:‘笃信好学,止于善道’”,希望学生以求真务实、持之以恒的态度做学问;“慎思”、“明辨”均出自《礼记·中庸》中“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表明在学习过程中,面对各种各样的问题时要学会周全地思考、形成清晰的判断力;“尚行”出自《皇极经世书》中“尚行,则笃实之风行焉”,提倡将专业知识付诸实践,用实际行动回报社会、服务国家、贡献民族、推动发展。

校歌

《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校歌》(又名《人文之光》)

朱海 李克 词

徐沛东 曲

阳光打开心灵的窗,让梦翱翔,我是春天的翅膀。

复兴之路旌旗高扬,薪火相传,有我生命之光,

啊,沿着千年文明的跑道,以人为本是共同的方向;

跨越未来世界的巅峰,天人合一是人文的力量。

人文兴民族兴,教育强中华强,

开始就是永远,现在就在路上,

我们高擎人文之光!

行政管理

现任领导

历任领导

中央团校(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历任校(院)长均由共青团中央书记处第一书记兼任,冯文彬、胡耀邦、韩英、王兆国、胡锦涛、宋德福、李克强、周强、胡春华、陆昊、秦宜智等同志先后担任校(院)长。

校区情况

良乡校区为学校法定地址,位于北京市房山区良乡高教园区长于大街11号;学校本部良乡校区占地面积610亩,建筑面积10.2万平方米。博士研究生、硕士研究生(除法律硕士、汉语国际教育硕士、工商管理硕士、公共管理硕士)在良乡校区学习。

望京校区位于北京市朝阳区望京中环南路1号,有五个学院:国际教育学院、法学院、商学院、政府管理学院、继续教育学院,有汉语国际教育硕士、法律硕士、工商管理硕士、公共管理硕士以及中外合作办学项目硕士、博士研究生在校区学习生活。校区占地37.8亩,建筑面积2.7万平方米。

杰出校友

学术

优秀校友较多,仅列举部分,统计日期为2025年5月。

学校荣誉

2017年,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入选首批“退役军人事务研究基地”。同年,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获得北京市高等教育教学成果奖。

2019年,学校荣获“全国绿化模范单位”。同年,学校荣获北京市第十五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特等奖、二等奖。

2021年1月,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荣获“中央和国家机关创建模范机关先进单位”称号。同年,学校获评“2020年西部计划绩效考核优秀等次高校项目办”;同年月28日,学校入选首批全国退役军人事务研究基地。

2024年8月,教育部公布第九届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人文社会科学)评选结果,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7项成果获奖。

参考资料

学校章程 .中国社会科学院官网.2023-05-13

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正式成立.中国社会科学院官网.2023-05-13

学校简介.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官网.2023-05-13

学院概况.中国社会科学院官网.2023-05-13

2023-2024学年本科教学质量报告.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规划与评估处.2025-05-10

学校标识.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官网.2023-05-13

院系设置.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官网.2023-05-13

2023年本科招生专业一览.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招生网.2023-05-13

我校入选首批全国退役军人事务研究基地.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公众号 .2023-05-13

荣获“全国绿化模范单位” .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公众号.2023-05-13

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荣获“中央和国家机关创建模范机关先进单位”称号.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公众号.2023-05-13

现任领导.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官网.2023-05-13

中国社会科学院概况.中国社会科学院官网.2023-05-13

中国青年政治学院本科划转至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中国政府网.2023-05-13

中国社科大院系调整,12个科教融合学院领导班子构成披露.澎湃新闻.2025-05-10

重磅!社科大六学院命名重组 科教融合改革迈上新台阶.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2025-05-10

中国科学院发展历程.中国科学院网站.2023-05-13

哲学社会科学部独立始末.中国科学院院友服务网.2023-05-13

社科大往事.社科大学生会.2023-05-13

国务院批准首批博士硕士学位授予单位,有你的母校吗?.搜狐新闻 .2023-05-13

莘莘学子温院史.社科学子公众号.2023-05-13

中央团校.中国共青团.2023-05-13

学校历史.中央团校(中国青年政治学院网站).2023-05-13

教育部办公厅 中央政法委员会办公室关于 公布首批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养基地名单的通知.教育部办公厅中央政法委员会办公室.2023-06-05

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成立大会暨2017级新生开学典礼隆重举行 .中国日报.2023-05-13

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成立大会暨2017级新生开学典礼隆重举行.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官网.2023-05-13

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西三环学区正式挂牌.中国青年网.2023-05-13

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组建12个本硕博一体化的科教融合学院.中国教育在线.2023-05-13

部门简介.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官网.2023-05-13

学科建设.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历史学院.2025-05-10

学院概况.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应用经济学院.2025-05-10

学院概况.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社会与民族学院.2025-05-10

学院简介.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官网.2023-05-13

学院简介.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新闻传播学院.2025-05-10

体育教研部简介.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官网.2023-05-13

研究生教育发展质量年度报告(2021年度).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规划与评估处.2023-05-13

高招 | 社科类大学天花板?这所“国”字头双非大学实力竟然这么强.微信公众号.2025-05-10

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接班人和建设者.广东财经大学资讯平台.2023-05-13

招办主任面对面 | 中国社科大、首经贸、北工商:重视学科建设,实施特色培养计划.微信公众平台.2025-05-10

我校实现一流本科专业建设“双万计划”全覆盖.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官网.2023-05-13

师资队伍.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2023-05-13

填报志愿,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了解一下.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微信公众号.2023-05-13

合作办学.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国际教育学院.2023-05-13

走进团校.中央团校.2023-05-13

学报简介.中国社科院大学学报编辑部.2023-05-13

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顶级期刊、权威期刊目录.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官网.2023-05-13

组织机构.中国社会科学院.2023-05-13

中国特色新型智库与智库评价发展迈向新阶段.中国社会科学网.2023-05-13

12科教融合学院介绍 | 新闻传播学院.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公众号.2023-05-13

科研项目稳步增长 科研成果质量提升“五年奋进,喜看成就”系列报道之科研篇.中央团校(中国青年政治学院网站).2023-05-13

科研动态丨我院教师获批多项省部级科研项目.中央团校(中国青年政治学院网站).2023-05-13

【科研报道】我校科研年度重点项目“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文库” 首批著作出版.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公众号.2023-05-13

2022年度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文库出版情况.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公众号.2023-05-13

科研成果见证您努力的2021.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公众号.2023-05-13

《世界能源发展报告2018》.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公众号.2023-05-13

色彩规范.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官网.2023-05-13

薪火相传|发现社小科之旅.中国社科大学生会.2023-05-13

历任院长.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招生信息网.2023-05-13

谢伏瞻:敢于担当 狠抓落实 办好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社科学子.2023-05-13

迎新特辑 | 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2022级研究生新生入学须知.社科学子.2023-05-13

望京校园 永远的家.中国社会科学院望京校区.2023-05-13

历史研究所.中国社会科学院.2023-05-13

中国社科大1978级校友回忆录.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公众号.2023-05-13

2017年北京市高等教育教学成果奖.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公众号.2023-05-13

我校喜获北京市第十五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特等奖、二等奖.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公众号.2023-05-13

优秀!社科大又上榜了!.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公众号.2023-05-13

7家“退役军人事务研究基地”获授牌!.中国军网.2025-05-10

社科大7项科研成果获教育部第九届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人文社会科学).中国社会科学院.2025-05-10

河南工人日报数字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