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

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化

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化是中国普通高等学校的一个专科专业,属于民族文化艺术类,修业年限为三年。

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化专业通过传授少数民族民族语言、文学、文献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受到有关理论、发展历史、研究现状等系统教育的基本训练,培养具有较强的语言、文学修养和鉴赏能力,了解我国关于民族语言文字和文学艺术的方针、政策及法规和本学科的前沿成就和发展前景,掌握有关民族文献资料的查询方法,有较强的写作能力和初步的科研能力,能够从事民族语教学、文艺研究、文学编辑等相关工作的高级应用型人才。该专业毕业生可从事民族语教学、文艺研究、文学编辑、文学创作、文献研究等岗位。

专业发展

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化专业是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2005年批准设置。2021年在教育部颁布的《高等职业教育专科新旧专业对照表》2021年版中,学科代码变更为550305。

培训标准

培养目标

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化专业方向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掌握扎实的科学文化基础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双语翻译、写作、新媒体技术等知识,具备熟练的听、说、读、写、译和文字处理等能力,具有工匠精神和信息素养,能够从事少数民族语言文化的管理、教育、翻译、新闻报道、民族文化产业建设等工作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

知识要求

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化专业的学生,在知识要求上要求牢固掌握专业知识,双语翻译、写作、新媒体技术等基本知识;在此基础上,培养学生具有规范的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和少数民族语言文字听、说、读、写、译的能力;具有较强的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和少数民族语言文字双语字、词、句的分析及口语表达、书写的能力;具有利用新媒体技术进行文字和信息处理的能力;具有同时使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和少数民族语言文字开展教育教学的能力;具有使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和少数民族语言文字进行文学创作和新闻报道的能力;具有对新知识、新技能等数字化技能的学习能力和创新创业的能力。

课程体系

该培养体系的核心课程主要由二个模块构成,分别为专业基础课程和专业核心课程。专业基础课程包括应用写作、少数民族语言听力、少数民族语言口语、少数民族语言阅读等,专业核心课程包括现代少数民族语言、民汉语法对比、翻译理论与实践、中国文学简史等。

课程设置

参考资料

实践教学

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化专业的实践教学和实习活动,主要包含在校内外进行口语训练(包括听、说、读、译)、文学创作、文字翻译等实训;在管理部门、教育机构、新闻出版机构、民族特色文化企业、旅游公司等单位进行岗位实习。

发展方向

深造方向

专业学生专科毕业后可选择专升本,可选择接续普通本科专业如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学汉语言文学等。

就业方向

该专业的毕业生一般可从事民族地区基层党政机关、新闻出版和教育行业的管理、翻译、编辑、双语教师等岗位。

开设院校

参考资料

参考资料

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化.中国教育在线.2023-05-12

信息名称: 教育部关于印发2005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高职高专教育专业点整理情况的通知.教育部网站.2023-05-12

信息名称: 教育部关于印发《职业教育专业目录(2021年)》的通知.教育部网站.2023-05-12

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化开设院校.中国教育在线.2023-05-12

河南工人日报数字报